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calendar 09/15 星期一

  • 23:07

    Base 要發幣了?協議負責人透露正在探索可能性,但暫無具體計劃

    以太坊 L2 網路 Base 協議負責人 Jesse Pollak 近日在 BaseCamp 上表示,Base 正在探索發行網路代幣的去可能性。不久前,Base 官方帳號也分享了 Jesse Pollak 在活動上的演說,並在推文中寫道: 「Base 正在開始探索網路代幣。 我們目前處於探索的早期階段,目前尚無關於時間安排、設計或治理的具體細節可供分享。我們致力於與社區攜手合作,在開放的環境下進行建構。」 https://twitter.com/base/status/1967602096360063341 與此同時,Base 也在官方 X 賬號的簡介上添加了正在探索發幣的消息。 根據 Defillama 的數據顯示,Base 是目前以太坊生態系統第一大 L2 網路,生態系統內的 DeFi 協議 TVL 總額近 50 億美金。消息釋出後,該生態系統的代表性代幣 ZORA 大幅拉升。
  • 11:59

    門羅幣網路遭遇 18 區塊重組,117 筆交易被回滾;余弦: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隱私幣門羅幣(Monero)近期遭遇重大安全事件,區塊鏈發生 18 個區塊重組(reorg),導致約 117 筆交易被回滾,引發社群對其未來發展的擔憂。 18 個區塊遭重組 這次攻擊來自 Qubic 團隊,該團隊早在上個月就曾取得門羅幣超過 51% 的全網算力,並發動過 6 個區塊的重組攻擊。根據多位運行 Monero 節點的用戶在 X(前 Twitter)分享的數據,本次重組從週日 5:12(UTC)在區塊 3,499,659 開始,於區塊 3,499,676 完成,歷時約 43 分鐘。 https://twitter.com/OrangeFren/status/1967155321660641442 Monero 區塊鏈協議研究員 Rucknium 也在 GitHub 上確認了這次安全事件。令人意外的是,在重組發生期間,XMR 價格表現相對平穩,僅八小時後便自 287.54 美元大漲 7.4% 至 308.55 美元,即便整體加密市場當日下跌約 1%。 社群反應與安全憂慮 加密播客主持人 xenu 表示,Qubic 可能是想透過技術手段阻止 XMR 價格進一步下跌。xenu 指出,這是門羅幣網路史上最大規模的重組事件,Qubic 的目的可能是為了促使社群認真討論如何防範類似攻擊。 區塊重組是區塊鏈用來確保所有節點維持同一條「最長鏈」的正常機制,但如果有人掌握過半算力,就能故意重組更多區塊,把原本已確認的交易推翻並換成自己的版本,實現「雙花攻擊」效果,也就是用同一筆錢支付兩次。 去中心化與安全的兩難 Rucknium 認為,門羅幣節點營運者很可能會暫時採用 DNS 檢查點作為解決方案,透過從社群 DNS 伺服器取得可信區塊數據來防止重組。不過,此舉將犧牲去中心化特性,而 Qubic 超過 51% 的算力已經讓部分人認為 Monero 的去中心化程度受損。 慢霧創辦人余弦在 X 上警告:「如果沒有人認真對待區塊重組問題,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將永遠懸在門羅幣頭上。」 社群早有防禦提案,但未落地 事實上,門羅幣社群過去曾討論修改 PoW 共識機制以抵抗 51% 攻擊,提案包括: 專用化挖礦硬體 採用合併挖礦演算法,允許與比特幣等其他加密貨幣共同挖礦 借鑑 Dash 的 ChainLocks 解決方案 但至今仍沒有方案被有效實施,Qubic 依然掌握顯著算力優勢。門羅幣目前有一個 10 區塊鎖定機制,以防止 10 區塊內的重組,但此次 18 區塊的攻擊直接突破了該防線。目前,在門羅幣網路發起交易者最好等待超過 20,甚至 30 個區塊,才能確保交易完成最終確認 參考來源
  • 11:31

