美國比特幣現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自 2024 年 1 月推出以來已經吸引約 390 億美元的淨資金流入,然而,根據數位資產研究機構 10x Research 的說法,其中只有 175 億美元(44%)屬於真正的長線買盤。
10x Research 創辦人兼研究負責人 Markus Thielen 在上週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大多數流入比特幣 ETF 的資金(約 56%)「很可能與套利策略相關」,他指的是 carry trade,即交易者透過這些 ETF 購買比特幣現貨的同時做空比特幣期貨,從現貨與期貨價格的差價中獲利。
Thielen 表示,這意味著比特幣作為多資產投資組合中長期資產的實際需求「遠遠小於媒體所描繪的情況」。他寫道:
「比特幣 ETF 的買賣行為主要受到資金費率(基差交易機會)的驅動,並非反映廣泛的機構採用,許多投資人關注短期套利,而不是長期資本增值。」
Thielen 補充說,IBIT 基金(由貝萊德發行的比特幣現貨 ETF)的最大持有者是對沖基金和交易公司,這些機構「專注於利用市場低效和捕捉收益利差」,而非直接承擔方向性風險。
機構平倉
Thielen 表示,由於目前資金費率和基差交易的收益過低,無法支持新的套利頭寸,「對沖基金和交易公司已經停止向比特幣 ETF 增加資金流入,並主動平倉現有頭寸」,這些頭寸不再提供幾個月前存在的有利可圖的套利機會。
根據 Farside Investors 的數據,美國比特幣現貨 ETF 上週連續四個交易日錄得淨流出,共計 5,520 億美元。與此同時,比特幣現貨價格持續區間盤整。Thielen 表示:「這會傷害市場情緒,因為媒體報導通常會將這些資金流出解讀為看跌訊號。」
他補充說,這種平倉過程「實際上是市場中性的,因為它涉及賣出 ETF 的同時買入比特幣期貨,有效抵消了任何方向性的市場影響」。
然而,市場趨勢可能正在轉變。Thielen 指出,自美國總統大選以來,真正的買盤「確實有所回升」,他寫道:
「自川普當選以來,真正的長線比特幣買盤有所增加,但同時,資金費率隨著散戶成交額的減少而大幅降低。」
因此,當資金費率下降時,套利策略的吸引力就會減弱,導致交易公司開始平倉,這正是過去一週市場所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