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calendar 09/22 星期一

  • 20:01

    BitMine 以太幣持有量達 241 萬顆,擬融資 3.65 億美元用於增持

    由知名分析師 Tom Lee 領導的以太幣儲備上市公司 BitMine 週一宣布,截至 9 月 21 日,其以太幣(ETH)總持有量已達到 2,416,054 顆,價值約 101 億美元,這意味著該公司在過去一週增持了 264,378 ETH。 此外,BitMine 還持有 192 顆比特幣(BTC)、3.45 億美元未支配現金,以及 WLD 儲備上市公司 Eightco 價值 1.75 億美元的股票。 BitMine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以太幣財庫公司,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數位資產財庫公司(DAT),僅次於比特幣財務公司 Strategy,後者持有 638,985 顆比特幣,價值約 721 億美元。 BitMine 表示其以太幣持有量已超過總供應量的 2%,公司將繼續朝著達到 5% 的目標邁進。 另一方面,BitMine 還宣布已與一家機構投資人簽署證券認購協議,涉及透過註冊直接發行方式,以美股 70.00 美元的價格發行及出售 5,217,715 股公司普通股,以及購買最多 10,435,430 份普通股認股權證(以下稱「權證」),行使價為 87.50 美元。 BitMine 表示,預期此次股票發行的總收益約為 3.6524 億美元,若未來權證以現金方式行使,潛在的總收益約為 9.13 億美元,合併計算總收益將達到約 12.8 億美元。這些收益將主要用於增持 ETH。
  • 19:19

    傳中國監管方要求部分券商暫停在香港的現實資產代幣化業務

    根據路透社引述兩位知情人士報導,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已建議部分當地券商暫停在香港的現實資產(RWA)代幣化業務,這顯示出大陸方面對海外數位資產市場過熱所帶來的風險保持警惕。 RWA 代幣化一般是指將傳統資產——如股票、債券、基金或房地產——轉換為可在區塊鏈上交易的數位代幣。過去幾個月以來,包括中國券商在內的多家公司已在香港推出 RWA 產品。 知情人士透露,至少兩家大型券商已在最近幾週內收到了中國證監會的非正式指引,要求其避免在境外開展 RWA 業務。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稱,最新監管指引的目的在於強化這項新業務的風險管理,並確保企業所作出的主張背後具備強健且合法的實體業務支撐。 這一舉措出台之際,香港在過去一年大力推動自身成為數位資產中心,包括中資券商在內的許多公司正準備推出虛擬資產交易、投顧及虛擬資產管理服務。相比之下,中國在 2021 年因金融穩定考量而全面禁止加密貨幣交易與挖礦後,對數位資產始終保持審慎態度。
  • 18:54

    Hyperliquid 的 HYPE 週末雙位數下跌,資金與關注度轉向新興 DEX 代幣

    去中心化衍生品平台 Hyperliquid 的 HYPE 代幣已連續第四天下跌,而一些近期發行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代幣在週末出現翻倍漲勢。 CEX.IO 首席分析師 Illia Otychenko 在接受《Decrypt》採訪時表示,過去幾天市場注意力確實發生了轉移,包括 Aster、Avantis 和 STBL 在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代幣週末分別上漲高達 124%、125% 和 147%。相較之下,Hyperliquid 的 HYPE 已從上週末的高點下跌超過 16%,截稿前交易價格為 48.9 美元。 Presto Research 研究負責人 Peter Chung 認為 HYPE 的這波下跌主要是因為投資人獲利了結。Otychenko 也呼應這個觀點,指出市場存在一些資金輪動情況,大戶正在拋售他們的 Hyperliquid 代幣。其中包括 BitMEX 交易所創辦人 Arthur Hayes,他在上週日拋售了 96,600 顆 HYPE,價值約 510 萬美元。 此外,Hayes 家族辦公室 Maelstrom Fund 推文表示,約有 2.378 億顆 HYPE 將自 11 月 29 日起線性解鎖。以 49 美元幣價計算,這批解鎖代幣的名義價值約達 110 億美元。Maelstorm 補充說,Hyperliquid 的回購以及來自數位資產財務公司(DATs)的買盤,與即將到來的 HYPE 解鎖相比僅是「滄海一粟」,潛在的每月拋壓可能高達 4.1 億美元。 市場競爭 隨著新興去中心化交易所帶來的競爭愈發激烈,CEX.IO 的 Otychenko 認為現在的關鍵問題是,這些大漲的新代幣在初期熱潮冷卻後,能否繼續吸引市場注意。 「現在風險很高。」Otychenko 補充道:「尤其是 Aster,其超過 90% 的代幣供應集中在少數錢包,極易出現劇烈波動或遭到操縱。」 基於幣安智慧鏈(BSC)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Aster 近期獲得幣安共同創辦人趙長鵬(CZ)的關注,他在上週發文表示:「開局不錯,繼續建設。」 參考來源
  • 17:44

