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calendar 09/11 星期四

  • 17:02

    Sam Altman 專訪重點:AI 的理性邏輯、馬斯克,與前員工的死亡疑案

    在與美國知名媒體人 Tucker Carlson 的深入訪談中,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直面外界對 AI 的最核心疑問,從技術本質到倫理決策,從個人信念到全球治理,完整揭示了他對這場技術革命的思考與焦慮。 (本文由 ChatGPT 整理編譯。) AI 是活的嗎?它會說謊嗎? Altman 明確否認 AI 具有任何生命或意識。他形容 ChatGPT 只是大型矩陣運算的結果,沒有自主意志,也不會「自己去做事」,只有在使用者提出請求時才會回應。至於外界常說的「AI 說謊」,他認為更準確的說法是「幻覺」:早期模型在面對錯誤前提時會生成看似合理的答案,而非誠意欺騙。隨著訓練改進,這類錯誤已大幅減少。 Altman 的信仰與世界觀 被問及是否相信上帝,Altman 表示自己是猶太人,並相信世上存在超越物理學可解釋的神秘秩序,雖然他不把聖經視為字面真理。他承認自己沒有所有答案,但不認為世界的誕生是單純的隨機意外。他的精神觀點並不神秘化 AI,他強調 AI 沒有「神聖性」。 誰決定 AI 的道德框架? Altman 解釋,基礎模型是從人類集體知識中學習,吸收各種甚至互相矛盾的觀點,之後再透過「Model Spec」設定行為邊界。這份文件規範哪些問題應該回答、哪些應該拒答,是 OpenAI 與外部倫理學者共同討論的結果。Altman 表示,他的角色不是把個人道德觀強加給世界,而是盡量讓 AI 反映人類集體的加權共識,並給予使用者充分的自由度。 AI 與自殺議題 面對 ChatGPT 曾被指協助自殺的爭議,Altman 認為這是重大悲劇,並說明目前系統會在偵測到自殺意念時提供求助資源,而不會主動通報警方。他也提到,未成年人或心理狀態脆弱者應獲得更強保護,甚至限制部分研究用途查詢;至於在合法安樂死的國家,未來或可提供「完整選項資訊」,但不會鼓吹自殺。 AI 是否會被用於軍事? Altman 表示不會為攻擊性武器開發專用 AI,但也坦言軍方人員和其他產業一樣,已將 ChatGPT 當作決策參考。他對此心情複雜,一方面感謝軍隊保障安全,一方面也清楚這是難以避免的現實。 他最害怕的事 Altman 坦言自 ChatGPT 上線後就沒睡好過。他最憂心的不是單一災難,而是日常微小決策帶來的總體效應。每週有數千人在與模型互動後仍選擇結束生命,他想知道是否有更好的介入方式能挽回更多生命。他也擔心 AI 在生物領域被濫用,可能協助設計生物武器或新型疫情。 AI 會造成極權控制嗎? Altman 曾擔心 AI 帶來權力過度集中,但如今觀察到 AI 反而讓大量人群能力提升、創造新知,他認為這種「廣泛賦能」比少數人壟斷更健康。不過,他呼籲應建立法律保障使用者隱私,像醫病或律師關係一樣保護與 AI 的對話不被政府隨意調閱。 隱私與版權 他重申 OpenAI 不會出售使用者資料,僅在法律要求下才會提供;公司對受版權保護的內容採保守策略,允許模型「學習」但避免直接輸出抄襲。 前員工死亡疑案 訪談中 Carlson 提及一名前員工離奇死亡,家屬懷疑他遭謀殺。Altman 表示深感震驚,根據醫療報告相信是自殺,但理解家屬希望追查真相的立場,並呼籲外界給予尊重。 Elon Musk 與 OpenAI 的決裂 Altman 回顧 Musk 早期協助創辦 OpenAI,後來認為公司沒有成功機會而離開,之後創建競爭對手並多次批評 OpenAI。他坦言曾將 Musk 視為「人類瑰寶」,但如今對他的觀感已不如以往。 就業衝擊與產業重組 他預測客服等重複性工作會最先被取代,但護理等需要人際互動的職業仍有需求。對軟體工程師而言,AI 帶來的是產能倍增,但長期是否增加或減少工作總量仍難判斷。他認為未來 75 年內,約有一半的工作型態會被新職業取代,雖變化劇烈,但並非超出歷史平均。 AI 的意外副作用 Altman 特別指出,模型的語言風格已開始滲透人類日常對話,例如更頻繁使用破折號,這是他對「未知未知」的例子,提醒我們要警惕 AI 造成文化和思維的同質化。 AI 是一種信仰嗎? 對於「AI 像宗教」的說法,Altman認為並非如此,但也承認人們會依賴它提供指引。OpenAI 透過公開的 Model Spec 盡量讓外界了解模型的偏好與界線,以避免隱性影響使用者判斷。 深偽與現實感崩壞 他警告深偽技術確實帶來風險,但不主張全民強制生物辨識,而是鼓勵建立驗證機制,例如家人間設定口令、領袖訊息加密簽章。隨著社會意識提升,人們將學會不輕信任何看似真實的影像或聲音。
  • 16:00

