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calendar 01/24 星期五

  • 16:23

    Vitalik 在輿論重壓下喊話 Layer 2:回頭支持 ETH 吧

    Vitalik 認為應繼續堅持 L2 擴容路線,但 L2 需要履行承諾,例如貢獻一定收入以支持 ETH。 原文標題:Scaling Ethereum L1 and L2s in 2025 and beyond 原文作者:以太坊(Ethereum)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原文編譯:夫如何,Odaily 星球日報 近期,以太坊在本輪週期中的表現引發了廣泛的不滿,社群成員紛紛表達了對以太坊基金會(EF)不作為的失望,甚至以太坊生態中的一些龍頭項目也開始對以太坊基金會提出質疑,似乎有「逼宮」的意味。 多個知名項目的創始人相繼發聲,表達了他們對以太坊未來方向的擔憂: Synthetix 和 Infinex 的創辦人認為,EF 應該要求 L2(第二層網路)利用其收入回購 ETH,從而增加 ETH 的需求並提升其價值。 Curve 的創辦人則認為,EF 應立即放棄 L2 策略。 Aave 的創始人則發布了「12 項拯救 EF 的舉措」,呼籲基金會迅速採取行動以應對當前困境。 更加激烈的聲音來自 Wintermute 創始人,他認為以太坊存在可能「死亡螺旋」可能性。 面對來自生態基石項目的強烈質疑,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今天終於發聲,宣布將對 L2 網路徵收「過路費」。 詳情內容可以在《歷數以太坊七宗罪,誰能為其奏響「拯救神曲」?》和《龍頭項目集體「逼宮」,以太坊基金會不為所動》中找到。 這項變革將可能成為以太坊未來發展的關鍵節點,也讓我們看到以太坊如何在自我調整中迎接新的機會與挑戰。 以下是 Vitalik 原文,由 Odaily 星球日報整理。 以太坊的目標從第一天起就沒有改變:建立一個全球性的、抗審查的、無需許可的區塊鏈平台。這是一個為去中心化應用提供的自由開放平台,其原則與 GNU + Linux、Mozilla、Tor、維基百科以及許多偉大的自由和開源軟體項目一脈相承(如今可以稱之為再生與密碼龐克精神)。 在過去的十年中,以太坊還發展出了一種我非常欣賞的特性:除了在密碼學和經濟學上的創新外,以太坊還是一種社會技術的創新。以太坊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展示了一種更加開放和去中心化的協作方式。政治哲學家 Ahmed Gatnash 在參加 Devcon 時這樣描述他的體驗: ……這讓我得以一窺一個替代性世界可能的樣子——一個幾乎沒有門檻、與傳統系統毫無關聯的世界。在這裡,社會標準地位系統被顛覆了,享有最高社會地位的人是那些專注於獨立解決他們真正深切關心問題的極客,而不是那些為了爬上傳統機構的階梯、積累權力而玩遊戲的人。在這裡,幾乎所有的權力都是軟權力。我覺得這很美好,也非常令人鼓舞——它讓人感受到在這樣的世界裡,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而這樣的世界其實觸手可及。 技術項目與社會項目本質上是交織在一起的。如果你在時間點 T 擁有一個去中心化的技術系統,但其背後由一個中心化的社會進程維護,那麼無法保證你的技術系統在時間點 T+ 1 仍然是去中心化的。同樣,社會進程也透過多種方式由技術維繫:技術吸引用戶,技術帶來的生態系統為開發者提供了留存的激勵,技術使社區腳踏實地,專注於建設而不僅僅是社交,等等。 經過十年的努力,在科技和社會屬性的共同治理下,以太坊展現出了另一個重要特質:以太坊能夠以大規模的方式為人們提供實用服務。數百萬人將 ETH 或穩定幣作為一種儲蓄方式,更多的人使用這些資產進行支付: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以太坊擁有高效、實用的隱私工具,我用它來支付 VPN 費用以保護我的互聯網數據。它還擁有 ENS,這是一個穩健的去中心化替代方案,用於 DNS 以及更廣泛的公鑰基礎設施。此外,以太坊上還有易於使用的去中心化 Twitter 替代品,以及 DeFi 工具,為數百萬人提供了比傳統金融更高收益且低風險的資產。 