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郵政局在去年 6 月 11 日時曾推出基於以太坊的區塊鏈郵票「Crypto stamp」,每張郵票分別對標了 ERC721 標準的非同質化代幣,而且是由首次由政府當局推出 NFT 代幣。時隔一年後,莫約在 DeFi 火熱之際,奧地利郵政局又再次推出「Crypto stamp 2.0」。
史上首發區塊鏈郵票
奧地利郵政(Austrian Post)在去年推出了加密郵票,除了由政府發行是首例之外,也是全球首創以區塊鏈技術進行認證的郵票。而「Crypto stamp」能以數位圖像的形式存留在以太坊區塊鏈上,持有者也能在 NFT 交易市場「OpenSea」交易對標的代幣。
「Crypto stamp」的實體郵票尺寸大約與金融卡相同,郵票中的獨角獸圖案有 5 種不同刷色,單張價格為 6.9 歐元,總發行量 15 萬張,各種刷色的發行量分別為:
- 紅色:1500 張
- 黃色:10,000 張
- 藍色:20,000 張
- 綠色:40,000 張
- 灰色:78,500 張
Source:crypto.post
此外,「Crypto stamp」首次推出算是相當成功,不但銷售一空,15 萬張郵票分別由 148,995 個不同地址所持有,分佈非常廣闊。
Source:Etherscan
今年六月再推「Crypto Stamp 2.0」
在首創加密郵票後,奧地利郵政於今年 6 月 25 日再推第二彈,實體外觀上同樣以信用卡外形包裝,每張包含了實體郵票以及對應於以太坊鏈上的加密郵票,售價 7 歐元,總發行量則增加至 24 萬張。
同樣,「Crypto stamp」在交易市場「OpenSea」上仍保持著最為分散的地位,持有的單一地址達到 152,553 個,幾乎是第二名謎戀貓(CryptoKitties)88,368 的兩倍。
Source:opensea
如今 DeFi 熱潮逐漸有降溫趨勢,但隨著迷因幣(MEME)的暴漲,不時出現許多諸如「NFT 結合 DeFi 是下個浪潮」的觀點。不過 NFT 發展至今仍有「應用不足、炒作有餘」的現象,有趣的是,「Crypto stamp」廣泛的持有地址似乎說明了,無需最新穎的創新,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物也能獲得採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鏈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