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calendar 12/30 星期五

  • 19:06

    一文了解 1inch 新推出的 Fusion 交易模式和新代幣經濟學

    12 月 25 日,1inch Network 宣布推出 Fusion 升級。本文 PANews 將帶你解析 Fusion 升級後的特性及新版代幣經濟學。 作者:蔣海波 12 月 25 日,頭部鏈上聚合交易平台 1inch Network 宣布推出 Fusion 升級,用戶可以在指定的價格和時間範圍下單,無需支付網路費用,可以提升交易的成本效率、安全性和用戶體驗,同時 1inch 也對代幣經濟學進行了更新。 Fusion 模式融合自限價單和聚合協議 新的交易模式取名「Fusion」,中文即為融合的意思,Fusion 模式也是基於 1inch 交易引擎已有的兩個產品 1inch Limit Order Protocol(1inch 限價單協議) 和 1inch Aggregation Protocol(1inch 聚合協議)融合而來。 結合了 Fusion 模式的 1inch 交易引擎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和撮合系統,通過專業的做市商引入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流動性。這一做法似乎和 Hashflow 有相似之處。 Fusion 模式下又有三個選項,分別是 Fast(快速)、Fair(公平)和 Auction(拍賣),成交的時間逐步增加,相應的兌換比例可能也越來越優。 l 如果選擇快速,表示用戶願意接受不太理想的交易價格,以便在前面幾個區塊執行交易。 l 如果選擇公平,表示用戶願意等待一定的時間,以換取更理想的交易價格。一開始的交易價格可能會比較差,在交易執行的過程中可能會逐漸變得有利。 l 如果選擇拍賣,表示用戶願意等待最長的到期時間(10分鐘),以便獲得最優的交易價格。這一選項對大額交易比較有利。 Fusion 最大的更新就是引入了荷蘭式拍賣模型。用戶的訂單由專業的做市商(Resolvers)來完成,Gas 費也由 Resolvers 支付,Resolvers 從套利活動中獲利。 要成為 Resolvers,必須質押足夠的 1INCH 代幣到「feebank」合約中。 Resolvers 根據質押的 1INCH 代幣數量和時間進行排序,排名靠前的有優先選擇執行訂單的權利。後期,1inch DAO 可能會向 Resolvers 收取費用。 按這樣理解,用戶通過 Fusion 交易的優勢包括:無需 Gas 費、MEV 保護、沒有價格影響、交易失敗不收取費用、快速執行。 Resolvers 也能享受到:賺取質押獎勵、獲得 Resolvers 費用、參與 1inch Network Gas 返還計劃、獲得 1inch DAO 治理投票權。 Fusion 模式和 Legacy 模式對比 如今 1inch 中的交易已默認切換至 Fusion 模式。如下圖所示,Fusion 模式下快速、公平、拍賣模式下的交易都不需要用戶支付 Gas 費。 但是這並不代表 Resolvers 會義務幫用戶支付 Gas 費。以下圖中分別在 Fusion 和 Legacy 模式下將 1 WETH 兌換為 USDC 為例,兩者顯示得到的代幣的市場價值是相同的,均為 1198.24 USDC。左邊的 Fusion 模式不需要花費 Gas 費,而原來的 Legacy 模式下需要花費 2.52 美元的 Gas 費。但在市場價格不發生變化的情況,右圖中 Legacy 模式下顯示的價值即為實際得到的價值;而在左邊 Fusion 模式下,實際得到的價值需參考下方的 Est.received,這個值會在完成幫助用戶完成交易後扣除 Gas 費和其它費用。 以下圖中 Fusion 模式下快速將一筆 USDC 兌換為 ETH 的交易為例,智能合約直接將 USDC 在 Uniswap V2 兌換成了 0.11261 ETH,並將其中的 0.10793 ETH 支付給用戶,消耗的交易 Gas 費為 0.00359 ETH,直接在用戶的基礎上套利 0.00109 ETH,對用戶並沒有好處。 Fusion 模式還有一些限制,比如不接受小額資產(低於 100 美元)的交易,因為 Gas 費由 Resolvers 支出,這會導致 Resolvers 的出價和實際價格相差較大。另外,Fusion 也不支持原生代幣的交易,ETH 需要先兌換成 WETH。 代幣經濟學的調整 本次更新同樣調整了 1inch Network 的代幣經濟學。在新的治理體系下,用戶可以將他們的 1INCH 代幣質押一個月到兩年不等,以獲得 Unicorn Power。 Unicorn Power 可用於參加網路治理、可以獲得 Resolvers 激勵計劃的獎勵,也可以將 Unicorn Power 委託給他人。從 Resolvers 收取的費用可以根據他們對網路和 Unicorn Power 在利益相關者之間分配。 1inch Resolver 激勵計劃從 12 月 24 日已經開始,Resolvers 在 Fusion 模式下完成用戶交易所花費的 Gas 可以得到返還,1inch 基金會將為此分配 1,000 萬 1INCH 代幣,每個 Resolver 每月最多可以得到 100 萬 1INCH 代幣的返還。 小結 綜上,1inch 的 Fusion 交易模式並不能憑空免除用戶交易的 Gas 費,可能只適合大額的拍賣交易。目前來看,在 Fusion 快速交易的模式下,Resolver 只是在鏈上幫助用戶交易的基礎上進行套利,用戶交易後得到的資產比 Legacy 模式下支付 Gas 費後得到的資產更少。而 Resolvers 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獲得 1inch Resolvers 激勵計劃的 1INCH 返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PANews
  • 18:37