五年前,我不願談論後者的使用場景,主要原因是基礎設施和代碼尚未成熟。當時剛剛經歷 2016-2017 年那些大規模、令人痛苦的智能合約駭客攻擊事件,而且如果每年有 5% 的機率會損失 100% 的收益,那 7% 的年化收益率相較於 5% 年化收益率也就毫無意義。此外,交易費用過高,無法實現這些工具的大規模應用。如今,這些工具已經透過時間證明了其韌性,審計工具的質量也得到了提升,我們對其安全性越來越有信心。我們知道了哪些事情不能做。 L2 擴展技術正在發揮作用,交易費用已經連續近一年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 我們需要繼續增強以太坊的技術和社會屬性以及其實用性。如果只有前者而沒有後者,我們將淪為一個越來越無效的「去中心化」社區,只會對主流機構的「不道德和錯誤行為」發出抗議,卻無法真正提供更好的替代方案。如果只有後者而沒有前者,我們將與華爾街那種「貪婪是好事」的心態別無二致,而許多人加入以太坊社群的初衷正是為了擺脫這種心態。 這種技術和實用性並存的二元性有許多深遠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聚焦在一個對以太坊使用者短期和中期至關重要的具體方面:以太坊的擴容策略。 Layer 2 的崛起 如今,我們擴展以太坊的路徑是透過 Layer 2 協議。2025 年的 Layer 2 與 2019 年的早期實驗相比已經有了巨大飛躍:它們已達成關鍵的去中心化里程碑,正在保護數十億美元的資產,並將以太坊的交易容量提升了 17 倍,同時將費用降低了同樣的幅度。 這一切的發生正好趕上了一波成功的應用浪潮:各種 DeFi 平台、社交網路、預測市場,以及諸如 Worldchain(現已有 1000 萬用戶)這樣新奇的項目。此外,被認為在 2010 年代因聯盟鏈失敗而成為死胡同的「企業區塊鏈」運動,也隨著 Layer 2 的崛起重新煥發生機,其中 Soneium 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這些成功也證明了以太坊去中心化和模組化擴容方法的社會優勢:以太坊基金會無需親自尋找所有用戶,而是有數十個獨立實體自發推動。這些實體也對科技做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沒有它們,以太坊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正因如此,我們終於接近「逃逸速度」(escape velocity)。 挑戰:擴容與異質性處理 目前 Layer 2 面臨兩個主要挑戰: 擴容:目前的「Blob 空間」勉強夠用來支援現有的 Layer 2 及其應用場景,但遠遠不足以滿足未來的需求。 異質性問題:以太坊最初的擴容願景是創建一個由多個分片組成的區塊鏈,每個分片都是 EVM 的副本,由少部分節點處理。理論上,Layer 2 正是這一願景的實現。然而,實際上有一個關鍵差異:每個分片(或一組分片)由不同的參與者創建,在基礎設施中被視為不同的鏈,並且通常遵循不同的標準。這種情況帶來了開發者和用戶在可組合性和用戶體驗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一個易於理解的技術挑戰,解決方法簡單但實施難度高:為以太坊提供更多的「Blob 空間」。此外,以太坊 L1 在短期內還可以透過適度擴容,以及在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無狀態和輕驗證(Stateless and Light Verification)、儲存、EVM 和加密技術方面的改進來緩解壓力。 第二個問題則是一個協調難題,並且已經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以太坊生態系統並不陌生於跨團隊協作完成複雜的技術任務——畢竟,我們完成了合併(The Merge)。然而,這裡的協調問題更具挑戰性,因為參與者數量更多,目標更加多樣化,且進程開始得較晚。但即便如此,我們的生態系統過去已經解決過許多困難問題,這一次也同樣可以做到。 擴容的一個可能捷徑是放棄 Layer 2 ,直接透過 Layer 1 實現高得多的 Gas 限制(無論是透過多個分片,還是單個分片)。