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calendar 05/26 星期一

  • 21:55

    觀點:上市公司籌資購買比特幣是「毒」槓桿

    上市公司透過發行新股(ATM)、債券、優先股、貸款等方式籌集資金購買比特幣,是具有破壞性的槓桿。 作者:lowstrife,加密 KOL 編譯:Felix,PANews 近期,MSTR、Metaplanet、Twenty One 和 Nakamoto 等比特幣儲備公司聲名大噪。但個人認為,它們的「儲備」是具有破壞性的槓桿,是比特幣及其所代表的事物遭遇過的最糟糕的事情。以下是這種模式在一定條件下會崩潰的分析。 這些公司使用的回饋環(feedback loop)是用公司資金購買比特幣,將其計入資產負債表,然後利用各種公司機制,以該資產負債表為依托籌集更多資金。這種模式被人津津樂道,稱其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 透過發行新股(ATM)、債券、優先股、貸款等方式籌集的資金會立即被用於購買比特幣,以驅動這個飛輪。 這裡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於使用增值槓桿: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只是將資產存入比特幣(個人對此並無異議)。 但該飛輪的關鍵是,普通股股東才是這些財務資產的最終持有者。所有這些籌資機制最終都會導致普通股被稀釋,將股票出售到市場上來為這個飛輪提供資金。 MSTR 主要採用的方法是發行新股(ATM),以達到增值稀釋。如果 mNAV(PANews 註:代表目前股價和其擁有比特幣的價值比)大於 1.0,這種方法效果很好。但問題是這種槓桿依賴於發行新股來滿足其現金流。如果 MSTR 的股價低於 mNAV 的 1.0 倍(就像 2022 年那樣),就會出現問題。 另一種工具是利用槓桿提高其產品的收益率,如可轉換債券和永久特別股。因為預期未來會有買入,這加速了股權的預期價值並首先放大了股票溢價。 發行更多普通股,稀釋現有股東的權益,這種槓桿最終會到期。但他們允許這種稀釋在以後發生,用今天的美元換取明天的現金流/稀釋,將這種支付和「成本」推遲到遙遠的未來。真是「聰明」。 這裡的問題有兩個: 第一個問題是如果標的股票達不到業績目標,這些產品就不能成為所有槓桿的支點。對於可轉換債券,MSTR 必須進行再融資或出售 BTC 來籌集現金。 第二個問題是優先股。它們需要向這些債務的持有者支付永久的、非增值的股息(即利息)。 MSTR 計劃發行數萬億美元的此類證券,而這些支付資金來自稀釋 MSTR 股權的持有者。 特別是 Strategy 的 STRF(PANews 註:一種固定收益產品,被包裝為優先股發行,以便能輕鬆並持續籌集資金購買比特幣),它沒有到期日,作為永久性債務,年利率為 10%。MSTR 將永遠依靠非增值的 ATM,稀釋股東權益,為發行的每一美元融資。今天的購買是以犧牲明天的股東利益為代價。這聽起來像什麼? 用 ATM 提供所需現金流量的問題在於,它依賴 mNAV,而 mNAV 並非源自於自身資產。它完全依賴於市場情緒:人們認為其金庫的價值是多少。 這簡直是對比特幣本質的侮辱。 雖然有暫停派息的規定,但這會引發更多問題。STRK 必須支付所有未償還的股息以及罰款才能轉換(到期)。更不用說暫停派息會大幅降低產品需求。 如果收益型資產的意義在於剝離風險,那麼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毀掉持有該證券的初衷。