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calendar 05/12 星期一

  • 20:11

    Strategy 斥資約 13.4 億美元增持 13390 顆比特幣

    美國軟體公司 Strategy(原微策略)週一宣布已在 5 月 5 日至 5 月 11 日期間,花費約 13.4 億美元增持 13,390 顆比特幣,平均買入價格約 99,856 美元。 截至 5 月 11 日,Strategy 及其子公司總共持有 568,840 顆比特幣,買入均價約 69,287 美元。 https://twitter.com/saylor/status/1921898712801874273
  • 19:04

    Uniswap 成為首家歷史成交額達 3 兆美元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去中心化交易所 Uniswap 創辦人 Hayden Adams 週一在社群平台 X 上引用 Dune Analytics 的數據指出,Uniswap 的累積成交額已達到 3 兆美元,成為首家完成該里程碑的 DEX。 https://twitter.com/haydenzadams/status/1921770888690622618 同時,區塊鏈數據平台 DefiLlama 的數據顯示,截至本文發布之前,Uniswap 的每日成交額約為 41 億美元,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的市占率為 23%。排名第二的 DEX 是 PancakeSwap,日成交額為 25 億美元,市占率為 21%。 不過,Uniswap 的總鎖倉價值(TVL)並沒有像成交額那樣持續增長,目前的總額為 48.24 億美元,僅為其 2021 年歷史最高值的一半左右,這也反映出 DEX 賽道 TVL 的整體下滑(目前約 216 億美元)。相比之下,DeFi 借貸賽道有所成長,目前的 TVL 為 537 億美元,接近去年創下的 554 億美元歷史高點。 Uniswap 的原生代幣 UNI 也未反映成交額持續成長的表現,目前的價格為 7.12 美元,仍比 2021 年 5 月創下的 45 美元歷史高點低超過 80%。 此外,Adams 在社群平台上透露,Uniswap 正在推出支援 EIP-7702 的錢包,並透過 EIP-5792 支援其他 7702 錢包,「目標是讓所有用戶都能實現一鍵兌換」。 EIP-7702 是由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與幾名共同作者提出的以太坊改進提案,其目標是完善以太坊網路的帳戶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讓外部擁有帳戶(Externally Owned Account,普通的以太坊帳戶地址)能夠在交易過程中暫時充當智能合約錢包,交易結束後恢復其原始狀態。該提案已於 5 月 7 日隨以太坊 Pectra 升級上線。  資料來源
  • 17:23

    傳言 Truth Social 三天內發幣,川普:TRUTH 將是我最重要的代幣之一!

    CNBC 節目主持人 Ran Neuner 在 X 上發文表示: 「Truth Social 將在未來 72 小時內推出迷因幣,並看起來是和 $TRUMP 團隊類似的一批人主導。」 https://twitter.com/cryptomanran/status/1921845555509993881 截至目前為止尚無官方資訊能夠證實這一傳言,但值得一提的是,川普本人也於今天在 Truth Social 上發文表示: 「我即將發布的 TRUTH,將會是我有史以來發行的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一個(代幣)。好好享受吧!」 根據 Zombit 此前報導,川普媒體與技術集團(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於 4 月底在致股東信中透露,該公司正在考慮推出一種實用型代幣,作為旗下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的獎勵機制之一。 該代幣預計將整合進未來推出的 Truth 數位錢包,初期功能包括用於支付 Truth+ 訂閱費用,未來也將可應用於 Truth 生態系中的各類產品與服務。
  • 16:35

