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calendar 07/24 星期四

  • 17:11

    川普加密貨幣工作組報告下週出爐,專家料揭比特幣儲備構想與政策方向

    根據《Decrypt》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指示設立的加密貨幣工作小組已完成對數位資產政策為期 180 天的審查,並將於 7 月 30 日對外公開其報告。 數位資產市場總統工作組執行主任 Bo Hines 週四在社群平台 X 上公布此消息,並表示:「美國現在正引領數位資產政策的發展方向。」 9Point Capital 風險與合規長 CA Sonu Jain 在接受《Decrypt》採訪時表示: 「隨著《天才法案》(GENIUS Act)與《清晰法案》(CLARITY Act)的立法,這份總統工作小組報告預計將整合一切內容,從代幣分類與穩定幣監管,到市場誠信、數位資產課稅機制,以及最重要的執法明確性。」 專家看法 川普於 1 月上任三天內便簽署了與加密貨幣有關的行政命令,旨在確立美國數位金融科技的明確監管,並確保美國在數位資產經濟領域的國際領導地位。該命令指示設立「數位資產市場總統工作組」,負責制定管理數位資產(包括穩定幣)的聯邦監理框架,並評估建立國家數位資產戰略儲備的可行性。 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內容可能是關於建立比特幣儲備的政策建議。Emerging Payments Association Asia 拓展與創新長 Monica Jasuja 表示,預期美國政府將採取務實做法:因隱私與信任疑慮而避免發展零售型央行數位貨幣(CBDC),推動有明確監管規範的美元穩定幣,同時強調國際合作。 Jasuja 補充說:「其內容未必在於讓美國政府到公開市場上購買比特幣,而是著眼於評估建立聯邦層級加密資產儲備的可行性,這些儲備可能取自政府已查扣並保管的數位資產。」 她認為,如果這些內容被納入報告,將可能開啟一種更具結構性且安全的主權加密資產接觸方式,同時也避免直接參與波動劇烈的市場競爭。 川普的行政命令要求各政府機關在 30 天內盤點現行的數位資產相關法規,在 60 天內提出修法建議,並於 180 天內彙整成一份報告,內容需包含立法與監管方面的提案。 Jetking Infotrain India 獨立董事 Pranav Agarwal 向《Decrypt》表示: 「如果該工作小組能找出並建議一種或多種方法,讓美國政府在不動用新增納稅人資金的情況下建立比特幣儲備,那將會是一件很棒的事。」 Jasuja 補充說,真正的考驗在於這份報告是否能帶來監管的明確性,若規劃得當,將有望使美國成為「全球數位金融基礎建設的領導者」。
  • 15:05

    FTX 將於 9 月 30 日啟動下一輪還款,法院批准釋出 19 億美元爭議債權準備金

    加密貨幣交易所 FTX 的破產重組團隊週三宣布,預計將於今年 9 月 30 日啟動下一輪債務分配程序,登記日定為 8 月 15 日,將透過 BitGo、Kraken 與 Payoneer 等三個平台進行。 根據新聞稿,本次債務分配對象包括:已被承認的 FTX 第 5 類客戶權益債權(Class 5 Customer Entitlement Claims)、第 6 類一般無擔保債權(Class 6 General Unsecured Claims),以及自前幾次登記日後獲承認但尚未收到分配的便利債權(Convenience Claims)。 FTX 也指出,破產法院已批准將爭議債權準備金從 65 億美元削減至 43 億美元,這項調整釋放出 19 億美元資金,將可用於即將到來的債權分配。不過,公告並未明確說明這 19 億美元中會有多少實際分配於 9 月 30 日的還款。 爭議債權 根據 Zombit 此前報導,向法院提交的文件顯示,FTX 破產財團將針對特定「潛在受限外國法域」中的債權人,將其債權列為「爭議中債權」,暫停發放清償款項,直到法律狀況釐清或法院做出最終裁定。債權人可提起書面異議,若未提出異議或異議被駁回,該債權將被沒收。 FTX 團隊認為,向「受限制司法管轄區」的用戶進行償還可能被視為違法,受影響的國家包括中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和巴基斯坦。這項提案引發了來自這些地區債權人的反彈與正式異議。 根據名為 FTX Historian 的 X 用戶所述,在週二的聽證會上,法院對該動議所收到的反對意見予以承認,並要求 FTX 修正內容——刪除原本允許「立即」沒收債權的條款,並新增一項選項,允許位於受限地區的債權人透過其他司法管轄區轉移並取得其債權。 本月中,加密貨幣交易所 Backpack 宣布開放 FTX 債權出售管道,幫助 FTX International 債權持有人對接願意收購 FTX 債權的第三方買家。 FTX 在 2022 年 11 月申請破產保護,破產重組團隊從今年 2 月開始向客戶還款,大約 98% 的債權人將獲得其債權金額至少 119% 的賠償。截至目前,FTX 已在兩輪債務分配中償還約 62 億美元——在 2 月償還了 12 億美元,並在 5 月償還 50 億美元。整體還款計畫預計分配的總額介於 147 億至 165 億美元之間,實際追回比例將依據債權的類型與估值而有所差異。
  • 14:22

