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上數據是什麼?
加密貨幣在區塊鏈上移動的時間、數量和移動地址都有記錄,這些被稱為 Transaction(交易歷史)。這些記錄背後的數據被稱為鏈上數據,這意味著它是區塊鏈上發生的交易的記錄。
我們可以查看到目前為止交易的貨幣的數量和價值(價格)、錢包中存儲的數量、手續費等信息,並可以據此推測價值及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和行為。尤其是因為可以“實時透明地”查看鏈上數據,在加密貨幣投資中鏈上數據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
鏈上數據的應用可以大致分為:
- 未經加工的鏈上數據及標籤
- 利用加工後的鏈上數據指標
未經加工的鏈上數據及標籤
第一種是利用原始數據(Raw Data)的方式。對我們來說,交易記錄看起來像銀行轉賬記錄一樣沒有太大意義。但是,能夠準確知道「轉賬主體」、「轉賬貨幣(幣)種類」以及「轉賬金額」是很重要的。
例如,假設有一個名為 B 的錢包,擁有最多的 A 幣。有一天,B錢包開始將大量的 A 幣發送到交易所。這時我們可以實時查看這個發送過程。
當然,我們無法知道存入交易所的 A 幣是用於買賣還是僅僅存放在交易所裡。但是,如果數量很大,我們可以警惕該貨幣可能會有大幅價格波動。此外,如果 B 錢包實際上是 A 幣的基金會或 VC,我們也可以推測項目可能出現了問題。在這裡,確認 B 錢包的所有者(基金會、VC、交易所或個人)並給予相應名稱的過程稱為標籤(labelling)。
標籤的例子有「0xdfd5293d8e347dfe59e90efd55b2956a1343963d」這個錢包。該錢包是幣安交易所擁有的一個錢包,因為被標記為「幣安」,所以可以查看幣安交易所的持有資產、存取款記錄等。
這樣,我們可以知道「誰」、「持有哪些資產」、「持有多少」,以及「何時」、「往哪裡」、「移動了多少」,並利用這個方式來決定投資。然而,由於必須在未經加工的狀態下進行分析,所以存在分析交易和錢包、追踪流動的局限性,分析難度也較高。
利用加工後的鏈上數據指標
第二種方法是利用加工後的鏈上數據指標。鏈上指標是為了讓人們更直觀地了解難以使用的未加工鏈上數據而設計的。通過利用整個交易數據來計算特定值,或者將其分類為平均值等方式來生成指標。
我們來舉個例子。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比特幣價格是「最後成交的價格」。因此,比特幣的市值是「最後成交價格 x 流通量」。但實際價值可能與此不同。有人可能以比現在的最後成交價格更低的價格購買,有人可能以更高的價格購買。
通常情況下,計算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鏈上數據記錄了所有交易(甚至是比特幣移動時的價格),可以通過計算將其表示為一個指標。
假設 A 錢包中有 1,000 美元的 1 BTC,B 錢包中有 2,000 美元的 3 BTC。我們來計算每個錢包中比特幣移動的價格和數量,並將其除以流通量,這樣我們就能得到真實的價格平均值,而不是根據最後成交的價格來判斷。此外,還可以通過計算所有交易的損益狀況、持有量、持有期等來獲得更多指標。
利用這些指標來參考整體市場價值(價格)是否合理,市場參與者展示何種行為,與過去相比處於何種狀況等,這是加工後鏈上數據指標的應用案例。
然而,由於難以立即確認哪個錢包移動了多少,因此在確認整體趨勢方面比短期行動更實用,並且根據指定的範圍和時間,可能會出現誤差。
鏈上數據總結
鏈上數據之所以極具吸引力,是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實時查看交易數據。在加密貨幣、數字資產和區塊鏈領域,鏈上數據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當然,鏈上數據並非萬能。然而,根據投資方向和方式的不同,鏈上數據可以被多種多樣地應用,因此找到適合自己投資方式的應用方法是最重要的。
–本文由 Heybit 提供,不代表 Zombit 立場與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