    韓股創歷史新高,比特幣多頭該小心了?歷史數據暗示牛市或接近尾聲

    在南韓總統李在明就職滿 100 日前夕,韓股 10 日再度改寫歷史紀錄,Kospi 指數盤中最高漲至 3,317.77 點,收盤報 3,314.53 點,上漲 1.67%,不僅連續第七個交易日收漲,今年來累計漲幅也已超過 38%,成為今年全球表現最亮眼的標的之一。 市場普遍認為,這波漲勢主要受惠於外資與機構投資人強力買超(當日外資買超 1.08 兆韓元),以及投資人押注李在明將撤銷股票資本利得稅門檻調降計畫。預計李在明將於 11 日的就職百日記者會正式宣布撤案,同時推動企業治理改革、提高股東報酬率。南韓政府近月已表決通過修法,要求企業董事對全體股東負法律責任,並著手改革董事選舉制度及庫藏股管理,目標是打破財閥壟斷、提升市場透明度。 除了政策利多,李在明政府也宣布擴大國家成長基金規模至 150 兆韓元,扶植 AI 與先進製造業,並提出 2029 年量產人形機器人、2030 年量產自駕車的宏大計畫,進一步推升市場樂觀情緒。然而,韓股刷新歷史高點的同時,卻也引發部分加密貨幣分析師對比特幣的警告。 加密研究平台 Alphractal 根據過往歷史數據指出,Kospi 每次創下新高時,比特幣往往也接近該輪牛市的頂點,例如 2017 年底與 2021 年,Kospi 與比特幣皆同步見頂,隨後比特幣進入長達一年的熊市。 Alphractal 創辦人 Joao Wedson 表示: 「Kospi 創新高可以被視為比特幣周期接近尾聲的另一個增量信號。聰明資金會在主要經濟體、價值儲存資產、風險資產與高投機標的之間快速流動,而這種資金輪動可能預示比特幣牛市即將進入尾聲。」 整體而言,韓股創高反映市場對政策改革與 AI 投資的信心,但對比特幣投資人而言,這也可能是一個需要提高警覺的訊號。隨著聯準會降息預期升溫、全球流動性改善,風險資產短期或仍受支撐,但若歷史重演,Kospi 創高後的風險偏好回落,或將成為比特幣多頭的挑戰。
  • 14:37

    以太坊罕見發生「罰沒」!共 39 個驗證者遭懲罰,原因與 SSV 有關?