    巴哈馬監管機關:暫時持有 35 億美元 FTX 資產,待法院指示後歸還所有人

    根據巴哈馬證券委員會(SCB)發布的聲明,在 FTX 交易所申請破產之後,SCB 在 11 月 12 日依據法院授權行使其監管權力,指示轉移由 FTX 控制的所有數位資產至該委員會單獨控制的錢包以進行保管。根據轉移時的市價,這些資產的價值超過 35 億美元。 SCB 指出,基於 FTX 創辦人 Sam Bankman-Fried 向其提供的資訊,包括對交易所系統受網路攻擊的擔憂,該委員會確定這些資產託管於 FTX 交易所內存在「即將損耗」的風險,因此以保護這些資產為由採取行動。 根據破產文件,FTX 在 11 月 11 日申請破產後的幾小時內,有價值約 3.72 億美元的代幣被盜。根據區塊鏈研究公司 Nansen 的數據,FTX 在 24 小時內有近 7 億美元的代幣外流。 SCB 在聲明中表示,這些資產將繼續由委員會控制,直到巴哈馬最高法院下令將其歸還給 FTX 客戶和債權人。 資料來源
  • 17:20

    韓國交易所 Bithumb 最大股東 Vidente 的副總裁在接受檢方調查期間自殺

    根據韓國媒體 Money Today 的報導,韓國交易所 Bithumb 最大持股公司 Vidente 的副總裁在接受韓國檢方調查期間跳樓自殺。 Vidente 是 Bithumb 的第一大股東,持有 Bithumb Holdings 約 34.22% 的股份。據悉,Vidente 副總裁朴某因涉嫌參與 Bithumb 公司的管理層貪污和股價操縱而受到韓國檢方調查。朴某是此案件的關鍵嫌疑人,曾在 Bithumb 的幕後老闆姜鐘賢及其妹妹姜智妍手下負責會計工作。 該報導稱,有人懷疑朴某之所以自殺是因為姜氏兄妹將挪用公款和操縱股價的責任全部推給了他。 資料來源
  • 16:45

    儘管幣價慘兮兮,風投 Placeholder 合夥人仍看好 Solana,理由是什麼?

    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今天在推特上表示,一些聰明的人告訴他 Solana 有一個認真、聰明的開發社群,且再經過一輪洗盤後,該區塊鏈仍然具有極大的潛力。 而 Vitalik 口中的「聰明的人」似乎也包含了風險投資公司 Placeholder 合夥人 Chris Burniske。因為在 Vitalik 發文不久後,Chris Burniske 便在推特上闡述了他此前向 Vitalik 分享的 Solana 觀點。 https://twitter.com/cburniske/status/1608628538693005312 Chris Burniske 指出,Solana 擁有自己的鐵桿愛好者與癡迷於技術的人才,這意味著該生態的創新獨立於以太坊或 Cosmos 等其他網路。此外,Chris Burniske 還特別稱讚了 Solana 共同創辦人 Anatoly Yakovenko,表示他雖然比較務實,甚至讓一些人認為他背叛了加密貨幣的理想,但他全力實現大規模採用的努力是無庸置疑的。 而在生態系統方面,Chris Burniske 認為,Solana 生態系統中的 Dapp 開發者並非純粹 Crypto 原住民,因此設計的產品通常都是 Web2 與 Web3 的混合物,這也說明了為什麼 Solana 在熊市中的表現比其他生態還慘,因為 Web2 開發者失去了在 Crypto 領域中堅持的勇氣。但就產品的 UI 與 UX 而言,Solana 生態的表現仍然更為優秀。 此外,Chris Burniske 還指出,離開 Solana 的開發團隊實際上並沒有像外界所說的那麼多,事實上他們仍願意留下來努力改善 Solana 生態系統。且由於 Solana 的開發環境與 EVM 不同,因此該生態中的開發者黏著度高於大多數人的認知。 就技術本身而言,SVM 模塊化的技術堆疊使其傳播能力優於 EVM,更加容易在其他不同的數據可用層(DA)上運行。與此同時,Anatoly Yakovenko 與其團隊也正在專注於解決 Solana 網路的問題,在費用、可靠性、速度和去中心化方面取得進展。 「雖然它(Solana)有競爭對手,但我預計 Solana 將成為『以接近光速的共識速度聞名』的區塊鏈生態系統,其中部分原因是由於,它是追求(交易處理速度)這一願景的 OG,這將吸引那些對權力下放要求較低,但對交易處理速度要求較高的開發者進駐。」 最後,Chris Burniske 表示,每個生態系統(包含以太坊和其他區塊鏈)都有不足或出錯的時候,但關鍵是要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當前圍繞 SOL 的打壓,如同 2018 年比特幣支持者嘲笑 ETH 會歸零一樣,最終,Solana 也會像以太坊一樣,從中獲得前進的動力。 另一方面,DeFiance Capital 創辦人 Arthur 也轉推了 Chris Burniske 的推文,並對他的觀點表示認同。不過,Arthur 也強調,自己還沒有在這個價位做多 SOL,且 SOL 是否能當前價位回到 ATH 也是另一個問題。 https://twitter.com/Arthur_0x/status/1608702687130025985
  • 15:03

    火必推出交易競賽,Pi 幣單價突破 100 美元

    火幣交易所宣布為 Pi 代幣開啟交易競賽活動,交易額排名第一的用戶將可獲得價值 80,000 USDT 的保時捷 718(獎勵將以 USDT 形式發放至用戶賬戶)。 公告一出,再次推動 Pi 代幣漲幅,代幣單價現已突破 100 美元。
  • 13:57