這些風險 MSTR 的鼓吹者隻字未提。暫停派息將是對償付能力的警告。 支持者辯稱,這些優先股的發行是為當下購買比特幣,而且股息支付是值得的。他們認為,如果已經「建模計算過」,那麼籌集資金就是值得的。 「你必須從整體上看待交易,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部分。如果他們用優先股來融資,那麼你必須考慮他們融資時的估價/溢價。然後,您可以模擬使用 ATM 來支付股息,並根據自己對比特幣和股票表現的預測來展望未來,並確定需要發行多少股票,以及何時進行轉換會更有增值效果。一旦你如此做,就會意識到這些優先股發行有多麼好。」 如今,約有 18 億美元的此類證券在流通,支付這些款項還是有可能的。但 Saylor 提出要發行 3 兆美元的此類證券,每年需要稀釋 3,000 億美元的股東權益,這顯然無法自圓其說。 那麼這一切會如何爆發?一切都始於 mNAV,mNAV 至關重要。它是生命,是活力。如果 mNAV 出現問題,公司籌集資金的能力也將隨之消失,而債務轉換會損害 mNAV,公司將失去償還債務的能力。 GBTC 是另一隻在 2021 年牛市中爆紅的封閉式基金。人們用它來投資 BTC,因為當時他們現有的帳戶不允許。 如今,MSTR 被買入的原因也大致相同。問題在於:比特幣的取得管道越來越多。 GBTC 是一檔封閉式基金,其價格相對於標的資產存在溢價或折價。一旦對這種投資管道的需求枯竭,該基金購買新資產的需求也隨之減少。 一旦 mNAV 被擊垮,需求也就沒了。 一旦 mNAV 跌破 1.0,MSTR 的籌資能力將會陷入困境,其情形與 GBTC 購買意願和能力的喪失相當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mNAV 完全基於市場情緒。沒有任何機制或理由要求它必須按照資產價值進行交易。 當 mNAV 下跌時,未來繼續籌集資金(以及購買比特幣)的能力就會減弱,股票的預期價值也會隨之降低。如果在不利條件下被迫發放債務股息,這種情況可能會反過來加劇。 可轉換債券使情況更加複雜。目前,MSTR 擁有 82 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將於 2028 年至 2032 年陸續到期。這些債券的風險不在於價格,無論比特幣價格漲跌(在合理範圍內),債券都不會「爆倉」或追加保證金。 可轉換債券的問題在於其名稱。它需要轉換。MSTR 股票需要升值到預先設定的價格水平,才能使債券轉換為新股發行。請記住:這個觸發點是 MSTR 的股價,它基於 mNAV 浮動,而 mNAV 基於市場情緒。 如果出於某種原因,價格未能上漲,那麼問題就變成了時間問題,而不是價格問題。無論比特幣的標的價格是多少,債券都可能到期。MSTR 必須進行再融資,或者透過出售 BTC 以現金償還債務。 最終,飛輪機制將反向運轉,最終使整個計畫失效。回購低於 mNAV 1.0 的股票,並出售標的資產來籌集資金。有觀點認為,這屬於信託責任,而 Bailey 公開表示他也會這麼做。 這不是金融革命。這是龐氏騙局的狂熱分子追逐槓桿。個人持有比特幣已經很久了,看到比特幣的 OG 們為 Saylor 歡呼,而他卻用比特幣重演 2008 年那套金融工程,實在令人痛心。要知道正是這套手段導致了比特幣的誕生。 相關閱讀:《拆解 Saylor 的比特幣財務魔術:股價自去年 10 月最高上漲 3 倍》 原文連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PANews
  • 20:45

