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我們提到過,比特幣的主要概念是點對點的支付,而背後支撐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就像是一個巨大的伺服器,可以儲存許多資訊。中心化的伺服器存取資訊是依賴擁有者的電力及運算效能,由中央伺服器去處理全部的事情。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則是將存取資訊、更新每一個記帳本的任務交給了礦工(Miner),由礦工們共同完成區塊鏈的運算。
當有了新的交易,就需要記帳,這些交易便會被寫入新的區塊(Block),再由礦工們去做運算的動作。我們可以把區塊理解成正妹的要求,礦工就是工具人,一但正妹在生活中遇到不同的問題,例如電腦壞了或想吃宵夜,她就會 PO 動態說『QQ好可憐,人家需要幫忙』,這時工具人們看到正妹有難,馬上跳出來修電腦或當司機,完工後也許能獲得正妹的一個微笑跟謝謝,但也只是也許,畢竟工具人沒人權啊,但礦工可是不一樣的喔!
在區塊鏈中區塊記載著新生成的交易,當這個區塊被解開,記帳的動作也會被礦工完成,區塊鏈系統會生成出一些新的比特幣給礦工作為酬勞,大家稱之為挖礦(Mining),這個任務被中本聰設計成一個數學題目,透過電腦的運算系統解題。最初一個區塊被解開之後系統會給出 50 顆比特幣作為獎勵,並且經過 21 萬個區塊給出得比特幣數目就會減半(約每 4 年),到現今 2018 年為止,一個區塊給出的比特幣為 12.5 枚。
懶人重點
礦工透過解決新生成的區塊幫助整個區塊鏈更新交易紀錄,稱之為挖礦。 挖礦會接收到一定數量的比特幣作為獎勵。
2008 年後美國政府為了要拯救垂死的銀行,拚了命的印鈔票,市場上的美金越來越多,美金就會貶值。就像在台灣,台幣貶值,薪水還不漲,最後造就的就是在墾丁玩不如去沖繩玩,人民不爽的程度有了爆炸性的成長, 再度加深了對政府以及金融體系的不信任。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的時候也想到了通貨膨脹的問題,他透過貨幣供給上限來解決這個問題:比特幣總共只有 2,100 萬顆,不可能會再增加,於是就不會有通貨膨漲,不會有哪天比特幣年長的工程師因為 18% 優存多發比特幣給自己。
全部的比特幣預計會在 2140 年全部挖完,到時候礦工就不會有收入了嗎?正妹交了男朋友,還是會跟男朋友吵架,臨時需要工具人幫忙。此時,雖然工具人知道自己沒有機會,但還是義不容辭地付出,最後她會說:『你真是我最喜歡的朋友!』臉上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報,QQ。
當比特幣挖完之後,還是會有交易的產生,而礦工的酬勞將不是新發出的比特幣,而是由付款和收款人支付的比特幣,不然整個區塊鏈將直接停擺,比特幣就會失去使用的價值。
懶人重點
比特幣數目有上限,免除了通貨膨脹的問題,當比特幣都被挖光了,礦工的酬勞將全部由交易雙方支付。
當一個付款項目生成,新的交易被寫入新的區塊之中,這時礦工會開始把這個區塊給解出來,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是十幾分鐘,若交易量大的話可能會到一個小時左右。但傳遞過程有沒有可能出錯呢?是否跟銀行轉帳一樣可靠?在下一篇的介紹文我們將解說比特幣轉帳的風險以及礦工對於區塊鏈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