    Virtuals 領跑、CreatorBid 潛行,解析 AI agent 賽道最新動態

    原文標題:《AI Agents: Ecosystem Leaders》 原文作者:0xJeff 原文編譯:Zhouzhou|律動 BlockBeats 編者按:文章評估了多個加密 AI 項目在生態建設、產品迭代、社群分發和代幣價值上的表現,認為 Virtuals 在速度和熱度維持方面最強,CreatorBid 雖執行慢但願景清晰、聚焦 Bittensor 智能代理生態,長期潛力可期。整體 AI 代理賽道仍處早期階段,未來重點或轉向基礎設施與真實消費場景。 以下為原文內容(為便於閱讀理解,原文內容有所整編): 距離 AI Agent 熱潮開始已經過去大約 7 個月了。這場浪潮最初是由 @truth_terminal 的誕生開始 ➙ @pmarca 投資它 ➙ 有人為它發了代幣 ➙ 它開始推廣該代幣 ➙ @virtuals_io 推出了代理人代幣化平台 ➙ 出現 AIDOL 和對話類代理階段 ➙ alpha 代理階段,@aixbt_agent 崛起 ➙ 框架階段,@elizaOS(原名 ai16z)發起開放 AI 開發者運動 ➙ 小規模 AI x 遊戲嘗試(但无人生还)➙ DeFAI 階段(願景依舊強大,但執行力不足) 這大致就是 AI Agent 賽道的主要階段總結。 從這些階段演進出來的,有少數幾個可靠的 AI 代理團隊——它們仍然活躍,不斷推出新產品和新功能(儘管主要靠早期積累的交易手續費收入維持)。 最重要的是,還有一些生態系統依然堅挺,它們為開發者提供支持,幫助產品想法從零起步,推動 AI 產品和代幣從構想到成功上線。 生態系統領軍者的角色 這些生態系統領導者提供了極其寶貴的支持: 擁有強大的分發網路,能為你的代幣和項目帶來關注; 提供產品/服務與生態系統核心的整合(也就是面向潛在用戶); 提供從 0 到 1 再到 10 的指導和孵化服務; 透過投資和資助支持你的想法。 在 Web3 AI 領域,生態系統領軍者依然是核心支柱。因為社群是加密世界的核心組成部分——社群是代幣能否形成網路效應的關鍵(與傳統 SaaS 模型依靠訂閱收費不同,Web3 項目依賴代幣來激勵參與、加速成長和用戶採納)。 在過去 7 個月裡,我們看到多個生態系統領袖起起落落。但那些仍然活躍的項目,在以下幾個方面脫穎而出: 定位為 AI Agent 的應用商店,開發者/使用者可訪問 Web2 與 Web3 的服務來增強或自動化他們的工作流程——@arcdotfun 建構一個自治代理人之間(以及與人類)互相交易的經濟體——@virtuals_io 引領最大規模的 Web3 開放 AI 運動——@elizaOS 將 Bittensor 的子網智能與 AI Agent 工作流結合,吸引更多人加入 @opentensor(Bittensor)生態——@creatorbid 這篇文章將客觀地分析每一個生態系統在什麼方面做得好,誰在領先,誰在落後等等。 我們將從以下幾個面向進行分析: 產品與分發 AI / 智能程度 發展速度 代幣價值捕獲情況 事不宜遲,我們先來看第一個面向: 產品與分發 在 Web3 中,代幣本身常常也被視為一種產品。但在本文中,我們將「產品」定義為能滿足實際用戶需求的商品或服務。 在 Web3 AI 領域,大多數產品圍繞著「金融化」展開,也就是說它們是幫助人們賺錢的工具與智慧服務——例如 Alpha 終端、能表達對某項目情緒的對話代理人、會進行交易或預測的代理,目標是跑贏市場等等。 產品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分發」。通常來說,這一領域是 90% 的分發 + 10% 的技術架構。圈內很少人關心你的 AI Agent 用了什麼模型,大家更關心的是它的輸出是否穩定、它分享的見解和 alpha 是否真的有用。 Virtuals @virtuals_io 擁有生態系統內最多樣化的產品——包括 alpha 訊號、終端機、鏈上/鏈下數據、用於審計和安全分析的代理工作流、機器人、投資 DAO、交易代理、預測代理、體育分析、音樂、DeFi 等等。 