    美國政府默默拋售比特幣?連參議員都震驚;Arkham 公布完整數據揭真相

    近日,美國參議員 Cynthia Lummis 在社群平台 X 上對一則報導表達震驚,該報導指出美國政府目前僅持有約 28,988 顆比特幣(BTC),與此前預估的 20 萬顆差異甚大,引發輿論對美國大規模拋售比特幣儲備的擔憂。然而,區塊鏈分析平台 Arkham 隨後發布分析,駁斥該說法並指出這是誤解政府機構之間資產分布所致。 近日爆出的「美國政府僅剩 2.9 萬顆比特幣」的說法,源自《Bitcoin Magazine》對美國馬歇爾服務局(USMS)發布的政府文件的錯誤解讀,引發市場誤以為政府已出售約 17 萬顆比特幣,更導致參議員與市場人士憂心美國正退出比特幣競爭行列。 https://twitter.com/SenLummis/status/1945578868665917535 對此,Arkham 於今日發布分析報告澄清,這些資產並未遭拋售,而是原本就由其他政府單位持有。 https://twitter.com/arkham/status/1948043140192952822 根據 Arkham 整理的數據,美國政府自 2014 年以來透過多起大型案件累積了龐大比特幣資產,代表性案件包括: 絲綢之路(Silk Road):源自暗網交易平台,含 James Zhong、Individual X 等子案,累計沒收逾 9 萬顆比特幣。 Bitfinex 駭客案:從 Ilya Lichtenstein 與 Heather Morgan 手中收回 114,599 顆比特幣。 暗網販毒案:如 Ryan Farace 案沒收近 3,000 顆比特幣。 HashFlare 詐騙案、Alameda Research 案等:分別扣押數十至數百顆比特幣,並存放至指定地址。 Arkham 表示,美國政府目前仍持有約 198,000 顆 BTC,總價值約 23.5 億美元,這些比特幣分佈在多個政府部門(如FBI、司法部、DEA和美國檢察官辦公室)管理的地址中,且近四個月未有明顯變動。 而近期美國馬歇爾服務局(USMS)發布的政府文件聲稱,目前持有 28,988 顆比特幣(價值約3.4億美元),僅代表 USMS 的管理下的餘額,並未包含 FBI、司法部本部、DEA 以及聯邦檢察官辦公室等其他機構控制的比特幣地址。 事實上,根據 Zombit 此前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七月就簽署了一份行政命令,正式設立「美國比特幣戰略儲備」。而該儲備的資金來源正是聯邦政府透過刑事或民事沒收獲得的比特幣。
  • 13:28