    2023 加密展望:沒有大師,只有週期

    出品:深潮 TechFlow & Hotpot DAO 採訪:0xmin/Sally 沒有大師,只有週期。 這是今天早上閱讀郵件時看到的一句話。用這句話作為 2022 年終的總結甚至是 2023 年的展望,可能再適合不過了。 最近,各大機構頻頻預測 2023,而這時有趣的點在於,我們可以站在 2022 年底,回顧有關 2022 的預測。 比如,在 2022 年初,BitMEX 曾經做過 5 個預測: 2022 年將有比以往更多的女性擁抱加密貨幣。 Solana 會削弱以太坊的主導地位。 加密遊戲將爆炸性增長。 對高收益加密貨幣儲蓄產品的需求將激增。 加密貨幣公司將尋求收購傳統金融公司。 現在來看,當時的預測的確稍顯樂觀,不過這也是預測的魅力。面對未知,做出預測,是一件難事。事實上,錯誤往往是正常的,正確才是稀奇,能立場鮮明地做出一個有明確結論的預測這件事本身就需要勇氣。 也正是因為未知,所以我們才會對未來滿懷期待。 帶著好奇與期待,深潮 TechFlow 與 Hotpot DAO 將「2023 年你有怎樣的預測與期待?」這一問題拋給了諸多行業從業者,一窺他們的所思所想。 何一,幣安聯合創始人兼 CMO、Binance Labs 負責人 1. 我一直認為,預測未來是最難的,新的熱點通常會發生在人們沒有真正談論和預測過的領域。 就像在 ICO、DeFi、NFT、Metaverse、GameFi 等領域開始活躍之前的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裡,很難有人準確預料到哪個賽道會真正爆發,但他們確實發生了。一個成功的賽道跟一個成功的行業一樣,取決於在這個賽道和行業的產品生態,一旦有非常創新且吸引用戶的產品出現,就會捲入更多用戶,裹挾流量,最終形成風口和趨勢。 2. 每個行業都有屬於其本身的週期和進化過程,創新將會加速行業發展和採用。 每個冬天都比上一個冬天更暖;每個週期,這個行業也會變得更大。比如區塊鏈技術在最開始發展比較慢,應用也相對較窄,但隨著如智能合約等技術的出現,進一步讓應用場景得到更多發揮空間,讓技術與行業的進步速度越來越快、玩法也越來越多變,同時,更多傳統機構與企業也紛紛進入這個領域,帶來的不僅是資金還有更多的人才。因此,整體來說我樂觀以待,整體行業發展仍將持續向上,在不遠的未來一定還會出現某些顛覆性的創新,催生大規模的行業採用,並推動行業進入下一個快車道。 Blockchain/WEB3 還在發展早期,整體來說,區塊鏈的應用對許多人來說門檻還是較高、使用上較複雜,所以,Binance Labs 在投資的時候也特別關注包括基礎設施、應用類、安全與數據服務類的創新項目。比如基礎建設類指的是解決當前區塊鏈產業痛點的應用,應用類則是要能幫助一般人有更好的生活、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我們希望在新的一年幫大眾找到更多的採用場景,將真正重要、支撐產業的公司和項目留下來,未來相當值得期待。 3. 2023 年將是行業信心的「修復」之年,不要因為暫時的低谷否定整個行業的價值。 過去的一年,我們看到了系列極端事件的發生,這些也不斷地在提醒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一定要對這個市場抱有足夠的敬畏之心,堅持底線和原則,然後低頭乾活,做好產品,服務好用戶,企業才能長久,行業才能發展。 Qiao Wang, Alliance DAO 創始人 接下來的一年會是冷清的一年。媒體不會再大篇幅報導我們,你的朋友也不會關注你在做什麼,甚至你的員工會偷偷找 crypto 以外的工作。但是明年年底的時候,市場會比現在好一些。 Feng Liu,BODL Ventures 合夥人 在寒冬熬雞湯,說實話,都是些政治正確的屁話。 的確,我們在過去的兩年多的時間中經歷了一場狂暴的狂歡,但是更留下了一地雞毛。現時現世,寒氣逼人,在這個時點,再看未來,還敢說「一切才剛剛開始嗎」? 坦白來說,過去這一年加密貨幣市場上從 Luna 到 3AC 到 FTX 這幾場暴風雨的洗滌讓人心驚膽戰,但是,還不夠徹底: 讓人腫脹、興奮、忘乎所以的春藥般效果的代幣經濟設計推助的 DeFi Summer 和擊鼓傳花式的 NFT 熱潮讓太多人習慣了攫取「快錢」,但在賺錢效應褪去之後,刨去擼毛黨和機器人,加密貨幣的各種用例嚴重缺乏真實用戶; 一些嚴重干擾並操作市場的大型中心化機構的崩塌看上去敲醒了人們對中心化機構「大而不倒」的執念,但是遠遠沒有擊碎大家追隨或依賴巨型中心化機構和巨鯨從中獲利的幻想,從交易所到 Mega fund,巨型中心化機構在一級、二級市場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實際上愈發集中,並且顯然在利用這種話語權和影響力進行套利。 所以,我們有理由對行業的發展保持謹慎。 No pain,no gain。儘管加密貨幣在過去一年中進入下跌趨勢,但每每看到大家在通過市場情緒和歷史交易模式分析、引證、或者爭論現在是不是進入熊市的底部,我都會腦殼疼痛:如果我們這個偉大的行業最終發展的關鍵主力是靠市場情緒和長期週期的交互作用,而技術突破、用戶和用例湧現只是副產品,那這個行業確實不配「偉大」二字。 是時候回歸基本面、回歸常識了。在我看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值得捲起袖子在如下領域加油幹: (1)幫助普通用戶可以「無腦」地使用加密貨幣技術、安全地實現資產(包括數據資產)自託管的創新型解決方案。這些方案既應該涉及無需助記詞的密鑰管理方案、具有社交恢復功能的自託管方案,更應該包括能保證普通用戶更方便、更安全進行簽名或鏈上信息驗證的基礎工具套件,還應該包括輕便、易運行的區塊鏈客戶端/節點設備。