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BIS)報告估計,截至去年底,幾乎所有經濟體的大多數投資者可能在比特幣投資上虧錢,其中新興經濟體投資人受加密市場崩盤影響的程度最大。該報告還發現,大型持有者在 Terra、FTX 崩盤的幾天內持續降低其比特幣持有量來避險,而中小型持有者則在相同期間內持續增持。
大多數投資人在加密貨幣崩盤後面臨虧損
國際清算銀行(BIS)週一(20日)發布了一份標題為《加密貨幣衝擊與散戶損失》(Crypto shocks and retail losses)的報告,研究人員根據數據推估,幾乎所有經濟體的大多數投資者可能在比特幣投資上面臨虧損,其中新興市場經濟體投資者受影響的程度最大。
研究人員以 95 個國家的 200 多種加密貨幣交易 App 為樣本進行估計,報告顯示,有近四分之三的用戶在比特幣價格超過 20,000 美元的時候下載加密貨幣平台 App,而台灣用戶的比例為 60% 至 70%,這多數表明新用戶在價格上漲的誘惑下進入加密貨幣領域。雖然比特幣價格和用戶數量的變動同步,但用戶數量的上升通常比價格的上漲平均滯後約兩個月。
根據該報告,主要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的數據顯示,在 2015 年 8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間,幾乎所有經濟體中的大多數加密貨幣平台 App 的用戶都在他們的比特幣持有上面臨虧損。
研究人員假設每位新用戶在下載 App 的當月開始每月購買價值 100 美元的比特幣,那麼截至 2022 年 12 月,這些投資者的損失中位數為 431 美元,相當於其所投資的 900 美元總資金的一半,這個比例在巴西、印度、巴基斯坦、泰國和土耳其等幾個新興經濟體的比例甚至更高。不過,目前無法確定這些假設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現實狀況。
大型投資者在 Terra 和 FTX 崩盤期間拋售資產給散戶
BIS 報告還顯示,在 Terra 和 FTX 陷入麻煩的消息傳開後,包括幣安(Binance)、Coinbase 和 FTX 等加密交易平台的日活躍用戶數躍升,這表明用戶試圖透過調整他們的投資組合來度過難關,包括將加密資產轉換成穩定幣。
然而,較大型的投資者可能在散戶受損的情況下套現。BIS 數據顯示,大型錢包所有者(巨鯨)在崩盤事件發生後的幾天內減少了他們的比特幣持有量,而中型持有者、甚至更多的小型持有者則增持了比特幣。該價格模式表明,大型投資者能夠在價格急劇下跌之前將他們的資產拋售給較小型的投資者。
國際清算銀行表示,這些模式凸顯了加密貨幣領域更好的投資者保護的必要性,雖然加密貨幣崩盤可能影響了個人投資者,但對更廣泛系統的總體影響有限。然而,BIS 總結道,如果加密貨幣與實體經濟和傳統金融系統有更多交集,加密貨幣世界衝擊的總體影響可能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