    投行傑富瑞:加密產業發展仍處早期階段,代幣投資應聚焦實際應用前景

    根據《CoinDesk》報導,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在一份客戶問答報告中向大型機構投資人表示,加密貨幣就像網際網路繁榮初期,目前仍處於「1996 年」階段,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這家在 9 月正式啟動數位資產產業全面覆蓋的投行表示,客戶對加密貨幣領域展現出強烈且多元的興趣。由分析師 Andrew Moss 帶領的團隊表示,最常被客戶詢問的問題之一是:「我現在投資是不是太晚了?」他們的回答是:「若與網際網路相比,數位資產生態系統正處於 1996 年的階段,下一波成長才剛剛開始。」 傑富瑞提出這個觀點的理由是,目前僅有少數傳統基金涉足加密貨幣產業,但情況正在改變,這是一個好現象。Moss 在上週的研究報告中寫道: 「許多基金正積極制定投資策略,並決定如何在代幣、ETF、數位資產財務公司(DATs)以及具備加密貨幣曝險的上市公司之間配置資金。」 傑富瑞分析師還認為,機構投資人應該把目光放得更廣,而不是只侷限在比特幣(Bitcoin)或區塊鏈最初的支付應用場景,過度關注比特幣及其價格「反而會讓人忽略區塊鏈技術在跨產業帶來的顛覆性潛力」。 傑富瑞注意到,客戶正考慮透過 ETF 和 DATs 來獲取對加密產業的曝險,分析師認為這構成短期的利多。ETF 可能移除機構投資的最後障礙,而 DATs 可能推高代幣需求,因為這些公司會不斷使用募集的資金來買入代幣。 1 兆美元 IPO 規模 除了 ETF 與 DATs,傑富瑞認為數位資產產業還存在其他長期利多因素,包括資產代幣化及首次公開發行(IPO)。 隨著更多金融機構推動資產代幣化,以實現 24/7 交易與即時結算,分析師認為這將帶來「典範轉移」,推動區塊鏈網路活動、交易量與代幣價值的提升,加速下一階段的成長。 IPO 方面,本輪市場週期已有多家公司宣布上市,包括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加密貨幣交易所 Bullish 及 Gemini。傑富瑞預期這個趨勢在未來 18 至 24 個月只會加速,並在五年內成為一個龐大的市場。 除了交易所率先公開上市外,該投行認為還有廣泛的潛在 IPO 候選者,包括:分散式帳本開發商、代幣化平台、託管服務業者、代幣出入金服務商、穩定幣發行商、數據分析公司、機構交易與質押平台、基金管理機構以及一級經紀商。分析師寫道: 「我們重申預期,未來 18 至 24 個月將有 10 至 15 家公司 IPO,而在五年內,數位資產相關的公開市場板塊將達到 1 兆美元的規模。」 謹記類似網路泡沫的風險 傑富瑞對客戶的建議也呼應當年網際網路投資的教訓:應謹慎選擇,並專注於能帶來持久效用的投資標的。 分析師指出,2018 年 1 月市值前 20 大的代幣中,至今只有 6 個仍在前 20 名,這與網路泡沫時期相似,早期的領導者——如 AltaVista 和 Lycos——最終都被淘汰。 預期未來仍會持續出現重大分化,因為資金正從投機性資產轉向能驅動實際應用的代幣。Jefferies 建議的投資攻略是:應該把代幣當作早期科技新創公司來分析,重點放在「採用程度、開發進展、使用情況與實際應用場景」,而不是只關注部分區塊鏈短暫的營收暴衝。 未來,資本會持續出現重大分化,從投機性資產轉向能驅動實際應用的代幣。傑富瑞建議的投資方法是將代幣當作早期科技新創公司來分析,重視「採用率、開發進展、使用情況與應用場景」,而不是只關注部分區塊鏈短暫的營收暴衝。 參考來源
  • 16:48

