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calendar 09/16 星期二

  • 15:39

    Tom Lee:聯準會降息將引爆三大資產行情,比特幣和以太坊或迎「怪獸級」漲勢

    BitMine 董事會主席兼 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 研究主管 Tom Lee 近日接受 CNBC 專訪,對當前市場週期、聯準會政策走向以及加密貨幣前景提出樂觀看法。他強調,目前牛市仍處於「中場階段」,若聯準會啟動降息,可能引發跨市場的流動性重定價,科技股、小型股與加密資產將成最大贏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RJV7aLK5rg 牛市仍在中段,降息將是關鍵催化劑 Tom Lee 指出當前市場環境仍偏向多頭,雖然部分熱門股票(如「七巨頭」科技股)已進入較晚週期,但創新與企業盈利仍有動能,未到牛市末期。他認為,聯準會若如市場預期在本週會議後降息,將成為推動市場「下一腿行情」的關鍵: 降低按揭利率,提振房市與製造業活動 推升 ISM 製造業指數回到 50 以上,恢復企業信心 帶來整體流動性改善,推動更廣泛的資產重新定價 Tom Lee 表示: 「聯準會只要釋放回到寬鬆週期的訊號,就能讓企業重拾擴張動能,這是牛市續航的關鍵。」 三大受惠標的:科技股、加密貨幣、小型股 Tom Lee 指出,參考 1998 年與 2024 年的降息前後走勢,三大資產類別最值得關注: Nasdaq 100 與大型科技股(Mag-7)降息後往往出現顯著漲幅,創新與 AI 成長股再度領漲機率高。 比特幣與以太坊Tom Lee 認為,全球央行同步放鬆貨幣政策,加上年底季節性偏強,可能在三個月內迎來驚人的上漲行情。 小型股與金融股受益於利率下降與資金成本降低,將迎來估值修復行情。 比特幣極度敏感流動性,以太坊具創新驅動 針對加密貨幣市場,Tom Lee 表示比特幣對流動性政策的敏感度最高,是衡量市場寬鬆與否的最佳槓桿。以太坊則結合了流動性與創新敘事,隨著華爾街與穩定幣逐步鏈上化,ETH 的表現更像 1970 年代美元脫離金本位後的創新浪潮。 「以太坊正在經歷加密世界的 ChatGPT 時刻,將帶動整個鏈上金融基礎設施的成熟。」 Tom Lee 認為,投資人應把握降息後的流動性窗口,將加密資產納入投資組合。
  • 14:57

