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calendar 12/19 星期一

  • 22:12

    Binance.US 以 10.22 億美元贏得 Voyager Digital 資產競拍,VGX 快速拉漲超 35%

    根據已破產借貸平台 Voyager Digital 發布的新聞稿,Binance.US 以 10.22 億美元的最高出價贏得 Voyager Digital 的資產收購。 Binance.US 將繳納 1000 萬美元的誠信押金,並將補償 Voyager 最高1500 萬美元的部分費用。交易需在2023 年 4 月 18 日之前完成,最多往後延一個月,此次的資產拍賣將允許 Voyager 在最短時間內為客戶返還剩餘價值。 消息釋出後,Voyager 發行的代幣 VGX 快速拉升,過去 24 小時漲幅超 35%。而幣安執行長趙長鵬也在推特上轉推此消息。 https://twitter.com/cz_binance/status/1604837446608244736
  • 19:22

    灰度 CEO:若 GBTC 無法轉換 ETF,擬嘗試公開收購等方式返還部分投資者資金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加密資產管理公司灰度(Grayscale Investments)表示,如果未能將其比特幣信託基金 GBTC 轉換為 ETF,該公司將探索新的選項,以將 GBTC 的部分資本返還給股東。 灰度執行長 Michael Sonnenshein 在一封致投資者信中表示,這些選項可能包括對這個價值 107 億美元信託基金的流通股之 20% 進行公開收購(Tender Offer)。公開收購將直接呼籲股東在一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出售(或收購)他們的股票。 灰度表示,潛在的公開收購取決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豁免和股東的批准。該公司補充說,如果第一次嘗試成功,它可能會考慮進行更多的公開收購。 Sonnenshein 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灰度對於何時探索 ETF 轉換以外的選擇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但它已經為所有情況做好了準備。他也在信中指出,如果灰度無法透過公開收購或 ETF 以向 GBTC 股東返還資本,該公司目前計劃在沒有持續贖回計畫的情況下繼續營運 GBTC,直到成功將其轉換為比特幣現貨 ETF。 灰度表示,將 GBTC 轉換為 ETF 將有助於使其股價與其底層價值保持一致。市場參與者將能夠創建和贖回 GBTC 的股份,以確保它們反映其持有的比特幣的底層價值。然而,灰度這項請求不斷遭到監管機關阻撓。 灰度母公司 Digital Currency Group(DCG)和其姊妹公司 Genesis Global Capital 近期受到 FTX 崩潰的影響,引起 GBTC 投資者的擔憂。Genesis 此前在無法滿足客戶提款要求後暫停了贖回和借貸服務,據傳債務總額達 18 億美元。Sonnenshein 在信中表示,DCG 和 Genesis 並不是 GBTC 或灰度任何其他產品的對手方或服務提供商。 資料來源
  • 17:51

    以太坊去中心化金融生態現況:GMX 用戶增長與留存率高、羊毛黨增加、Degens 活躍數下滑

    Variant Fund 共同創辦人 Spencer Noon 近日發佈了一篇最新文章,分享以太坊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態的現況。 DeFi 借貸 TVL 同比下滑約 75% 進入熊市後,除了新一代借貸協議(Euler 增長 80%、Morpho 增長 259%)以外,整個 DeFi 借貸領域的 TVL(美元)下降了約 75%。 來源:Ournetwork.substack 由於市場對槓桿與借貸的需求大幅降低,導致 DeFi 利率進一步下滑,在升息的背景下,DeFi 借貸與 TradFi 中的固定收益資產相比失去競爭。Aave 和 Compound 上 USDC 和 DAI 的利率約為 1.5%~1.8%,與今年年初的 2.1%~3.1% 相比,下滑了 30%~40%。與此同時,10 年期美國國債利率約 3.6%。 來源:Ournetwork.substack 除此之外,另一個導致 TVL 下滑的原因是代幣獎勵的減少。除了代幣本身價格下跌,每日分配給 LP 的代幣獎勵也大幅減少,例如:Aave 和 Compound 的每日代幣獎勵分別同比下降約 99% 和 98%。即使將其與 TVL 的百分比標準化,下降趨勢也同樣顯著。 來源:Ournetwork.substack GMX 在 FTX 崩潰之後用戶增長 20% 基於 Arbitrum 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平台 - GMX 的流動性和用戶增長顯著。截至 12 月 15 日,Arbitrum 的累計新用戶數量達到約 16.5 萬,其中約 2.8 萬在 FTX 於 11 月中旬崩潰後出現,而同期 Arbitrum 持倉量幾乎翻了一倍,從約 9500 萬美元增加至約 1.87 億美元。 來源:Ournetwork.substack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新用戶數量增加以外,GMX 的用戶留存率表現也相當出色。在過去的兩個季度中,新用戶數量增長的同時,GMX 的 Arbitrum 用戶群中有超過 50% 是回頭客。如今,約 75% 的用戶都是 GMX 回訪用戶。 來源:Ournetwork.substack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GMX 目前支援 Avalanche 和 Arbitrum 兩個網路,而該協議在兩個網路上的未平倉合約組成卻截然不同。Avalanche 上的用戶主要是淨空頭,多頭持倉量約為 800 萬美元,空頭持倉量約為 1600 萬美元。與此同時,Arbitrum 未平倉合約為淨多頭,未平倉多頭合約約為 9800 萬美元,空頭合約約為 6500 萬美元。 來源:stats.gmx DeFi 用戶組成分析 Spencer Noon 引用了 Block119 研究員 ElBarto_Crypto 對 200 萬個 DeFi 交互地址所進行的分析。分析包含地址所執行的合約調用種類,以及用戶類型的界定。用戶類型定義: Degens - 執行各種合約調用的人 Airdrop Claimers - 只領空投的人 Shiny Objects - 挑選熱點項目交互者 LP'ers - 流動性提供者 Loaners - 會從借貸協議借錢的人 其中,Shiny Objects 與 Airdrop Claimers 主要是由刷空投的羊毛黨組成。 來源:Ournetwork.substack 可以看到,在 zkSync、Arbitrum 與 StarkNet 三個尚未發幣的 L2 網路中,Shiny Objects 佔有相當高的比重。而發展較成熟的 Uniswap 則明顯擁有多元的用戶群。 來源:Ournetwork.substack 而整體來看,羊毛黨(Shiny Objects 與 Airdrop Claimers)在 DeFi 領域用戶類型中的比重越來越高,相較之下,Degens 的數量則在逐漸下滑。 來源:Ournetwork.substack
  • 17:19