    CoinEx 以黃金贊助商身份閃耀台北區塊鏈週 2025,個性化拍貼机互動引全場熱潮​

    2025 年台北區塊鏈週(TBW)於9月4日至6日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圓滿落幕。作為亞洲加密貨幣、區塊鏈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年度盛事,本次活動吸引了來自全球數萬名業界專家、技術愛好者與投資者共襄盛舉。全球知名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CoinEx 以黃金贊助商身份深度參與,不僅透過專業分享與生態展示呈現最新行業洞察,更以定制化互動拍貼機打造沉浸式體驗,成為展場中人氣焦點,吸引眾多與會者駐足參與、拍照留念。 CoinEx 自2017年成立以來,始終秉持「用戶至上」的服務理念,致力於打造公平、安全且友善的加密貨幣交易環境。透過直觀易用的產品設計,CoinEx 協助不同經驗層級的用戶輕鬆參與加密貨幣市場,為全球超過1000萬用戶提供現貨與槓桿交易、期貨、AMM及財務管理等多元服務。此次成為 TBW2025 黃金贊助商,不僅體現 CoinEx 對台北區塊鏈生態的支持,更是其拓展全球市場連結與品牌影響力的重要一步。 定制拍貼機成熱門打卡點,創造專屬區塊鏈回憶 為突破傳統展會單向資訊傳播的框架,CoinEx 於展區核心位置設置了融合區塊鏈元素與潮流設計的專屬自拍機,吸引大量與會者排隊體驗。現場互動氣氛熱烈,許多參與者更將照片分享至社交平台,成功擴散展會熱度與品牌能見度,為每位與會者留下獨一無二的 TBW2025 紀念。 CoinEx自拍機成打卡焦點,解鎖 TBW 專屬記憶​ 為打破傳統展會單向資訊傳遞的侷限,CoinEx 在展位核心區域特別設置定制化自拍機,將區塊鏈元素與潮流設計巧妙融合 ,​活動期間,自拍機前始終人氣爆棚,與會者紛紛駐足拍攝,記錄自己在 TBW2025 的專屬時刻。現場氣氛熱烈,許多與會者在社交平台晒出自拍機照片。 專業分享與生態展示,多維度貢獻行業價值 在本次區塊鏈周討論中,ViaBTC 合規官 Perry 分享了機構面對市場不確定性的策略。他指出,對未獲監管支持的產品,企業需考慮調整策略或遷移至監管友好地區,並強調監管不確定性對商業模式影響重大,須因地制宜。團隊透過資本與風投部門深入研究 Web3 產品,持續優化項目評估方法,特別關注山寨幣、ICO 及高槓桿衍生品的投資者保護與法規風險。對礦業企業而言,安全措施如 SOC 2.0 審計與多元化服務方案至關重要。同時,Perry 提醒市場需警覺罕見重大事件,例如 Mt. Gox 黑客案造成巨大損失,凸顯歷史事件與潛在風險在策略制定中的重要性。 未來,CoinEx 將持續深耕市場,依托儲備證明帶來的資產安全保障、豐富的幣種交易選擇,以及穩定高效的專業級服務體系,持續推動區塊鏈技術普及與產業創新,為全球用戶創造更多價值。與此同時,CoinEx也將繼續攜手ViaBTC等生態夥伴,深化技術協同與資源整合,共同構建更安全、更便捷、更創新的區塊鏈生態系統,助力全球數位經濟蓬勃發展。 本文為官方提供之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投資建議,讀者務必自行做好審慎評估。
  • 16:34