    Pantera 創辦人:Solana 仍是最大持倉、比特幣五年內有望漲至 75 萬美元

    Pantera Capital 創辦人昨日接受 CNBC 採訪時,分享了他對 DAT 公司、Solana 與比特幣的觀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2i0GFKQng Pantera 參與 DAT 熱潮 Pantera 於昨日宣布已完成對 Solana DAT 公司 Helius(股票代碼:HSDT)超5億美元融資的領投。此次投資通過私募股權投資(PIPE)進行,Helius潛在總募資額最高可達12.5億美元。該公司將專注於打造 Solana 儲備。並通過利用資本市場和鏈上活動最大化每股 SOL 持有量,為公開市場投資者提供參與 Solana 長期增長的最佳渠道。 Pantera 創辦人兼執行合夥人 Dan Morehead 接受 CNBC《Squawk Box》專訪時表示,這是 Pantera 成立 12 年以來,首次推出能讓一般投資人透過券商帳戶直接購買的產品,無需錢包或交易所帳號即可持有 Solana 並獲得質押收益。Morehead 表示: 「這不是槓桿基金,也不是複雜的衍生品,而是一家非常單純的公司——它的唯一業務就是買入 Solana,並將質押收益回饋給股東。」 目前市場上還沒有 Solana ETF,散戶若想購買 SOL,往往需要先開設交易所帳戶、學習保管錢包、設定質押流程,對一般投資人來說過於複雜。Morehead 認為,這檔新產品將成為散戶的「捷徑」。 「對於只有券商帳戶的投資人,這是最容易的參與方式。我們會代為執行質押,省去繁瑣的操作。」他補充表示,Solana 平均年化質押報酬率約 7%,但大多數散戶並不會自行操作,因此這家公司將把收益整合給股東。 看好多鏈並存,Solana 仍是最大持倉 談及以太坊與 Solana 誰更有前景,Morehead 表示不認為區塊鏈世界會出現「贏者通吃」,而是會有少數幾條主要公鏈並存,包括比特幣、以太坊與 Solana。 「我們目前最大的部位是 Solana,持有規模約 11 億美元。它是速度最快、成本最低、效能最高的公鏈,過去四年的表現甚至超越比特幣。」 他還強調,目前 Solana 的性能每日可處理高達 90 億筆交易,超過所有傳統資本市場總和,並不急需「下一代」區塊鏈來取代它。 看好比特幣仍將倍增數年 對於比特幣價格展望,Morehead 維持長期樂觀,認為比特幣過去 12 年來幾乎每年翻倍,這種成長趨勢還會持續幾年。 「比特幣目前仍僅占全球財富的極低比例,我認為未來四到五年內有望漲至 75 萬美元,雖然不一定到百萬美元,但在我們有生之年也可能看到。」 他同時看好以太坊、Solana 等其他主要加密資產的長期價值,認為它們將與比特幣共同構建未來金融基礎設施。 這檔即將掛牌的 Solana 數位資產儲備公司,被視為類似「Solana ETF」的替代品,對於無法直接接觸加密市場的投資人而言,將是一條進入加密生態的合規通道。
  • 12:03

    以太坊基金會成立 dAI Team,推動以太坊成為 AI 經濟首選結算層

    以太坊基金會(Ethereum Foundation, EF)宣布成立全新人工智慧專案團隊 dAI Team,致力於讓以太坊成為人工智慧與機器經濟的首選結算與協作平台。 專案經理 Davide Crapis 在公告中指出,dAI Team 的使命是將人工智慧與區塊鏈更緊密結合,推動兩個主要方向。首先是「以太坊上的AI 經濟」(AI Economy on Ethereum)。團隊希望賦予 AI 代理人與機器人直接支付、協作並遵循規則的能力,減少對傳統中介機構的依賴。 其次是打造「去中心化 AI 技術棧」(Decentralized AI Stack),確保人工智慧的未來不會只掌握在少數大型企業手中,而是擁有開放、可驗證、抗審查的替代方案。 Davide Crapis 表示,以太坊不僅能為今日的 AI 開發者提供價值,在未來的科幻式場景中也同樣重要。為此,dAI Team 將與以太坊生態系的專案密切合作,促進研究創新,連結過去各自為政的 AI 與區塊鏈社群。 團隊計畫與以太坊基金會的協議層和生態系團隊並肩工作,將協議改進與 AI 開發需求銜接,並資助創新的公共產品,讓以太坊成為 AI 的最佳家園。Davide Crapis 在公告中強調: 「以太坊讓 AI 更值得信任,而 AI 讓以太坊更有用。」 隨著愈來愈多 AI 代理參與交易,他們需要一個中立的價值與聲譽結算層,而以太坊正有機會扮演這個角色,並幫助 AI 擺脫對少數集中化平台的依賴。 近期 dAI Team 已著手推動 ERC-8004 標準,該標準旨在提供方法來驗證 AI 代理人的身分與可信度。未來團隊將持續支持新標準與協議升級,並依循以太坊的公共利益與 d/acc(去中心化加速主義)理念,支持能構建更安全、韌性 AI 生態系的專案。 Davide Crapis 表示,成立 dAI Team 的目標是確保人類保有自主性,同時讓 AI 發揮最大潛能,並構建中立、可驗證、抗審查的基礎設施,確保 AI 服務於全人類。
  • 11:23

    復盤聯準會降息周期,比特幣、股市、黃金將何去何從?