    根據區塊鏈瀏覽器 Beaconcha.in 的數據顯示,以太坊週三發生罕見的「罰沒(Slashing)」事件,共有 39 個驗證者遭到懲罰。 這些遭罰沒的驗證者與分佈式驗證者技術(DVT)協議 SSV Network 有關,該協議旨在透過將驗證者密鑰拆分給多個運營者來實現質押基礎設施的去中心化。 雖然此次削減事件規模不小,但 SSV 創辦人 Alon Muroch 澄清,協議本身並未遭到攻擊,問題出在使用 SSV 的第三方質押服務商基礎設施。據悉,其中一批遭懲罰的驗證者來自流動質押服務商 Ankr,其系統的例行維護意外觸發了罰沒;另一批則是兩個月前自 Allnodes 遷移的驗證者集群,調查顯示是因次要驗證者設定錯誤,導致重複簽名並引發處罰。 據悉,本次事件共 39 個驗證者遭罰沒,是以太坊轉向權益證明(PoS)後規模最大的協同罰沒事件之一。每個遭罰沒的驗證者會被立即扣除一定數量的 ETH,並可能面臨「非活躍洩漏(inactivity leak)」造成的額外損失。例如,一個質押 2,020 ETH 的驗證者損失約 0.3 ETH,按今日價格計算約為 1,300 美元。 罰沒機制是以太坊設計用來防範惡意或疏忽行為的關鍵安全措施,但該機制實際上很少被觸發。自 2020 年 Beacon Chain 上線以來,累計超過 120 萬個活躍驗證者中,遭曾遭罰沒的不到 500 個,多數案例和這次一樣源於營運方失誤,而非蓄意攻擊。 值得注意的是,大規模的協同罰沒會提高懲罰嚴重度,因為協議會對同時出錯的群組施加額外懲罰,放大經濟損失。此事件再次提醒以太坊質押生態系:驗證者的安全不僅仰賴協議設計,也取決於基礎設施與營運方的謹慎程度,否則即便軟體本身沒有漏洞,操作錯誤仍可能帶來高額、公開的損失。 參考來源
  • 12:05

    River USDT Smart Vault 首期 1000 萬美元額度 40% 預期年化,12 小時全數存滿

    River 鏈抽象穩定幣系統於 9 月 10 日晚間 10 點(SGT)開放首期 USDT Smart Vault,額度 1,000 萬美元,預期年化收益 40%。開放後 30 分鐘已有 670 萬美元存入,1 小時突破 900 萬美元,最終 12 小時全額存滿。 Smart Vault 基於 Omni-CDP 機制,用戶存入 USDT 後即可 一鍵賺取收益。系統會自動鑄造 satUSD 投入質押池,並整合 DeFi 與 CeDeFi 策略,為用戶帶來,無清算風險且可持續的穩定收益;同時獲得 River Pts 作為額外激勵。未來將逐步支援 BTC、ETH 等更多資產,並開放機構級收益策略。 River 在近 2 個月累積 $600M+ TVL、$100M+ satUSD 流通量,DeFillama 穩定幣排名升至 27,已整合 Pendle, Euler 及 ListaDAO 等協議。 本文為官方提供之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投資建議,讀者務必自行做好審慎評估。
  • 11:39

    Coinbase 研究主管:DAT 熱潮進入 PvP 淘汰階段,未來將考驗策略與執行力

    Coinbase 研究主管 David Duong 今天社群平台發表觀點,認為數位資產儲備(Digital Asset Treasury, DAT)熱潮正處於關鍵拐點,不再是單純的早期採用階段,而是進入「玩家對玩家」(PvP)式的競爭時代,未來成敗將更取決於策略、差異化與執行力。 David Duong 指出,過去 6 至 9 個月,DAT 模式仍處於早期爆發期,企業只要複製微策略(MicroStrategy)的做法——發行新股籌資買幣——就能獲得高於淨資產價值(NAV)的溢價。然而,隨著市場上同類公司激增、監管限制收緊,以及執行風險浮現,這種「稀缺性溢價」已逐漸消失,導致 mNAV 持續收斂。David Duong 表示: 「現在進入 PvP 階段,只有最有紀律、策略布局最到位的企業才能生存並脫穎而出。」 儘管面臨挑戰,DAT 規模仍在不斷擴大。目前專注於比特幣的 DAT 公司已合計持有超過 100 萬顆比特幣,約佔流通供應量的 5%;專注於累積以太幣的 DAT 公司則持有約 490 萬顆 ETH,總價值約 213 億美元,約佔 ETH 總流通量的 4%。 David Duong 認為,這代表 DAT 模式仍然是加密貨幣市場的重要資金推動力,但接下來將進入淘汰賽,只有能展現差異化策略與精準操作的企業,才能維持市場溢價並吸引長期資本。
  • 11:11