    大型礦企 MARA 擬發行多達 10 億美元可轉債,部分用於增持比特幣

    目前比特幣持有量最多的上市礦業公司 MARA Holdings 週三宣布,公司計劃根據 Rule 144A 規定,透過私售方式發行 2032 年到期、總額為 8.5 億美元的零息可轉換優先票據,部分所得資金將用來購買更多比特幣(BTC)。 MARA 亦向初始投資者提供一項 13 天的選擇權,可額外購買 1.5 億美元票據,使籌資總額最高達到 10 億美元。 這些無擔保證券不會定期支付利息,亦不會累積利息,將於 2032 年 8 月 1 日到期。不過,若股價低於轉換價格,投資人可於 2030 年 1 月 4 日要求公司回購,而 MARA 也可自 2030 年 1 月 15 日起選擇提前贖回。這些票據可根據 MARA 的選擇轉換為現金、股票,或兩者混合,但轉換僅限於特定條件與時機。 MARA 預計將利用本次票據發行淨收益中最多 5,000 萬美元,透過私下協商方式回購公司現有的部分 2026 年到期、票面利率 1.00% 的可轉債,其餘資金則預計用於:支付上限買權交易成本、增持比特幣,以及作為一般企業用途,可能包括營運資金、策略性併購、擴充現有資產及償還其他債務與未清義務。 在此消息公布後,MARA 股價(股票代碼:MARA)在昨天盤前交易中下跌約 5%,當日收盤價為 17.57 美元,跌幅約 11.62%。 比特幣財務策略 根據 Zombit 此前報導,MARA 在去年 7 月宣布針對其比特幣財務政策採取全面的「HODL」策略,保留其營運中挖到的所有比特幣,並定期進行策略性的公開市場購買。MARA 的最新籌資舉措也反映出當前企業間正掀起一波利用資本市場囤積加密資產的熱潮。 上週,MARA 領投了一家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註冊的借貸平台 Two Prime 的 2,000 萬美元股權融資案,並將委託給該公司參與收益策略的比特幣數量從原本的 500 顆提高到 2,000 顆。這也讓 MARA 正式成為 Two Prime 的小股東,並透過該平台在其比特幣資產上獲取主動收益。 MARA 在上個月表示,公司於五月份共挖出 950 顆比特幣,總持有量提升至 50,000 BTC,且至今未曾出售任何比特幣。根據 bitcointreasuries.net 的數據,MARA 是目前比特幣持有量第二多的上市公司,僅次於 Strategy(前稱為微策略)。
  • 12:34

    川普簽署三項 AI 行政命令!揮別拜登「監管導向」政策,正式啟動「AI 行動計畫」

    美國總統川普於週三簽署多項與人工智慧(AI)相關的行政命令,內容涵蓋 AI 技術出口、國內資料中心興建、以及限制「覺醒」AI 專案獲得聯邦合約的資格。此舉緊接白宮稍早發布的《AI 行動計畫》,凸顯出川普明顯想要與拜登時代的 AI 監管導向劃清界線。 AI 行動計畫 此次《AI 行動計畫》主要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 Michael Kratsios、AI與加密貨幣政策顧問 David Sacks 以及總統國安事務助理 Marco Rubio 領銜制定。政府表示,該計畫整合超過一萬則來自企業、地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意見回饋。 計畫核心可分為三大支柱:基礎設施、創新政策與全球擴張。 https://twitter.com/Cointelegraph/status/1948163997028499540 全球擴張:成立「美國 AI 出口計畫」 川普最新行政命令中,提出建立一項全新的「美國 AI 出口計畫」,由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主導執行,將邀請各界提案申請成為「AI 優先出口套件」,並享有政府提供的一系列出口融資工具,包括: 直接貸款與貸款擔保 股權投資與共同融資 政治風險保險 信用擔保等 此舉反映出川普政府與拜登政府在 AI 技術出口策略上的明顯分歧。川普在簽署前公開表示: 「前一屆政府對 AI 出口設下極端限制,造成我們的盟友紛紛轉向中國。這就是為什麼我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廢除所謂的拜登『AI 擴散規則』。」 拜登政府曾透過該擴散規則建立一套全球許可制度,企圖防止中國透過第三國取得美國高端 AI 技術,但川普已於今年 5 月正式廢除該政策。 基礎設施:加快資料中心興建流程 另一項行政命令則聚焦在加速美國本土 AI 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資料中心的核准與土地取得程序。川普政府主張簡化資料中心、半導體廠與電力設施的聯邦許可流程,包含利用聯邦土地建設AI基礎設施、改革 NEPA 環評規定、擴大 FAST-41 快速通道計畫等,藉此加速基礎建設布建以因應AI算力需求激增。因此川普在行政命令中下令: 內政部與能源部應釋出適合的聯邦土地供合格建設案使用; 優先處理資料中心相關許可申請,並鬆綁環評與基礎設施建設的聯邦監管障礙。 創新政策:打擊「覺醒 AI」 在創新方面,白宮表明將持續打擊所謂的「覺醒AI(woke AI)」。這項行政命令將要求凡與聯邦政府合作的 AI 公司(如 OpenAI、xAI、Google、Anthropic),其模型必須展現中立與無偏見的內容輸出。 川普主張,此舉為保障言論自由,防止 AI 模型「灌輸進步左派價值觀」或壓制保守聲音。但有批評者指出,這種「定義偏見」的權力本身具有危險性,引發部分人權團體與公民團體質疑有違反言論自由之虞。
  • 12:14