    RIVER 代幣動態空投轉換機制:空投新標準

    在當前的 Crypto 市場中,空投 (Airdrop) 長期以來都是一種一次性的分配方式。 它發生得快、結束得更快:手快的人領到,往往第一時間就拋售;而真正選擇留下來、參與建設的人,反而沒有獲得相對應的回報 結果是什麼?注意力短暫湧入,領到空投後隨即撤離,留下的是支離破碎的流動性與短線投機這種模式,沒有真正形成凝聚力,而是把 Airdrop 分配變成了一場短暫的交易事件 River 決定挑戰這個常態,推出 動態空投轉換 (Dynamic Airdrop Conversion) —— 讓時間本身成為空投方式、代幣經濟中的核心變量 空投動態轉換如何運作? River 的空投不會在你按下 Claim 的那一刻就結束 它是一段 180 天的旅程,在這段時間裡,時間本身就是獎勵系統的一部分 一開始,系統預留了 10 億枚 River Pts,代表總供應量的 30%,也就是 3,000 萬枚 RIVER 每一位參與者都面臨同樣的選擇:要在第 1 天兌換?還是第 90 天?還是等到最後一天?你可以一次全部轉換,也可以分批進行。 真正的關鍵在於:比例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時間不斷提升。你等得越久,手上的 River Pts 就可以獲得更多 RIVER 代幣  假設你現在有 1M River Pts,根據在第 1 天、90 天、180 天轉換會對應不同數量的 RIVER 代幣 DayConversion RateRIVER Tokenvs Day 1Day0000Day10.00011111111xDay140.00155561,55514xDay21 0.00233332,33321xDay280.00311113,11128xDay900.010000010,00090xDay1200.016666716,666150xDay1800.030000030,000270x 如果你在 TGE 當天轉換,也就是 24 小時內,換到的 RIVER 數量會趨近於 0  如果你在第 1 天就轉換,拿到的只有 111 枚 RIVER。 如果等到第 90 天,這個數字會變成 10,000。 而在第 180 天,你能領到最多 30,000 枚 RIVER。 Day1 和 Day 180 之間轉換數量,差距有到 27 倍 換句話說,每一天的等待,都是對信念的驗證;每一份耐心,最終都會被放大成更豐厚的回報 如何領取你的 River Pts River Pts 來自你在生態裡的每一次參與。從最早期到現在,所有行為都已被計算進去: 使用過 Omni-CDP、Smart Vault、satUSD 在 River4FUN 上質押代幣、完成互動任務 以 創作者 身份發佈內容、帶動社群參與 這些累積形成了你的 River Pts。它不僅是一個數字,而是你一路走來的參與與支持的證明。 在這裡,我們特別要感謝所有早期參與者。 River Pts 領取與轉換流程 要拿到 RIVER 代幣,你需要先領取自己的 River Pts,接著決定何時轉換成 RIVER Token 前往 Airdrop 頁面 : https://app.river.inc/airdrop 連接錢包、X 帳號 檢查 River Pts 餘額 點擊 Claim River Pts 在 BNB Chain 上將 River Pts 轉換為 $RIVER 代幣 在 180 天內,自行決定轉換方式: 一次性 全部兌換 分批 逐步兌換 每個人都有同樣的選擇,但結果完全不同。 有人選擇早早轉換,拿到即時流動性;有人選擇等待,用時間去放大回報。 這不只是領取 RIVER 代幣,而是決定你要站在「 信念曲線 」上的哪一個位置。 Conclusions 動態轉換重新定義了空投的方式。它獎勵信念,而不是速度;它讓社群的凝聚力隨時間逐步形成,而不是停留在某一瞬間。 對 River 來說,這不只是技術機制,而是一種哲學: 價值應該像水一樣,自然而然地流向那些真正留下來的人。 Flow with River Source 本文為官方提供之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投資建議,讀者務必自行做好審慎評估。
  • 16:20