然而,這種方法會過多地犧牲以太坊當前社交結構的優勢,而這些優勢在整合不同形式的研究、發展和生態系統建設文化方面極為有效。因此,我們應該堅持現有路線,繼續主要透過 Layer 2 擴容,同時確保 Layer 2 真正兌現其承諾。 這意味著以下幾點: Layer 1 需要加速擴展 Blob 容量。 Layer 1 還需要對 EVM 進行適度擴容並提高 Gas 限制,以應對即使在以 Layer 2 為主的環境中,Layer 1 仍會承載的活動(例如,零知識證明、大規模 DeFi、存取款操作、特殊的大規模退出場景、密鑰儲存錢包、資產發行等)。 Layer 2 需要持續提升安全性。 Layer 2 應提供與分片相同的安全保障(包括抗審查性、輕客戶端可驗證性、沒有嵌入式可信任方等)。 Layer 2 和錢包需要加速改進並標準化互操作性。這包括鏈特定地址、消息傳遞和跨鏈橋標準、高效的跨鏈支付、鏈上配置等。使用以太坊應該像使用單一生態系統,而不是 34 個不同的區塊鏈。 Layer 2 存取款時間需大幅縮短。 只要滿足基本互操作性需求,Layer 2 的異質性是有益的。一些 Layer 2 將基於治理最小化的 Rollup,運行與 Layer 1 EVM 完全相同的副本;一些 Layer 2 將嘗試不同的虛擬機;另一些 Layer 2 將更像伺服器,利用以太坊為用戶提供額外的安全保障。我們需要覆蓋這一光譜的各類 Layer 2 。 我們需要明確考慮 ETH 的經濟性。即使在 Layer 2 占主導地位的世界中,也要確保 ETH 能夠持續累積價值,並針對多種價值累積模式提供解決方案。 接下來,我們將詳細討論每個主題。 擴容:Blob、Blob、還是 Blob 在 EIP-4844 中,每個 slot 有 3 個 Blob,資料頻寬為每 slot 384 kB。簡單估算表明,這相當於每秒 32 kB,每筆交易在鏈上大約占用 150 字節,因此我們可以支援約 210 筆交易/秒(TPS)。根據 L2beat 的數據,這項估算幾乎完全吻合。 計劃於 3 月發布的 Pectra 將把 Blob 數量翻倍至每 slot 6 個 Blob。 目前 Fusaka 的目標主要集中在 PeerDAS 上,計劃只優先實現 PeerDAS 和 EOF。PeerDAS 可能將 Blob 數量再提升 2-3 倍。 接下來的目標是持續增加 Blob 數量。當達到 2D 採樣時,Blob 數量可以提升至每 slot 128 個,未來還能進一步提升。結合數據壓縮的改進,鏈上 TPS 可以達到 100,000。 以上是 2025 年前的既定路線圖的重述。關鍵問題是:我們如何加速這個進程?我的答案如下: 更加明確地將非 Blob 功能的優先級降低。 更加清楚地表明 Blob 是目標,並將相關的點對點研發列為人才招募的優先事項。 讓質押者直接調整 Blob 目標,類似於 Gas 限制。這將使 Blob 目標能夠更快地隨著技術改進而增加,而無需等待硬分叉。 可以考慮更激進的方式,透過對低資源質押者引入更多信任假設,來更快地增加 Blob 數量,但對此我們需要謹慎對待。 提高安全性:證明系統與原生 Rollup 目前,有三種階段 1 的 Rollup(Optimism、Arbitrum、Ink)以及三種階段 2 的 Rollup(DeGate、zk.money、Fuel)。然而,大部分活動仍發生在階段 0 的 Rollup 上(即多簽名方案)。這種情況需要改變。而改變進程較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構建一個可靠的證明系統並建立足夠的信心來完全依賴其安全性(放棄「training wheels」)是非常困難的。 為實現這一目標,有兩條路徑: 階段 2 + 多重證明系統 + 形式化驗證:透過多個證明系統實現冗餘,並利用形式化驗證(例如「已驗證的 ZK-EVM 項目」)來增強安全性信心。 原生 Rollup:將 EVM 狀態轉換函數的驗證整合到協議本身中,例如透過預編譯合約實現。 目前階段,這兩條路徑都需要並行推進。對於「階段 2 + 多證明系統 + 形式化驗證」,其路線圖相對清晰,可以透過加強軟體棧的合作來加速發展,這不僅減少了重複工作,還能作為副產品提升互操作性。 對於原生 Rollup,這仍處於早期階段,尤其需要更多關於如何使預編譯合約在最大程度上實現靈活性的思考。