    紐約梅隆銀行與高盛合作,推出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解決方案

    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週三宣布與高盛(Goldman Sachs)合作,該銀行將開始透過其短期投資平台 LiquidityDirect,向機構投資人提供特定貨幣市場基金股份的代幣版本,這些基金的所有權記錄與交易將被記錄在高盛基於區塊鏈的技術平台 GS DAP 上。參與這項計畫的機構包括貝萊德(BlackRock)和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 根據新聞稿,這項整合性解決方案讓美國基金管理人能透過 BNY 的 LiquidityDirect 與數位資產平台,向投資人提供貨幣市場基金股份的認購服務,而這些股份的對應價值將透過高盛基於區塊鏈的技術平台 GS DAP,以鏡像記錄代幣化的方式呈現,即創建基金股份的鏡像代幣(Mirror tokens)。 根據該服務網站說明,紐約梅隆銀行不僅擔任這些基金的股東服務機構與託管方,還新增了「代幣化管理方」的角色,負責啟動鏡像基金股份的代幣鑄造與銷毀。該銀行也將持續在既有合規指引下維護這些基金的正式帳冊、記錄與結算。 https://twitter.com/BNYglobal/status/1948005184975630735 貝萊德、BNY Investments Dreyfus、Federated Hermes、富達投資與高盛資產管理(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將參與這項計畫的初期推行。 BNY 全球流動性、融資與抵押品部門負責人 Laide Majiyagbe 表示:「隨著金融系統邁向更數位化與即時的架構,BNY 致力於推動可擴展且安全的解決方案,引領金融未來的演進。貨幣市場基金股份的鏡像代幣化是這項轉型的第一步,我們很榮幸能走在這項創新計畫的前沿。」 高盛全球數位資產負責人 Mathew McDermott 則表示,在 GS DAP 上利用代表貨幣市場基金股份價值的代幣,將可釋放這些資產作為抵押品的應用潛力,並在未來實現更流暢的轉移機制。 代幣化現實資產分析公司 RWA.xyz 的數據顯示,代幣化美國公債的市場規模已經突破 70 億美元,年增超過三倍。儘管成長快速,這仍僅占整體 7 兆美元貨幣市場基金市場的一小部分。 參考來源
  • 12:02

    被忽視的沉沒成本!以太坊近九成協議無收入,鏈上充斥數位「蚊子館」

    在實體世界中,「蚊子館」是指是那些投入大量預算興建,卻長期閒置、無人使用、效益低落的公共設施。如今,類似現象也正在區塊鏈世界中蔓延,成為智慧合約平台上值得警惕的資源沉沒成本。 多數協議「上鏈即沉睡」 根據鏈上數據平台 DeFiLlama,全球最大智慧合約公鏈以太坊(Ethereum)目前共部署了 1,271 個去中心化協議,但在過去 30 天內,高達 88%(即 1,121 個)協議未產生任何收入。 不僅以太坊表現低迷,其競爭對手 Solana 目前部署 264 個協議,其中有約 75% 在近幾日內無任何收入紀錄,顯示整體鏈上應用的活躍度與經濟效益正在快速萎縮。儘管這些閒置協議不會直接佔用計算資源,但從技術與經濟面來看,它們對區塊鏈生態仍帶來以下四種間接負擔: 1. 永久儲存壓力 每個部署過的智慧合約(不論活躍與否)都會永久保存在區塊鏈上,造成鏈體積不斷膨脹。所有節點皆需同步並儲存這些資料,隨時間推移將持續推升運行成本與硬體門檻。 2. 安全漏洞擴大 被遺棄的合約仍可能藏有未曾修補的安全漏洞,潛在成為惡意攻擊的目標。一旦被利用,可能對整體鏈上資產與其他協議造成連鎖影響,增加系統性風險。 3. 經濟效率低落 許多項目上鏈後從未產生價值,導致大量開發人力與資本陷入「非生產狀態」。這些被閒置的資源形成了沉沒成本,不利於整體資源有效配置與生態循環。 4. 用戶體驗受損 大量無效或失敗的協議混雜在生態中,使新手難以判別哪個協議仍在運作、值得信任,降低了整體使用門檻與平台形象。 這種鏈上出現的「隱性失業」與「數位蚊子館」現象,反映出智慧合約平台目前面臨的深層結構性問題。若區塊鏈生態希望實現長期穩健成長,勢必須重新思考開發資助、協議治理與部署標準,否則這些不再產生價值的數位廢墟將不斷堆積,拖累整個網路的發展潛力。 參考來源
  • 11:13