    忘記四年大週期,掌握加密新時代並行的 4 種玩法週期

    原文:《忘記四年大週期,分享 Crypto 新時代並行的 4 大玩法小週期》 作者:區塊鏈研究員 Haotian | CryptoInsight 剛剛和幾個圈內大佬聊完,大家都在討論同一件事…… 「四年一個週期」這套理論,徹底過時了! 如果你還在 Hold 住暴富,還在幻想「牛市十倍百倍的躺贏機會」,可能已被市場完全拋棄了。Why? 因為聰明錢早就發現了一個秘密:現在的 Crypto 已不適用一套打法,而是 4 個完全不同的玩法週期在同時運行🧵: 每個玩法週期的節奏、玩法、賺錢邏輯都完全不一樣。 比特幣超級週期:散戶出局,十年慢牛或成定局 傳統減半週期的「劇本」?徹底失效了!BTC 已經從「炒作標的」進化成「機構配置資產」,華爾街、上市公司、ETF 的資金體量和配置邏輯,完全不是散戶那套「牛熊切換」的玩法。 關鍵變化在哪?散戶籌碼正在大規模交出,而以 MicroStrategy 為代表的機構資金在瘋狂進場。這種籌碼結構的根本性重構,正在重新定義 BTC 的價格發現機制和波動特徵。 散戶面對的是什麼?「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的雙重擠壓。機構可以承受 3-5 年的持有週期來等待 BTC 的長期價值實現,而散戶呢?顯然不可能有這種耐心和資金布局實力。 在我看來,我們很可能會看到一個持續十年以上的 BTC 超級慢牛。年化收益率穩定在 20-30% 區間,但日內波動性顯著降低,更像是一檔穩健成長的科技股。至於 BTC 的價格上限會達到多少?以現在散戶的視角去看,甚至都很難預測。 MEME 注意力短波週期:從貧民窟樂園到專業割韭菜場 MEME 長牛論其實也成立,在技術敘事表現力空窗期,MEME 敘事始終會配合情緒、資金和注意力的節拍來填補市場的「無聊真空」。 MEME 的本質是什麼?就是「即時滿足」的投機載體。不需要白皮書、不需要技術驗證、不需要路線圖,只需要一個能讓人會心一笑或者產生共鳴的符號就夠了。從貓狗文化到政治 MEME,從 AI 概念包裝到社區 IP 孵化,MEME 已經進化成了一套完整的「情緒變現」產業鏈。 要命的是,MEME 的「短平快」特性讓它成了市場情緒的晴雨表和資金的蓄水池。資金充沛時,MEME 成為熱錢的首選試驗場;資金緊缺時,MEME 又變成了最後的投機避風港。 但是,現實很殘酷,MEME 市場正在從「草根狂歡」進化為「專業競技」。普通散戶想要在這種高頻輪動中獲利的難度正在指數級上升。 P 小將枯坐鑄就傳奇的故事可能會越來越少,工作室、科學家、大戶的入場,會讓這個曾經的「貧民窟樂園」內捲到不行。 科技敘事躍進式長週期:死亡谷抄底,3 年 10 倍起步? 科技敘事消失了?不存在的。真正有技術門檻的創新,例如 Layer2 擴容、ZK 技術、AI infra 等,這些需要 2-3 年甚至更長的 Build 時間才能看到實際效果。這類項目遵循的是技術成熟度曲線(Gartner Hype Cycle),而不是資本市場的情緒週期──兩者之間存在根本性的時間錯位。 技術敘事之所以被市場詬病,完全在於當項目還處於概念階段時就給出過高估值,然後在科技真正開始落地的「死亡谷」階段反而出現價值低估。這決定了,技術項目的價值釋放呈現非線性的躍進式特徵。 對於有耐心和技術判斷力的投資者來說,在「死亡谷」階段布局真正有價值的技術項目,可能是獲得超額回報的最佳策略。但前提是,你得能忍受漫長的等待期和市場煎熬,以及潛在的冷嘲熱諷。 創新小熱點短促週期:1-3 個月窗口期,醞釀主升浪大敘事 在主線技術敘事形成前,各種小敘事快速輪動,從 RWA 到 DePIN,從 AI Agent 到 AI Infra(MCP+A2A),每個小熱點可能只有 1-3 個月的窗口期。 這種敘事碎片化和高頻輪動反映了當前市場注意力稀缺性和資金尋租效率的雙重約束。 其實,不難發現典型的小敘事週期遵循六階段模型:「概念驗證→資金試探→輿論放大→FOMO入場→估值透支→資金撤離」。想在這種模式中獲利? 關鍵是要在「概念驗證」到「資金試探」階段進入,在「FOMO入場」高峰時退出。 小敘事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注意力資源的零和博弈。但敘事之間存在著技術關聯性和概念遞進關係。例如,AI Infra 中的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協議和 A2A(Agent-to-Agent)交互標準,實際上是對 AI Agent 敘事的技術底層重構。若後續敘事能延續前熱點,形成系統性的升級連動,並在連動過程中真正沉澱出可持續的價值閉環。很可能就會誕生一個有主升浪等級類似 DeFi Summer 的超級大敘事。 從現有的小敘事格局來看,AI 基礎設施層面最有可能率先實現突破。MCP 協議、A2A 通訊標準、分布式算力、推理、數據網路等底層技術如果能夠有機整合,確實有潛力建構出一個類似「AI Summer」的超級敘事。 以上。 總的來說,認清楚這四種並行玩法週期的本質,才能在各自的節奏中找到合適的策略。毋庸置疑,單一的「四年一輪迴」思維已經完全跟不上現在市場的複雜性了。 適應「多玩法週期並行」的新常態,或許才是在這輪牛市中真正獲利的關鍵所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忘記四年大週期,分享 Crypto 新時代並行的 4 大玩法小週期》
  • 20:21

