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開源生態傳出重大資安事件。硬體錢包廠商 Ledger 技術長 Charles Guillemet 週一在 X 上警告,一場大規模供應鏈攻擊正在進行中。
據悉,有駭客入侵了一名知名開發者的 Node Package Manager(NPM) 帳號,並將惡意程式碼注入至多個廣泛使用的 JavaScript 套件中,該套件的累計下載量已超過 10 億次。
這些惡意程式具備「地址竄改」功能,能在使用者進行鏈上交易時悄悄替換錢包地址,將資金轉往駭客錢包。安全專家指出,若去中心化應用(DApp)、軟體錢包或其他使用受感染套件的服務被牽連,全球大量加密用戶可能面臨資金被竊風險,這起事件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的供應鏈攻擊」。
根據社群追蹤的資訊顯示,攻擊目標包含 chalk、strip-ansi、color-convert 等多個深埋在專案程式碼中的工具套件,幾乎所有 JavaScript 開發者都可能間接受影響。研究人員指出,駭客透過釣魚郵件冒充 NPM 官方,騙取維護者登入憑證後,成功推送帶有惡意程式的更新版本。資安專家警告,這類攻擊的危險在於其多層次滲透,除了竄改頁面內容,還可能干擾 API 呼叫與交易簽名過程,讓使用者誤以為自己操作的是合法交易。
簡單來說,只要 DApp、前端網站或軟體錢包引入了受影響的 JS 套件,當使用者發起鏈上操作(轉帳、Swap 等)時,惡意程式就會靜默替換目標地址為攻擊者地址,導致加密貨幣在不知不覺之中轉進攻擊者的錢包地址。
Guillemet 強調,此次事件顯示開源軟體間的高度互相依賴,一旦開發者工具出現漏洞,衝擊能在極短時間內傳導至整個加密經濟。他建議用戶務必使用具備安全螢幕並支援「清晰簽名」(Clear Signing)的硬體錢包,讓使用者在確認交易前,能清楚、完整地看到自己即將簽名的內容,如此一來才能確保每筆交易地址正確無誤,避免成為受害者。
雖然部分開發者因「鎖定版本」而避免了升級至受感染的套件,但由於使用者無法輕易判斷哪些網站或應用仍受影響,專家建議在漏洞完全清理之前,應謹慎使用相關應用或服務,並避免進行敏感的資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