    超 200 萬顆 ETH 排隊退出質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原文| Odaily 星球日報(@OdailyChina) 作者|Azuma(@azuma_eth) 以太坊質押追蹤網站Validator Queue 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9 月10 日下午16:00,以太坊網絡排隊解除質押的ETH 數量暴增至2,040,329 枚,較8 月29 日曾創下的1,058,531 枚的解質押押頭峰值幾乎翻了個延遲小時;同時,目前排隊進入質押的ETH 數量暫報808,206 枚,准入隊列排隊時長約14 天1 小時。 如此大規模的ETH 突然集中解除質押,實屬罕見,是有哪個超級巨鯨要撤退了嗎?若果真如此,百萬個等級的拋壓勢必會對ETH 乃至整個加密貨幣市場造成巨鯨衝擊……但當我們綜合了解與此相關的市場動態後,發現此事其實有跡可循,ETH 持倉用戶也無需太過恐慌。 事件的起因要從昨日的一起安全事件說起。 9 月8 日晚間,總部位於瑞士的加密貨幣平台SwissBorg 被竊19.26 萬枚SOL(價值約4,130 萬美元)。事後,SwissBorg 披露被盜是因為某個質押合作夥伴的API 被攻破,致使駭客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訪問了該質押錢包並轉移了相關資產。 這家被駭客攻破的合作夥伴後來被發現是質押服務商Kiln,該服務商後續也發布了公告表示:「SwissBorg 與Kiln 正在調查一宗可能涉及質押操作錢包未授權訪問的事件。我們於2025 年9 月8 日當天早些時候獲知此事。該事件導致用於質押操作的錢包中的報告異常。立即啟動事件響應預案,遏制了相關活動,並聯繫了我們的安全合作夥伴 瑞士寶已暫停平台上的Solana 質押交易,以確保其他用戶不受影響。 那麼這與ETH 出現集中解質押又有什麼關係呢?關鍵原因在於,Kiln 並非僅聚焦於Solana 生態的質押服務商,其質押服務幾乎涵蓋了大部分PoS 網絡,這自然也包括以太坊。 今日早間,Kiln 官方再次宣布“出於安全考慮,將有序撤出其全部ETH 質押”,其公告主要內容如下: 繼昨日就涉及SwissBorg 的Solana 事件發佈公告後,Kiln 正採取額外預防措施以保障所有網路用戶端資產的安全。作為因應方案的一部分,Kiln 於今日開始有秩序地退出其全部以太坊(ETH)驗證節點。此退出程序是一項預防性措施,旨在確保質押資產的持續完整性。 此項決策以客戶及更廣泛的產業利益為優先考量,並基於與關鍵利害關係人的協作及領先安全公司的建議而製定。 客戶資產始終保持安全。退出流程預計耗時10 至42 天(具體時長因驗證節點而異),此後網路將按既定計劃在9 天內完成資金提取。驗證節點在退出期間仍可獲得獎勵。延遲是由協定層根據退出驗證節點數量強制執行的,Kiln 無法擅自更改。 提現由以太坊協議自動處理,並將直接返回到您的錢包或錢包質押過程中使用的智能合約,之後即可提取。 根據知名以太坊開發者sassal.eth 的披露,Kiln 總計質押了約160 萬枚ETH,因此市場可能會在短時間內看到相應規模的ETH 出現在解質押隊列之中,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ETH 會被拋售,Kiln 可能會使用新的驗證節點重新投入質押。 簡而言之,今日排隊解除質押的ETH 數量飆升本質上是Kiln 在進行風險規避操作,這些ETH 大多歸屬於像SwissBorg 這種透過Kiln 的服務進行質押的客戶,雖然不排除會有一部分客戶會藉此機會出售,但預計大部分ETH 後續都將透過Kiln(風險排除後)或其他過度恐慌或其他過度使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Odaily 星球日報。)
  • 11:19

    美國 94 年歷史的基金巨頭 Capital Group,靠 DAT 投資比特幣,4 年獲利翻 6 倍

    以保守投資風格聞名的老牌基金巨頭 Capital Group,近四年來大舉布局比特幣相關股票,將最初 10 億美元的持倉增長至超過 60 億美元。 背後推動者 Mark Casey 根據《華爾街日報》週日報導,資深投資經理 Mark Casey 是推動 Capital Group 採用比特幣的關鍵人物。Mark Casey 在該公司任職 25 年,自稱投資風格受到價值投資先驅 Benjamin Graham 和巴菲特的影響,但如今他已成為比特幣的擁護者。Mark Casey 在接受 Andreessen Horowitz 風險投資公司播客訪問時表示,比特幣是人類創造過最酷的事物之一: 「我真的很喜歡比特幣,我覺得它太有趣了。」 主要透過「比特幣儲備公司」布局 過去四年,Capital Group 主要透過投資「數位資產儲備(DAT)」公司來增持比特幣曝險,這類上市公司會在資產負債表上累積並持有比特幣。 其中最知名的持倉是微策略(Strategy)。自從創辦人 Michael Saylor 將該公司轉型為比特幣投資載體後,Capital Group 在 2021 年以逾 5 億美元買下 Strategy 12.3% 股權。儘管後來因發行新股與部分減持而被稀釋至 7.89%,但隨著 Strategy 股價五年內暴漲超過 2200%,這筆投資目前價值約 62 億美元。 Mark Casey 表示,他和同事評估這些公司的方式,與分析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公司相同,即「將比特幣視為一種商品」。 除了微策略以外,Capital Group 同時還持有日本比特幣儲備公司 Metaplanet 5% 股權,以及礦業公司 Mara Holdings 的股份。
  • 10:47