一個理想的目標是,支援不僅僅是 EVM 的完整克隆,還能支持包含任意更改的 EVM,允許修改過的 EVM Rollup 仍然能夠使用原生 Rollup 的預編譯合約,僅為其修改部分「引入自定義證明者」。這可能涉及預編譯合約、操作碼、狀態樹以及其他組件的適配。 互操作性與標準化 目標是使資產在不同 L2 之間的轉移和應用的使用體驗,像是在同一個區塊鏈中不同「分片」間的互動一樣順暢。目前,這方面已有相對清晰的路線圖: 鏈特定地址:地址應包括鏈上的帳戶訊息以及鏈本身的標示符。例如,ERC-3770 是一個早期嘗試,目前已有更複雜的設計,甚至將 L2 的註冊表遷移到以太坊 L1 上。 標準化跨鏈橋與訊息傳遞:應該有標準化的方法來驗證證明並在 L2 之間傳遞訊息,而這些標準不應依賴於多簽橋之類的信任機制。一個依賴於多簽橋的生態系統是不可接受的。如果這種信任假設在 2016 年的分片設計中不存在,那麼在今天也是不可接受的。 加快存款和提款時間:「原生」訊息的時間應從幾週縮短到幾分鐘(最終目標是一輪出塊時間)。這需要更快的 ZK-EVM 證明器以及證明聚合技術的支援。 從 L2 同步讀取 L1 數據:例如 L1SLOAD 和 REMOTESTATICCALL,這些功能將大大簡化跨 L2 的互操作性,同時有助於密鑰庫錢包的功能實現。 共享排序和其他長期工作:基於 Rollup 的設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原因,是它們可以更高效地實現共享排序等功能。 在滿足這些標準的前提下,L2 可以根據需求在安全性、性能以及設計模型等方面有所不同。例如,可以探索不同的虛擬機、排序模型以及規模與安全的權衡。但對於用戶和開發者來說,各 L2 的安全性級別必須明確。 為了更快推進,生態系統內的跨領域機構可以承擔更大份額的工作,例如以太坊基金會、客戶端開發團隊以及主流應用開發團隊。這將減少協調成本,使採納標準成為更容易的決定,因為每個 L2 和錢包的開發工作量將隨之減少。然而,作為以太坊生態的延伸,L2 和錢包也需要加強「最後一公里」的開發工作,確保這些特性真正落地到用戶手中。 ETH 的經濟學 我們應當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覆蓋 ETH 作為三點資產的所有主要可能的價值來源。該策略的關鍵組成部分可能包括以下幾點: 廣泛達成共識,鞏固 ETH 作為更大(L1 + L2)以太坊經濟體系的主要資產,支持以 ETH 作為主要抵押品的應用等。 鼓勵 L2 支持 ETH,並分配一部分費用。這可以透過銷毀部分費用、永久質押費用並將收益捐贈給以太坊生態系統公共產品,或採用其他多種方式來實現。 支援基於 Rollup 的設計,部分作為 L1 透過 MEV 獲取價值的路徑,但不應強制所有 Rollup 都基於此設計,因為這並不適用於所有應用,並且也不能假設單靠此方式能夠解決所有問題。 提高 Blob 數量,考慮設定最低 Blob 價格,並將 Blob 作為另一種可能的收入來源。舉個例子,假設將過去 30 天的 Blob 平均費用保持不變(由於需求推動),同時 Blob 數量增加到 128 ,那麼以太坊每年將銷毀 713,000 ETH。然而,需求曲線並不一定會如此有利,因此也不能單憑這一點來解決問題。 結論:未來之路 以太坊已經在技術棧和社會生態系統方面取得了成熟,帶領我們走向一個更加自由和開放的未來,數億人將能夠從加密資產和去中心化應用中受益。然而,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現在是時候加倍努力了。 如果你是 L2 開發者,參與工具的開發,以便讓 Blob 更安全地擴展,開發代碼以擴展 EVM 的執行,以及實現使 L2 具備互操作性的功能和標準。 如果你是錢包開發者,同樣需要參與貢獻並實現標準,使生態系統在確保用戶無縫體驗的同時,也保持與以太坊 L1 相同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 如果你是 ETH 持有者或社群成員,積極參與這些討論;還有許多領域需要深入思考和集思廣益。以太坊的未來取決於我們每個人的積極參與。 原文連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Odaily 星球日報
  • 15:03

