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研究人員表示,加密貨幣市場的清算量和規模可能比主要交易所提供的數據所顯示的情況要糟糕得多。加密貨幣研究公司 K33 Research 的資深分析師 Vetle Lunde 在 8 月 29 日表示,幣安(Binance)、Bybit 和 OKX 等主要交易所從 2021 年起更改了他們報告清算數據的方式。他表示:
「為了提供『公平的交易環境』(Bybit在2021年9月的公告)和『最佳化使用者數據流』(幣安在2021年4月的公告),幣安和 Bybit 更改了其清算 WebSocket API,每秒推送一次清算,而不是報告所有清算。OKX 每張合約每秒最多推送一筆訂單,他們的數據並不代表清算的總數。」
「交易所的清算數據是不實的,並嚴重低估了市場中的實際清算量。」Lunde 補充說:「在過去的 3 年中,清算數據被嚴重低報。」
清算數據通常被用作衡量市場風險偏好的一種清晰方法,並能更好地了解交易所上的槓桿比率。如果 K33 的說法屬實,那麼這意味著加密貨幣交易者可能一直依賴不清晰的市場圖像進行操作。
Lunde 的研究指出,未平倉合約(用來衡量尚未到期的加密貨幣衍生品的價值)並不總是與清算數據相關,如下圖所示。
此外,清算數據也可以用來更好地了解突發波動的影響,以及在大規模清算事件中,槓桿是否已被完全清除,例如 8 月 5 日的加密貨幣黑色星期一,當時比特幣價格短一度跌至 50,000 美元以下。
Lunde 推測交易所限制數據可能是出於公關考量(避免清算訊息不斷在社群媒體上曝光而影響到平台的交易量),或是為了自身利益而維持資訊優勢,他寫道:
「有些交易所甚至與投資公司有利益關係,可能會利用市場上其他人沒掌握的資訊進行交易。」
他表示,監控未平倉合約的變化可能有助於衡量槓桿平倉情況,因為它可以將過去的槓桿活動與當前的槓桿情況進行比較,「但未能將交易者在市場動盪期間開新倉位的情況計算在內」,「就目前而言,清算數據大多是錯誤的娛樂性訊息,無法作為行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