    完成洗防登記虛擬資產業者名單出爐,僅 9 家獲准經營相關服務

    金管會今(22日)日公布首波完成洗錢防制登記的虛擬資產業者名單,共有 9 家業者得繼續經營相關業務。金管會還宣布 18 家原完成洗防法遵聲明(舊制)的業者,因未完成新制規定的洗防登記而不得再提供虛擬資產服務。 根據新聞稿,依 113 年 11 月 30 日起施行的洗錢防制法第 6 條第 1 項及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VASP)洗錢防制登記辦法規定,VASP 提供虛擬資產服務前,應先向金管會完成洗錢防制登記。 根據金管會官方資料,已完成洗防登記的 9 家 VASP 得繼續經營虛擬資產業務,包括:禾亞數位科技(HOYA BIT)、拓荒數碼科技(ZONE Wallet)、現代財富科技(MaiCoin/MAX)、重量科技(KryptoGO Transfer)、富昇數位(TWEX)、跨鏈科技(Chainss、Atrix)、幣託科技(BitoPro)、鴻朱數位(HzBit)以及鏈科(XREX)。 另為利民眾清楚瞭解在新、舊制轉換之際,舊制業者是否仍得提供虛擬資產服務,金管會亦同步公告已不得再提供虛擬資產服務的業者名單供民眾查詢。 金管會表示:「為提高業務監理強度,VASP 洗錢防制登記辦法已納入洗錢防制登記之申請條件、程序、撤銷或廢止登記、虛擬資產上下架之審查機制、防止不公正交易機制、自有資產與客戶資產分離保管方式、資訊系統與安全、錢包管理機制等事項,並依業務複雜程度採行差異化管理,強化VASP相關內部控制及內部稽核制度之落實遵循,同時搭配公會自律之機制,以期業者健全營運及產業長遠發展。」
  • 13:12