    摩根士丹利執行長:願與監管方合作,研究如何安全地提供加密貨幣服務

    投資銀行巨頭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執行長 Ted Pick 在週二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他對與監管方合作持開放態度,以便該公司能夠提供加密貨幣服務。 Pick 被問及他在支持加密貨幣的川普政府執政下對數位貨幣的看法。 「對我們而言,核心問題在於作為一家高度受監管的金融機構,我們是否能夠擔任交易方的角色。」Pick 表示:「我們將與財政部及其他監管機構合作,研究我們能如何以安全的方式提供這些服務。」 而在談到川普官方迷因幣 TRUMP 的推出及引發的現象時,Pick 認為這反映了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的流動性狀況,「流動性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 「更廣泛的問題是,這些東西是否已經成熟,是否已經達到逃逸速度(Escape velocity)。」Pick 接著表示:「時間是(加密貨幣的)朋友;交易時間越長,認知就會變成現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_fLeghh3HY
  • 13:37

    中國 AI 新創 DeepSeek 橫空出世,Meta 員工爆料:訓練成本比我們主管的薪水還低!

    一家名為「深度求索 (DeepSeek) 」的中國 AI 新創公司橫空出世,在聖誕節第二天發布了一個新的人工智慧模型DeepSeek V3,本月份又再度開源了另一個推論模型 DeepSeek-R1,業界評價其在部分領域已接近甚至超越 OpenAI 的 o1模型,這對矽谷的科技巨頭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近日,一名 Meta 員工在匿名職場社區 TeamBlind 上抱怨 Deepseek(一家中國 AI 公司)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突破,Deepseek V3 在基準測試(benchmark)上海放 Llama 4 ,給 Meta 帶來的巨大壓力。 該員工說道: 「更雪上加霜的是,這居然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僅用 550 萬美元的訓練預算就做到這種水準。現在,工程師們正在瘋狂拆解 Deepseek,試圖從中抄襲任何能抄的東西——我真的一點都沒有誇張。」 該員工進一步透露,現在 Meta 的 Gen AI 部門管理層都相當焦慮,因為 Gen AI 部門的運營成本與 Deepseek 僅約 550 萬美元的訓練成本相比實在過於龐大。 「管理層現在非常擔心,因為 Gen AI 部門的運營成本過於龐大,如何向高層交代?更誇張的是,我們這個部門裡的每一個所謂『領導者』拿的薪資都比訓練 Deepseek V3 的總成本還高,而我們這裡還有好幾十個這樣的『領導』!」 此外,一未來自 Google 的匿名員工也在該文章底下留言表示,DeepSeek 做的事情確實很瘋狂。除了 Meta 以外,OpenAI、Google 和 Anthropic 現在也都很緊張,但這樣的競爭,或許也將加速 AI 技術的成長。
  • 12:57

    與「加密惡法」說再見!SEC 正式宣佈註銷會計準則 SAB121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布的最新公告,該監管機構已正式註銷被業界稱為「加密惡法」的 SAB121。 根據 Zombit 此前報導,SAB 121 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的一項有爭議的會計指導,該指導要求持有客戶加密貨幣的金融機構必須以負債的形式紀錄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批評該指導意見的人表示,這將導致銀行等金融機構與加密貨幣公司的合作變得非常困難。  SEC 表示,企業必須在 2024 年 12 月 15 日之後開始的年度財報中適用這項變更(即 2025 年的財報)。不過,企業也可選擇在 2024 年的任何一份 SEC 申報文件(季度或年度財報)中就開始執行這項變更,而無需等待正式生效日期。 對此,昨晚被正式任命為參議院數位資產小組委員會主席的 Cynthia Lummis 發文表示: 「SAB 121 對銀行業來說是災難性的,只會阻礙美國的創新和數位資產的進步。我很高興看到它被廢除並讓 SEC 回到正軌以完成其預期使命。」
  • 12:13

