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於本週發布一份聲明,明確指出在特定情況下,某些加密貨幣流動性質押行為不構成證券發行。這項聲明被視為 SEC 對加密資產監管態度轉變的重要里程碑,為產業提供更清晰的指引,也可能開啟 DeFi 與機構採用的新局。
SEC:流動質押不一定構成證券發行
SEC 在聲明中解釋,若加密資產持有者透過協議參與質押,並獲得所謂的「流動質押代幣」,視具體事實與情況而定,這些活動不一定構成證券發行或銷售,不受 1933 年《證券法》與 1934 年《證券交易法》規範。SEC 主席 Paul Atkins 表示:
「這份聲明是 SEC 釐清監管邊界的一大進展,指出了哪些加密活動不落入本會管轄範圍。」
該聲明被視為回應白宮數位資產工作小組所發布之監管建議的一部分,也與 SEC 正在推動的「Project Crypto」監管改革計畫緊密相關。
什麼是流動性質押?
「流動性質押」是指將加密資產質押到第三方協議中,並獲得可自由交易的質押憑證代幣(LST),這些代幣可用於借貸、交易或其他 DeFi 應用,無需等待解除質押期。
此機制解決了傳統質押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兼顧收益與靈活性,因此快速成為機構與散戶的熱門選擇。SEC 此次明確表示,若提供方僅執行行政職能、發放代表所有權的代幣(如 LST),不涉及依賴他人努力來產生收益的條件,即不觸發《豪威測試》(Howey Test),自然也不構成證券發行。
目前流動質押已成加密產業最重要的板塊之一。根據 DefiLlama 數據,全網流動質押協議的總鎖倉量(TVL)已逼近 670 億美元,其中以太坊佔比高達 510 億美元。主流平台包括 Lido Finance、Rocket Pool、Ankr 等。
SEC 的聲明,也為日益興起的流動性質押 ETF 創造政策機會。VanEck、Bitwise 及 Jito Labs 等公司正敦促 SEC 核准以 Solana 為基礎的流動性質押 ETF,擴大主流投資者參與。Alluvial 執行長 Mara Schmiedt 表示:
「這項澄清將使機構能更安心地整合流動質押代幣(LST)進其產品中,進一步開發次級市場與創造新收益來源。」
內部意見分歧
儘管這份聲明獲得業界廣泛支持,但 SEC 內部卻出現明顯分歧。專員 Caroline Crenshaw 公開批評這份聲明「反而讓事情更模糊」,充滿假設前提,缺乏產業實際根據,警告參與者應「慎防潛在風險」。她寫道:
「這樣的聲明建構於不穩固的事實之牆上,沒有清晰的產業根基,只會混淆監管邊界。」
而一向支持加密監管鬆綁的 SEC 專員 Hester Peirce 則表示支持:「這只是將資產存放給代理人、取得收據的現代版,並不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