    如果歷史押韻,未來 6-12 個月可能是關鍵窗口。 撰文:David,深潮 TechFlow “先休息,等美聯儲決議後再操作”,這幾天,投資社群中不乏觀望的情緒。 北京時間 9 月 18 日淩晨 2 點,美聯儲將公布最新利率決議。自去年 9 月降息以來,這已經是第 5 次議息會議了。市場預期會再降 25 個基點,從目前的 4.5% 降到 4.25%。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在等待降息周期的開始。現在,我們已經走在降息的半路上。 爲什麽大家都在等待這個靴子落地?因爲歷史告訴我們,美聯儲走進降息通道後,各類資產往往會迎來一輪起飛行情。 那麽這次降息,比特幣會走向何方?股市、黃金又會如何表現? 復盤美聯儲過去 30 年的降息周期,或許我們可以從歷史數據中尋找答案。 我們正站在哪種降息周期的起點? 歷史上,美聯儲降息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動作。 有時候,降息是經濟的強心針,市場應聲大漲;但有時候降息反而是暴風雨的前奏,意味着更大的危機即將到來,資產價格不一定應聲上漲。 1995 年,預防式降息。 當時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面臨一個“幸福的煩惱”:經濟增長穩健,但有過熱迹象。于是他選擇“預防性降息”,從 6%降到 5.25%,總共只降了 75 個基點。 結果呢?美股開啓了互聯網時代最輝煌的 5 年牛市,納斯達克指數在接下來的 5 年裡漲了 5 倍。堪稱教科書般的軟着陸。 2007 年,纾困式降息。 正如電影《大空頭》中所描繪的那樣,當時次貸危機的趨勢已出現,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風暴的規模。當年 9 月,美聯儲從 5.25% 開始降息時,市場還在狂歡,標普 500 指數剛創下歷史新高。 但隨後的劇本大家都知道了:雷曼兄弟倒閉,全球金融海嘯,美聯儲不得不在 15 個月内把利率從 5.25% 降到 0.25%,降幅達 500 個基點,這場來得太晚的救援,還是沒能阻止經濟陷入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2020 年,恐慌式降息。 沒人能預料的“黑天鵝”新冠來襲,3 月 3 日和 3 月 15 日美聯儲兩次緊急降息,10 天内從 1.75% 直接降到 0.25%。同時開啓“無限量化寬鬆”,資產負債表從 4 兆美元膨脹到 9 兆美元。 這種前所未有的放水力度,造就了金融史上最魔幻的一幕:實體經濟停擺,金融資産卻在狂歡。比特幣從 2020 年 3 月的 3,800 美元,漲到 2021 年 11 月的 69,000 美元,漲幅超過 17 倍。 回顧這三種降息模式,你也能看到三種結果類似、但過程不相同的資産變化: 預防式降息:小幅降息,經濟軟着陸,資産穩步上漲 纾困式降息:大幅降息,經濟硬着陸,資産先跌後漲 恐慌式降息:緊急降息,極端波動,資産 V 型反轉 那麽 2025 年,我們站在哪個劇本的開頭? 從數據上看,現在更像 1995 年的預防式降息。失業率 4.1%,不算高;GDP 還在增長,沒有衰退;通脹從 2022 年 9% 的峰值回落到 3% 左右。 但也有幾個讓人不安的細節值得注意: 首先,這次降息時股市已經在歷史高位,標普 500 今年已漲超過 20%。 歷史上看,1995 年降息時股市剛從低谷恢複;而 2007 年降息時股市在高位,隨後就崩了。其次,美國政府債務占 GDP 比例達到 123%,遠超 2007 年的 64%,也限制了政府財政刺激的空間。 但無論是哪種降息模式,有一點是確定的:流動性的閘門即將打開。 加密市場的降息劇本 這一次,當美聯儲再次打開水龍頭,加密市場會發生什麽?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理解上一輪降息周期中,加密市場到底經歷了什麽。 