    特斯拉 Q2 財報低於預期、仍未出售比特幣;馬斯克:坐穩了,接下來會更慘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於週三公布 2025 年第二季財報,營收與獲利雙雙低於市場預期,並警告由於宏觀經濟不確定性與稅收政策轉變,未來幾個季度可能「相當艱難」。執行長馬斯克表示,公司正處於「奇怪的過渡期」,但他仍看好 2026 年前的財務表現。 營收創十年最大跌幅、碳權收入腰斬 特斯拉第二季營收為 225 億美元,略低於華爾街預估的 226.4 億美元,年減 12%,為過去十年來最嚴重的單季營收下滑。經調整每股盈餘為 0.40 美元,亦低於市場預期的 0.42 美元。營業收入報 9.23 億美元,顯著低於分析師預估的 12.3 億美元。特斯拉來自「碳排放信用額度」的營收也大幅下滑,從一年前的 8.9 億美元降至 4.39 億美元,公司並指出,隨著《大而美法案》通過,該項收入未來將持續萎縮。 此外,財報也顯示,該公司的比特幣儲備仍未移動,第二季結束時價值約 12 億美金。 馬斯克:未來會跟艱難 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中直言: 「未來幾個季度會不會很艱難?我想,是的,可能會有一些艱難的季度。」 他將當前的營運環境描述為一段「奇怪的轉型期」,原因在於電動車補貼政策不明朗、自駕法規尚未確立,以及全球關稅環境快速變化。不過他也補充說道: 「我預期到明年底,特斯拉的整體經濟性將會非常具吸引力。」 交車量遜色,稅收補貼退場影響顯現 本季特斯拉全球共交付 384,122 輛電動車,低於預期的 389,400 輛,並較去年同期衰退 13.5%。馬斯克承認,部分原因是平價版 Model Y 改款過程中造成供應受限。 財務長 Vaibhav Taneja 進一步指出,隨著大而美法案下的電動車稅收補貼即將在第三季結束,市場已提前出現搶購潮,導致本季美國地區車輛供應吃緊。他警告,8 月下旬以後的新訂單可能無法保證交車。 而針對備受市場關注的新型平價車款,該公司表示已於 6 月完成首批試產樣車,並計劃於 2025 年下半年啟動量產,最快於 2025 年第四季上市。馬斯克表示,新車外型將類似現行 Model Y。 Robotaxi 擴測、Optimus 機器人仍在研發中 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中重申,特斯拉仍將於 2026 年開始量產 Robotaxi 自駕計程車。目前該服務已在德州奧斯汀擴大測試營運區域,並計畫拓展至舊金山灣區與內華達州,但尚未正式取得加州營運許可。此外,馬斯克也在會議上簡要提及旗下「Optimus 人形機器人」的研發進度,但未提供明確時程或上市計畫。 財報公布後,特斯拉股價於盤後交易中下跌逾 4.5%。以週三收盤價計算,今年以來股價已累計下跌超過 18%。
  • 10:20