    Solana 年末將迎來史詩級行情?Bitwise 投資長:上漲公式已經到位

    在近期主流加密貨幣中,Solana 的幣價表現脫穎而出,過去一個月上漲 24%。Bitwise 首席投資長(CIO)Matt Hougan 表示,這可能只是年末「史詩級行情」的序幕,SOL 的走勢或將重演比特幣與以太幣過去一年的漲幅。 Matt Hougan 指出,過去 18 個月,加密貨幣大漲的「公式」很清楚: ETP 資金流入 + 企業國庫買盤 = 巨額回報 這個模式把比特幣從 4 萬美元推升至當前水準,也讓以太幣翻了三倍,如今同樣的條件正在 SOL 身上出現。目前,包括 Bitwise、Grayscale、富達(Fidelity)、VanEck 在內的七大資產管理公司,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申請推出現貨 Solana ETP,監管機構預計將在 10 月 10 日前裁決。一旦獲批,散戶與機構投資人將能像買股票一樣直接購買 SOL,或將引發新一輪資金流入。 利好不只如此。上週末,上市公司 Forward Industries(FORD)宣佈從 Galaxy Digital、Jump Crypto、Multicoin Capital 募得 16.5 億美元,計畫用來大舉買入並質押 SOL,把它變成能在公司財報上產生收益的核心資產。領導該計畫的 Multicoin 聯合創辦人 Kyle Samani,被 Matt Hougan 比作比特幣的 Michael Saylor 和以太坊的 Tom Lee,擅長把技術故事變成主流話題。 Solana 的最大賣點是交易處理速度。即將上線的新升級將把交易最終確認時間從 12 秒縮短至僅 150 毫秒,且手續費仍低於 1 美分。雖然部分批評者質疑其集中化風險,但支持者認為,Solana 是唯一能在全球規模支持高交易量應用(如資產代幣化與穩定幣)的公鏈。 目前 Solana 在穩定幣流動性排名第三,在資產代幣化排名第四,今年資產交易量增長 140%。其市值僅 1,160 億美元,相較比特幣與以太坊仍屬小體量,意味著較小的資金流就能撬動更大漲幅。 參考來源
  • 10:33

    USDH 發行權競爭之際,VanEck 傳計劃申請 Hyperliquid 質押 ETF

    根據《Blockworks》報導,美國資產管理公司 VanEck 的兩位員工透露,公司計劃在美國申請一檔 Hyperliquid 現貨質押 ETF,並在歐洲推出一檔交易所交易產品(ETP)。 若成功,HYPE 將成為這家加密貨幣友善資管公司申請 ETF 的所有代幣中最新發行的一個。VanEck 目前已發行比特幣(BTC)與以太幣(ETH)現貨 ETF,以及其他加密貨幣相關基金,並且正在申請上市 AVAX、SOL、JitoSOL 與 BNB ETF。 Hyperliquid 是一個 Layer-1 區塊鏈,作為旗下熱門永續合約交易所的基礎架構。自 2023 年推出以來,該區塊鏈快速成長,Blockworks 的研究數據顯示,Hyperliquid 的網路收入已連續四週在所有區塊鏈中蟬聯第一。 來源:Blockworks Research VanEck 資深數位資產投資分析師 Matt Maximo 表示,Hyperliquid 今年一直是 VanEck 流動性基金的主要關注對象。VanEck 數位資產產品總監 Kyle Dacruz 則補充說,公司正在考慮將該投資產品的部分淨利潤配置到 HYPE 回購。Hyperliquid 目前幾乎將平台所有收入都用於 HYPE 回購。 Dacruz 表示,VanEck 認為 Hyperliquid 是一個具吸引力的 ETF 候選,因為它雖然擁有「充分的需求」,但目前尚未在 Coinbase 等美國主要加密交易所上市。一檔 HYPE 質押 ETF 將能讓美國投資人更方便地取得該代幣,並且可能進一步促使交易所考慮上架。 21Shares 已在 8 月成功推出一檔歐洲版 Hyperliquid ETP,但在美國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在處理一大批加密貨幣 ETF 的申請,其中包括 XRP 與 SOL 等更大型代幣的案件。 這項行動正值一場爭奪 USDH 發行權的競賽之中,該代碼預留給一種與 Hyperliquid 生態掛鉤的美元穩定幣。Hyperliquid 已邀請多家項目方提交提案,最終將由驗證人投票選出中標方,獲得 USDH 發行權。 其中一個競爭者是由 VanEck 執行長 Jan van Eck 之子 Nick van Eck 共同創辦的穩定幣新創公司 Agora。Jan van Eck 本人曾在 X 上發文公開支持 Agora 爭取發行 USDH 的提案,並強調公司對 Hyperliquid 的看好。 不過,Dacruz 強調 VanEck 提交 Hyperliquid ETP 申請與 Agora 的 USDH 競標「完全獨立」,產品不依賴於 Agora 是否成為 USDH 的發行方。他同時指出,Agora 與 VanEck 是獨立實體。 受機構興趣升溫與生態發展帶動,Hyperliquid 原生代幣 HYPE 近期表現亮眼。根據 CoinGecko 數據,HYPE 近 30 天漲幅達 28%,截稿前交易價格約為 55.5 美元。 相關報導:《Hyperliquid 推出 USDH 穩定幣競標計畫,Paxos、Frax、Agora 等團隊爭奪發行權》《Hyperliquid 合約屢遭操縱!團隊緊急推新風控機制,引入外部數據提升定價穩健性》《Valantis 收購 stakedhype 協議,強化 Hyperliquid 流動性質押版圖》
  • 10:30