    Strategy 斥資 4.27 億美元增持 4020 顆比特幣

    美國軟體公司 Strategy(原微策略)週一宣布已在 5 月 19 日至 5 月 25 日期間,花費約 4.271 億美元購買 4,020 顆比特幣,平均買入價格約 106,237 美元。 截至 5 月 25 日,Strategy 及其子公司總共持有 580,250 顆比特幣,買入均價約 69,979 美元,總投入成本約 406.1 億美元。 https://twitter.com/saylor/status/1926972171349373129
  • 17:21

    散戶觀望、空頭未退場,比特幣或正醞釀下一波穩健漲勢

    根據《CoinDesk》報導,儘管比特幣在上週達到近 11.2 萬美元的歷史新高,但多項數據表明散戶投資人仍抱持觀望態度,且空頭倉位仍未完全消退,加密平台 FRNT Financial 認為,這種低槓桿、低風險偏好的階段「通常預示著後續的穩健漲勢」。 Google 搜尋熱度仍偏低 在 2025 年 5 月 18 日當週,也就是比特幣衝上歷史新高的時候,「Bitcoin」一詞在 Google 上的全球搜尋熱度僅為 29 分(滿分為 100),完全不及上一輪牛市的程度。 來源:Google 在 2021 年 1 月至 5 月期間,比特幣從 3 萬美元一路上漲至接近 6.5 萬美元,Google 搜尋熱度也持續維持在 40 分以上,並一度衝上 100 分,反映出當時市場情緒極為火熱。相較之下,本輪週期的搜尋熱度明顯降溫,截至目前為止的高點為 64 分,出現在 2024 年 11 月,當時比特幣在支持加密貨幣的川普勝選後再度創下歷史新高,加上迷因幣短暫掀起熱潮,散戶情緒才出現明顯回升。 多倫多加密平台 FRNT Financial 表示:「在這一輪週期的早期,迷因幣成為了散戶驅動的高風險交易集中地,相關交易在 1 月份達到高峰。然而,從那之後,市場對迷因幣的興趣和交易活動幾乎完全消失了。」FRNT 補充說,這顯示出「目前加密貨幣的風險偏好不溫不火」。 市場仍存在大量空頭倉位 根據 FRNT 的分析,市場當前的保守氛圍也反映在永續合約資金費率上。當比特幣在 2021 年 1 月達到約 42,000 美元的歷史高點時,加密貨幣選擇權交易所 Deribit 上的永續合約費率曾高達 185%,而如今比特幣接近 11 萬美元,資金費率僅約 20%,這意味著風險偏好雖然未完全消失,但也遠不及 2021 年的狂熱程度。 資料來源:Deribit/FRNT,圖片來源:CoinDesk 另一個訊號是市場中的空單數量高居不下。據 CoinDesk 上週報導,儘管比特幣突破歷史新高,但比特幣多空比率仍處於 2022 年 9 月加密寒冬以來的最低點,這顯示大多數交易員對這波漲勢仍持保留態度,並選擇布局空單,作為對這輪多頭走勢的避險策略。 資料來源:Coinalyze/TradingView,圖片來源:CoinDesk 鑑於目前的宏觀風險,投資人選擇保守其實並不奇怪。 「加密市場中低槓桿、低風險偏好的階段,通常預示著後續的穩健漲勢。」FRNT 表示:「比特幣似乎正處於這樣的階段,背後有多個利多催化劑和敘事支撐。」
  • 15:55