    律所擴大 Pump 訴訟範圍,連同 Solana 核心團隊與 Jito 一起告!PUMP 今晨再崩 20%

    美國律師事務所 Burwick Law 和 Wolf Popper 近日擴大對迷因幣生成平台 Pump 的集體訴訟範圍,新增被告包括 Solana 基金會、Solana Labs、Jito Labs,以及多位 Solana 生態系關鍵人物。 律所擴大訴訟範圍 根據週三提交的修正訴狀,律所對 Solana 聯合創辦人 Anatoly Yakovenko、Raj Gokal,以及基金會執行董事 Dan Albert、基金會總裁 Lily Liu、前通訊主管 Austin Federa 等人提出《RICO 法案》(反組織犯罪法)相關指控。 此外,訴訟也將 Jito 執行長 Lucas Bruder、營運長 Brian Smith,以及 Pump 創辦人 Alon Cohen、Dylan Kerler、Noah Bernhard Hugo Tweedale 一同列為被告。Pump 的營運單位為設於英國的 Baton Corporation。 Burwick 在社群平台 X 上表示: 「這起案件涉及的指控包括 RICO(基於非法賭博、電信詐欺、智慧財產盜竊與無牌資金傳輸等行為)、證券法違規,以及紐約州消費者保護法(GBL 第 349 與 350 條)等。」 原告也在訴狀中強調,無論是從代幣設計、手續費收取機制、基礎設施維運,還是驗證者協調等層面,Solana Labs 與 Jito Labs 都是這場違法行為的共謀者與受益者,並非局外人。 從非法賭博到洗錢助攻 RICO 法案(《有組織犯罪法》)是美國於 1970 年通過的聯邦法律,目的在於打擊組織犯罪。它允許檢察官將多項犯罪行為整合為同一案件,鎖定整體共犯結構。律師團指控 Pump 平台「明確違反多項美國金融犯罪防制法規」,包括: 愛國者法案第 311 條; 銀行保密法(BSA); FinCEN(金融犯罪執法網絡)相關規則; OFAC(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制裁規則; 各州資金傳輸執照法規。 原告還指出,Pump 在營運上存在嚴重違規行為,包括: 拒絕執行 KYC(用戶身份驗證); 未監控或通報可疑交易; 未建立反洗錢(AML)制度。 這些疏漏讓平台淪為犯罪活動溫床,協助洗錢、恐怖融資、人口販運等行為的資金流通。訴狀中更指稱,Pump 未設控管措施,導致北韓駭客組織「拉薩路集團」涉嫌利用該平台洗白 Bybit 15 億美元駭案所得,並以「QinShihuang」迷因幣為掩護操作。 此外,律師團也指控 Pump「明知故犯地允許並協助創造、推廣涉及仇恨言論、暴力與剝削內容的代幣」,藉以引發注意與交易量,同時也涉及多項商標侵權行為。 Pump 最新動態與法律攻防 訴訟指出,Pump 透過所謂「連續型債券曲線(bonding curve)」機制,運作其非法賭博平台,已累積獲利高達 7.23 億美元。原告更聲稱,Jito Labs 利用技術手段「監控轉盤」,攔截獲利交易(即「贏的轉盤」),並交給願意出價最高者──形同受賄操控的「預言機作弊」。 Pump 最近聘請國際律師事務所 Brown Rudnick 的多名高階律師應對訴訟,包括加密資產領域資深律師 Stephen D. Palley 與前 SEC 調查員 Daniel L. Sachs。 Pump 最近的發展並不順遂,不僅龍頭地位被競爭對手 Letsbonk 奪走、原定的代幣空投活動延期,且發幣後幣價表現也不盡理想,今晨甚至疑似再次因為早期投資人砸盤,導致 PUMP 在4小時內暴跌 20%。如今看來,發幣對於 Pump 而言,似乎就是該平台的「最後一舞」。 參考來源
  • 00:43