    以用戶資金安全為最大原則,Bitget 在台灣 6 個月內成長 5,000% 的 3 個關鍵策略!

    加密貨幣交易所受整體市場低迷所影響,平台交易量和新用戶數的下滑成為過去兩年榮景未見的瓶頸。加上 FTX 交易所的倒台再度引發新的負面效應,無疑是雪上加霜,各家交易所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多數面臨大量資金出逃和流動性深度下降等風險。 然而,在幾家全球主要的交易所當中,Bitget 反而在熊市中持續擴張版圖,逆勢成長,其衍生品交易量排行全球前五大、日均交易量達 100 億美元、與阿根廷足球巨星梅西達成合作夥伴關係、全球用戶數明顯增長,還在今年中宣布計劃擴大團隊規模。在當前嚴峻的市場條件下,哪些關鍵策略的採用推動了 Bitget 的市場布局及成長? 用戶資金安全為第一原則,信任才是最大的「關鍵」 區塊鏈產業就用區塊鏈來證明,全面提升透明度 在 FTX 倒閉後的短短一個月內,Bitget 已在 12 月 5 日公布了默克爾樹(Merkle Tree)儲備證明,除了儲備金比率(平台錢包儲備金 / 平台用戶資金)高達到 244%,用戶也可以即時在區塊鏈上隨時核實該交易所當前的儲備狀況,而使用區塊鏈的技術來證明其真實性,數據也沒有任何一點可以造假的空間,這是對風控非常有信心的交易所才有辦法做到的。 圖片來源:Bitget 儲備證明 除了公布錢包地址和資產的儲備金比率之外,Bitget 儲備證明頁面還公布了每月最新儲備金餘額的快照結果,並教用戶如何自主查詢該交易所的儲備狀況,最大程度上提高透明度。 不僅透明,還要增加保護 Bitget 在今年 7 月就設立了價值 2 億美元的交易保護基金,以保護用戶資產並提供可靠的交易環境。在 FTX 事件爆發之後,Bitget 宣布更將保護基金增加至 3 億美元,可以說 Bitget 在不惜下重本也要做到不僅透明,還要增加保護的最好證明。 為增加透明度,Bitget 公開了保護基金存放的錢包地址,供用戶隨時查閱。該基金由 6,500 BTC 和 2 億 USDT 組成,佔用戶資產(約 4 億美元)覆蓋率約 75%以上,是市場上規模最大的幾個保護基金之一。 在面對監管來臨前,提高自我監管到最高標準 Bitget 董事總經理 Gracy Chen 在《台北區塊鏈週》的一場社群活動中表示,從長期來看,整個行業仍需探討如何進行規範,如何讓監管更加清晰,實現嚴格的風控和審計,保證交易所擁有健康、透明的資產負債表來運行。 在合規方面,Bitget 目前已取得美國 FinCEN 的 MSB 牌照和加拿大 FINTRAC 的 MSB 牌照,隨著各國政府因加密貨幣市場暴雷事件而收緊監管政策並加強投資者保護,取得各國合規牌照也會是 Bitget 接下來全球佈局的重要戰略,並與行業攜手合作和討論,建立更完善的風控、審計機制,讓整個行業朝向良性發展。 不盲目跟風,專注於打造屬於自己的「關鍵」優勢——最完善的跟單交易平台 簡單易用的跟單交易功能 Bitget 在 2020 年推出跟單交易功能(Copy Trading),是一個對新手相當友善的交易產品,讓用戶能借力來自全球績效傑出的優秀交易員爲自己創造額外收益,同時省下自主盯盤時間。 與其它平台相比,Bitget 跟單交易的優勢是相當簡單且直觀的介面,可以清楚了解來自世界各地每一位交易員的交易數據,包括投資報酬率(ROI)、總收益、幣種偏好、持倉時間.....等。 交易員的整體素質是用戶在「跟單交易」方面最關注的重點之一。Bitget 已針對交易員的審核進行嚴格把關,並定期針對產品體驗進行創新,讓用戶可以透過可信數據選擇跟單對象,並設定交易幣種、槓桿倍數、倉位等多種參數來掌控風險。 例如:保守型用戶可自行篩選 BTC 等相對波動較低的幣種進行跟單,設定較低的槓桿倍數和止損比例來降低風險。相較於其它平台,Bitget 多元的風控設置讓用戶能更安心地跟單並獲得更多的盈利機會,這也是該交易所能獲大量用戶支持的關鍵。 風險越高的市場更要注重風險控管,拒絕推高利率投機產品 FTX、AAX 等兩家暴雷的交易所都提供高額度且高收益率的理財服務以吸引用戶資金,這使得用戶現在都開始對市場上的高收益理財產品產生質疑。Bitget 雖然也提供理財產品,但該交易所主要專注於交易服務而非理財,因此手續費收入現金流非常穩定,從階梯式收益和限量的理財產品顯示其在資產安全的控管上非常嚴謹。 對此,Bitget 商務經理 Chris 本月在參與《台北區塊鏈週》時表示: 想當初不理解公司為什麼沒辦法推出更有吸引力的理財產品,後來才發現是因為 Bitget 把用戶資產的安全性視為最高原則,後來也證實了 Bitget 這樣的策略才能夠與用戶一起長期成長下去。 