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引發爭議的 Pump.fun 再度將大額 USDC 匯入 Kraken。根據最新鏈上資料,該平台在過去 8 小時內又轉入 7,500 萬顆 USDC。
Pump.fun 已轉移 4.8 億 USDC
數據顯示,自 11 月中旬以來,Pump.fun 已在短短不到兩週內,累計向 Kraken 轉移約 4.8 億顆 USDC。更微妙的是,根據鏈上分析師餘燼的說法,這筆 7,500 萬顆 USDC 進入 Kraken 不久,隨後就有 6,926 萬顆被轉往 Circle,也就是 USDC 的發行方。此舉瞬間引爆社群對「是否在抽走 ICO 資金」的憂心,尤其是在 Pump.fun 才剛被質疑轉移資金之後。
Pump.fun 團隊日前才向社群表示,他們並未將 ICO 的 USDC 出金,只是將資金重新分散到不同錢包,以便部署未來營運。
然而,即使是運營資金,大多數 Web3 專案一般也都會選擇使用或持有鏈上穩定幣,一來能夠實現公開透明,二來也更方便支付。此外,這次資金的流向,從 Pump.fun 流向 Kraken 再疑似流到 Circle,在穩定幣領域通常代表兌現行為,這也讓不少觀察者覺得「巧合實在太多」,讓外界越來越難以相信這只是「內部調整」。
社群不滿長期累積
儘管今年 Pump.fun 認真地花錢回購 PUMP 代幣,甚至將超過 12% 的供應量買回,但幣價卻依舊一路向下。除此之外,ICO 承諾的空投沒下文、生態基金 Glass Full 全數虧損、官方與聯創長達十天不發聲,新推出的 Mayhem Mode 也被批評是在撈最後一票。
此外,Pump.fun 賺了大把的資金,卻相當吝嗇於回饋給生態系統。儘管 Pump.fun 此前曾收購 Kolscan 和 Padre 兩個工具類應用,但卻在收購完 Padre 後宣布該工具發行的代幣將不再有任何作用,導致幣價崩盤,似乎絲毫不在乎社群與用戶的感受。
Pump.fun 出面否認但市場不買帳
最初在鏈上分析師 Lookonchain 指出 Pump.fun 在一段時間內已轉移逾 4 億美元後,「跑路論」就開始在社群間大爆發。 儘管 Pump.fun 團隊隨後出面否認,強調資金只是移動到其他錢包準備作為營運用途,卻沒有提出進一步細節或具體規劃。在透明度匱乏、承諾一再延遲的背景下,這樣的回應似乎難以真正讓市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