Virtuals 可以說是講故事和塑造敘事方面最強的,同時也是最擅長聽取社區反饋並快速迭代的團隊(可以稱得上「活下來的強者」)。 不過,雖然他們提供的服務種類繁多,但真正能為用戶提供實際價值(而不僅僅是娛樂性)的產品,其實只有少數幾個團隊在做。 Virtuals 是第一個開創性推出 AI Agent 啟動平台的玩家,讓任何人都能發布對話式代理人並綁定一個代幣。這種機制是把雙刃劍——Virtuals 初期可以從這些啟動中收取費用並獲取價值,但由於任何人都能發布,吸引了大量短期投機者和價值收割者,他們可能反覆發幣,甚至上線後直接跑路。 (不過 Virtuals 正在開發 ACP,希望我們能很快看到一些旗艦級的代理產品與服務) Arc 像 @arcdotfun 這樣的玩家則採取了完全不同的路徑。 他們並沒有選擇搭建一個「發射平台」然後鼓勵盡可能多的項目上線,而是專注於打造 AI Agent 市場「Ryzome」,透過與少數優質項目合作,把這些項目的產品和服務整合到他們的 MCP 基礎設施上。 此外,他們還將推出一個「Ryzome Canvas」的無代碼/節點式 Agent 建置工具,用戶可以接入通用的 MCP 服務端資源,以及 Arc 合作夥伴提供的服務與用例,自定義建立代理工作流(類似 Rayon Labs 的 Squad 工具)。用戶可以將這些工作流出售,或將其代幣化,並透過 Arc 的 Forge(即其發射平台)上線。 (簡而言之,Arc 走的是「先打磨產品,再談分發」的路線。而 Ryzome 很快就會開放測試。) Eliza 在所有框架中,最靈活多變的非 @elizaOS 莫屬。 Eliza 支援各種集成,例如透過 TEE 實現安全執行、進行交易、分析即時鏈上數據、執行智能合約、管理錢包等。 該框架支援多代理系統,允許開發者創建一群具有不同個性、目標和關鍵指標(KPI)的代理,協同完成任務(如交易、社交媒體自動化、業務流程自動化)。 正因如此,Eliza 的用戶量持續成長,目前在 GitHub 上已有約 16,000 顆 star 和 5,100 次 fork。 不過,雖然 Eliza 的框架使用度很高,一開始卻缺乏分發管道。不像 Virtuals 那樣,Eliza 並未能在 AI Agent 起飛的早期階段(去年年底)抓住熱度和流量紅利。 這一狀況在幾週前發生了變化——Eliza 推出了 @autodotfun,這是一個以 SOL 計價的啟動平台(下一階段將引入 $ai16z 流動性池),並承諾將部分交易費用用於回購 $ai16z 代幣。 但到目前為止,autodotfun 尚未在同類發射平台中展現出明顯差異,也還沒有出現真正有趣或獨特的項目上線,這讓人有些失望。 (Eliza 最大的優勢和劣勢,其實都在於 @shawmakesmagic:如果沒有 Shaw 數不清的高強度投入,這個框架根本不會存在;但他也經常「斷電崩潰」,並做出一些令人質疑的決定,導致市場 FUD,這種情況已發生多次。) AI / 智能能力 如前所述,大多數時候,市場更關注「產品」和「分發」,而不是底層的架構或 AI 模型本身。 但如果你有一個強大且不斷進化的智慧系統,仍然有可能打造出更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產品。 舉例來說:一個專門針對鏈上數據訓練的模型,在分析鏈上訊息方面會比通用模型更強;一個基於體育比賽數據、群眾智慧、即時數據訓練的模型,在預測比賽結果方面也會更具優勢。 Bittensor 仍是目前擁有最多樣化智慧模型的最大生態系統,而唯一真正致力於將 Bittensor 子網智慧與 AI Agent / Agentic 工作流結合的,是 @CreatorBid。 這個團隊在分發方面表現不佳(上新代理較慢、迭代節奏偏慢),但在「堅定支持 Bittensor」這一方向上目標明確。(他們還沒有官宣,但可能會推出一個名為 SN98 Creator 的子網,進一步激勵基於 Creatorbid 構建 agentic workflows 並上線。) 