穩定的合約交易和跟單交易業務是 Bitget 能在熊市穩定成長的關鍵,目前已成為市場上跟單交易量體最大的平台,顯示其對市場嗅覺的敏銳。在產品創新方面,Bitget 本月推出了新的保本型理財產品「鯊魚鰭」,該產品結合了固定收益和金融衍生品的概念,讓用戶預測認購期間的價格範圍,以獲取高於市場平均收益率的機會,即使結算時超出預測的價格區間,也能取回本金+保底收益,適合偏好低風險的保守型投資者。 Bitget 也提供現貨交易 0 手續費的優惠,這有助於吸引不同的客群,像是保守型客戶和長期持有者。另外,「Bitget 觀點」功能讓用戶分享自己的技術分析和市場熱點研究,可幫助投資者快速適應幣圈的趨勢變化。 國際化「關鍵」布局,積極拓展全球市場 在資產控管、產品優化和內部營運的基礎上,Bitget 積極透過體育贊助來拓展全球市場。去年,Bitget 宣布與義甲足球豪門尤文圖斯(Juventus)達成合作夥伴關係,並在今年宣布與阿根廷足球巨星梅西(Lionel Messi)達成合作夥伴關係,受到全球矚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A5CMV_8CBc Bitget 與梅西的合作將幫助全球體育迷探索加密貨幣領域,幫助加密產業邁向主流,特別是在阿根廷成功奪得世界盃冠軍後,將有助於 Bitget 獲得主流關注,大大提升品牌知名度。Bitget 商務經理 Chris 表示,與梅西合作的消息曝光後,立刻吸引了超過 1,300 家全球新聞媒體報導,後續也幫助 Bitget 在新用戶數、交易量、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出現顯著的成長。 另外,Bitget 在 FTX 事件後啟動了價值 500 萬美元的 Builders 基金,援助受事件影響的合夥人、KOL 和專業交易者,以幫助產業從困境中復甦,此舉也顯示其對全球加密貨幣社群的支持。 深耕台灣市場  Bitget 今年四月正式進軍台灣市場,在短短 9 個月的時間台灣用戶數獲得大量增長,且交易量每月都呈倍數成長。 Bitget 今年也成為第一屆台北區塊鏈週的主要贊助夥伴之一, 除了在自身的推廣上面,也幫助台灣走向國際市場,協助區塊鏈發展以及實踐 Web3 與社群共同成長的特點,Bitget 在台灣舉辦了多場線上講座、AMA 和線下活動,與台灣社群分享區塊鏈產業的趨勢,並在互動中傾聽用戶在平台上所遇到的問題和建議,顯示其對台灣市場的重視。 今年 8 月,Bitget 在遠企飯店舉辦了台灣首次線下私享會,現場匯集了超過百名業界知名的 KOL 和交易員,相互分享台灣加密貨幣市場發展的經驗與成果。 https://twitter.com/bitgettw/status/1603336010607521792 熊市持續優化產品體驗,拓展 Web3 領域 受全球貨幣政策走向緊縮和諸多暴雷事件影響,勢必還會有部分資金從加密貨幣市場中撤離,進而影響交易所的營收。Bitget 完整經歷過 2018 至 2019 年熊市的艱困時期,對於如何應對當前環境有深刻的了解。除了持續在產品優化、全球布局和社群經營方面投入資源,Web3 生態也是 Bitget 在熊市建設的重要環節。 許多大型企業漸漸開始利用 NFT 來擴展既有業務,但對一般大眾來說,複雜的操作方式仍是區塊鏈應用普及的巨大阻礙。作為人們接觸該領域的重要門戶之一,Bitget 12 月初宣布與數位貨幣錢包 BitKeep 達成合作夥伴關係,加速交易所與去中心化世界之間的資源整合。 BitKeep 支援了多種主流公鏈、DApp 和加密資產,此次合作將幫助 Bitget 用戶了解和接觸區塊鏈生態。例如:Bitget 在 12 月份的社群活動中利用 BitKeep 的紅包功能提供獎勵,幫助用戶熟悉區塊鏈錢包的使用。 另外,Bitget 也宣布與區塊鏈投資機構 Foresight Ventures 達成戰略合作,協助優質的 Web3 項目成長和賦能。當前區塊鏈應用的開發範圍相當廣泛,包括 DeFi、GameFi 和 SocialFi,相信接下來用戶有機會在 Bitget 平台中體驗到更多有趣的功能。 回到現實層面,加密貨幣的未來充滿未知數,寒冬仍壟罩整個產業,中心化交易所唯有不斷累積用戶、優化產品、建立透明度與信任,並帶領用戶深度探索 Web3 領域,才能在產業迎來下一波高速成長時掌握先機,獲得嶄露頭角的機會。
  • 16:48