這應該是推動加密貨幣真實用戶的數量出現「曲棍球棒效應」增長的關鍵,也是幫助所謂「Web2 用戶」習慣並有信心自我掌控資產、走向「個人主權」的基礎條件。 (2)推動那些具有突破性意義的區塊鏈擴容方案從「概念驗證」到真正的工程實現。擴容技術在很長時間內,一直會是區塊鏈技術發展皇冠上的寶石。過去多年中,多種擴容方案被提出並不斷優化,但是工程實現一直有待加速,整個行業需要更多具有工程能力的開發者推動這一進程。 (3)利用鏈上工具、新型社交工具和聲譽系統,有效組織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職業人士」持續在具體的細分知識領域輸出並貢獻,可能是幫助普通人真正參與到「DAO」組織的突破口。愈垂直的領域,或許更容易提高粘性和認可度,並產生長尾效應。 (4)重尋並提倡「crypto native」精神。或者只有更多人明白,加密貨幣貨幣的創生和普及,背後最初、也最具意義的推動力量是對自由、對個人基本主權的保護,才會讓整個市場遠離投機(儘管投機是重要的博弈力量之一),更持續多元化發展。這條路會很漫長且曲折,但是唯一之路。 孫宇晨,Tron 創始人、火必全球顧問 我覺得 2023 年,如果牛市要來臨了,亞洲尤其是中國人的力量,會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回顧 2013 年、2017 年和 2021 年三個牛市,前面 2013 和 2017 年的兩個牛市中亞洲的力量,特別是中國的力量,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2021 年可能是唯一一次以美國人為主的牛市。所以,我覺得 2023 年,如果 Crypto 行業要從熊市中恢復,最重要的就是亞洲 Crypto 力量。 與此同時,我覺得在 2023 年,DID 會成為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一個賽道,我很看好去中心化身份,因為它與交易所的 KYC、公民身份,以及鏈上的實名認證,這些賽道是緊密連接的。 神魚,Cobo 創始人 1.性能帶來的擴容問題是加密市場未來最大的賽道之一,從 2017 年到現在,大的方向還是需要多層網路來解決,二層網路中, ZK 勝出可能性最大,但離最終落地和使用可能還有一個比較長的週期。 2.Crypto 世界裡底層私鑰的安全和應用的平衡問題,是一直阻礙整個行業湧現出大量新增用戶的核心問題。隨著過去 5 年多傳統資本的湧入和大量新用戶的湧入,無論是 Gamefi 還是類似 StepN 這樣的遊戲類的應用,基於 MPC 的無私鑰錢包,能讓用戶體驗和門檻更為平衡一些。 3.隨著區塊鏈的性能和底層私鑰管理技術的發展,鏈上的去中心化金融,包括去中心化的衍生品交易所也會逐步興起,整個 DeFi 交互的方式和可能實現的形態也會進行新的迭代。 DEX 已經相對成熟,隨著 ZK 的上線,訂單簿的方式會逐步完善。 鏈上的期貨衍生品和期權衍生品可能是接下來一個新的增長點。 Garlam ,Momentum 6 合夥人 系統性交易對手風險之死? 2022 年,我們看到了整個加密生態系統的脆弱性。濫用客戶存款,多起劫富濟貧的事件……在這些所謂的 「安全」的穩定收益產品中,隱藏著那些已經從內向外腐化了的公司的負債責任網迷霧。 在 2022 年之前,中心化一直是 Crypto 現貨交易和衍生品市場的大勢,所有基礎金融交易,比如託管、借貸、提供流動性和結算這些功能,都被整合在少數平台上。我們認為,2023 年後這種現象將發生轉變。 從頂級對沖基金和基金經理的預測中,我們預計加密貨幣市場將變得更加分散,資產和資本不會集中在中心化交易所。 Crypto 資產將被存放在廣泛的金庫中,中間人服務成為借貸、託管、結算和流動性提供等功能的促進者,在一個相互關聯但不依賴的網路中,實體之間的抵押品和系統性風險保持獨立。 隨著流動性變得更加去中心化,流動性的聚合者(DEX 聚合者、OEMS 交易、多鏈聚合者、OTC 提供者)將在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隨著這些人擴大服務範圍,許可證、法規和與機構的關係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Dabing ,ConsenSys 如果世界格局沒有大的暴雷時間(戰爭/瘟疫/外星人侵略地球), 2023 年可能不是一個特別有驚喜的年份。沒在熊市融夠錢的項目會馬上面臨破產或者被收購的場景。融到了錢但是不會花,或者亂花的也會潦草收場。 能活下來的團隊如果不跳出過去兩年牛市的思維模式(發幣,挖礦,賣沒有意義的小圖片),頂多就是個半死不活。怎樣的團隊才能生存並出其不意的繁榮呢?我覺得有兩種類型: (1)有 original thinking 的團隊:像最近非常火爆的 Eigen layer 一樣,用一個不複雜的技術模型(Restaking)給 ETH 附加了無可比擬的金融含義。2023 年有這種原始想法的團隊會給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所以大家不要再去單純的半抄襲已有的項目了,也不要再跟風零知識證明了。 (2)有超強執行能力的團隊:這種團隊就是在熊市裡也能挖掘出增長的機會。他們不錯過任何一個大小客戶,不錯過任何一個宣傳自己的機會,即使熱臉貼冷屁股,也永遠積極散發熱量。遇到產品的瓶頸,可以以非常專業的角度去分析問題的索源並迅速解決。最後,大家總在問 Crypto 什麼時候能出圈,我覺得出圈都不是一下子的事情。而是 slow and steady, and then all of a sudden。我覺得咱們還處於 slow and steady 的狀況下。好消息是:連蘋果都在打擊幣圈,說明我們已經比昨日成長了不少。 