開發速度 / 用戶成長 / 項目上線節奏 在 Web3 裡,如果你做的是長期產品,就必須思考:短中期內,如何讓社群持續參與。 如果你無法「娛樂」社區,那代幣價格往往會隨著時間下跌,因為沒人願意長期被套。相較之下,市場更偏好那些能持續製造話題、公開建設的項目。 Virtuals 是這方面最強的選手,公開開發、快速修復問題、積極聽取社群回饋,也定期推出新功能或敘事,維持用戶的持續興趣,同時也在建立他們的 ACP。此外,他們經常有 Genesis Launch 供新用戶參與。 Eliza 的分發能力排名第二,得益於其開發者網路以及與多個 L1 / L2 合作。 Eliza 也是其他鏈(非 Solana)部署 agent 時的首選框架。autodotfun 也為項目提供更輕鬆的上線路徑。 Arc 的 Ryzome 和 Ryzome Canvas 正在推進中,一旦發布,可能會帶動生態熱度回升,也可能激活更多 Forge 項目的發布。 Creatorbid 方面,頂級 agent 最近有推出新功能(儘管估值區間變化不大)。 CB 可能正準備推出以 Bittensor 子網驅動的 agent,並上線自己的 subnet。整體節奏偏慢,希望後續能加快。 代幣價值捕獲 $VIRTUAL 是目前價值捕獲最強的代幣,它是 Virtuals 生態中 LP 構建的主要貨幣,進入 Virtuals 的 agent 也需要使用它。最近的 Genesis Launch 引入了 Virgen points,會流向 $VIRTUAL 和其他生態代幣,進一步提升 $VIRTUAL 的持有價值。 $ai16z 可能是第二強。autodotfun 每日有 200 萬~300 萬美元交易量(仍遠低於 Virtuals 和其他平台),部分費用用於回購 $ai16z。但 Eliza 需要盡快上線優質項目,特別是市值超千萬美元的項目,否則關注度仍會集中在 Virtuals。 $arc 的價值捕獲來自 LP 交易手續費,以及未來 Ryzome 上開發者產生的收入流。不過這條路徑仍處早期階段,需要時間落地。 $BID 的代幣機制最獨特,因為流通量低於同類項目,可以透過釋放代幣激勵平台活躍度。但目前來看,這些釋放並未被很好利用,交易量仍偏低(每天 $10 萬到 $50 萬)。 總結 上述每個項目都有自己的優勢,但在中短期內,「分發能力」+「吸引投機資金的能力」(即交易量)才是最核心的護城河。 是否能持續製造熱度、吸引玩家在你的「賭場」中不斷下注,才是系統運作的關鍵。而這方面,Virtuals 目前是表現最好的項目。 他們是否能長期維持熱度,並將其轉化為真正的產品力,是值得後續觀察的。 儘管 @CreatorBid 的執行力還有待提高,我個人最看好他們,因為他們的願景與我一致——把高品質 AI 引入大眾,真正讓 agentic workflows 商業化落地。 想像一下:一個不斷進化的交易訊號系統,持續跑贏市場,再將其轉化為全自動交易 Agent——這就是 SN8 Proprietary Trading Network 的構想。 目前仍是市場的早期階段,尚不清楚誰能最終勝出。更複雜的用例正在被生態外的大型團隊處理,例如: @vana——聚焦數據所有權 @NousResearch——強化學習 @TheoriqAI——做流動性提供系統 @gizatechxyz——專注金融 / 穩定幣相關代理 未來,AI Agent 生態的主導者們會如何定位自己,將決定它們能否抓住下一輪週期的成長機會。我們也可能會看到更多 DeAI 基礎設施的落地、代理系統去中心化程度加深,以及技術堆疊中各層的創業機會。 最終,投機熱度可能會從單一 agent 代幣,轉移到建立開放 AI 系統的核心基礎設施。也許我們會看到真正面向消費者、創造真實收入的 AI 產品,而不是純靠「degens 炒來炒去」支撐的短期投機泡沫。 原文連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律動 BlockBeat
  • 15:25