    Web3 版貧民「千萬富翁」:Polygon 共同創辦人 Sandeep Nailwal

    從負債累累到百億美元市值,大佬是如何煉成的。 作者:老雅痞 區塊鏈技術的興起,也見證了 Polygon 的崛起。 如今,Polygon 已成為了深受 builder 們喜愛的公鏈之一,作為一個多鏈系統,它支持多個區塊鏈和網路的互連。然而,你知道嗎?在 Polygon 網路闖入前 15 種加密貨幣並被稱為「區塊鏈的互聯網」之前,它被稱為「MATIC」。在加密市場裡,它像黑馬一樣的出現,所以又被國內行業戲稱為「馬蹄」。 Polygon 是一個建立在以太坊上的 Layer 2 擴展解決方案上的公鏈。和以太坊比起來,Polygon 的速度、可擴展性和可用性都更加有優勢。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印度的區塊鏈,它使區塊鏈網路能夠連接和擴展,並旨在創建一個與以太坊兼容的多鏈生態系統。它被稱為「區塊鏈的互聯網」,使用權益證明共識機制來處理鏈上交易,同時從以太坊獲得安全性。 就在這兩天, Polygon 在推特上表示目前已啟動 zkEVM 全面安全審計,這次審計將重點關注 zkEVM 的正確性和穩健性兩方面,也是在啟動主網之前最後一個測試網需要完成的關鍵步驟。 這家創建於 2017 年的公司,隨著日漸名聲鵲起,其背後的創始人們也被推到台前來,為更多人所知曉。今天我們「加密大佬」專欄,就來聊一聊 Polygon 的聯合創始人 Sandeep Nailwal。 老生常談,知識改變命運 Sandeep Nailwal,Polygon 的聯合創始人。換個角度來說,他是一名居住在印度德里的軟體開發人員。 在作為軟體開發人員的 Sandeep Nailwal 看來,在自己的人生規劃裡,他從未打算成為一名企業家。甚至一度負債累累,而如今,他的確又是 Polygon——這家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的創始人,並且在為使其成為 Web3 中最大的公司之一的這條路上而努力。 在印度德里,亞穆納河的西岸是我們常說的富人區。而河的對岸,東岸恰恰相反,這裡被輕蔑地稱為「Jamna-Paar」(Yamuna-paar),即貧民窟,居住在這兒的人們被看不起。而 Sandeep Nailwal,這個如今身為市值數十億美元的 Web3 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長期以來他的家就在亞穆納河的東岸。 Sandeep 出生在拉姆納加爾(Ramnagar)的一個貧窮農民家庭,後來一家人搬到了德里。在德里,他們一家就生活在那種類似貧民窟的環境中。像他們這樣的貧困家庭的成員習慣於從事最底層的低微工作。事實上,他的祖父曾擔任過家務助理。 在他所成長的環境裡,周圍的孩子上到 10 年級時未完成學業而輟學的情況相當普遍。其中一些人還酗酒賭博。當 Sandeep 看到自己的父親成為這些惡習的受害者時,以及當他目睹了自己家中發生的家庭暴力事件後,他對於擺脫這種生活的動力就來了——他決心在十年級之後繼續學習。 「我總是說我會成為一個大人物。我不想玩小遊戲,討厭失敗,但我不知道如何成功。每個人都取笑我,」他說。而這,無疑為 Sandeep 個人的成功以及他日後在 Polygon 的成功奠定了基礎。痛苦與磨難練就了他的決心。 「在我自己的家庭和環境中,有幾個我不想成為那樣的人的例子。在我生活的環境中,許多人在知道我父親的問題後也不再尊重我,」Sandeep 這樣說。 內心的喧囂一直是 Sandeep Nailwal 最好的朋友,把他從德里的「Jamna-paar」帶到領導價值數十億美元的 Web3 公司 Polygon。 如今,在 Sandeep 和他的聯合創始人的帶領下,Polygon 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行業領先平台,擁有超過 40,000 個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在寫這篇文章時,其原生代幣 MATIC 的市值超過 70 億美元。 