0xminion,GBV Capital 2023 年將是人們去 Build 和迭代想法的一年,當然這一年可能是緩慢的、磨人的,初創企業的估值會進一步下降到某個適中的點。同時,那些想要在市場寒冬中熬過去的項目可能需要在 2023 年降低估值融資,並遷移到一個更便宜的地方(比如東南亞),來讓項目活下去。現在是時候學習一些硬技能了,我們要 Build,並耐心等待下一個牛市到來。 Teng Yan ,Delphi Digital 儘管現在深居熊市,但與 18 個月前相比,NFT 仍然要受歡迎得多。伴隨更多創作者、品牌和社區發展他們的 Web3 戰略,NFT 可能會佔領更大的思想份額。在未來幾年,將有一大波創作者、名人和體育品牌推出 NFT,NFT 領域會迎來大爆發。 進入 2023 年,我最期待看到一些持續的進展,使 NFT 獲得更大的主流採用。許多大型科技公司,比如蘋果、Meta、Reddit 都認可並接納 NFT,並帶來了數以億計的用戶。更多的大品牌將把 NFT 整合到他們的商業模式中,比如說星巴克把 NFT 用於忠誠度計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僅在美國,星巴克就有 2,700 萬忠誠度計劃用戶。 時尚、音樂、藝術、粉絲、遊戲,都有強大的 NFT 應用場景。它們將沿著各自的道路發展,未來整個市場可能會有很大不同。遊戲將是下一個賽道,時尚領域還需要一段時間,音樂將可能是最慢的賽道。 Alex Svanevik ,Nansen CEO 一些新加坡的加密公司將會搬回香港。 Kyle Reidhead ,Web3 Academy 創始人 1.NFT 效用>投機。NFT 以美元計價的交易量並沒有達到牛市中歷史最高點的 50%,然而,我相信 NFT 的鑄幣/交易量會暴漲到 ATH 甚至更高。 2.美國批准對穩定幣進行監管。美國這樣做是因為它允許美元在全球加密貨幣軌道上使用,使其更容易在世界各地流動和使用。我也相信 2023 年不會批准其他加密/web3 法規。 3.Reddit 將 5,000 萬人納入 Web3。他們在 2022 年已經有大約 400 萬人加入。因此,當他們推出社區代幣和更多的 NFT 頭像和相關收藏品時,我認為 Reddit 用戶會大量湧入 Web3。 4.最大的品牌進入 Web3:亞馬遜推出一個帶有亞馬遜原生錢包的 NFT 市場,蘋果在 Apple 錢包內推出了一個加密貨幣錢包,我希望這兩個錢包都是非託管的。 5.IRL(現實生活)採用。一個小國採用區塊鏈技術(很可能採用零知識證明),用於其公民的某種形式的身份/投票目的。如果我是一個賭徒,我會預測它發生在 Polygon。 6.推特正朝著成為社交中心的方向發展。推特成為最具影響力的 web2 社交媒體平台,同時也是創作者獲得收入的最佳社交平台。我相信馬斯克有能力建立極其有效的團隊,並將技術提升到另一個層次。這與 web3 無關,但這是一個將影響 Crypto Twitter 的預測。 7.一些好的遊戲,比如 AAA 級的 Web3 遊戲推出(在 Immutable 或 Polygon 上)並擁有 1,000 萬個新錢包。我不認為這將是一個像 2021 年 Axie 那樣的遊戲賺取獎勵的場景,而是一個真正的好遊戲,可能利用一些 tokenomics 來獲得獎勵。 8.Lens Protocol 超過 100 萬活躍用戶。他們目前處於封閉測試階段,但我的假設是他們在 2023 年公開推出,大多數 Web3 原住民都會湧向這個平台。 Evans ,Huobi Ventures Head of investment 1.去年是對傳統中心化機構的信任接納,今年是 crypto 中心化機構信任的崩塌。傳統機構對 crypto 的信任需要更長的時間重建,新經濟體在宏觀走弱甚至衰退的情況下可能會加速擁抱 Crypto。 2.整體賽道方面,交易所賽道又出現了新的機會。老一波的交易所很難自證資產,新交易所如果能在不破壞用戶體驗的情況下,分離銀行業務和交易結算,就有機會在下一波牛市裡占到不錯的市場份額。 3.Digital Entertainment 生態是我關注的主要方向。這裡存在一些基建中間件的機會,比如 MPC+TSS 在 Authentication 這一層的使用,White Label 的 NFT Marketplace,好的鏈上內容(目前可能還是要聚焦遊戲板塊),鏈上內容發行商,基於內容的用戶畫像等。 4.基建一塊,我不太專業,但我會覺得所有的 Layer2 大概率會走向類似的終局—— Layer2 as a service。已有的 Optimistic Rollup 在穩定市佔率後 ,也會陸續推出自己的 ZK Rollup。可以持續關注頭部的 OP Rollup 比如 Arbitrum 和 Optimism,他們更早 Launch 且已經積累了大量資本和項目資源。總體而言,layer2 和新公鏈都要證明 Scalabiliy 是有意義的,誰能抓住 Killer app 誰就能在下一波行情裡更有優勢。 5.Zero knowledge 領域估值仍然非常高,但真正能夠落地使用的協議仍然寥寥無幾。 JX,OFR 合夥人 1.明年幾個 zkEVM 都承諾上主網,對於整個 EVM 生態是個大的利好,在 EIP4844 後會有 zk 的二層爆發期。 2.基礎設施的進步還需要應用創新的帶動,目前的應用敘事由於市場環境在消泡沫,用戶和投資人更傾向於有真實協議收入和用戶的應用。同時去中心化的資產託管需求在交易所面臨監管和安全問題的背景下被激發,勢必會有更多用戶嘗試智能合約錢包,以上應用屬於熊市防守型。 3.進攻性的應用仍然依賴流動性,風來了豬才能飛。進攻性概念目前看不到具體的賽道,越虛無縹緲的越好。可能要 23 年下半年才會有相關概念出現。 Alen ,Y2Z Ventures 合夥人 1、網路國家敘事形成的環境在加速醞釀形成,基礎支付需求的發展成為數位貨幣行業的新下限。 (1)從法幣入金到無需出金的雙線發展:上半年美元維持強勢環境,貨幣貶值+高通脹環境下,第三世界國家對美元穩定幣儲值的需求繼續增加,更多拉美非洲國家開始官方支持數位貨幣,從而對沖掉因美債高收益帶來的穩定幣需求減少。尋找綜合宜居城市窪地(物價、氣候、時差、稅收等)的數位遊民套利遷移運動,令數位貨幣支付的需求增加,帶來相關配套服務創業公司大量增加(如支持數位貨幣跨境支付的銀行卡/信用卡,醫療保險、機票和 NFT 結合 Visa 等等)。沒有新敘事之前,基礎支付需求的蓬勃發展成為數位貨幣行業的新下限。 (2)各數位遊民聚集的城市或社區開始自下而上發布自己的 NFT+社區幣,並且可以開始展開互換。 2、L2 的技術成熟,年底會出現突破地域以及 web2~3 邊界的超級應用,負責 ponzi 提供數位貨幣行業新的上限。 3、隨著超級應用出現和加息步調停止,下半年至年底開啟新的牛市。 4、MEV 的發展+超級應用的出現令 RPC 變為新的隱性收稅主體,從去年人人「用戶多則發鏈」來收 gas 的顯性收稅,變為通過壟斷用戶的 rpc 調用來捕獲 mev 的隱性收稅,成為更可複製的商業模式。 5、AI 降臨派的敘事崛起,各類計算資源的去中心化項目加速發展,無法從物理層面阻止 AI 的進化。人們發現這個進程從比特幣誕生之日那天就開始了,之前只是上半場,而自己潛移默化變為了 AI 買辦和人姦。生產力卷不動以後,讓身心靈和玄學大爆發。 Wang Xi,BI XIN Ventures 合夥人 展望 2023 年,我們將持續關注兩大方向: 培養和促進大規模採用無許可和去中心化網路的基礎設施項目; 在開發可持續經濟模式的同時吸引數十億新用戶的創新性的工具和應用。 我們會重點關注以下細分賽道: (1)公鏈,圍繞 Rollups 和模塊化區塊鏈的項目技術進展(比如 Arbitrum、Optimism,Celestia 和 Subspace等),這將改善當前 Web3 用戶的使用體驗,另外,我們同樣看好高性能、高吞吐量和低成本區塊鏈在打造可落地商業化平台的潛力(比如 Aptos、Sui 等); (2)中間件,隨著底層區塊鏈的擴展,我們預計去中心化存儲解決方案、去中心化質押解決方案、無需許可的預言機、無需信任的橋和非託管解決方案將發揮很大作用,並可能解耦某些現存的業務系統; (3)應用層的底層邏輯在於「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和增值」,我們希望在 2023 年看到 DeFi 在資產發行、交易和資產管理方面更多的創新設計,而非單純的複製; (4)鏈遊,我們相信下一波遊戲將專注於利用區塊鏈技術增強遊戲體驗,無論是在遊戲資產所有權或互操作性甚至電子競技領域,但團隊需要重點思考可玩性和金融化之間的關係; (5)NFT,NFTfi(估值、流動性、借貸甚至租賃)是當下社區探索的熱門方向,我們對與 Web2 結合更緊密的實用性 NFT 持開放態度,它將促進去中心化數位資產所有權的重要性被廣泛接受。 Jun Yu,ANT Capital 合夥人 1.ZKP 將在 L2 之外的繼續大放異彩。 通過將計算過程記錄在 ZKP 內,實現對結果的 trustless 運用,對於解決跨鏈不可能三角以及打通鏈下計算均有顯著提升。 2.Web3 用戶入口將實現 Web2 體驗。 目前市面上有大量的降低用戶門檻的錢包項目,從以太坊生態到 Move 新公鏈,無論是帳戶抽象方案還是 MPC 方案,都有望在 2023 年實現無助記詞、社交找回等功能,並簡化交易操作。 3.交易所將變得更透明、更去中心化: FTX 事件狠狠刺痛了市場,集託管、交易、結算於一身的中心化交易所有較高的道德風險。交易所已經在嘗試公佈儲備金證明,2023 年這一透明化的趨勢會更顯著,也極有可能出現剝離託管和結算職能的中心化交易所。 4.MEV 將更受重視: ETH Merge 後,Validator 取代礦工為 Ethereum 提供共識與安全。相應地,MEV 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MEV-Boost 為 Validator 帶來的收入更高。隨著 2023 年鏈上交易活躍度回暖,MEV 為 Validator 帶來的收入增益會更顯著,MEV 市場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將更受重視。 5.市場注意力將重回應用層: 在基建熱潮後,勢必會回歸熊市靈魂拷問「區塊鏈能做什麼」;得益於自帶內部經濟體系,遊戲大概率會是金融之後的下一個區塊鏈應用爆點。 Aiko,Folius Ventures 1.大概率真的會有一些很好的遊戲,能夠做到從玩法層面脫穎而出,內部經濟循環帶來新的遊戲體驗。不少團隊似乎已經脫離了原來那種擰巴的狀態,願意不斷學習和創新商業模式,原來會覺得 either 迎合 web3 speculator,or 堅持傳統拒絕 web3 用戶,但現在能看到不少團隊逐漸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 2.如果放眼到整個應用層,雖然玩法(傳統 to C 產品和 web3 的結合點)變多了,人才和團隊變多了,但就像 Axie 之後的 GameFi 一樣浮於表面。首先也需要思考真實需求和用戶體驗,其次思考本質的商業模式創新,然後在實施的時候找到有爆點的 social hook,最終具體執行 ui/ux 層面還有很多重要細節,所以還會需要更多時間來積累和發展。 Mushroom,ChainBase 創始人 部分觀點對應時間線會比 2023 年更遠。 1.行業 行業需要更多應用,所有人都在期待 Next Super App 的出現,未來兩年 Web3 應用層的創業者數量會變多; 胖應用吃掉胖協議。不同於過去幾年 USV 所描述的「胖協議瘦應用」理論,隨著應用成功進化變成 Super App ,他們會進一步把自己衍變成龐大的生態,包括不限於 Super chain, Supper xxfi ,從而賺取最高價值,而這個時候 Protocol 則變成了超級應用生態的一部分。 