    Vitalik 新文:低風險 DeFi 之於以太坊,如同搜尋之於 Google

    與 Google 的搜尋和廣告業務相比,更加關注低風險 DeFi 能使我們在經濟上更好地維持生態系統,同時保持文化和價值觀的一致性。 撰文: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原文標題:"Low-risk defi can be for Ethereum what search was for Google" 編譯:CryptoLeo,Odaily 星球日報 長期以來,以太坊社區面臨的一個重要矛盾:即「那些能夠帶來足夠經濟以維持整個生態系統運行,無論是維持 ETH 價值還是支持單個項目價值的應用程序」與「那些能滿足人們加入以太坊初衷的應用程序」之間的衝突。 歷史上,這兩大類別曾非常脫節:前者是 NFT、Memecoins 和一種由臨時或遞歸力量支持的 DeFi 的某種組合:人們通過借貸來獲取協議提供的激勵,或者形成一種循環論證:「ETH 有價值,因為人們使用以太坊鏈來買賣和槓桿交易 ETH」。與此同時,也存在非金融和半金融應用(例如 Lens、Farcaster、ENS、Polymarket、Seer、隱私協議),它們很具吸引力,但使用率極低,或用戶花費的資金(或其他形式的經濟活動)太少,無法支撐起 ETH 這個 5000 億美元的經濟體。 這種脫節在社區中引發了諸多衝突,而社區中的大部分動力都源於一種理論上的希望,即能出現一種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應用。在本文中,我將論證:截至今年,以太坊已經擁有了這樣的應用,它對以太坊的意義就如同搜索之於谷歌:低風險 DeFi 目標是實現全球範圍內對有價值的資產類別(如具有競爭性利率的主要貨幣、股票、債券)的支付和儲蓄的民主化訪問。 Aave 上主要穩定幣的存款利率 以太坊的低風險 DeFi 與谷歌搜索之間的類比如下。谷歌為世界做了許多有趣且有價值的貢獻:Chromium 系列瀏覽器、Pixel 手機、包括開源 Gemini 模型在內的人工智能工作、Go 語言等等。但就創收層面而言,他們盈利性不高,甚至可能是虧損的。相反,谷歌最大的收入來源是搜索和廣告。低風險 DeFi 可以為以太坊發揮類似的作用。其他應用(包括非金融和更具實驗性的應用)對於以太坊在世界上的角色及其文化至關重要,但它們並不需要被視為收入來源。 事實上,我希望以太坊能做得能比谷歌更好。谷歌經常因遭受批評迷失方向,變得像它試圖取代的反社會利潤最大化公司一樣。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理念深深植根於其技術和社交層面,我認為,低風險 DeFi 用例在「做好事」和「做得好」之間建立了強大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在廣告領域是不存在的。 為什麼是低風險 DeFi? 我所說的「低風險 DeFi」既包括支付和儲蓄的基本功能,也包括合成資產、全額抵押借貸等易於理解的工具,以及這些資產之間的交換能力。 關注這些應用的原因有兩個: 這些應用程序為以太坊及其用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價值; 這些應用在文化上與以太坊社區的目標相契合,無論是在應用層面還是在 L1 的技術特性上。 為什麼 DeFi 現在具有價值? 從歷史上看,我對 DeFi 持懷疑態度,因為它似乎並沒有提供什麼實質性的服務;相反,其主要「賣點」似乎是通過交易高度投機的代幣(以太坊單日手續費收入最高的一次記錄就來自一場設計糟糕的 BAYC otherdeeds 拍賣)來賺錢,或者通過流動性挖礦激勵獲得 10% 至 30% 的收益。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之一在於監管障礙。Gary Gensler 等人應受到嚴厲指責,因為他們創造了一個監管環境,在這種環境中,你的應用越沒用,你就越安全;你的行為越透明,你向投資者提供的保證越明確,你就越有可能被視為「證券」。 另一個原因是,在早期階段,風險(協議代碼漏洞風險、預言機風險、普遍的未知風險)過高,使得更具可持續性的用例難以實現,如果風險很高,那麼唯一值得採用的應用程序必須是回報更高的應用程序,而這只能來自不可持續的補貼或投機。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協議安全性逐漸提高,風險也隨之降低。 以太坊 L1 DeFi 損失。資料來源:AI research 以太坊 DeFi 頹勢 DeFi 的攻擊和損失事件仍層出不窮。但這些事件正逐漸被推向生態系統的更邊緣地帶——一個用戶更具實驗性和投機性的地方。目前更具穩健性的核心應用正在形成,雖然無法排除的尾部風險仍然存在,但 TradFi 也存在此類尾部風險——鑒於全球政治日益不穩定,對於全球很多人而言,TradFi 的尾部風險現在已超過 DeFi。從長遠來看,可以預見成熟的 DeFi 生態系統的透明度和自動化執行將使其比傳統金融更加穩定。 這一切對於哪些「非銜尾蛇」(non-ouroboros)類用戶更有意義呢?基本上就是那些想要進入全球市場,在其中購買、持有和交易主流資產的個人和企業,但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可靠的傳統金融渠道來實現這些目標。加密貨幣並不能可持續地創造更高的收益,但它確實有神奇的地方,能讓全球範圍內已經存在的經濟機會無許可地被獲取。 為什麼低風險 DeFi 在文化上與以太坊社區的目標相契合? 低風險 DeFi 具有多項優良特性,使其成為理想之選: 通過使用 ETH 作為抵押資產,並支付高額 Gas,在經濟上為以太坊生態和代幣做出了貢獻; 具有明確的、有價值的崇高目的:使人們能夠無需許可即可在全球範圍內正和機制進行經濟互動和財富積累; 不會給以太坊 L 1 帶來不正當的激勵(例如,為了追求高頻交易的效率而過度中心化,這種效率更適合 L2) 這是一些非常好的屬性。 回到谷歌的類比,其激勵對齊機制的一個主要缺陷是,廣告收入促使公司從用戶那裡盡可能多地收集數據,並保留這些數據的所有權。這與歷史上激勵其更理想化所秉持的開源和正和精神(即各方共贏)相悖。對於以太坊而言,這種不一致性的代價甚至更高,因為以太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生態系統,因此以太坊的任何活動都不能是少數人的幕後決定,它必須作為一個文化凝聚點才具可行性。 創收項目不一定是以太坊最具創新或最令人激動的應用,但它至少不是看起來不道德或令人尷尬的。如果以太坊生態中最大的應用是政治 Meme 幣,那麼你就不可能一本正經地說你對這個生態感興趣。低風險 DeFi 旨在實現全球無許可支付和最佳儲蓄機會,是一種正在積極改變世界的金融形式,全球貧困地區的許多人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低風險 DeFi 能演變成什麼? 低風險 DeFi 的另一個重要特性是,它能夠自然地與許多未來更有趣的應用協同,或者可以演變為這些應用。舉點例子: 一旦我們在鏈上構建了一個成熟的金融和非金融活動生態系統(參見:Balaji 的記錄帳本概念),那麼探索基於聲譽、低抵押的借貸就變得有意義了,這可能成為金融普惠更強大的推動力。我們今天構建的低風險 DeFi 以及非金融技術(如 ZK 身份證明),都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 如果預測市場變得更加成熟,我們可能會開始看到它們被用於對沖。如果你持有股票,並且你認為某個全球事件平均而言可能會使股票價格上漲,而針對該事件的預測市場具有流動性和高效性,那麼對該事件進行押注就是一種合理的統計對沖策略。預測市場和傳統 DeFi 在同一平台上運行,將使參與此類策略變得更加容易。 低風險 DeFi 往往是為了讓人們更容易獲得美元。但大多數人進入加密貨幣領域並不是為了推動美元的採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開始將生態系統轉向其他穩定的價值形式:一籃子貨幣、直接基於消費者價格指數的「flatcoins」、「個人代幣」等。我們今天構建的低風險 DeFi,以及像 Circles 和各種「穩定幣」項目這樣更具實驗性的項目,都是為了使這一結果更有可能實現。 基於以上所有原因,我認為,與谷歌的搜索和廣告業務相比,更加關注低風險 DeFi 能使我們在經濟上更好地維持生態系統,同時保持文化和價值觀的一致性。低風險 DeFi 已經在支持以太坊經濟,並且與以太坊上的人們正在構建的許多更具實驗性的應用協同,這是一個我們都為之驕傲的項目。 原文連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Odaily 星球日報
  • 11:59

