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旁邊的文具店放學生意特別好,小六的時候同學們很瘋遊戲王卡,身邊有一位抽卡大神,只要摸摸不同的卡包,就能知道稀有卡藏在哪裡,厲害到老闆求他行行好不要把好卡都抽走。後來老闆學乖了,裝了一台抽卡機,25 塊錢一張,只能一張一張抽,也不能摸卡包了,讓大神憂鬱了好一段時間。上一篇我們提到開發者能夠編輯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以提供不同的服務,以節省開發的成本,但是當這些智能合約被編輯好了之後,是如何運作的呢?
與比特幣不同的是,以太坊的區塊中所存取的不是交易,而是智能合約,礦工在挖礦的時候審核的便不是匯款程序而是執行這些智能合約。換句話說,企業編寫好智能合約,若有客人有需求,觸發了一個智能合約,這個合約就會被放進以太坊的區塊鏈之中,等待以太坊的礦工挖礦時和對這個智能合約。
懶人重點
以太坊中的區塊會放入智能合約,當礦工在挖礦的時候,就是檢視並執行這些智能合約。
在以太坊之前的區塊鏈,軟體開發商就要經營自己的區塊鏈,維持自己的礦工,就好像一個玩具商自己去租店,買扭蛋機,在開始賣扭蛋,一開始的投入成本非常高。以太坊出現後,企業可以專注在開發商品和智能合約上,隨後交給以太坊執行後續動作,可以大幅度降低產品初期投入的時間和金錢,也能夠享受到去中心化平台的好處。
就好像玩具商只需要找到合適的房東並將自己的扭蛋放在他的店面販售。對於礦工而言,不會因為出現新的熱門虛擬貨幣而轉投入到另一個區塊鏈之中,可以完全投入在以太坊上,建造一個完整的生態系。最後,對以太坊而言,每次有新的開發者加入或是智能合約被執行時需支付一定的以太幣,就像是扭蛋店的大房東收取佣金,創造一個三贏的局面。
懶人重點
以太坊的區塊鏈處理與執行智能合約,企業就可以利用以太坊的平台,免去開發自己的區塊鏈的成本而快速提供商品與服務。
智能合約的出現讓大家開始覺得區塊鏈有實際的用途,而且能廣泛運用在各行各業中解決問題,所以被大家稱為第二代的區塊鏈或是區塊鏈 2.0,智能合約也讓區塊鏈的開發變得更簡單,使得更多企業或新創公司能夠將自己的去中心化平台建立在以太坊之上,並發行自己的虛擬貨幣(Token),也就是在近幾年火紅的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讓區塊鏈的開發進入到下一個世代。目前許多團隊也在開發類似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平台,但以太幣仍舊坐在前三名的寶座之上,未來以太坊是否會被取代,亦或是稱霸區塊鏈開發端,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