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師最新估算,今年迄今為止,流入數位資產的資金已達 600 億美元,來源包括加密基金資金流、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期貨交易活動,以及創投募資。分析師指出,自 5 月底以來流入資金增加近 50%,預計今年將輕鬆超越去年的歷史紀錄。

由董事總經理 Nikolaos Panigirtzoglou 領導的分析團隊指出,美國更有利的監管環境是主要催化劑之一。分析中提到,國會近期通過的《GENIUS 法案》為穩定幣提供了長期以來所期待的監管明確性,並有效地建立起一套全球標準。由於多數穩定幣以美元計價,其他國家也正加緊腳步競爭。例如,中國正推進數位人民幣的推出,香港也正在規劃發行人民幣穩定幣。
另一項正在美國國會推進的立法《CLARITY 法案》,旨在將數位資產分類為證券或商品。分析師表示,這項法案可能會讓美國對加密貨幣原生企業更具吸引力,尤其與歐盟的加密資產市場法(MiCA)相比,《CLARITY 法案》對加密貨幣企業而言更爲友好。
隨著政策環境改善,私募與公開的加密貨幣市場活動也開始活絡。分析師指出,在創投領域,加密貨幣創業投資資金明顯增加;而公開市場方面,Circle 最近成功的 IPO 以及多家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新上市申請,顯示市場熱度回升。分析師也指出,一些公司可能在尋求估值溢價,例如 Strategy(前身為微策略),其股票價格持續高於其比特幣持倉的淨值。
與此同時,投資人對山寨幣的興趣也在上升,而以太坊是主要受益者之一。分析師指出,因以太坊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與智慧合約領域的主導地位,並且越來越多企業將以太幣與比特幣一起將其納入公司財庫。分析中還指出,資產管理機構對推出以山寨幣為基礎並結合質押功能的加密貨幣 ETF 也展現出更高的興趣。
在更廣義的另類投資市場中,分析師指出,數位資產與避險基金今年的資金流入呈現加速增長,與私募股權與私人信貸募資疲軟的情況形成強烈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