    Metaplanet 斥資 936 億日圓增持 5419 顆比特幣

    日本比特幣財務策略公司 Metaplanet 週一(22日)宣布公司已花費 936.46 億日圓(約 6.32 億美元)增持 5419 顆比特幣,作為其比特幣財務運作的一部分,平均買入價格為 17,281,012 日圓(約 116,724 美元)。 截至 9 月 22 日,Metaplanet 共持有 25,555 顆比特幣(以目前約 11.47 萬美元的比特幣價格計算價值約 29.3 億美元),根據 Metaplanet 執行長 Simon Gerovich 的說法,這些比特幣的買入成本約為 27.1 億美元,買入均價約為 106,065 美元。 https://twitter.com/gerovich/status/1969959988383953333 Metaplanet 原本是一家開發 Web3 與元宇宙技術並經營飯店業務的公司,後來在 2024 年 4 月轉型成為比特幣財務企業,採用比特幣作為核心財務儲備資產,以對沖日本的債務負擔以及由此導致的日圓波動。該公司近期宣布將透過國際股票發行籌資 2041 億日圓(約 14 億美元),用於擴大比特幣持倉。 根據 BitcoinTreasuries.NET 的數據,Metaplanet 是目前全球第五大比特幣儲備上市公司。排名第一的是 Strategy,其持有 638,985 BTC,價值逾 730 億美元。
  • 11:37

    Kaia 與 LINE NEXT 將在通訊平台內推出亞洲穩定幣超級 App

    根據《Decrypt》報導,Layer 1 區塊鏈 Kaia 與通訊軟體公司 LINE 旗下創投機構 LINE NEXT 週一在「韓國區塊鏈週」活動上宣布,將在 LINE Messenger 內推出一款由穩定幣驅動的超級 App。LINE 在日本、台灣與泰國擁有將近 2 億月活躍用戶。 這項名為「Project Unify」的計畫預定於今年稍晚推出測試版,將整合支付、匯款、穩定幣收益服務、法幣與數位代幣的出入金服務,以及使用超過 100 款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的管道。 https://twitter.com/KaiaChain/status/1969945295321694477 Kaia DLT 基金會主席 Dr. Sangmin Seo 在接受《Decrypt》採訪時表示,Project Unify 預計將發展成為一個「普遍合規」的穩定幣發行與鏈上流動性管理解決方案。他指出,它將解決穩定幣基礎設施中「經常被忽視」的一環,透過將其設計為一款「通用型穩定幣與 Web3 超級 App」,該計畫希望能夠「滿足各類用戶的需求」。 Seo 表示,像 Project Unify 這樣的穩定幣基礎設施正在「簡化並抽象化」去中心化金融(DeFi),讓用戶能「透過一則簡單的文字訊息就能轉移資產、質押(stake)資產以賺取利息,並參與 DeFi」,例如鏈上借貸活動。 Kaia 區塊鏈的前身為南韓通訊軟體公司 Kakao 旗下公鏈 Klaytn 與 LINE 旗下公鏈 Finschia,雙方在去年完成主網合併,並已上線 Kaia 主網。目前 LINE 通訊平台上的多個迷你去中心化應用程式(Mini Dapp)建立在 Kaia 之上。 新的平台同時被定位為多種區域貨幣的樞紐。Kaia 與 LINE NEXT 表示,該計畫最終將支援錨定日圓、韓元、泰銖、印尼盾、菲律賓披索、馬來西亞令吉、新加坡幣及美元的穩定幣,把原本分散的市場整合到一個可處理發行、支付與收益機會的單一平台中。 相關報導:《台灣大與 Kaia 簽署 MOU,共創安全且包容 Web3 生態系》《Kaia 原生 USDT 接入韓國 ATM,開放外國旅客使用穩定幣提現》
  • 10:41