誓要破局,冒險創業 Sandeep 將 Mark Zuckerberg 和他在 Facebook 上的成功視為自己作為互聯網企業家的旅程的力量源泉。如今,他身兼多職,成為活躍的嚮導、企業導師和天使投資人,融入到 Web3 中幾位創始人和建設者的生活。 在 Sandeep 的早期生活中,創業一度並不在他的計劃之內。在靠著銀行貸款完成他的計算機科學工程和 MBA 課程後,他開始為了還清貸款並買房的打工人生涯。他曾先後在亞洲最大的紡織公司 Welspun 的技術部門,和德勤工作過。 「我認為我需要買房子,雖說這很俗套了,因為按照慣例,男人擁有房子才能結婚。我現在的妻子告訴我,她和我說不要去理會,並且說如果我們住在租來的房子裡也可以。她支持我追求我的創業夢想。」他說。 有了妻子的支持,加之由於創業的想法萌生之後始終令他念念不忘,於是他後來辭掉了工作。 2016 年初,Sandeep 創辦了區塊鏈服務初創公司 Scope Weaver。與此同時,日後會成為和 Sandeep 一起聯合創始 Polygon 的 Housing.com 數據科學家 JD Kanani,發現了以太坊區塊鏈的一個弱點。 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太坊的創建者從未想過它會像現在這樣被大規模採用。因此,他們沒有編寫任何大規模功能來處理每秒數十萬筆交易。 直到 NFT 項目 CryptoKitties 超載並導致網路擁塞時,JD Kanani 才意識到有必要構建以太坊擴容解決方案。 「當時,人們對首次代幣發行(ICO)很狂熱。區塊鏈項目在網上發布了白皮書,在沒有產品展示的情況下就籌集資金,然後就失敗了。」Sandeep 回憶道。 當 JD Kanani 遇到 Sandeep 時,倆人一拍即合,他們決定在這個項目上合作。於是,在 2017 年,Sandeep、JD Kanani 與 Anurag Arjun 聯合推出了 MATIC Network。 三人在孟買註冊地址,在班加羅爾的房子里辦公,就這樣開始了他們的旅程。 JD Kanani 負責編程和工程方面的工作,而 Sandeep 和 Anurag 則負責其餘的工作。在當時的環境下,Matic 可以輕而易舉的為他們的項目籌集到 15 至 2,000 萬美元的資金,但聯合創始人們都沒有選擇這條路。走捷徑和賺快錢都有悖於 Sandeep 成為大人物的理念。 「Matic 正在解決一個長期問題,因此我們不得不選擇較慢的增長方式。對我來說,一切都是為了確保我們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如果我們在最初幾年就從外部投資者那裡籌集了大量資金,這可能會限制我們的潛力和我們自己的願景。」他說。 當時,Matic 尚未準備好其產品,因此它選擇只籌集很有限的資金——來自 Binance 的 500 萬美元——在首次交易所發售中,創始人出售了他們持有的部分 MATIC 代幣。 「我有責任必須確保 Matic 繼續運轉。在做出不籌集更多資金的艱難決定時,我常常也會夜不能寐」Sandeep 回憶道。 作為印度 web3 公司創始人,錯了嗎? 創業的日子並非一帆風順。緊接著,Matic Network 成立後最嚴重的打擊來了。 雖然 Matic 產品進展順利,但 2018 年迎來的熊市讓 Matic Network 的資金迅速枯竭。與此同時,Sandeep 發現矽谷的初創公司能夠籌集到資金。 「在斯坦福大學和其他頂尖大學學習的人仍然能夠籌集到資金。有一種看法認為印度人無法建立軟體基礎設施公司。業內人士稱我們這樣的印度創始人為『pajeets』——一種貶義和種族歧視。」Sandeep 解釋道。 Matic 嘗試去接觸投資者,但卻沒有成功。 