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最近發表了一篇題為「加密貨幣沖洗交易」(Crypto Wash Trading)的研究論文,該論文使用統計和行為模式來確定哪些交易是合法或不合法的,並研究了 29 家不受監管的交易所。該機構得出的結論是,平均而言,不受監管的交易所中有超過 70% 的交易量是沖洗交易。
根據芝商所(CME Group)定義,沖洗交易(或稱洗售交易)「是一種虛假交易形式,其中有一筆交易或一系列交易看上去確實是在買入和賣出資產,但其實該交易並無意圖建立真實的部位,或者沒有意圖執行面臨市場風險或價格競爭的真實交易」。該研究論文指出,所有的沖洗交易不一定都是由交易所進行的,單一實體也可能進行沖洗交易。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 12 家「二級交易所」當中,沖洗交易估計超過總交易量的 80%。
註:NBER 論文援引網站分析和競爭流量分析平台 SimilarWeb 的數據,將一級交易所(Tier-1)定義為在 SimilarWeb.com 的金融/投資板塊中排名前 700 名的交易所,二級交易所(Tier-2)是指在 NBER 的數據中其他不受監管的交易所(排名都在前 960 名之外)。
該論文指出,這些估計說明「僅在 2020 年第一季度,現貨市場就有超過 4.5 兆美元的沖洗交易,衍生品市場有超過 1.5 兆美元的沖洗交易。」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交易所的沖洗交易有短期經濟誘因,研究表明,虛假交易經常影響交易所在 CoinMarketCap 等數據和統計網站上的排名。此外,虛假交易也會在短期內影響交易所內的加密貨幣價格,而具有較長歷史和較大用戶群的交易所的沖洗交易較少。
該論文寫道:
雖然目前的商業激勵和排名系統助長了不受監管的交易所猖獗的沖洗交易,但受監管的交易所在合規和獲取許可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並面臨著對市場操縱的嚴厲懲罰,因此很少進行沖洗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