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社報導,隨著數位資產產業蓬勃發展,已有 160 家上市公司受到產業先驅 Michael Saylor 的啟發,陸續推動比特幣財務策略。如今他們已不再滿足於單純持有這些資產,而是選擇將比特幣借出去、鎖倉以獲得獎勵,或是出售選擇權,目的是讓原本閒置的資產開始產生收益。
據知情人士透露,由美國金融服務公司 Cantor Fitzgerald、穩定幣發行商 Tether、軟銀集團、支付公司 Strike 執行長 Jack Mallers 支持的比特幣財務公司 Twenty One Capital 正在考慮是否以比特幣作為抵押來出借美元。
Twenty One Capital 發言人表示:
「可選性就是財富,對我們而言,一切可能性都在討論範圍內,因為我們相信自己什麼都能做得到。」
相關報導:《Twenty One Capital 持倉超預期!總計持有 4.35 萬顆比特幣,價值超 50 億美元》
為閒置加密資產創造收益
這些上市公司對加密資產的持有仍多屬被動性質,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戰略目的。但據報導,部分公司正在顛覆這種邏輯:不作為不再是一種原則,而是資本的浪費,特別是對面臨壓力的公司而言。
DDC Enterprise(香港食譜網站「日日煮」的母公司)是一家虧損中的亞洲食品公司,今年春季股價暴跌導致紐交所暫停交易。隨後該公司進行了股票反向拆分、大舉購入比特幣,並重新定位自己為「領先的比特幣財務公司」,股價隨之暴漲超過 800%。7 月時,該公司宣布與新加坡資產管理公司 QCP Capital 合作,為其比特幣資產創造收益。
QCP 創辦人 Darius Sit 表示:
「讓閒置資產發揮作用,是傳統金融的基本概念。我們的使命就是將同樣層級的風險控管能力引入數位資產世界。」
加密貨幣創投公司 Pantera Capital 普通合夥人 Cosmo Jiang 表示,「絕大多數」加密貨幣財務公司現在都在探索收益策略。選擇以以太幣(ETH)和 SOL 作為儲備的企業已透過質押(Staking)獲利,部分公司也在考慮放貸或借助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態來增加收入,如 SharpLink Gaming。
另一家比特幣財務公司 Bitcoin Standard Treasury Company 則正在考慮出售賣權,以便在價格下跌時能以折扣價買進更多比特幣。GameSquare 除了持有以太幣,最近還斥資 500 萬美元購入一件 CryptoPunk NFT,但不只是為了收藏,他們打算透過授權經營來變現。
比特幣本身並不會產生利息,公司若想賺取收益,必須靠出借、抵押或選擇權操作來提取回報。這是一塊尚未開發完全的新領域,許多比特幣財務公司仍在規劃中。
然而,並非每個人都看好這種追逐收益的行動。提供收益顧問服務的數位資產管理公司 Galaxy Digital 高層人員 Chris Rhine 表示:
「當公司說自己能創造 5% 的收益,然後又有公司聲稱能賺到 10%,這種情況下警訊就該響起了。投資人需要密切關注這些公司實際在從事哪些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