Sandeep 回憶說,一些投資者對這家印度初創公司不尊重,甚至在進行推介之前就先入為主的決定不投資 Matic 了。 在經歷一段至暗時刻後,黑暗盡頭的曙光終於來了。 Mihailo Bjelic,這位來自塞爾維亞工程師他相信 Matic 的遠見,並作為聯合創始人加入。堅持,堅持,再堅持,一直地腳踏實,最終幸運眷顧了他們。 2021 年,聯合創始人決定採用更廣泛的方法來解決 Matic 的問題。他們不只是構建一個 PoS 鏈,而是用相同的想法圍繞以太坊構建一個可擴展的區塊鏈互聯網。同年,他們引起了美國科技億萬富翁 Mark Cuban 的注意,並從他那裡籌集了一筆未公開的金額。 沿著這條思路,Matic 最終更名為 Polygon,此後再也沒有回頭。 2021 年,對於 Polygon 來說發生了許多里程碑事件。它發布了 SDK,允許開發人員使用內置 EVM 和一組可插拔模塊快速部署與以太坊兼容的鏈。它還在由紅杉資本印度領投的首輪大型風險投資融資中籌集了 4.5 億美元,市值為 144 億美元。 如今的 Polygon,很小也很大 在 2021 年年中時,Polygon 平台上已經運行了大約 400 個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如今,它有超過 40,000 個。它還與 Meta(Instagram)、星巴克、Reddit、Flipkart 等公司合作,以跨界合作的方式,向大眾介紹 Web3 產品。作為這個行業領先項目的掌舵人,Sandeep 可以說是一個「大人物」。但他仍然不喜歡一個人。 「即使在巔峰時期,我也覺得我們很小。它繼續驅使我。我仍然保持敬畏態度,團隊也是如此。我們必須做到頂峰,成為與比特幣和以太坊並列的前三名項目,」他說。 「我完全沒有成功的感覺,我也不回頭看。現在我們得到了印度加密社區的所有期望,這是一種責任,我們不可能從這裡失敗。」 無論大小,Sandeep 依舊相信,他在建立 Polygon 最初幾天的決定,正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同的時間點匯聚在一起,成就了今天的一切。 苦難是財富,也是痛苦 雖然距離生活在 Jamna-Paar 的日子,Sandeep 已經出走了很遠,但那段成長經歷仍舊對他有不可磨滅的影響,有時甚至是負面影響。對他來說,成功是有代價的。 最近他依舊在接受關於心理壓力的藥物治療。 「只有服藥後我才會感覺像我自己。而沒有服藥的時候,每一天的狀態都會影響生活,」他說。 現在,我正在慢慢尋找感受幸福的方法。最近,我的寶寶出生了,這讓我非常高興。我也有興趣探索冥想。我的心路歷程源自這個讓我痛苦的地方,所有的消極情緒都引發了自我救贖。 在親自面對這些挑戰後,他開始直言不諱地談論心理健康和壓力相關問題,並一直在回饋各個社區。在新冠流行高峰期間,Sandeep 啟動了 Crypto Relief——一個社區運營的基金,籌集了超過 4.75 億美元,用來幫助需要醫療保健服務的印度人。到目前為止,這個基金已經支付了超過 5,800 萬美元的贈款,並對此發布了一份公開的審計報告。 他資助了幾個經濟落後的社區。他說,他在這些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和他的家人。 「我們一直在捐贈一些錢來幫助那些地區的人們。如果有人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舉行一場婚禮,我們會提供幫助,我的父母甚至作為主要客人到場。對他們來說,生活就發生很大變化。」Sandeep 自豪地說道。 目前,Sandeep 繼續向前看。他的使命是將 Polygon 打造成全球前三的 Web3 平台。雖然,他也意識到他的母親說他應該放輕鬆,先享受生活。但擁有使命感的人從不願停下為使命而奔赴的腳步,不是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PANews
  • 16:32