整體市場悲觀的情緒會持續,市值體量持續走低,但開發者增速和熱情不減。 未來 Web3 世界的頂級公司都將是在最近幾年中被創建的。 傳統互聯網公司興趣不斷,他們在合適的場景下陸續引進包裝的後「Web3」概念進行有趣的實驗。 2.交易所 CEFI 問題所暴露出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機會,DeFi 將在 CeFi 整合的同時繼續增長。 強監管,體系規則下運轉。 3.安全 區塊鏈安全公司們仍然是多數 VC 看好的標的。 審計成為區塊鏈安全公司的基本服務,更多精力轉向探索、發現可具規模化的產品機會。 4.基礎設施 加密錢包仍然擁有巨大的機會,現在的體驗還處於 MS-DoS 時代。 大多數交易所推出的 NFT Marketplace 陸續失敗,Opensea 會變得更加龐大。 將出現更多的公司來大規模使用區塊鏈數據,並發揮價值。 Web3 數據領域的獨角獸將是提供數據解釋層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提供純粹的原始數據。 Layer1 的戰爭是堆棧虛擬機/解釋器的戰爭,最終活下來的不是具體哪一個,而是哪一派。 Alex Valaitis ,Web3pills 創始人 1.Web3 社交將迎來高光時刻。 至少有 3 個項目的代幣將進入市值前 100 名。 所有 Web3 社交應用程序的 DAU 將達到 100 萬。 2.我們將在 3 月左右達到這個週期的低點,然後開始緩慢恢復。 加密貨幣總市值將創下 6,000 億美元的低點,到 12 月,我們將恢復到 1 萬億美元。 3.NFT 的採用增加,但不是按標準指標。 NFT 持有人總數將增加,但月交易量全年不會超過 20 億美元(2022 年峰值的一半)。 更多的老牌公司將開始推出他們的 NFT。 我們已經看到這種趨勢開始上演,NFT 投機泡沫逐漸破滅。 NFT PFP 達到數百萬美元的日子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將看到像星巴克、Instagram 這樣的公司繼續採用 NFTs。 4.加密貨幣監管最終將成為一個無用的漢堡包。 Ripple 勝訴,或在最壞的情況下達成和解。 數位資產反洗錢法沒有通過。 Gary Gensler 因之前的失敗而被免職。 5.基於應用的區塊鏈變得更加主流。 在 Dapp 前 50 名中,至少有 3 個新的 dApps 將推出他們自己的主權 Layer1 區塊鏈。 我們已經知道,Dydx 將會基於 Cosmos 推出自己的區塊鏈;Yugalabs 已經預告了他們自己的區塊鏈。 我預計其他頂級項目也會效仿,比如 MagicEden、Uniswap、GMX。 6.跨鏈兼容性將成為常態。 所有排名前五的 NFT 市場將可在多個鏈上使用 排名前五的所有 DEX 將可在多個鏈上使用 Chainlink CCIP 擴展到 50 多個客戶。 7.蘋果公司成為加密貨幣的頭號公敵。 許多 dApps 的發布被蘋果阻止了。 蘋果公司繼續推行反加密貨幣的規則,不接受加密貨幣的整合。 在 2023 年,人們將繼續對蘋果的反競爭做法感到震驚。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深潮 TechFlow
  • 13:40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不受監管的中心化交易所超過 70% 的交易量是沖洗交易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最近發表了一篇題為「加密貨幣沖洗交易」(Crypto Wash Trading)的研究論文,該論文使用統計和行為模式來確定哪些交易是合法或不合法的,並研究了 29 家不受監管的交易所。該機構得出的結論是,平均而言,不受監管的交易所中有超過 70% 的交易量是沖洗交易。 根據芝商所(CME Group)定義,沖洗交易(或稱洗售交易)「是一種虛假交易形式,其中有一筆交易或一系列交易看上去確實是在買入和賣出資產,但其實該交易並無意圖建立真實的部位,或者沒有意圖執行面臨市場風險或價格競爭的真實交易」。該研究論文指出,所有的沖洗交易不一定都是由交易所進行的,單一實體也可能進行沖洗交易。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 12 家「二級交易所」當中,沖洗交易估計超過總交易量的 80%。 註:NBER 論文援引網站分析和競爭流量分析平台 SimilarWeb 的數據,將一級交易所(Tier-1)定義為在 SimilarWeb.com 的金融/投資板塊中排名前 700 名的交易所,二級交易所(Tier-2)是指在 NBER 的數據中其他不受監管的交易所(排名都在前 960 名之外)。 該論文指出,這些估計說明「僅在 2020 年第一季度,現貨市場就有超過 4.5 兆美元的沖洗交易,衍生品市場有超過 1.5 兆美元的沖洗交易。」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交易所的沖洗交易有短期經濟誘因,研究表明,虛假交易經常影響交易所在 CoinMarketCap 等數據和統計網站上的排名。此外,虛假交易也會在短期內影響交易所內的加密貨幣價格,而具有較長歷史和較大用戶群的交易所的沖洗交易較少。 該論文寫道: 雖然目前的商業激勵和排名系統助長了不受監管的交易所猖獗的沖洗交易,但受監管的交易所在合規和獲取許可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並面臨著對市場操縱的嚴厲懲罰,因此很少進行沖洗交易。 資料來源
  • 11:31