2019 年到 2020 年,當一個市值只有 2000 億美元的市場,突然迎來上兆流動性時,整個資產上漲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2019 年降息周期:雷聲大雨點小 當年 7 月 31 日,美聯儲十年來首次降息。對於當時的加密市場來說,這本該是個重大利好。 有趣的是,比特幣似乎提前得到了消息。6 月底,比特幣從 9,000 美元開始上漲,到 7 月中旬已經觸及 13,000 美元。市場都在賭降息會帶來新一輪牛市。 但降息真的來了之後,走勢卻讓人意外。7 月 31 日降息當天,比特币在 12,000 美元附近震蕩,随後不漲反跌。8 月跌破 10,000 美元,到 12 月已經回落到 7,000 美元附近。 爲什麽會這樣?回頭看,可能有幾個原因。 首先,75 個基點的降息幅度相對溫和,流動性釋放有限。其次,當時加密市場剛從 2018 年熊市走出來,投資者信心不足。 最重要的是,傳統機構還在觀望,這輪降息的資金主要流向了股市,標普 500 在同期漲了近 10%。 2020 年降息周期:312 慘案後的超級過山車 3 月的第一周,市場已經嗅到了危機的味道。3 月 3 日美聯儲緊急降息 50 個基點,比特幣不但沒漲,反而從 8,800 美元跌到 8,400 美元。市場的邏輯是:緊急降息=經濟有大問題=先跑爲敬。 接下來的一周是加密市場最黑暗的時刻。3 月 12 日,比特币從 8,000 美元直接崩到 3,800 美元,24 小時跌幅超過 50%。以太坊更慘,從 240 美元跌到 90 美元。 經典的“312”慘案,成了加密市場的集體創傷記憶。 這天的暴跌其實是全球流動性危機的一部分。疫情恐慌下,所有資産都在被抛售——股市熔斷、黃金下跌、美債都在跌。投資者瘋狂賣出一切換取現金,即使是“數位黃金”比特幣也不能幸免。 更要命的是,加密市場的高杠杆放大了跌幅。BitMEX 等衍生品交易所上,大量 100 倍杠杆的多單被爆倉,連環清算像雪崩一樣。幾個小時内,全網爆倉金額超過 30 億美元。 但就在所有人都覺得要歸零的時候,轉折來了。 3 月 15 日,美聯儲宣布降息至 0-0.25%,同時啓動 7000 億美元量化寬鬆(QE)。3 月 23 日,美聯儲更是祭出“無限 QE”大招。比特币在 3,800 美元築底後,開始了史詩級反彈: 2020 年 3 月 13 日:3,800 美元(低點) 2020 年 5 月:10,000 美元 (2 個月漲 160%) 2020 年 10 月:13,000 美元 (7 個月漲 240%) 2020 年 12 月:29,000 美元 (9 個月漲 660%) 2021 年 4 月:64,000 美元 (13 個月漲 1580%) 2021 年 11 月:69,000 美元 (20 個月漲 1715%) 不只是比特幣,整個加密市場都在狂歡。以太坊從 90 美元最高漲到 4,800 美元,漲了 53 倍。很多 DeFi 代币漲了上百倍。加密市場總市值從 2020 年 3 月的 1,500 億美元,膨脹到 2021 年 11 月的 3 兆美元。 對比 2019 年和 2020 年,同樣是降息,爲什麽市場反應天差地别? 回頭看,答案非常簡單:降息力度決定了資金規模。 2020 年直接降到零,還加上無限 QE,相當于開閘放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從 4 兆美元擴張到 9 兆美元,市場上突然多出來 5 兆美元流動性。 即使只有 1%流入加密市場,也是 500 億美元。這相當于 2020 年初整個加密市場總市值的三分之一。 此外,2020 年的玩家們也經歷了從極度恐慌到極度貪婪的心態轉變。3 月份所有人都在抛售一切資產換現金,到了年底,所有人都在借錢買資產。這種情緒的劇烈波動,放大了價格的漲跌幅。 更重要的是,機構也進場了。 MicroStrategy 在 2020 年 8 月開始買入比特幣,累計購買超過 10 萬顆。