    元宇宙遊戲平台 Karmaverse 將聯合 APENFT,推出限量版盲盒「SUN」

    據悉,元宇宙遊戲平台 Karmaverse 近日在官方推特發布消息, Karmaverse 將聯合 APENFT,於 APENFT 平台上限量發售 500 枚 NFT 英雄盲盒。此批限量版盲盒將被命名為「SUN」,設計靈感源自區塊鏈行業著名人士,售價 10U。購買盲盒有機會開出 3 星,及 3 星 Karmaverse x APENFT 聯名版「SUN」英雄 NFT,並有一定概率抽中市場價值 50U 的 4 星 NFT 英雄。 所有 NFT 盲盒皆可在兌換後進入 Karmaverse Zombie 遊戲使用。 發售時間:12.20, 4:00 PM UTC+8 發售公鏈:TRON 發售地址 –本文由官方提供,不代表 Zombit 立場與投資建議–
  • 15:04

    美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可能需要禁止加密貨幣,它對國家安全帶來危險

    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 Sherrod Brown 19 日在 NBC 的《Meet the Press》節目中談到關於立法者在 FTX 事件後應如何處理加密貨幣的問題。當主持人 Chuck Todd 問及監管是否會為加密貨幣開綠燈時,Brown 提到了包括財政部、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認為這些政府機關應該聯合對加密貨幣採取行動。 Brown 回答: 我們希望他們做他們需要做的事情,或許該禁止它,儘管禁止加密貨幣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它會流向海外,誰知道它將如何發展。這是一個複雜、不受監管的巨額錢財,它在許多方面都是如此。 主持人還提到 FTX 創辦人 Sam Bankman-Fried(SBF)利用政治獻金來為許多人認為的龐氏騙局創造可信度的假象,認為這是系統中的一個巨大漏洞。Brown 則坦言政治上有太多沒有記錄的資金,FTX 也是這個問題之中的一個巨大部分。 Brown 表示,他在擔任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的八年時間裡,大部分時間都在努力「教育」他的同事,並試圖教育公眾了解加密貨幣,以及「它對我們國家的安全和被其蒙蔽的消費者所帶來的危險」。 上週,Brown 對逮捕 SBF 行動背後的美國和巴哈馬官員表示感謝,他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相信 Bankman-Fried 先生很快就會被繩之以法,他顯然欠美國人民一個解釋」,並補充道: 看起來和表現得像證券、商品或銀行產品的東西,需要被服務消費者的負責機構管理和監督......加密貨幣不會因為它的光鮮亮麗而獲得特別通行證。 同樣任職於銀行委員會的參議員 Jon Tester 上週末也被 Todd 問及了類似的問題,Tester 認為加密貨幣還無法通過嗅覺測試,並回答說: 我認為這種東西(加密貨幣)沒有理由存在.....如果我們對其進行監管,可能會讓人們認為它是真實的。 https://twitter.com/MeetThePress/status/1601967077283307520 資料來源 & 首圖來源
  • 14:48

    Steaker 發布《FTX 事件處理進度更新》:近日將推出新解決方案

    因平台破產而遭用戶圍剿的台灣 CeFi 平台 Steaker 於今日發布《FTX 事件處理進度更新》。最新公告稱,自 FTX 系統性風險事件之後團隊仍在全力專注規劃解決方案幫助受影響用戶獲得補償。 此外,該公司還表示公司與律師團隊、新投資人,以及新團隊的交接與整頓等前置作業都已完畢,正進行到執行方案的最終確認階段,而補償方案的相關細節將於近日公布,並強調用戶選擇方案後仍保有後續分配到向 FTX 追償結果之權益。 而針對網路上所流傳之針對 Steaker 創辦人及公司的臆測,Steaker 表示將等到解決方案推出之後,統一進行說明。 儘管 Steaker 時隔一個月後終於對 FTX 事件受災戶發布更新,但社群對此似乎並不買帳,紛紛表示「有解決方案幹嘛不直接公佈?」、「發布公告還要預熱?」、「這是在發公告表示即將發布公告?」
  • 14:18

