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神秘創辦人 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自 2011 年最後一次公開訊息「我已經轉向其他事情」後,便徹底隱身。然而,SharpLink Gaming 聯合執行長 Joseph Chalom 最近提出一個大膽的假設:一旦比特幣因「量子運算」而遭遇生存威脅,中本聰可能就會選擇現身。
量子運算成為比特幣的「存在性危機」?
部分專家認為,量子運算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對比特幣構成「存在性危機」。電腦與安全專家警告,若有一台足夠強大的量子電腦能逆向推算出錢包私鑰,可能會導致早期休眠的比特幣突然被釋放至交易所,進而重創市場價格。
因此,社群已開始討論如何讓比特幣具備「量子抗性」,包括量子抗性硬分叉,或凍結某些容易成為量子運算攻擊目標的錢包(如中本聰的錢包地址)。
Chalom 的理論
Chalom 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也許在 5 到 10 年後,當比特幣需要進行量子抗性升級時,將會出現非常重要的標準與加密決策,例如是否要硬分叉協議,以及如何處理那些長期休眠的錢包,屆時中本聰可能就會透過某種形式現身。他補充說:
「當量子時刻來臨時,可能有人會說:『我不想被分叉。』或『分叉吧』。那可是巨大的金錢利益擺在桌上。」
中本聰的現身途徑
雖然 Chalom 承認這個理論沒有任何事實根據,但他推測,若理論正確,中本聰可能會透過一些沉睡多年的 OG 地址、電郵與論壇帳號現身。
這些舊帳號可能包括依據 Patoshi Pattern 方法推測屬於中本聰的錢包。根據 Arkham 數據,這些錢包目前持有 109.6 萬顆比特幣,市值約 1,219 億美元。這讓中本聰成為全球第 12 大富豪。若其資產增至 1,500 億美元,將可進入全球前十。
除了錢包,中本聰關聯的舊帳號還包括一些已知的電子郵件地址,以及他在 Bitcointalk 論壇上的帳號。
中本聰之謎,或隨量子威脅重啟
自 2008 年白皮書發表以來,已有成千上萬的猜測關於中本聰的身份,從早期比特幣開發者、政府組織,甚至到馬斯克,都曾被點名。
HBO 在 2024 年的紀錄片曾試圖揭開中本聰面紗,並直指比特幣核心開發者 Peter Todd 就是中本聰。紀錄片援引了論壇貼文、寫作風格,以及 Todd 過去的數位貨幣實驗來佐證。然而,加密社群普遍認為這些推論缺乏依據,且 Todd 本人也在社群媒體上否認這樣的說法。
至今,加密社群仍未能鎖定唯一可信的「中本聰候選人」。但若 Chalom 的理論成真,那麼量子威脅或許會迫使比特幣的創造者重新現身,與其他網路參與者一起為比特幣的未來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