特斯拉在 2021 年 2 月宣布購買 15 億美元比特幣。灰度比特幣信托(GBTC)的持倉從 2020 年初的 20 萬顆增長到年底的 65 萬顆。 這些機構的買入不僅帶來了真金白銀,更重要的是帶來了背書效應。 2025,曆史重演? 從降息幅度看,9 月 17 日市場預期會降 25 個基點,這只是開始。如果按照目前的經濟數據推演,整個降息周期(未來 12-18 個月)可能累計降息 100-150 個基點,最終利率可能降到 3.0-3.5% 左右。這個幅度介于 2019 年 (75 個基點)和 2020 年(降到零)之間。 從市場位置看,比特幣已經在 11.5 萬美元的歷史高位附近,不像 2020 年 3 月那樣有巨大的上漲空間。但另一方面,也不像 2019 年那樣剛從熊市走出來,市場信心相對充足。 從機構參與度看,比特幣 ETF 的獲批是個分水嶺。2020 年機構是試探性買入,現在則有了標準化的投資工具。但機構也變聰明了,不會像 2020-2021 年那樣 FOMO 追高。 或許,2024-2025 年我們會看到第三種劇本,既不是 2019 年的平淡,也不是 2020 年的瘋狂,而是一種“理性繁榮”。比特幣可能不會再有 17 倍的漲幅,但随着流動性閘門打開穩定上漲則是更讓人信服的邏輯。 關鍵也要看其他資産的表現。如果股市、黃金都在漲,資金就會分流。 傳統資産在降息周期的表現 降息周期不僅影響加密市場,傳統資産的表現同樣值得關注。 對加密投資者而言,理解這些資産的歷史表現模式至關重要。因爲它們既是資金來源,也是競争對手。 美股:不是所有降息都能帶來牛市 根據 BMO 的研究數據 ,我們可以看到過去 40 多年降息周期中標普 500 的詳細表現: 歷史表明,標普 500 指數在美聯儲首次或重啓降息後的 12 至 24 個月内,大多都會出現正回報。 有意思的是,上表如果剔除科技泡沫 (2001) 和金融危機 (2007) 這兩次“黑天鵝”,標普 500 在降息前後的平均回報會更高。 這恰恰說明了問題,美股標普 500 的平均回報只是一個參考,降息後的股市實際表現,完全取決於降息的原因。如果是類似 1995 年的預防性降息,市場表現皆大歡喜;如果是救火式降息(如 2007 年的金融危機),股市也是先跌後漲,過程極其痛苦。 如果進一步看個股和板塊結構,Ned Davis Research 的研究顯示美股中的防禦性板塊在歷次降息中的表現會更好: 在經濟相對強勁、美聯儲重啓降息僅實施一至兩次降息的四個周期中,金融和工業等周期性闆塊表現優于大盤。 但在經濟相對疲軟、需要進行四次或更多次大幅降息的周期中,投資者更傾向防禦性板塊,醫療保健和必需消費品板塊的中位數回報率最高,分别達到 20.3% 和 19.9%。而大家期待的科技股,只有可憐的 1.6%。 此外,根據野村證券的研究 ,降息 50 個基點後的三個月,標普 500 基本沒變化,但小盤股羅素 2000 指數平均上漲 5.6%。 這也符合邏輯。小公司對利率更敏感,它們貸款成本高,降息的邊際改善更大。而且小盤股往往代表“風險偏好”當它們開始跑赢大盤時,說明市場情緒在轉向樂觀。 回到現在,2024 年 9 月降息以來: 標普 500:從 5,600 點漲到 6,500 點(+16%) 納斯達克:從 17,000 點漲到 22,000 點(+30%) 對比歷史數據,當前 16% 的年化漲幅已經超過了歷次美聯儲降息後 11% 的平均值。而更重要的信號是納斯達克的漲幅幾乎是標普 500 的兩倍。標普 500 在降息前已經處於歷史高位,這在以往降息周期中比較少見。 債券市場:最穩健但也最無聊 債券是降息周期中最“老實”的資産。美聯儲降息,債券收益率就下降,債券價格就上漲,幾乎沒有意外。 根據 Bondsavvy 的分析 ,不同降息周期中 10 年期美債收益率的降幅相當穩定: 2001-2003 年:降 129 個基點 2007-2008 年:降 170 個基點 2019-2020 年:降 261 個基點(疫情特殊時期) 爲什麽 2019-2020 年降幅特别大?