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新產品「Apple Card」
Apple 在3月25日的 Apple Event上推出跨界新產品「Apple Card」,iPhone 的用戶可以在手機上直接申請此張信用卡,並且所有的卡片資訊都會被儲存在手機硬體裡面,使用者可以直接透過Apple Pay或是申請實體卡進行支付。Apple 憑藉自己在手機市場超高的市場佔有率進入消費金融市場,企圖運用自己的iPhone大軍在硬體銷售疲軟的情況下轉用軟體跟服務攻城掠地。事實上Apple 早在2014年就透過Apple Pay 進軍支付市場,並且在2018 年創下近 40 億美金的交易金額,在美國還有特定地區使用者甚至可以透過 Apple Cash 進行P2P付款,這項新聞以及數字對於虛擬貨幣以及區塊鏈有什麼影響?
比特幣整體交易的去中心化程度
根據網站 Satoshi Capital Research 資料,比特幣在2018 年創下超過3兆美金的交易金額,超過老牌 P2P 支付平台 PayPal 近乎三倍,專攻跨國匯款的 Western Union 也僅交出2千億美元的成績,僅管在熊市,比特幣背後所支撐的經濟體量日漸上升,這也顯示出了比特幣強大的社群以及使用者對於虛擬貨幣的強烈信仰。雖然這樣的數字體現了虛擬貨幣的整體使用量以及普及程度正在漸漸上升,但如果更進一步分析使用者的分佈狀況,比特幣是否真的如我們所見的一樣去中心化?
在發表會中,Apple 執行長 Tim Cook 表示全球目前大約有 3.8億 位 Apple Pay 使用者,對比上面的 2018 Apple Pay 交易金額,我們大概可以算出去年一整年每位使用者透過Apple Pay 支付約 10 美元,當然平均數並不能代表個體的消費情況,也無法體現母群體的標準差,但考慮到 Apple Pay 目前使用場景多為零售與消費,可以推測使用者狀況應為使用者數量多但每次消費金額仍少,反觀比特幣,目前獨立錢包數量約為3100萬個,但卻創造出3兆美金的交易金額,平均一個錢包貢獻了近10萬美金,以比特幣在2018的價格區間3200到15000美元來計算,等於每個錢包會經手至少5到30枚比特幣,考慮到平均而言只有3%不到的錢包擁有超過1枚以上的比特幣,比特幣的整體交易的去中心化程度以及普及率或許並不如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樂觀,儘管交易金額連年升高,我們仍需要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社群之中支持虛擬貨幣的普及化。
比特幣的初衷
如果比特幣的最初的想法是希望能夠創造一個不需要依賴第三方且便宜的點對點現金傳輸系統,我們可以把這個現金傳輸系統拆分成兩個部分:第一,不需倚賴第三方,第二,便宜,前者是一個客觀的條件,後者是一個主觀的假設,比特幣成功地利用區塊鏈以及礦工實現了不須倚賴第三方且安全的記帳系統,但此項服務是否便宜取決於使用者的觀點,當買一杯珍珠奶茶需要多付項當於5美金的手續費,那這個付款工具就不算便宜,但若進行1億美元的跨國匯款,就算收50美金也仍算是相當划算。比特幣因為主鏈架構設計的問題目前僅能實現當初願景的前半段,而有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新創以及如蘋果這樣的大公司開始在現有的金融體系利用科技實現比特幣願景的後半段。
「難道不可能有一個系統或付款工具能夠真正實現比特幣的初衷嗎?」答案是肯定的,不論是目前越來越多的二代、三代公鏈項目,利用主鏈架構設計上的改善以提升吞吐量以及降低手續費,或是layer 2與鏈下的擴容機制,虛擬貨幣的開發社群一直都在設法改善目前主流貨幣的缺點,以加速大規模應用的過程,不僅如此,其他大型公司,如臉書目前正在研發Facebook Coin,企圖利用其龐大的臉書、Instagram與Whatsapp使用者基數與社群實現虛擬貨幣大規模應用的想法。
總結
無論如何,中本聰對於比特幣的設計理念仍是來自於對於目前金融體制的不滿,並希望用一種新的工具或技術讓使用者能夠以更便宜的方式進行匯款,藉而讓大眾取回對於金錢的使用權以及自由,或許最後不是比特幣實現這個願景的系統,但他的影響力已經開始讓大公司還有金融機構感受到威脅,也讓大眾理解自己對於應對不公平的體制作出反抗,2019年能不能迎來牛市還是個未知數,但可以確定的是,當牛市回來的時候,會有更多人開始了解區塊鏈以及虛擬貨幣,進而讓整個社群與金融體系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