    阿聯酋投資公司 Cypher Capital 向 TON 基金會注資 1000 萬美元,TON 谷底反彈一度超 12%

    根據 Blockworks 報導,位於阿聯酋的風險投資公司 Cypher Capital 已向 The Open Network (TON) 基金會的「救援基金」注資 1000 萬美元,用於支持其建設 TON 區塊鏈生態的基礎設施。 Ton 基金會於 11 月底宣佈成立「救援基金」,承諾提供 1.26 億美元支援因 FTX 破產而遭遇流動性危機的項目。根據報導,該基金與幣安的 20 億美元的復甦基金不同,Ton 救援基金的目標並非購買不良資產,而是吸引項目遷移到 TON,同時幫助緩解FTX崩盤引發的連鎖反應。 Cypher Capital董事長兼TON基金會董事會成員Bill Qian 表示,新資金將推動TON在中東、非洲、亞洲、土耳其和印度市場應用,同時還將 TOB 網路稱為「Web3 領域的 Game changer」。 消息釋出時,恰逢 TON 代幣價格反彈,推動 TON 代幣從 1.95 美元的低點一路上漲至最高 2.19 美元,漲幅超 12%,但撰寫本文時,價格已回落至 2.06 美元。
  • 10:24

    CoinDesk:美國聯邦調查局已對 3Commas 密鑰洩漏事件展開調查

    Zombit 此前報導,一位匿名人士昨日在程式碼分享網站 Pastebin 上聲稱自己獲得了大約 10 萬個屬於 3Commas 用戶的 API 密鑰,並洩漏了其中 1 萬個來自 Binance 和 KuCoin 交易所的 API 密鑰作為證明。 而根據 CoinDesk 的最新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似乎已就此事對 3Commas 展開調查。3Commas 的兩名受害用戶向該媒體透露,FBI 已針對此事聯繫了他們。一個大約有 60 名成員的 3Commas 維權群此前曾聯繫美國特勤局和其他執法機構,試圖了解他們在交易所的資產是如何失竊的。該組織的領導人 Edmundo (Mundy) Pena 表示,他估計光維權群成員的損失總計就超過 2000 萬美元。 儘管洩露者還爆料,這些用戶 API 密鑰的來源不是駭客攻擊或漏洞利用,而是公司內部人士向外出售的。但該公司執行長 Yuriy Sorokin 在昨日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表示目前還沒有發現內部人士涉案的證據。
  • 09:58

    Vitalik:聽說 Solana 社群很認真,希望每個社群都有公平的成長機會

    對 Solana 曾經至關重要的 FTX 倒台後,如今卻成為了 Solana 生態的拖油瓶,面對龐大的潛在清算壓力、開發者外流、TVL 不斷下滑等問題,SOL 代幣價格已於近日跌破 10 美元關口。 對此,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在推特上發文表示: 「一些聰明的人告訴我,Solana 具有一個認真、聰明的開發者社群,現在那些可怕的投機人士已經被洗出場了,該鏈將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我很難從外部判斷事實是否如此,但我希望社群能夠得到公平的成長機會。」 https://twitter.com/VitalikButerin/status/1608591727316684804
  • 00:01

    可疑行徑再添一樁!ZachXBT:Alameda 將此前拋售 ERC20 代幣獲得的部分比特幣轉入 Wasabi

    Zombit 此前報導,被標記為 Alameda 的多個錢包在今天早上將大量的 ERC20 代幣轉成 ETH 與 USDT,這當中還包括了 70 萬顆的 LDO 代幣。之後 Alameda 又將這些資金轉移至 FixedFloat 與 ChangeNow 兩個無需 KYC 的即時交易平台,將 ETH 與 USDT 兌換成 BTC。 而根據鏈上偵探 ZachXBT 發布的推文顯示,從 Alameda 接收到比特幣的其中一個地址已將比特幣轉入專注於隱私的 Wasabi 錢包。可以合理推測,其目的大概率是打算透過 Wasabi 錢包的混幣服務 CoinJoin 隱匿金流。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