因爲美聯儲不僅降息到零,還搞了“無限 QE”,等于直接下場買債券,人爲壓低收益率。這種非常規操作,正常降息周期不會有。 當前周期的進展 按照 2001 年和 2007 年的經驗,10 年期美債收益率總降幅應該在 130-170 個基點之間。現在已經降了 94 個基點,可能還有 35-75 個基點的空間。 換算成價格,如果 10 年期美債收益率再降 50 個基點到 3.5% 左右,持有 10 年期國債的投資者還能獲得約 5%的資本利得。對債券投資者來說不錯,但對習慣了動辄翻倍的加密玩家,可能會覺得收益較低。 不過,對於風險資産的投資玩家來說,債券更多的起到資金成本的“錨”的作用。如果看到國債收益率暴跌,而公司債收益率不降反升,說明市場在尋找安全資産。這時候,比特幣等風險資産會被抛售的可能性更大。 黃金:降息周期中的穩定赢家 黃金可能是最“懂”美聯儲的資産。過去幾十年,幾乎每次降息周期,黃金都沒有讓人失望。 根據 Auronum 的研究 ,最近三次降息周期中黃金的表現: 2001 年降息周期:24 個月内上漲 31% 2007 年降息周期:24 個月内上漲 39% 2019 年降息周期:24 個月内上漲 26% 平均下來,降息後兩年黃金漲幅約 32%。這個回報率不如比特幣刺激,但勝在穩定。三次都是正回報,沒有例外。 本輪周期:超預期的表現 一年漲 41%,已經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次降息周期的同期表現。爲什麽這麽強? 第一,央行搶購。2024 年全球央行購買了超過 1,000 噸黃金,創歷史紀錄。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國都在增持。因爲大家不想把外匯儲備都放在美元上,也即所謂的“去美元化”。 第二,地緣政治風險。烏克蘭危機和中東沖突也讓世界的局部地區越來越不太平,黃金的上漲也越來越多的包含了“戰争溢價”。 第三,抵消通脹的預期。當前美國政府債務占 GDP 比例超過 120%,財政赤字每年 2 兆美元。這些錢從哪來?只能印。黃金是對沖貨幣貶值的傳統工具。當投資者擔心美元的購買力時,黃金就漲。這個邏輯比特幣也有,但市場還是更信任黃金。 過去一年的表現對比: 黃金:+41%($2,580→$3,640) 比特币:+92%($60,000→$115,000) 表面看比特幣完勝。但考慮到市值差異,黃金 15 兆而比特幣爲 2.3 兆,黃金 41% 的漲幅實際吸收的資金量更大。但在歷史上,當黃金在降息周期中漲幅超過 35%後,通常會進入盤整期。原因很簡單——獲利盤需要消化。 寫在最後 2025 年 9 月,我們站在一個有趣的時間點上。 降息周期進行了一年,不快不慢。比特幣 11.5 萬美元,不高不低。市場情緒貪婪但不瘋狂,謹慎但不恐慌。這種中間狀態最難判斷,也最考驗耐心。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降息周期的後半段往往更精彩。1995 年最後兩次降息後,美股開啓了互聯網牛市。2020 年降息半年後,比特幣才真正起飛。 如果歷史押韻,未來 6-12 個月可能是關鍵窗口。 但歷史也告訴我們,每次都有意外。也許這次的意外是 AI 帶來生産力爆發,通脹徹底消失,美聯儲可以無限降息。也許意外是地緣沖突升級,或者新的金融危機。 我們唯一确定的變化本身。 美元主導的貨幣體系在變化,價值存儲的方式在變化,財富轉移的速度在變化。 加密代表的不只是一種投資品類,而是這個變化時代的一個微小縮影。所以,與其糾結比特幣會漲到 15 萬還是 20 萬,不如問自己: 在這個變化的背景下,我準備好了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 yes,那麽恭喜你。降息周期只是開始,真正的大戲還在後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深潮 TechFlow。)
  • 10:42

