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比特幣礦業公司 CleanSpark 週二宣布將開始出售每月從挖礦業務獲得的部分比特幣,以實現財務自給自足。
CleanSpark 表示公司已擴大其資本策略,包括將其與 Coinbase Prime 達成協議所獲得比特幣擔保的信貸額度提高至 2 億美元。此外,該公司的數位資產管理團隊已推出其機構級比特幣財務部門,該團隊在四條產品線(借貸、放款、託管和衍生品)進行了全面的 RFP 和盡職調查流程後完成了合作夥伴遴選,以支持公司的風險管理和比特幣財務優化策略。
CleanSpark 執行長 Zach Bradford 表示:
「我們的資本策略已顯著成熟,使我們能夠尋求非稀釋性融資方案,以同時支持我們的營運和長期成長。 CleanSpark 是我們產業中少數幾家已達到逃逸速度(Escape velocity)的公司之一——能夠自資營運、擴充我們的比特幣資金,並能靠營運現金流支援擴張所需的資本。」
Bradford 指出,CleanSpark 目前持有的比特幣數量已超過 12,000 顆,價值約 10 億美元,「我們認為現在正是從 2023 年中開始實施的幾乎 100% 持有策略中轉型的合適時機,改為利用部分月產出來支應營運」。
應對市場波動
CleanSpark 強調轉向「自資營運」正值 2025 年第一季礦業股普遍大跌之際。根據晨星的數據,CoinShares Crypto Miners ETF(追蹤多檔比特幣礦業股表現的公開交易基金)自今年年初以來已下跌逾 40%。
更低的股價實際上增加了比特幣礦商的資金成本,並可能導致貸方要求更快償還貸款。摩根大通分析師將近期礦業股的普遍下行歸咎於加密貨幣價格下跌,這給已經因 2024 年 4 月比特幣挖礦獎勵減半而緊張的營運模式增添壓力。
此外,美國總統川普祭出的大規模關稅政策也導致礦業公司的壓力進一步加劇,因為他們依賴專用的挖礦設備,而這些硬體通常來自外國製造商。
Bradford 表示,CleanSpark 在繼續視比特幣為一種長期且具韌性的資產的同時,轉向其認為能更有效提升股東價值的方式,即「一種平衡新產出變現與建立長期持有量的方法」。而其競爭對手仍在依靠股權稀釋來支付營運成本,或增加槓桿來增加比特幣儲備。
一些礦企也正在採取類似的積極措施來應對市場轉變。據報導,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加密貨幣礦業公司比特小鹿(Bitdeer)已宣布計劃開始在美國生產礦機,以減少預計實施的進口關稅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