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ETH 為何走下坡?Eric Wall 揭露以太坊面臨的七大挑戰

2025/04/28 14:18
ETH 為何走下坡?Eric Wall 揭露以太坊面臨的七大挑戰

自 2022 年以來,ETH/BTC 比率持續呈現結構性下降趨勢。許多觀察者將問題歸咎於 2022 年 7 月以太坊完成的「合併升級」(The Merge),認為轉向權益證明(PoS)後,不僅未能帶來預期中的成長動能,反而削弱了以太坊的價值表現。

Pasted graphic 8

然而,Taproot Wizards 共同創辦人 Eric Wall 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真正導致 ETH 相對於 BTC 表現疲弱的,並非單一的技術升級事件,而是更宏觀的社會文化變遷、資本流向轉變與技術生態的深層變化。同時,Eric Wall 也具體指出了多項導致以太坊走弱的核心原因。

1. 社會價值轉變:「從穿著獨角獸上衣的新創宅男,回歸青銅時代的思維」

資本市場與社會文化的主流價值正在從「精英主義、烏托邦式 Web3 理想」轉向「硬資產、現實戰略、生存優先」。這種價值轉向讓比特幣(作為「硬資產、戰爭貨幣」)受益,而 ETH(象徵更理想主義、技術驅動的資產)受害。

2. ETH 所在領域本身競爭更激烈

以太坊的角色是「智能合約平台」。但這個領域天然容易有競爭者:Solana、Avalanche、Near、Sui、Move 等各種 L1 都可以挑戰它。相比之下,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的定位幾乎沒有直接競爭對手,屬於 winner-take-all 結構。所以即使 ETH 技術領先,它也更容易被稀釋、被侵蝕,不像 BTC 那樣形成獨霸格局。

3. L2 擾亂了 ETH 本位敘事並分裂網路效應

L2 擴容路線確實提升了系統效率,但在資本價值捕捉上卻削弱了 ETH 的純粹性。

4. ETH 缺乏類似 Saylor 的超級買家

比特幣有像 Michael Saylor(MicroStrategy CEO)這種超級機構買家持續公開增持,形成強烈的「機構加倉故事」。ETH 缺乏這種量級和品牌效應的買家。即使有機構採用 ETH,力道與宣傳效應遠遠不如比特幣。

5. 比特幣和黃金轉型為用於避險的「戰爭資產」,ETH 卻仍是「和平資產」

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如美中對抗、俄烏戰爭、美元武器化)情境下,比特幣和黃金越來越被視為「避險資產」或「戰爭時期保值資產」。以太坊則被視為「創新」、「技術進步」的象徵,這種屬性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缺乏吸引力。

6. 相比 AI,ETH 不再那麽「聰明或有未來感」

AI 比加密貨幣(尤其是 ETH 這種技術敘事型資產)更符合「未來感」、「聰明」、「高科技」的市場想像。投資人偏好的「科技創新熱錢」正在流向 AI,不再聚焦於以太坊生態。

7. 以太坊生態停滯,DeFi 創新大幅低於預期

過去兩年來,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新 DeFi 協議非常少。以太坊的生態創新陷入停滯,主流應用仍停留在交易所(DEX)、借貸(Lending)、穩定幣(Stablecoin)這些最基本的形態。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