    渣打分析師:mNAV 暴跌恐掀併購潮,ETH 比 BTC、SOL 更具韌性

    標準渣打銀行全球數位資產研究主管 Geoffrey Kendrick 表示,隨著數位資產儲備(DAT)發展陷入瓶頸,以太坊(ETH)可能比比特幣(BTC)或 Solana(SOL)受益更多。 mNAV 大幅下滑 Geoffrey Kendrick 在週一發布的報告中指出,近期 DAT 的 mNAV(市值與持幣價值比)大幅下跌,將迫使不同類型的 DAT 走向不同的命運,甚至可能推動合併,尤其是比特幣儲備之間的合併。相比之下,以太坊和 Solana 儲備由於能產生質押收益,理論上具有更高的 mNAV;不過 Kendrick 強調,以太坊的優勢更明顯,因為 ETH 儲備的建立時間更長、體系更成熟。 所謂的 DAT,是指那些在資產負債表上持有加密貨幣的上市公司。近幾週來,這些公司的股價大幅下跌,mNAV 也同步崩跌,市場對其持續買入能力產生疑慮。因此 DAT 如果無法以溢價交易,就難以透過融資持續累積代幣。 未來恐出現收購潮 根據 Kendrick 的數據,DAT 已持有全球約 4% 的比特幣、3.1% 的以太坊,以及 0.8% 的 Solana。在這樣的持倉規模下,這些公司的成敗對幣價有重大影響。 Kendrick 指出,市場飽和是導致近期估值下滑的主要原因。但他認為,DAT 依然「具有選擇性投資價值」,特別是在那些禁止投資人直接持有加密資產的司法管轄區,DAT 提供了一條進入市場的替代途徑。展望未來,Kendrick 預期不同類型 DAT 的表現將出現明顯分化,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融資能力(能以最低成本籌資)、規模(規模越大的公司享有更高的 mNAV),以及收益(如質押收益)。 Kendrick 補充表示,如果部分 DAT 長期以低於資產淨值交易,可能觸發收購潮。在這種情況下,對微策略來說,收購其他公司可能比繼續直接買幣更划算。此類交易主要發生在比特幣儲備之間,對市場淨需求影響有限,更多是 DAT 生態內部持幣轉移。 以太幣 DAT 更具優勢 DAT 一直是 2025 年推動比特幣和以太坊價格的關鍵力量。不過 Kendrick 警告,比特幣儲備面臨最大壓力,市場飽和與合併潮可能削弱其現貨買盤。而Solana 儲備的發展仍不成熟,且因傳出納斯達克可能要求公司在買入加密資產前須取得股東批准,進一步為其未來增添不確定性。 相比之下,以太坊儲備表現更為穩健。以太幣持倉最大的上市公司 BitMine Immersion(代號 BMNR)在獲得策略批准後仍持續買入,目前已持有超過 200 萬顆 ETH(約佔供應量的 5%),距離其長期收購目標已完成三分之一。 Kendrick 總結表示: 「從相對角度來看,我們認為 DAT 對以太坊的推動作用,將比對比特幣或 Solana 更為正面。」 參考來源
  • 10:05