    Polymarket 正在洽談新一輪融資,估值暴漲 9 倍至 90 億美元!

    根據《The Information》報導,預測市場平台 Polymarket 目前正在洽談一項交易,可能使該公司估值達到 90 億美元。 這一估值將大幅高於三個月前的 10 億美元,當時 Polymarket 完成了一輪由 Peter Thiel 的 Founders Fund 領投的融資。 據悉,估值飆升的主因是美國監管環境的放寬。2021 年,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曾禁止 Polymarket 在美國提供預測合約。但本月初,該機構批准 Polymarket 在美國合法運營,為平台帶來新的成長空間。 Polymarket 允許用戶就政治選舉、法院裁決以及地緣政治事件下注。僅在上一屆美國大選週期,該網站就處理超過 80 億美元的下注額,在線流量甚至超越 FanDuel、DraftKings 和 Betfair 等體育博彩巨頭。 其競爭對手 Kalshi 估值也同步上升。根據同一報導,Kalshi 目前估值達 50 億美元,高於今年稍早的 20 億美元,顯示投資人正押注受監管的預測市場有機會進入主流。 Polymarket 也吸引了與政治關係密切的投資者。川普總統長子小唐納.川普(Donald Trump Jr.)旗下的風險投資公司 1789 Capital 已對 Polymarket 投資數千萬美元,小川普本人也將出任顧問。 不過,預測市場本身仍具爭議。批評者認為,這類平台可能助長錯誤資訊的傳播;支持者則主張,它們能提供透明且即時的群眾預期,對政治及全球事件有重要參考價值。
  • 10:10

    Native Markets 拿下 Hyperliquid 原生穩定幣 USDH 發行權,正式啟動上線計畫

    Hyperliquid 社群投票結果揭曉,最終由新創團隊 Native Markets 取得 Hyperliquid 原生美元穩定幣 USDH 的發行權,結束為期一週、吸引 Paxos、Frax、Sky(前 MakerDAO)、Agora 等多方參與的競標大戰。 Native Markets 拿下 USDH 發行權 Native Markets 創辦人 Max Fiege 在 X(前 Twitter)上宣布,團隊已正式認領 USDH 代號,並將於未來數日內部署首個 Hyperliquid 改進提案(HIP),同步發行 ERC-20 標準的 USDH。初期將啟動小規模測試,每筆鑄造與贖回金額上限為 800 美元,之後開放 USDH/USDC 現貨交易對,並逐步解除上限。 https://twitter.com/fiege_max/status/1967262690444984463 根據鏈上數據,Native Markets 在投票中獲得約 70% 驗證者支持,相較之下,Paxos 約 22.8%、Ethena 僅 3.2%(中途退出)。 爭議與啟示 根據 Zombit 此前報導,此次競標過程受到加密社群高度關注,也引發對公平性的討論。Dragonfly 管理合夥人 Haseeb Qureshi 批評整個招標「像是一場鬧劇」,聲稱部分驗證者似乎從一開始就只考慮 Native Markets。 與此同時,RPC 節點供應商 Helius 執行長 Mert Mumtaz 則指出,這場競標為市場帶來了一種啟示,他認為穩定幣已逐漸商品化,未來交易所前端可能僅顯示「USD」,背後自動切換不同穩定幣,使用者完全感知不到差異。應用端應該趁現在開始主動議價,甚至自己發行穩定幣,讓發行商彼此競爭,把最大利益留在應用和用戶端。 https://twitter.com/0xMert_/status/1966922415163785680 Native Markets 背景 Native Markets 由前 Uniswap Labs 總裁 MC Lader、區塊鏈研究員 Anish Agnihotri 及 Hyperliquid 早期投資人 Max Fiege 共同創立,主打「Hyperliquid 原生性」與與驗證者的高度協調,計畫將儲備收益部分用於生態系建設與 HYPE 回購,以強化網路效應。 USDH 將直接挑戰目前在 Hyperliquid 佔據主導地位的 USDC,後者存款接近 60 億美元,約佔其總供應量 7.5%。雖然 USDC 及其他穩定幣仍可繼續使用,但 USDH 的推出預計將重塑該平台當前的穩定幣局面。
  • 09:53

