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縮寫:LTC
- 種類:底層架構
- 產業:數字資產
- 總量:84,000,000
- ICO價格:無
- 發行日:2011
- 挖礦:可
- 官方網站
- 白皮書:無
[ccpw id=”16097″]
萊特幣(Litecoin)
Litecoin is the Silver to Bitcoin’s Gold
若比特是金,那萊特便是銀
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裡,比特幣有如黃金般的地位。但黃金雖然貴重,卻難以在日常生活中普及使用。因此,作為加密貨幣世界中的白銀——萊特幣,就這樣誕生了。
2011 年,萊特幣的創辦人 Charlie Lee 想要開發一種更適用於日常消費使用的加密貨幣,他利用比特幣的程式碼作為架構進行改良,開發出了萊特幣,可以稱萊特幣為改良版後的比特幣。
所以基本上萊特幣的功能及定位與比特幣是很相似的,建議可以先瞭解比特幣能有效地幫助你理解萊特幣。
由於萊特幣有創辦人 Charlie Lee 作為領導者,擁有較中心化的開發團隊,能夠主導萊特幣的開發方向,相較於比特幣在升級方案總是難以達成共識,更能夠嘗試許多創新的改良方案。
與比特幣的差異之處
發行總量:
萊特幣的數量是 8400 萬顆,為比特幣的四倍。
萊特幣的最小單位與比特幣相同,為 0.00000001 LTC,稱作 1 Litoshi。
交易時間:
萊特幣的區塊生成時間為 2.5 分鐘,為比特幣的四分之一,交易驗證更快速。
萊特幣的發行速率呈等比遞減,最初礦工每完成一個區塊可獲得 50 顆萊特幣,每四年降低一半,目前完成一個區塊可獲得 12.5 顆萊特幣。
加密演算法:
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使用的是 SHA-256 演算法,萊特幣使用的是 Scrypt 演算法。
萊特幣被發明時,並沒有專用於 Scrypt 演算法的 ASIC 礦機,使挖礦較不易被大型的礦場壟斷,個人礦工也能有機會獲得獎勵,透過更多個人礦工的參與,更能夠達到去中心化的效果。
萊特幣的創新
2017年,萊特幣開發團隊成功在萊特幣網路上激活了隔離見證(SegWit),萊特幣擁有比特幣四倍的交易處理速度,短期之內不會面臨區塊容量不足的問題,為什麼還需要隔離見證呢?
萊特幣想要做到得不單只是解決擴容問題而已,Charlie Lee 甚至認為增加區塊容量僅是隔離見證的一個附加好處而已。
完成隔離見證後,萊特幣可以更進一步使用閃電網路(Lightning Network),同時進行大量的交易,並且少掉許多交易費用。
萊特幣今年也推出了 LTC Pay,使萊特幣更能實際應用在日常消費場景,LTC Pay 支援了多種 API,使商家能夠更輕易的接受使用萊特幣的付款,並且產生發票和紀錄報告。
Charlie Lee出售LTC
2017年底,萊特幣的創辦人 Charlie Lee 在 Reddit 論壇中發文,宣稱他已出售他所有的萊特幣。
以往只要他發布關於萊特幣的消息時,不論是好是壞,都會被指控為是為了個人利益,儘管他已經避免在發布推文的時間點前後買賣萊特幣,還是無法避免這樣的懷疑,因此基於規避這樣的利益衝突,他決定不再持有萊特幣。
同時他也特別強調,他並沒有放棄萊特幣,他仍會持續專注於萊特幣的發展。
但回顧 Charlie Lee 出售萊特幣時的價格,是接近歷史高點的 330 美元,因此仍有些人懷疑他可能是基於其他動機出售萊特幣。
究竟 Charlie Lee 出售萊特幣的決定是否正確,只能留給時間來解答了。
核心人物
Charlie Lee
擁有麻省理工資訊工程碩士學位,曾任職於 Google 與 Coinbase。目前任職萊特幣基金會的常務董事,全心投入於萊特幣的開發與推廣。
相關幣種
相關新聞
中本聰最堅定的信仰者——Charlie Lee:
Charlie Lee 對於中本聰理念的想法、還有去年底賣出萊特幣原因、萊特幣能否持續抵禦 ASICs 礦機的威脅、新的LTCpay 有什麼優勢,以及對於台灣發行定幣的看法。
My Vision For SegWit And Lightning Networks On Litecoin And Bitcoin:
萊特幣創辦人 Charlie Lee 談如何在萊特幣與比特幣上應用隔離見證與閃電網路。
萊特幣創辦人Charlie Lee出售所有的萊特幣:
萊特幣創辦人 Charlie Lee 為了迴避持有萊特幣的利益衝突,決定出售所有的萊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