    Coinbase 執行長豪言打造「超級 App」,看好比特幣 2030 年衝上百萬美元

    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Brian Armstrong 近日受訪時表示,Coinbase 的長遠目標是成為一款金融「超級 App」,除了提供加密貨幣服務,也涵蓋傳統銀行之外的廣泛金融服務。 Armstrong 在接受《Fox Business》的「The Claman Countdown」節目採訪時表示,目前國會推動加密貨幣立法的力道是他所見過最強的一次,兩黨議員都在推進產業框架的制定。這樣的發展也為 Coinbase 打造「超級 App」提供了更大的助力。 他提到,近期通過的《天才法案》(Genius Act)已為穩定幣建立規範,而參議院正在討論的另一項市場結構法案則將進一步界定包括比特幣(BTC)和以太幣(ETH)在內的加密貨幣的監管方式。 然而,在國會推動監管框架的同時,仍有一個障礙需要跨越:大型銀行的遊說。Armstrong 解釋,一些金融機構試圖限制穩定幣的獎勵計畫,理由是這可能損害傳統支付業務。但他駁斥這種說法,認為加密獎勵跟航空里程或信用卡紅利並無不同,「美國消費者希望讓手上的資金能賺到更多錢,這完全應該被允許」。 雖然 Armstrong 批評銀行的壓制手段,但他同時指出 Coinbase 與摩根大通、PNC 等大型銀行合作提供託管與支付服務,顯示部分傳統金融業也開始擁抱加密基礎架構。 超級 App 根據 Armstrong 的說法,Coinbase 計劃把人們通常從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獲取的服務整合起來,並透過加密貨幣基礎架構來提供。他舉例說明,Coinbase 最近推出了一張提供 4% 比特幣回饋的信用卡,同時他批評傳統支付卡組織動輒 2% 到 3% 的刷卡費用,正凸顯支付系統需要徹底革新。 長遠來看,Armstrong 表示目標是一款能同時處理消費、儲蓄、支付與投資的綜合應用程式,而不僅僅是交易。他說:「我們希望成為人們的銀行替代方案,成為他們的主要金融帳戶。」 他補充,Coinbase 的目標是「提供各種類型的金融服務」,而不僅僅是加密貨幣。他也認同這樣的定位等同於打造一個「超級 App」,並強調加密貨幣基礎架構能透過更快、更低成本的結算,讓這個願景變得可行。 Gemini 與其他平台陸續進入美國市場,但 Armstrong 對此並不擔心,反而對市場競爭表示歡迎。他認為 Coinbase 受惠於其先行者優勢,並強調一個繁榮的生態系對推動加密貨幣進入主流至關重要,而 Coinbase 的優勢則在於其建立的信任。 看好比特幣五年內達百萬美元 對於市場的未來表現,Armstrong 避免對短期走勢下預測,但表示他認為比特幣到 2030 年「有很大機會」漲到 100 萬美元。他列出三大推動因素:監管明確化、美國戰略比特幣儲備的建立,以及比特幣 ETF 的大量資金湧入。 他形容比特幣在投資組合中的角色像是「黃金與股票的混合體」,因為許多投資者同時將它視為對抗不確定性的避險工具,也視為長期增值的資產。 參考來源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