    Bybit 交易所匿名爆料瘋傳:23 歲應屆生擔任市場部高管、內部組織動盪引發離職潮

    根據中國職場社交平台「脈脈」上一位匿名用戶爆料,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Bybit 近期內部組織調整頻繁,引發大量員工不滿與離職潮。該爆料指出,Bybit 的 COO 與 CEO 每週都會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導致團隊動盪與管理混亂。 COO 任命 23 歲應屆生為 CMO 該貼文中最引發關注的是 COO 親自任命一名僅 23 歲的應屆畢業生擔任 CMO(首席行銷官)。據稱,這位年輕女性目前成為整個市場部的最高彙報對象,原有的總監與高級職級(P7、P6)主管紛紛感到不滿,導致杜拜總部幾乎每週都有人離職。 而根據 Linkedin 的資訊顯示,確實有一位看起來相當年輕的職員,在進公司後短短五個月內,從業務經理當上招聘負責人與行銷負責人。  CEO 親掌技術,原 CTO 被架空 脈脈上的文章還進一步針對該交易所的技術部門爆料指出 Bybit 執行長已經「拿掉原合作夥伴 CTO,自任 CTO」,並頻繁介入技術決策。研發團隊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認為 CEO 並不具備專業技術背景,卻頻繁修改技術路線,干擾正常研發節奏。 據稱技術人員形容其「不懂技術卻指示各種瞎操作」,導致整體技術演進停滯、技術部主管們變得越來越保守,不敢承擔責任。該貼文最後還指出,從運營、產品到技術,整個公司內部士氣都受到打擊,紛紛尋求轉職。 截至發稿前,Bybit 尚未對該匿名帖文中的具體內容作出公開說明或澄清。不過,該貼文已在社群引發激烈討論,市場觀察人士指出,若爆料屬實,可能進一步影響 Bybit 的品牌形象與內部穩定性。
  • 15:00

    貝萊德加強比特幣 ETF 文件中對量子運算風險的揭露

    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在更新的比特幣 ETF 文件中,進一步增加了針對量子運算的風險揭露內容,包括快速的技術進步削弱比特幣核心安全的可能性。 儘管舊版的招股說明書已提及「數學、代數幾何和量子運算的突破 」所帶來的風險,但更新的文件擴大了這部分內容,說明這些技術可能如何危及比特幣的加密演算法。 彭博 ETF 分析師 James Seyffart 和 Eric Balchunas 注意到了這項變更,他們指出,這些新增的用語是更大範圍的風險揭露修訂的一部分。Seyffart 在社群平台 X 上寫道: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只是基本的風險揭露,他們會列出任何產品或投資的相關資產的任何可能出錯的情況,這是非常標準的做法。」 https://twitter.com/JSeyff/status/1920962621919924347 該文件的風險揭露部分涵蓋了從量子威脅、監管打壓到潛在的分叉、波動性和硬體集中在中國等各種風險,甚至提及了川普的比特幣儲備計畫和比特幣挖礦的能源密集性可能造成的影響。 目前包括阿里巴巴、亞馬遜、Google 和 IBM 在內的幾家全球大型網路公司皆投入量子運算項目研究。今年二月,微軟披露他們透過名為「Majorana 1」的拓撲量子晶片在量子可及性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有關量子技術威脅比特幣網路的議題經常在加密社群中引發討論,但像加拿大卡加利大學駐校科學家 Pierre-Luc Dallaire-Demers 等專家仍認為,距離量子技術真正威脅比特幣系統至少還有五到七年時間,穩定幣發行商 Tether 的執行長 Paolo Ardoino 也曾在今年表達過類似看法。 資料來源 相關文章:《量子計算研究公司 Project Eleven 懸賞 1 顆比特幣,獎勵能破解比特幣加密演算法團隊》
  • 12:28