    川普簽署加密貨幣相關行政命令,將評估數位資產戰略儲備創建

    根據白宮新聞稿,美國總統川普週四簽署了一項與加密貨幣有關的行政命令,旨在確立美國數位金融科技的明確監管,並確保該國在數位資產經濟領域的國際領導地位。 成立數位資產市場總統工作小組 行政命令指示設立數位資產市場總統工作小組(Presidential Working Group on Digital Asset Markets),旨在加強美國在數位金融領域的領導地位。該組織將負責制定管理數位資產(包括穩定幣)的聯邦監理框架,並評估國家數位資產戰略儲備的建立。 該工作小組將由白宮人工智慧與加密貨幣沙皇(White House AI & Crypto Czar)David Sacks 擔任主席,成員包括財政部長、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以及其他相關部門和機構的負責人。該小組也將邀請業界專家參與,以確保政府行動得到專業知識支援。 禁止央行數位貨幣發行 該行政命令還指示各部門和機關就影響數位資產產業的任何應撤銷或修改的法規和其他機構行動進行審查,並向總統工作小組提出建議。該命令也兌現川普選前做出的承諾,禁止各機構採取任何建立、發行或推廣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的行動。 此外,該行政命令還將撤銷上屆政府的數位資產行政命令和財政部的「數位資產國際參與框架」,白宮聲明稱這些規定抑制了創新,並損害美國的經濟自由和數位金融的國際領導地位。 消除過度監管 根據聲明,川普政府將透過停止上屆政府的激進執法行動和過度監管,並致力於「確保創新蓬勃發展、監管框架清晰明確以及經濟自由受到保護」,以使美國數位金融科技的成長不受限制性法規或政府干預阻礙。 白宮 AI 與加密沙皇 David Sacks 週五在接受《Fox Business》採訪時談及了加密貨幣相關行政命令的簽署,他表示這表明川普正在履行競選承諾,讓美國成為世界「加密之都」。 Sacks 指出,行政命令指示他的工作小組制定一個監管框架,以鼓勵美國的創新和加密技術,而不是像拜登政府那樣,將加密產業趕到其他國家。他表示加密貨幣產業最需要的是監管的明確性。 Sacks 受訪時還表示,他們尚未決定是否推進數位資產儲備的計畫。他說道:「我們會對此進行評估,目前還沒有做出決定,我們需要研究一下。」 https://twitter.com/DavidSacks/status/1882585246912462956
  • 10:47

    Binance Labs 更名 YZi Labs,轉型家族辦公室管理 CZ 與何一個人資產

    從創投轉型家族辦公室 Binance Labs 今日宣布正式更名為 YZi Labs,象徵該機構投資戰略的轉變。根據彭博社報導,該機構將獨立管理幣安創辦人趙長鵬(CZ)與何一的資產,從創投轉變為「家族辦公室」的形式運營。 根據官方新聞稿,除了持續推動 Web3 創新,YZi Labs 也將擴展至人工智慧(AI)與生物科技(biotech)領域,探索這些前沿領域的潛力。 品牌重塑是業務發展的自然延續。多年來,Binance Labs 雖然借助 Binance 品牌影響力,但始終獨立運營。如今,隨著趙長鵬從 Binance 卸任,YZi Labs 也同步調整品牌,獨立發展。 CZ 持續參與,Ella Zhang 回歸領導 儘管與幣安分道揚鑣,CZ 仍將積極參與 YZi Labs 的投資決策,直接與創業者交流,提供指導與支持,強調該機構仍致力於發掘並扶植具有長期潛力的項目。 https://twitter.com/BinanceLabs/status/1882428195267559770 同時,YZi Labs 迎來重要人事變動——Ella Zhang 回歸擔任負責人。她曾在 2018 年與 CZ 共同創立 Binance Labs,並領導前三屆孵化計畫,成功支持 Polygon、Injective Protocol、CertiK、Dune Analytics、Kava、SafePal、Elrond、Nym 等超過 40 家新創公司。2020 年她離開 Binance Labs 創業,如今重返 YZi Labs,將以豐富的投資經驗帶領機構進入新階段。CZ 表示: 「更名為 YZi Labs 不只是名稱變更,更象徵我們視野的擴展,進軍 AI 和生物科技等變革性產業。我們很高興 Ella 重返領導團隊,她的專業與願景對機構早期的成功至關重要,我相信在她的帶領下,YZi Labs 將持續發掘並支持能夠產生長遠影響的創業者。」 投資重點與孵化計畫調整 YZi Labs 未來將專注於 Web3、AI、生物科技領域,例如 AI 在區塊鏈的應用、生物數據上鏈管理等,推動這些前沿科技的融合創新。此外,該機構表示仍將專注於長期價值,不會被短期市場波動影響投資策略。 孵化計畫方面,YZi Labs 計劃重新調整策略,恢復 12 週的實體孵化營,打造更具沉浸式的創業環境,幫助創辦人成長。Ella Zhang 表示: 「這次品牌重塑雖然標誌著新篇章,但我們的使命不變——支持擁有遠見、執行力強的創辦人。我們將探索 AI 和生物科技的潛力,同時紮根 Web3,推動創新邊界。」 品牌更名不影響現有投資與支持 YZi Labs 強調,所有現有投資和孵化計畫將維持不變,包括對 BNB Chain「最具價值建設者」(MVB)計畫的支持。 YZi Labs 目前已投資 250 多個專案,遍及 25 個國家,其中 65 家新創公司曾參與其孵化計畫。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