    Michael Saylor 等美國加密高管將齊聚國會山,與議員協調推進比特幣戰略儲備法案

    Strategy 聯合創辦人 Michael Saylor、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 執行長 Fred Thiel,以及其他加密貨幣倡議者將於週二齊聚美國華盛頓特區,推動一項立法,若獲通過,可能使美國政府購買 100 萬顆比特幣。 根據 Digital Power Network(DPN)政府事務與公共政策總監 Hailey Miller 的說法,超過十多位加密貨幣支持者將於週二早上在國會山參與一場圓桌論壇,這場會談將由共和黨籍的參議員 Cynthia Lummis 與眾議員 Nick Begich 主持,他們兩人是都是推動「美國比特幣戰略儲備」相關法案的共同提案人。 Cynthia Lummis 於今年三月重新提出「全國優化投資、促進創新、技術與競爭力法案」(簡稱 BITCOIN Act)。若通過,該法案將正式把比特幣納入美國戰略儲備資產,並在前總統川普簽署的行政命令基礎上,建立永久性的比特幣持倉,類似美國的黃金儲備。 Cynthia Lummis 的提案明確規定,美國將在五年內以「預算中立策略」購買 100 萬顆比特幣。該法案擴充了川普的行政命令,該命令禁止政府出售因刑事或民事訴訟沒收的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資產,並要求將其放入獨立的「儲備庫」。 推動比特幣戰略儲備的呼聲正值國會持續推進加密立法之際。今年夏天,美國國會已成功通過首部針對穩定幣的專門法案,接下來的重點是推動更廣泛的產業監管。 Miller 表示,包含 DPN 在內的加密貨幣倡議者希望確保比特幣戰略儲備能夠成為華府政策優先事項,並受到重視。Miller 在接受《The Block》訪問時說道: 「我們的首要目標,是確保 BITCOIN Act 和戰略比特幣儲備持續留在優先名單上。」 目前該法案仍待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與參議院銀行委員會排入聽證日程,兩院目前都尚未安排正式聽證。Miller 表示,圓桌論壇的討論重點將聚焦於 BITCOIN Act 的下一步行動,以及如何爭取跨黨派支持。目前該法案僅獲得共和黨議員支持。 除了 Lummis 與 Begich,其他共和黨議員也將出席圓桌會議,與會的還包括多位加密產業高管,如 Bitdeer 首席策略長 Haris Basit、Riot 公共政策資深副總裁 Brian Morgenstern,以及 Cleanspark 執行長 Matt Schultz。 DPN 也將在圓桌會議中發放一頁簡報,闡述為何 BITCOIN Act 至關重要。 參考來源
  • 09:16

    花旗下修以太幣年終預測至 4,300 美元,警告價格或高於基本面

    花旗集團預測以太幣價格 華爾街巨頭花旗集團昨晚發布最新以太幣(ETH)價格展望,預計今年底以太幣基準價格將落在 4,300 美元,略低於當前約 4,525 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花旗給出的價格區間相當寬廣: 樂觀情境(牛市):6,400 美元 悲觀情境(熊市):2,200 美元 Layer 2 活動推動增長,但價值傳遞有限 花旗分析師指出,網路活動依然是驅動以太幣價值的關鍵因素,但近期大部分增長發生在 Layer 2 網路。分析師特別提到,在 Base 昨晚透露正探索發行代幣後,L2 活動有望進一步升溫。 不過,花旗認為這些活動對以太坊主網的價值傳遞效應仍不明確。他們假設僅有約 30% 的 Layer 2 活動 會實際反映在 ETH 估值中,顯示目前價格已超過基於鏈上活動計算出的合理區間,可能受到資金持續流入與市場對代幣化、穩定幣的高度期待推動。 ETF 與宏觀因素貢獻有限 花旗指出,雖然以太幣 ETF 的資金流入規模小於比特幣,但每一美元對價格的推動力更大。然而,由於以太幣市值較小、在新投資人間的知名度較低,預計 ETF 流入量仍然有限。 在宏觀層面,分析師認為美股已接近該行設定的標普 500 指數 6,600 點 目標,風險資產的上行空間可能不大,因此對以太幣的額外支撐力有限。 參考來源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