    Metaplanet 斥資 184 億日圓增持 1241 顆比特幣,總持有量超越薩爾瓦多

    日本投資公司 Metaplanet 週一宣布公司已花費約 184.26 億日圓(約 1.267 億美元)增持 1241 顆比特幣,作為其「比特幣財務運作」策略的一部分,平均買入價格為 14,848,061 日圓(約 102,119 美元)。 截至 5 月 12 日,Metaplanet 共持有 6,796 顆比特幣(以目前約 10.4 萬美元的比特幣價格計算價值約 7.06 億美元),根據 Metaplanet 執行長 Simon Gerovich 的說法,這些比特幣的買入成本約為 6.082 億美元,買入均價約為 89,492 美元。 Gerovich 還宣布 Metaplanet 目前的比特幣持有量已經超過薩爾瓦多,他表示:「從微不足道的起點到如今能與國家媲美,我們才剛剛開始。」 根據薩爾瓦多國家比特幣辦公室的數據,該國目前持有 6,174.18 顆比特幣,價值約 6.42 億美元。BitBo 的 Bitcoin Treasuries 數據顯示,薩爾瓦多的持有量在所有國家中排名第六,僅次於美國、中國、英國、烏克蘭和不丹。 https://twitter.com/gerovich/status/1921768639423725810
  • 11:41

    Coinbase 曾考慮採 Strategy 式買幣策略,擬繼續增加公司加密投資

    根據彭博社報導,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過去曾考慮採用 Michael Saylor 所提倡的比特幣購買策略,但最終認為這種做法風險過高而放棄。 近年來許多公司試圖仿效美國軟體公司 Strategy(原微策略)採取的策略,即透過發行股票與債券來籌資購買比特幣,並押注這種加密貨幣的快速升值將提高公司股價。 Coinbase 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Brian Armstrong 週五於社群平台 X 的一場直播對談活動中表示:「過去 12 年來,我們確實有幾次想過『哎呀,我們是否該把資產負債表上的 80% 都投入加密貨幣,尤其是比特幣』。」 然而,Coinbase 最終決定不採取這項大膽的策略,理由是這可能會損害該公司作為一家新創企業的現金狀況,甚至有可能「毀了」這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公司。Armstrong 表示:「我們對風險做出了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 話雖如此,根據 Coinbase 最新的股東信,該公司在第一季購買了價值 1.53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大多為比特幣),作為公司投資組合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其投資組合中共有約 13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主要為比特幣。 參與此次 X 對談的 Coinbase 財務長 Alesia Haas 補充說,公司不希望被認為是在和自己的客戶競爭,因為客戶本身就是投資加密貨幣的人。在談論擴大加密貨幣持倉的計畫時,她表示:「請放心,我們不會就此止步。」 Strategy 從 2020 年以來不斷地在買入比特幣,隨著該資產價格的升值,該公司股價也因此飆漲超過 3,000%。截至 5 月 4 日,Strategy 及其子公司總共持有 555,450 顆比特幣,買入均價約 68,550 美元。以目前約 103,900 美元的比特幣價格計算,其持倉目前價值約 577 億美元。
  • 11:40