    機構持續掃貨!Bitmine 斥資 2 億鎂加倉以太幣,SharpLink 也打算跟進?

    機構持續加碼以太幣 根據鏈上分析帳號 Lookonchain 分享的資訊顯示,以太幣持倉量最大的上市公司 BitMine 的錢包地址於今晨再次從 Bitgo 接收了 46,255 顆以太幣,總價值約 2 億美金。若加上這筆增持的份額,該公司的以太幣總持倉約為 2,126,018 顆,價值約 92.7 億美金。 https://twitter.com/lookonchain/status/1965942441145676206 除了 BitMine 以外,其他機構似乎也在持續加倉以太幣。鏈上數據顯示,有四個新建地址於今晨從 Kraken 交易所轉出大量以太幣,共計 78,229 顆以太幣總價值約 3.42 億美金。 SharpLink Gaming 也打算加倉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 SharpLink Gaming 的錢包地址在過去 45 分鐘裡收到了價值約 3.79 億美元的穩定幣,並將其轉入 Galaxy Digital 的 OTC 錢包,這一操作大概率是打算繼續透過 Galaxy Digital 從市場上收購以太幣。 https://twitter.com/EmberCN/status/1965961770595668138 根據 Zombit 此前報導,由於 SharpLink Gaming 的 mNAV 已跌破 1,因而在本週宣布斥資 1,500 萬美金回購股票,試圖藉此讓股價回穩。但如今又投入超 3 億美元的資金加倉以太幣,說明 SharpLink Gaming 並未因 mNAV 跌破 1 而選擇保守觀望,反而將此次回購與增持 ETH 視為雙重策略,一方面支撐股價、恢復市場信心,另一方面維持其「以太幣儲備龍頭」的市場敘事。 整體而言,SharpLink Gaming 此舉顯示其仍押注以太坊長期價值,並試圖藉此扭轉股價頹勢。但市場能否買單,最終仍取決於 ETH 能否企穩反彈,否則公司可能承受更大的財務與聲譽壓力。
  • 09:55