    AC 新文《去中心化執行長》:如果你的目標是真正的去中心化,就應該思考如何將團隊從系統抽離

    原文:The decentralized CEO 作者:Andre Cronje 編譯:Zombit 如果你讀了標題,並看到了矛盾點,那你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分散的系統不能有中心化的控制實體或贊助者。如果你期望某個權威機構、團隊或基金會必須為系統採取某種行動,那它根本就不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 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將該行動付諸實踐,那它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系統。 作為一個社群,我們經常固守傳統的結構。一家公司(項目)有一個團隊(貢獻者),該團隊有一個董事會(多重簽名),致力於為其股東(代幣持有人)創造利潤。不同的地方是:項目的貢獻者會主動製造與其利益一致的衝突。 我在區塊鏈生態系統中經常看到這種情況,在以太坊中你會聽到諸如「我不敢相信 ACD(以太坊核心開發者會議)沒有納入這個 EIP(以太坊改進提案),他們表現出明顯的偏見」、「EF(以太坊基金會) 不支持客戶端團隊」之類的說法,但在 Fantom,我們反而常常聽到「基金會在支持 dapp 團隊方面做得不夠」、「基金會應該在營銷上投入更多」。 在某些方面,擁有一個權威團體是令人欣慰的,也許 ACD 選擇不納入 EIP,是因為它不夠完善,但與投入心力優化開發相比,責罵他們(EF)有偏見要容易多了;責備他人並發表陰謀論,比接受個人責任或缺點要容易得多。 但真正的問題是,這(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不是二元的,它不是 0 或 1。我們的行業變得如此微妙,以至於有許多不同的細分市場。例如中心化交易所是一個企業,它有一個公司、一個CEO、一個董事會、一群股東,它不是去中心化的,去中心化也不是必須的。甚至對於某些 dapps 也是如此,他們需要團隊來支持和管理,這些都是正常的公司,他們的目標是為自己賺取利潤,它不是去中心化的,去中心化對它們而言也不是必須的。「意圖」很重要。 「代碼即法律」是忽略了「意圖」卻又經常被引用的聲明。加密貨幣的世界中並非所有事物都是公共財,也不需要是;加密貨幣的世界中並非所有事物都是去中心化的,也不需要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一切存在無花八門的機會,這點是很棒的。如果你想建立一個營利企業,你當然可以去做且現在是開始的好時機,但你必須明確你的「意圖」。 由此開始,就我個人而言,我的目標以及 Fantom 基金會的目標,一直是去中心化。我們構建不是為了留住我們,我們構建是為了移除我們。我們的目標以及我們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都不是基於「這對我們(作為一家公司)有什麼好處」,而是為了「我們如何才能消除系統對我們的一切依賴」。 目標不是「我們如何賺更多錢,好讓我們資助更多項目」,而是「我們如何創造一個項目可以自我維持並從社群獲得資金」的環境。正如我們在 Gas 代幣化和 Gitcoin 贈款的提案中所看到的那樣,這些實作能夠支撐生態系統,不管我們是否參與其中。 如果你的目標是真正的去中心化,那你的目標就應該始終是「我們如何構建它以便我們可以離開」、「我們如何構建它以便在我們離開後它仍然存在」、「我們如何消除我們的單點故障問題」。 我們可能犯的最大錯誤是我們為了自己構建,而不是為了社群建設。這並不是說我們必須為他人的利益構建,而是應該以「為他人提供工具來創造他們自己的利益」而構建。 加密貨幣已死,願其長存。
  • 11:33

    熱度雖高卻爭議滿滿!川普 NFT 收藏卡遭批盜圖、開後門保留大量稀有卡

    川普發行的 NFT 收藏卡在開賣後便在短時間內售罄。根據 OpenSea 的數據顯示,該 NFT 的總成交量達到 6,094 ETH,總成交筆數約 22,251,是過去 24 小時熱度最高的 NFT 系列作品。 此外,川普 NFT 收藏卡的地板價曾在昨天一度觸及 0.83 ETH,單筆成交金額最高的是編號 #5809 的 NFT,成交金額為 37 ETH。 儘管川普 NFT 收藏卡推出後就吸引了不少話題與熱度,但卻也被發現背後團隊似乎執行了某些頗具爭議的操作。鏈上數據分析師 OKHotshot 在推特上發文指出,川普 NFT 收藏卡的發行團隊在金庫錢包中免費鑄造了一千個自己的 NFT,為自己保留了系列收藏中許多稀有的 NFT。 https://twitter.com/NFTherder/status/1604099659382784000 根據 OKHotshot 追蹤的資訊顯示,該錢包持有的 1/1 NFT 約佔總 1/1 NFT 的 26%(總計 179 個,該錢包持有 47 個)。此外,該錢包還擁有約 28% 的親筆簽名 NFT(總計 70 個,該錢包持有 21 個)。 事實上,團隊在此前發布的公告中就曾表示 NFT 總量 45,000 份,但只有 44,000 份會用於銷售,剩餘的 1,000 份並未說明用途。現在看來,這 1,000 份 NFT 就是被鑄造到了自己的錢包。 然而,盲盒開出 1/1 NFT 的機率僅 0.40%,而開出親筆簽名 NFT 的機率僅 0.16%,為何團隊能開出這麼多稀有卡?OKHotshot 進一步觀察後發現,川普 NFT 收藏卡的所有元數據和圖檔都集中存儲在鏈下。有權訪問網域/存儲的人可以自由更改 NFT 的屬性和圖檔,無需在區塊鏈上進行驗證,綜合以上資訊後可以合理懷疑,團隊似乎在未事先告知的情況下,為自己保留了一大部分稀有 NFT。 除此之外,還有人發現,川普 NFT 收藏卡的圖,似乎都是從網路上盜圖拼湊出來的。許多網友直言,這應該算是至今為止規模最大的 NFT 騙局了。 https://twitter.com/mattsheffield/status/1603642894224543744 https://twitter.com/astrogirlrocks/status/1603491360220549120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