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客座專欄】小韭研究筆記2 — 等待著超強區塊鏈基礎建設出來的迷思

2018/10/03 13:25
【客座專欄】小韭研究筆記2 — 等待著超強區塊鏈基礎建設出來的迷思

【客座專欄】小韭研究筆記2 — 等待著超強區塊鏈基礎建設出來的迷思

本篇為閱讀近期 UNION SQUARE VENTURES 上發布的「The Myth of The Infrastructure Phase」讀後整理,觀點蠻有趣的,有興趣推薦大家直接閱讀原文,連結如下。

The Myth of The Infrastructure Phase

...

區塊鏈的應用尚未普及或者進入我們的生活中,是因為區塊鏈的基礎設施還不夠好,如果問 10 位加密貨幣投資人,大概有 9 位會這麼跟你說。

對,也不對。

讓我們回顧一下我們最初是怎麼從網路不普及的情況下,逐漸演化到目前網路就像你我的空氣般,一天沒有就會非常焦慮。

早在 1972 年,出現了最早的網路應用:電子郵件,當人們發現這項發明將能大大的縮短人與人的溝通時間後,因應而出的 Ethernet (1973)、TCP/IP (1973) 以及網路服務提供者( 1974) 等基礎建設出現了,讓人們能夠更普及的使用到電子郵件。而基於這些基礎建設,出現了下一波的應用:入口網站,早期例如 Prodigy (1990) 以及 AOL (1991),而為了讓大眾更好的使用入口網站,促使了我們去建造了搜尋引擎以及網頁瀏覽器 (1990’s)。

接著早期的網站如 Amazon.com (1994),驅使我們去加強基礎建設如程式語言 (PHP (1994)、Javascript (1995)),讓我們能夠更容易的開發網站,接下去的發展大部分人就比較熟悉了,應用以及基礎設施的發展就如同下圖。

可以發現整個過程是遵循著「應用→基礎設施→應用→基礎設施」的迴圈逐漸進步著。

...

回過頭來看,目前我們殷殷期盼著超強的區塊鏈基礎設施:高 TPS 、完全去中心化、低延遲等大部分作基礎設施的項目會提到的專有名詞。但在這之前有沒有思考過目前哪些的應用是急需這些的改良,以迎接更快速的發展?

以 dot com 時期的發展來看,YouTube 能夠在 2005 被創造而非 1995,是因為在 2000 年的寬帶 (broadband) 基礎設施的發展,才能讓他在 2005 年推出 YouTube 這項應用。而寬帶基礎設施的發展又是因為再之前的應用需求,所做出的發展,並非預期 YouTube 等應用需要如此的基礎設施而預先做出的佈局。

我們需要一個健全的「應用→基礎設施→應用→基礎設施」的循環,才能穩健以及有邏輯的了解下個階段所需要的基礎設施。

我們不需要完整的飛航系統以及良好的機場跑道,我們要的只是一片空地讓我們嘗試人類飛行的可能。

...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循環會是由應用開始而不是基礎設施呢?

其實就跟我們大部分創業切入的點一樣,首先看到需求,發現有一群 dApp 開發者礙於目前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急需更好的開發工具或是基礎環境等,而非直接想像一種新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技術,再來尋求 dApp 開發團隊們在其鏈上發展,這已經本末倒置並且所假設以及開發的情況可能會完全錯誤。

我們可以再觀察,是否有許多的 dApp 開發者,苦於目前的 Ethereum 或者其他主鏈不夠好,而無法將其產品或服務大量的推廣出去?

如果是否定的話,那麼是否我們在等的一個超強主鏈是一個錯誤的期待呢?

...

先前提到的 Fat Protocol 理論,在去中心化的經濟體來說,協定層會擷取到大部分的價值,這也就無形中影響了投資者以及創業者如何選擇項目。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

由於頂級投資基金都瞄準了基礎設施作為他們的投資標的,其餘無論是天使投資者或是散戶投資者都會跟隨著頂級投資基金的投資標的,大家潛意識就會覺得投資基礎設施的項目才是好選擇,而投資 dApp 項目則是不怎麼 sexy 或是能有高回報的選擇。

而資金關注的地方,才能夠有可觀的獲利,故資金都壅擠到了基礎設施的開發項目。

從創業者的角度來看

創業者在選擇項目方向後,無論是找創投融資或是進行 ICO 等,選擇基礎設施的項目會更好的拿到投資,而非感覺低一等的 dApp 項目。故選擇 dApp 作為創業項目的團隊更難取得資金,也使得其團隊發展或是迭代速度都會因為資金的不充足而緩慢。

也因此現象讓創業者更傾向去做一個超強的基礎設施項目,而非去開發一些實際的 dApp 應用。

...

那麼以應用、基礎設施這樣的循環中,目前區塊鏈相關產業進行到哪了呢?

首先我們在 2008 年有了比特幣,接著出現了乙太坊智能合約以及 ERC20 協議 (2015) 讓建立新的 dApp 更加容易。類似 Coinbase (2012) 以及 Metamask (2016) 讓使用者能夠更輕鬆的使用這些新的應用。依據著這波的基礎設施又開啟了另一波的應用高峰:tokens/ICOs (2017)、早期的 dapps 例如 CryptoKitties (2017),接著又引發了 Infura 、 Web3js 以及 Zeppelin (2017) 的出現。

而目前正等待下一波 dApps 高峰的出現才會引導我們走向下一波的基礎設施改進。

(本文轉載自Dave Yeh Medium ,並經過作者同意後轉載,大家可以點擊下方作者頭像前往他們的網頁喔!)

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tags:

Dave Yeh

Growth @ Pionex Exchange ? [email protected] Editor of BitUniverse — Auto-Portfolio & Trading Bot, Pionex, CryptoChat, Pionex 為量化交易而生的交易所, and BitUniverse | 자동- 포트폴리오 & 거래 봇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