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渣打銀行全球數位資產研究主管 Geoffrey Kendrick 表示,隨著數位資產儲備(DAT)
發展陷入瓶頸,以太坊(ETH)可能比比特幣(BTC)或 Solana(SOL)受益更多。
mNAV 大幅下滑
Geoffrey Kendrick 在週一發布的報告中指出,近期 DAT 的 mNAV(市值與持幣價值比)大幅下跌,將迫使不同類型的 DAT 走向不同的命運,甚至可能推動合併,尤其是比特幣儲備之間的合併。相比之下,以太坊和 Solana 儲備由於能產生質押收益,理論上具有更高的 mNAV;不過 Kendrick 強調,以太坊的優勢更明顯,因為 ETH 儲備的建立時間更長、體系更成熟。
所謂的 DAT,是指那些在資產負債表上持有加密貨幣的上市公司。近幾週來,這些公司的股價大幅下跌,mNAV 也同步崩跌,市場對其持續買入能力產生疑慮。因此 DAT 如果無法以溢價交易,就難以透過融資持續累積代幣。

未來恐出現收購潮
根據 Kendrick 的數據,DAT 已持有全球約 4% 的比特幣、3.1% 的以太坊,以及 0.8% 的 Solana。在這樣的持倉規模下,這些公司的成敗對幣價有重大影響。
Kendrick 指出,市場飽和是導致近期估值下滑的主要原因。但他認為,DAT 依然「具有選擇性投資價值」,特別是在那些禁止投資人直接持有加密資產的司法管轄區,DAT 提供了一條進入市場的替代途徑。展望未來,Kendrick 預期不同類型 DAT 的表現將出現明顯分化,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融資能力(能以最低成本籌資)、規模(規模越大的公司享有更高的 mNAV),以及收益(如質押收益)。
Kendrick 補充表示,如果部分 DAT 長期以低於資產淨值交易,可能觸發收購潮。在這種情況下,對微策略來說,收購其他公司可能比繼續直接買幣更划算。此類交易主要發生在比特幣儲備之間,對市場淨需求影響有限,更多是 DAT 生態內部持幣轉移。
以太幣 DAT 更具優勢
DAT 一直是 2025 年推動比特幣和以太坊價格的關鍵力量。不過 Kendrick 警告,比特幣儲備面臨最大壓力,市場飽和與合併潮可能削弱其現貨買盤。而Solana 儲備的發展仍不成熟,且因傳出納斯達克可能要求公司在買入加密資產前須取得股東批准,進一步為其未來增添不確定性。
相比之下,以太坊儲備表現更為穩健。以太幣持倉最大的上市公司 BitMine Immersion(代號 BMNR)在獲得策略批准後仍持續買入,目前已持有超過 200 萬顆 ETH(約佔供應量的 5%),距離其長期收購目標已完成三分之一。
Kendrick 總結表示:
「從相對角度來看,我們認為 DAT 對以太坊的推動作用,將比對比特幣或 Solana 更為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