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週一盤中一度逼近 123,000 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但隨後在美國交易時段開始回落,並於今早跌破 120,000 美元水平。儘管如此,分析師普遍認為,目前並非市場見頂,而是行情進入短暫盤整階段。
比特幣行情仍在「早期階段」
儘管短期內多數幣種出現回調,但 Arca 投資長 Jeff Dorman 表示,當前比特幣的漲勢尚處於初期階段,與過去幾波明確的泡沫高點相比,仍有顯著差距。
他引用分析師 Will Clemente 的觀察指出,歷次市場高點(如 2024 年 3 月現貨比特幣 ETF 通過,以及 2024 年底與 2025 年初川普當選與就職所引發的狂熱),其共同特徵都是發生在「山寨幣衍生品的未平倉合約量超越比特幣時」。然而目前並未見到類似現象。

此外,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整體交易量雖較上週增加 23%,但仍遠低於歷史幾波全面性行情時的高點。這意味著資金尚未全面湧入,加密貨幣市場仍保有上行空間。
國債與通膨疑慮,推升比特幣避險需求
此外,Bitpanda 執行長 Eric Demuth 表示,比特幣上漲的深層驅動力在於全球主權債務激增與貨幣貶值壓力,投資人正尋找對抗通膨與法幣風險的替代資產。他認為:
「比特幣升至 20 萬歐元(約 23.3 萬美元)並非不可能,但更關鍵的是它正在被制度性地納入主流金融架構中。」
Eric Demuth 補充表示,比特幣逐步被大型投資人納入資產組合、被主權國家納入儲備金,並成為全球銀行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這些趨勢才是決定性力量。Eric Demuth 預估比特幣的總市值將逐步趨近於黃金(目前超過 22 兆美元),是比特幣的 9 倍以上。若這一進程持續,比特幣的金融地位與價格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