    標普 500 拒絕納入微策略!摩根大通警告:DAT 熱潮恐觸頂、游資或轉向交易所與礦企

    儘管全球比特幣儲備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微策略(Strategy)在技術上符合納入標準,但標普 500 指數委員會仍於上週拒絕將該公司納入成分股。對此,摩根大通分析師表示,這對所有「數位資產儲備(DAT)」公司都是一大打擊。 微策略被標普 500 拒絕是一大打擊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 Nikolaos Panigirtzoglou 率領的分析團隊在週三的報告中指出,這不僅對微策略而言是一大挫折,也影響到近期大量湧現的類似公司。標普指數委員會擁有選股的自由裁量權,而這一決定顯示其對於納入數位資產儲備公司仍相當謹慎。 報告強調,納入指數成分股一直是推動 Strategy 股價的重要因素之一,讓投資人能透過納斯達克 100、MSCI USA、MSCI World、Russell 2000 等主要基準指數間接獲取比特幣敞口。如今被標普 500 排除,意味著這種間接進入機構與散戶投資組合的管道「可能已經接近極限」。 分析師進一步警告,風險更大的是,其他已經將 Strategy 或其他數位資產儲備公司納入的指數供應商,未來可能重新評估其做法。 其他逆風壓力同時浮現 據報導,納斯達克已開始收緊針對數位資產儲備公司的規則。該機構要求持有大量加密資產的公司,在發行新股用以購買更多比特幣之前,必須獲得股東批准。Strategy 先前曾承諾不會在市價淨值倍數低於 2.5 時增發股票,但該承諾已於上月取消。 整體而言,加密資產儲備公司的股價與籌資能力正面臨壓力。投資人對擁擠交易與疲弱表現的疑慮升高,股權融資量在近幾季急劇下滑,雖然債務融資仍在持續,但風險溢價已明顯上升。 報告指出,一些公司嘗試透過更複雜的融資結構,例如比特幣抵押貸款、與代幣掛鉤的可轉換債、結構化分紅等方式延續模式,但市場的質疑情緒正在升溫,資金可能會轉向具備實際營運業務的加密貨幣公司,如交易所與礦業公司,而非僅靠資產負債表積累比特幣的儲備企業。 參考來源
  • 09:25

    美國 8 月生產者物價指數降溫;市場謹慎看多,比特幣突破 11.4 萬美元

    8 月 PPI 數據低於預期 美國最新通膨數據為市場帶來一絲寬慰。根據美國勞工部週三公佈的數據,8 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月增率意外下跌 0.1%,遠低於市場預期的 0.3% 增幅,且低於前值 0.9%。年增率則降至 2.6%,不僅低於 7 月的 3.1%,更明顯低於分析師預估的 3.3%。 扣除食品與能源的核心 PPI 同樣下跌 0.1%,年增率僅 2.8%,也低於市場預期的 3.5%。同時,7 月數據也遭下修,總體 PPI 從 3.4% 調降至 3.1%,核心 PPI 從 3.7% 下修至 3.4%,顯示美國通膨降溫趨勢更為明確。 加密貨幣、黃金先漲後回 消息公布後,市場立即反應,比特幣一度衝破 11.4 萬美元,創下自 8 月 24 日以來新高,以太幣(ETH)與 Solana(SOL)也同步上漲。黃金期貨則一度突破 3,700 美元創歷史高點,隨後回吐漲幅轉為持平。 然而分析師提醒,雖然通膨數據轉弱可能促使聯準會(Fed)加快降息步伐,但市場的「先漲後回」現象顯示多頭仍趨謹慎。加密貨幣近期多次出現利多不漲的狀況,顯示市場仍處於觀望狀態。 降息預期升溫,50 基點可能性提高 根據 FedWatch 工具,市場對 9 月降息 25 個基點的預期仍高達 100%,但 50 基點降息的機率已從一週前的 0% 升至 10%。投資人將密切關注即將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確認通膨降溫趨勢是否延續。 Cubic Analytics 創辦人 Caleb Franzen 在 X 發文表示: 「這正是我們該為之歡呼的數據,因為它有機會壓低未來的 CPI 通膨,結束最近幾個月再度升溫的物價壓力,讓聯準會能專注於近期勞動市場疲軟問題。」 比特幣歷史暗示:先震盪、後上攻 從歷史經驗來看,聯準會降息往往會先帶來短期波動,隨後為比特幣提供充裕的流動性環境,推動下一輪漲勢。 CryptoQuant 數據顯示,2020 年疫情時期的降息週期曾讓比特幣的 MVRV 指標迅速回落至接近 1,隨後在流動性湧入下反彈,開啟 2020-2021 年牛市。同樣的情景在 2024 年底的寬鬆周期也曾出現。 目前比特幣 MVRV 與巨鯨交易比例均處於中性區間,顯示市場籌碼已經降溫,為下一波上漲留下空間。一旦降息確認,BTC 可能突破 11.36 萬美元頸線位,技術面有望打開通往 12 萬美元的新行情。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