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Web3 到底是什麼?跟以前有什麼不同

2022/02/07 12:11
Web3 到底是什麼?跟以前有什麼不同
作者:曾意晴 (AppWorks 投資經理)

Web3 顯然是 2021 年底到今天最熱門的一個字,許多朋友對於 Web3 還是充滿疑惑,我想我們就不要再談區塊鏈技術,來分享到底對應用有什麼影響好了。參加了 Web3 for all 聊關於 Messari Report 的活動,為了不拖台錢所以整理了要講的內容,環保人士一稿多用,所以稍微調整後決定分享出來。
老實說,這個時間點解釋這個字其實挺好的,經過了很激情的一年後,幣價開始下跌,大家開始重新審視許多事情,有點像 2017 年 ICO 天上新幣齊飛大暴發後的感覺,但其實在我心中有許多不同。如果你是有經歷過 2017 年的朋友,認真回想起來,當時除了與區塊鏈同好朋友,聚在一起討論這技術可以怎麼運用外。更多的時候是,對 Blockchain 沒有想像力的人,整天忙著跟你爭辯這個技術實用性。當時大家關注在這個新的資料儲存方式,對於現有的商業模式是不是有效率的,試圖把 Blockchain 套在原來的運作模式上,也因著這樣,多數時候得到的結論不是有效率的。
2017 年 ICO 確實是一個大泡泡,但資金吸引到了很多人才進入產業,這群中流砥柱在 2018 & 2019 年努力耕耘,那兩年間,新聞上鮮少在討論區塊鏈,過年也不會有人在問我們比特幣可不可以買,大家低下頭來專心做事。這些努力在後來的 2020 年的 De-Fi Summer 與 2021 年的 NFT year 開花結果 ,然後多數人終於用了 Web3 這名詞 ,也就到了今天。我想說的是,這前後兩個牛市結尾的不同是,當初我們在討論一個技術,但現在我們是在討論一個產業,已經鮮少有人在討論 Blockchain 這個技術是不是必然,而是在討論這個技術可以帶來的革新。
在 Messari Report 裡的第一章,作者分享了 Chris Dixon 的一句話:Web3 = Read, Write & Own. 提到了在 Blockchain 上的應用,用戶也會有所有權這件事。要解釋這句話,需要先來回顧一下我們現有生活使用習慣。網路及智慧型手機,把以前繁瑣的資訊、交易流程整合起來,讓一件事情從要轉很多手,變成「一個」中間人,變成一個由中間人來維運的運作模式,所以你會聽到很多「平台」,許多一線的網路公司也是這個運作模式。簡而言之,Web2 讓我們生活變方便了。用戶的角色並沒有太大轉變,提供服務的人也是,股東也依舊是股東。
要成就一個生意,需要有幾個重要的元素,當然,我們需要一個團隊來創造產品、需要一筆起始資金、也需要人才的加入,但其實最重要的是要有客戶、用戶。Web3 帶來其中一個不同,就是會讓用戶在一個服務裡,有新的身份,Web3 讓用戶成為擁有者,並有機會參與一個服務的治理。讓這個事情可以發生的關鍵或許就是 Token 的到來。那些漫天交易幣其實並不只代表錢,對用戶來說,Token 多數時候代表你在某個服務裡有多少說話的份量。你參與越多,投入越深,就會有影響力。舉例來說,遊戲熱門與否,關鍵就是有沒有用戶。過去創業者要開發一個遊戲,你需要資金時,需要跟投資人先募資,遊戲終於上架後,再做廣告吸引用戶。弔詭的是,無論用戶投入多少時間、金錢,身為這個生意最重要的一環,卻從頭到尾沒有實權。透過 Token 來處理這件事情卻會有所不同,假設今天多數人都有辦法持有 Token,團隊可以精準的把 Token 預售或發行到潛在玩家手上,不只是資金取得上有新的方式,這樣一來團隊、投資人、用戶都是持有一樣的東西,大家的利益也更有機會一致。
去中心化並不代表變成一盤散沙,而是讓他變得不那麼中心集權,Web3 最大的改變就是下放了服務所有權,用戶擁有一小部分他在使用的應用,你用的、你擁有的是可以同時發生的。以平台類型的服務來說,過去由中間來維運兩側的服務提供者以及需求者。如果在 Web3 的時代,兩側的人都能透過 Token 使用、參與服務,利益也更趨於一致。當然,多數的用戶是不會有興趣參與治理的,但這樣的情況,至少讓想要做這件事的用戶是有選擇的,可以選擇是否要透過自己的持份參與治理的一環,透過他對服務的擁有權來發聲,不像過去用戶使用服務遇到問題時,只能發文公審平台。
當然,全部只透過 Token 來處理會有設計上極限的問題,用戶難以分門別類,加上 NFT 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我 100% 相信並且認為 NFT 絕對不僅止於眼前許多大家所見的圖片,NFT 是表彰身份或所有權的一個工具。目前的 NFT 發展現狀,多數只有圖片原因來自於,過去媒體及素材製造者,在產業鏈將作品變現的效率不彰,藝廊要創作者交出畫後,創作者通常都是收到第一筆交易的分潤,並無法有效分享而後的二手交易,對創作者來說,頂多是名聲會墊高,下次市場給他的行情或許會變好。NFT 提供他們一個很好的工具來追蹤作品流向,同時創造熱門作品的長期收入,但這並不代表 NFT 僅止於此。
談到治理,無可避免會提到讓持幣者參與治理時的 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分散式自治組織),有人會說,平台被削弱後,找不到人來負責任跟把關。確實,DAO 變成有些團隊想甩鍋時淡出的藉口,但這不代表 DAO 的功能僅指與此,DAO 給了選擇參與共治用戶一個方式。在這個東西發展的早期,很多東西都還是實驗階段,而這樣的實驗是有意義的,長期下來是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貼近真實使用情境的設計,而不是讓用戶來配合新設計。
至於為何前面沒提到 De-Fi,從 Web3 下放平台中心控制權這件事,我想 De-Fi 本身已經是一個很成功實驗及應用,成功的把原本由金融機構把持的服務,變成群體支持的形式。唯一想常被忽略的事情是,多數時候大家會把 De-Fi 的想像力限制在原始世界的 Finance,也就是錢。但如今用戶可以交換的不只是「錢」,而是「權」。
最後,關於產業的未來,我想無論行情如何,產業都不會停止前進。如果熊市發生,那或許也是不錯的事,熊市是一個很好過濾雜訊的時刻,市場會少很多激情,但中流砥柱或堅信的人才會留下來,繼續嘗試、實驗、發展,為下一次進步,又或者大家喜歡講的 – 牛市醞釀。整體而言應該會蠻像在補功課的,把過去兩年開的新戰場中缺少的一塊又一塊需要的工具與模板補起來。

作者簡介
曾意晴 (AppWorks 投資經理)
負責區塊鏈投資,參與的投資案有 Flow, Animoca, Blocto 及 XREX 等。2015 年政大企管系畢業後正式加入擔任分析師,曾協助 CHOCO TV 從 A 輪一路到被 LINE 併入,也經手 Dcard, Wemo 投資案,目前專注區塊鏈投資。對新事物好奇、愛吃美食以及旅遊。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AppWorks

2010 年成立 AppWorks Accelerator,現為大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創業加速器,每半年嚴選 30 - 40 支本區域最具潛力 AI 與 Blockchain 新創進駐。輔導新創尋找 PMF、幫助成長期團隊建立 Highly Scalable Business Models。

桑幣熱門榜

關閉廣告 關閉廣告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