    Tangent 創辦人:每個人都喜歡「英雄式交易」,但不要幻想自己能成為主角

    原文:On Hero Trades 作者:Tangent 創辦人 Jason Choi 編譯:Zombit 談英雄式交易(Hero Trades) 我從 2018 年開始全職投資加密貨幣,幾次在對的時間待在對的地方,非常幸運地達成了許多投資人夢寐以求的目標:用自己的資金全職進行交易與投資。 在與比我聰明的人共事的過程中,我們曾經在全球 Blackrock 對沖基金(HF)或機構型基金中的回報排名拿過前四分之一,甚至數次全球第一——7 年之中有 4 年達成這項成就(例外是前兩年以及 2022 年,那年我休息、旅遊、遵守競業條款,並從事天使投資)。 每一年,無一例外,我都會聽到某個「英雄式交易」的故事。 這種故事通常是某個基金在熊市底部重倉某幣,甚至帶著瘋狂的槓桿,做出幾乎沒人敢想像的逆轉性操作。 或者是在牛市頂部滿倉做空,直指整個市場的揮霍終將迎來報應,當下遭遇嘲諷,但最終證明是對的。 所有的 Hero Trade 都有一個共通點:有人做出違反群眾共識的判斷,大膽公開自己的立場,然後重倉下注,並最終賺得盆滿缽滿。 而人們對這種事——簡直是愛到不行。 每次都照單全收。 人們喜歡那些證明所有人都錯的「逆襲」故事。誰不想相信「只要抓到一波機會就能翻身」這種劇情? 這也是為什麼,儘管電影《大空頭》已經上映 10 年,大眾媒體仍然像朝聖一樣報導 Michael Burry 的每一筆投資——即便多數其實根本不怎麼樣。 問題出在哪? 奇怪的是,除了 Paradigm 在基金創立時全倉買進比特幣這筆傳奇操作之外,幾乎每一個 Hero Trade 最後都以基金爆炸收場。 我常在想,是不是因為贏了一大筆之後,投資人變得懶散?但那最多只能解釋績效下滑,不能解釋為什麼會一頭撞死。 更有可能的解釋,也許是這樣: 你原本只是個謙遜的槍手(比喻獨立交易者),持有不受歡迎的觀點還會被一群匿名帳號公審嘲笑。 這些批評在你心中積累成為不甘與怨氣,所以當你最終逆轉並大獲全勝時,你感到自己被證明是對的。 你學會無視別人的批評,但突然湧來的讚美卻讓人難以抗拒。 你開始相信自己的神話。你成了 Morgan Housel 所謂的「腦袋膨脹者」(The swell head)。 你開始想:「也許我真的是 HIM,也許我就是那個人。」 你曾經靠忽略雜音與大膽下注贏得第一筆大錢,自然就把這模式內建到你的操作邏輯中: 要大賺,就得重倉。 要重倉,就得有信念。 要有信念,就要忽略反對聲音。 久而久之,你把所有反對意見都視為雜音,甚至認為是在質疑你這個人、而不是你的判斷。 你開始忽視原本應該重視的警訊。你的自信變成自負。身邊有人看出異狀,但大多數人不認為自己有資格提醒你。 你開始在進出場上鬆懈。 選標的開始馬虎。 盡職調查變得敷衍。 更糟的是,你的部位大小反映的是你的自我,而不是風控能力。 你再也不為市場波動保留空間。畢竟你是天才,其他人都愚蠢不是嗎? 這就像你贏了一場卡丁車,就決定之後每次開車都要油門踩到底。 終有一天,你的沃爾沃會像炸開的 Taco 一樣纏在電線桿上。 兩種故事,兩種世界 大家都想聽那種逆襲劇情,崇拜那些敢做大膽決定的人。每個人都愛聽「某人在 Covid 跌到底時 10 倍槓桿多單比特幣」的故事。 但沒人想聽「某投資人用風控控管,年年穩定取得 51% 勝率」這種新聞。 「投資人穩健風控、穩定複利成長」這種故事不會拍成 Netflix 影集。 「投資人重押一波賭命成功」——這才會賣出書權。 在我這段幸運的職涯中,我也曾下過幾筆讓我滿意的注,無論是在 VC 還是二級市場。但我的根基,來自數百筆小勝與小敗的積累。 而我最重要的 Hero Trade,是我身邊的夥伴們。 我每一年都很幸運能與一群把「追求真實」放在自我之上的人共事。他們把錯誤當作學習的機會,把勝利當作過程的數據點,而不是自我價值的證明。 他們不會把反對意見視為背叛。 我也逐漸體悟到——抱歉說句實話,你們的意見對我來說其實沒什麼價值。我真正會聽的,只有我在 @tangent_xyz 團隊裡那些願意提出異議的人。 這大概是我能給想要全職做投資交易者的最大建議:在 X(Twitter)上玩人氣競賽,不只是沒用,還會讓你大腦生病。 除非你要參選,否則不論是被圍剿還是被追捧,其實都沒什麼意義。 而我敢說,正在讀這段文字的你們,應該沒有人要去選市長吧? 最後 英雄式交易中往往埋下自我毀滅的種子,這件事本身其實很詩意。 如果你夠幸運完成了一筆 Hero Trade,那恭喜你。 只是不代表,你就是這齣戲的主角。 https://twitter.com/mrjasonchoi/status/1947964299567411650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