    1confirmation 創始合夥人:以太幣超越比特幣絕非妄想,只是你不懂或不願承認

    ETH 絕非「不可能」超越比特幣 近日以太幣反轉了過往疲軟的走勢,上漲動能顯著提升,即使與比特幣相比也能維持相對強勁的勢頭。對此,加密風險投資機構 1confirmation 創始合夥人 Nick Tomaino 日前在社群媒體上發表一則引發熱議的評論,直言: 「如果你堅信 ETH 永遠無法超越 BTC,那你要嘛不懂產業,要嘛就是缺乏自省能力。」 Nick Tomaino 表示,他認為以太坊最終市值超越比特幣雖然「不太可能」,但絕非「不可能」,而這一點其實連部分堅定的比特幣擁護者內心也很清楚,只是每當這個議題被提出時,他們會出於防衛本能而表現出強烈排斥。 以太坊正在實現 Cypherpunk 的原始願景 Nick Tomaino 並未否認比特幣的價值。他稱 BTC 是「稀缺、可信中立、原生於網路的全球價值儲存工具」,迄今仍是最具影響力的加密產品,也是風險調整後表現最佳的資產之一。但他同時指出,這項產品的角色雖重要,卻無法代表加密貨幣產業的全部潛力。 在 Nick Tomaino 看來,以太坊已經逐步落實中本聰、Hal Finney 等早期 Cypherpunk 倡導者的願景 —— 為全球數十億人帶來去中心化金融與社會應用的可能。他特別強調,目前在以太坊上運作的關鍵應用實例,例如: 穩定幣(Stablecoins)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去中心化借貸協議 NFT 預測市場 去中心化社交網路 ETH 也是價值儲存工具 這些都是現實世界中正在落地、具備用戶需求且具擴展性的應用場景,而不是單純的投機實驗。他補充,以太坊作為一個能夠容納如此龐大應用生態的公鏈,不只是技術平台,它同時也是一種具稀缺性與可信中立屬性的價值儲存資產。 Nick Tomaino 認為,以太坊的優勢不僅是功能性與可組合性,更在於其潛在的「分發深度」與「應用外延性」。隨著越來越多新用戶透過這些應用進入以太坊生態系,ETH 作為價值儲備資產的分佈將更加廣泛。 這與比特幣主要作為長期儲值資產、在交易與應用面相對保守的定位形成對比。 擺脫意識形態 Nick Tomaino 指出,「以太坊是否會超越比特幣」這個話題的意義,不是立即性結果的預測,而是指出目前市場上對價值與功能性的重新評估正在發生。他並未試圖下定論,而是呼籲產業參與者放下意識形態,正視一個事實: 「ETH 翻轉 BTC 雖不太可能,但絕對不能被視為荒謬的假設。」
  • 09:23

    賭狗還是聰明錢?多位 Hyperliquid 交易員透過 40 倍槓桿做空比特幣

    中美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比特幣也在今天早上觸及 105,000 美元。儘管市場勢頭看似強勁,但卻有多位交易員正在以高槓桿的交易方式做空比特幣。 根據 Lookonchain 分享的資訊顯示,此前被 ZachXBT 指控是網路犯罪者 William Parker 但在 Hyperliquid 上擁有高勝率紀錄的巨鯨,時隔一個多月又在鏈上進行高槓桿交易。這次該巨鯨向平台存入 268 萬 USDC,並選擇以 40 倍的高槓桿做空 888.8 顆比特幣,同時還以 10 倍槓桿做空 100 萬顆 LDO 代幣。清算價分別為 105,690 美元與 1.9024 美元。 此外,另一個開頭 0x5D2F 的錢包地址也在 Hyperliquid 上以 40 倍的高槓桿做空 420.49 顆比特幣,清算價約 112,660 美元。
  • 08:50

    中美貿易談判達成共識,預計 5 月 12 日公布具體細節

    中美雙方皆發布正式聲明表示,兩國已在瑞士日內瓦的談判中達成共識。 中國代表團受訪時表示,雙方就彼此關心的經貿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取得了實質進展,並達成了重要共識。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明確雙方牽頭人,就各自關切的經貿問題開展進一步的磋商。 與此同時,白宮方面也在今天凌晨發布聲明,美國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 聲稱美國與中國在這場重要的貿易談判中取得了實質進展,並將在美國時間 5 月 12 日公布此次會談的聯合聲明與具體細節。與此同時,美國貿易代表 Jamieson Greer 也補充說道: 「正如財政部長所說,這是非常具有建設性的兩天。我們達成協議的速度值得關注,這反映出雙方之間的分歧或許並不像先前想像的那麼巨大。儘管如此,這兩天的會談中仍奠定了大量基礎工作。讓我們記住我們來這裡的初衷 —— 美國面臨高達1.2兆美元的貿易逆差,因此總統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並實施關稅措施。我們有信心,這次與中方達成的協議將有助於我們解決這項國家緊急問題。」 川普在早些時候已率先釋出中美雙方協商順暢並達成共識的消息,消息釋出後推動比特幣突破 104,000 美元。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