    Galaxy Digital 重壓 Solana Season!過去 24 小時加倉 120 萬顆 SOL,總持倉超 15 億鎂

    隨著 SOL 儲備公司 Forward Industries 成功上市,一些機構投資人似乎已經開始轉倉,將 SOL 作為本周期的重倉標的。 Galaxy Digital 加倉 SOL 根據鏈上數據顯示,Galaxy Digital 於過去 24 小時累計從 Coinbase 與幣安交易所轉出 120 萬顆 SOL,總價值超 3 億美金。過去五天,該機構一直在大舉買進 SOL,總購買量已達到約 650 萬顆 SOL,價值約 15.5 億美元。 Galaxy Digital 同時也領投了 Forward Industries 的 16.5 億美元 PIPE 融資,資金將用於打造以 Solana(SOL)為核心的企業加密金庫策略。可見這次 Galaxy Digital 在 SOL 上可謂是下了重注。 Solana Season Galaxy Digital 執行長 Mike Novogratz 此前受訪時表示,加密市場正進入所謂的「Solana Season」,市場動能與監管訊號正在同時向該公鏈傾斜,機構資金的進場或將推動新一輪行情。Mike Novogratz 指出,Solana 擁有高速與高吞吐量的技術優勢,是為金融市場量身打造的區塊鏈,將與以太坊形成良性競爭,共同重建全球金融基礎設施。 此外,Bitwise 投資長 Matt Hougan 也在上週發表看法,認為潛在的 ETF 核准、資金流入以及企業儲備的採用,將推動 SOL 走出類似比特幣、以太坊的上漲行情。
  • 09:34

    Arthur Hayes:牛市還沒完,印鈔潮將推動比特幣一路漲到 2026

    BitMEX 聯合創辦人、現任 Maelstrom 投資長 Arthur Hayes 認為,加密貨幣牛市還遠未結束,並指出推動行情的全球貨幣政策趨勢才剛剛開始。 投資人低估潛在流動性規模 近日接受比特幣與 Web3 創業者 Kyle Chassé 專訪時,Arthur Hayes 表示,各國政府還沒有打算停止大規模印鈔、撒錢刺激經濟,可能還會繼續做一陣子。他特別提到美國政治,認為川普總統的第二任期尚未完全釋放可能自 2026 年中開始的大規模支出計畫。Arthur Hayes 直言,若市場對「印鈔」的預期過於極端,他可能會考慮部分獲利了結,但現階段他認為投資人仍低估了將流入股市和加密貨幣市場的流動性規模。 Arthur Hayes 將他的觀點與全球地緣政治轉變聯繫起來,稱當前單極世界秩序正在瓦解。在他看來,這類不穩定時期通常會促使決策者訴諸財政刺激和央行寬鬆,以安撫民心與市場情緒。 他甚至提及歐洲潛在的金融風險,暗示若法國債務違約,可能動搖歐元穩定,進一步迫使全球開啟「印鈔機」。Arthur Hayes 承認這些政策最終可能導致負面結果,但他認為距離這個週期的「衝頂回落」(blow-off top)仍有一段距離。 比特幣表現不容低估 針對比特幣自 8 月中創下 12.4 萬美元歷史新高後進入橫盤的疑慮,Arthur Hayes 認為這是過度擔憂。他比較了比特幣與其他資產類別的表現,指出雖然美股以美元計價創新高,但若以黃金計價,自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仍未完全收復失地。房地產相對黃金同樣落後,只有少數美國大型科技股持續超越大盤。 然而,若以比特幣作為計價標準,Hayes 認為傳統資產幾乎全面顯得疲弱。他強調,比特幣的優勢會在貨幣貶值的視角下更加明顯。在他看來,傳統金融與加密投資人其實有著相同的假設:當經濟成長放緩,政府和央行就會開啟印鈔模式。傳統投資人會用槓桿買債券來押注這一點,而加密貨幣投資人則選擇持有比特幣,因為它是「更快的賽馬」。 2026 年前牛市仍有動能 Hayes 強調,持有比特幣的真正優勢來自多年複利的超額報酬,而不是短期投機。他認為耐心是關鍵。結合他對今年剩餘時間仍將迎來大量貨幣創造的判斷,Hayes 斷言這波加密牛市可能延續到 2026 年,離見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來源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