    比特幣逼近 112,000 美元創新高、以太幣月漲 50%:宏觀環境穩定與資金回流,推動主流資產領漲

    隨著聯準會維持利率不變、市場通膨預期調整,以及中美貿易關係緩和,5 月中旬的全球市場情緒明顯改善。美股連續上漲,加密資產同步回溫,上週比特幣價格更一度逼近 112,000 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黃金回落、美元疲弱、就業數據略低於預期,共同構築出「風險資產友善」的短線環境。本週市場修復的結構性因果清晰:宏觀穩定訊號強化資金信心,而鏈上數據與價格動能則展現出主流資產的新一輪輪動格局。 宏觀環境與比特幣共振:政策預期、機構加倉與 ETF 資金回流同步支撐 Source | BingX 比特幣價格分析 聯準會於 5 月 7 日維持利率在 4.25%–4.5%,主席鮑威爾表示,通膨雖然仍略高於目標,但整體經濟表現穩健,尚不急於調整利率政策。與此同時,川普持續對聯準會施壓,呼籲提前降息,以推動總統大選前的經濟增溫氛圍,形成政治與貨幣政策交錯的不確定張力。市場對7月或之後開始降息的預期升溫,推升風險資產吸引力。 通膨走勢為本輪反彈的核心觀察指標。5 月初 CPI 預期落在 3.4%,若能實際回落,將進一步穩固政策寬鬆預期。與此同時,4 月非農新增 17.7 萬人,失業率與時薪增速略低於預期,暗示勞動市場正緩步冷卻,為降息鋪路。這些數據形塑出一個「經濟不熱不冷」的環境,有利於風險資產修復。 比特幣價格自 5 月中旬起連續突破關鍵關卡,一度逼近 112,000 美元,創歷史新高。本輪走勢背後,機構資金動能明顯轉強。MicroStrategy 宣布再度加倉 8.4 億美元,成為政策信心回穩的象徵性訊號之一。根據 SoSoValue 數據,5 月 20 日比特幣 ETF 單日淨流入達 2.43 億美元,為3月中旬以來高點,單週累計淨流入突破 4.6 億美元,相比 4 月日均 0.58 億美元,資金動能明顯回升。 鏈上結構也同步改善。交易所比特幣儲備持續下降、實現市值(Realized Cap)創歷史新高,顯示籌碼持續轉向長期持有者手中。比特幣 RSI 指數達 72.8,技術面雖超買但無明顯背離現象,顯示當前上漲動能仍具延續性。 儘管如此,短線市場仍可能面臨整理壓力。若 5 月 CPI 數據或聯準會紀要偏鷹,將成為高檔震盪的潛在催化劑。投資者需關注 ETF 資金是否能連續性回流,以及政策是否真正進入寬鬆週期,作為後續行情的延續依據。 以太幣與市場結構:主流資產領漲、山寨幣輪動初現 Source | BingX 以太幣價格分析 以太幣價格在本週展現強勢反彈,自 5 月 6 日低點 1,764 美元回升至 5 月 23 日的 2,660 美元,月內漲幅超過 50%。本輪上漲動能來自三大催化因素:其一是以太坊 Pectra 升級進展明確,預計將優化執行效率並改善開發體驗,提升整體以太坊網路效能;其二是Layer 2 活躍度攀升,Arbitrum日活用戶重返 60 萬大關,Base 鏈交易量突破 2.4 億筆;其三則是鏈上活動回暖,資金信心回升。 鏈上數據也顯示市場活動回暖。ETH 非交易所活躍地址占比上升,平均 Gas 費提升至每筆 0.0018 ETH,反映出網路壅塞與使用需求同步成長。交易所 ETH 淨流入下降,說明拋壓趨緩與長期持有者占比增加。 多家機構亦給予樂觀預期。Messari 等研究機構皆認為,若政策與技術面雙雙配合,以太幣將有機會在下半年挑戰歷史新高,預計年內可能到達 3,200–5,000 美元區間。尤其在比特幣主升段之後,以太幣具備吸引資金輪動的潛力,有機會成為主流敘事新主角。 反觀山寨幣市場,目前雖出現初步輪動跡象,但資金尚未形成系統性推進。非 BTC/ETH 資產指數本週上漲2.4%,BNB、SOL、LINK 等主流幣小幅反彈,但 RWA、模組化與 AI 區塊鏈項目未見明顯回升,NFT 與 GameFi 仍陷低迷。 整體市場 TVL 穩定維持在高位,惟 DeFi 應用端使用強度尚未恢復至牛市高點。若山寨敘事無法重新啟動主線,市場結構可能仍維持主流資產集中領漲格局,等待資金與敘事的共振點出現。 市場情緒與結構觀察:貪婪上升但動能分歧,等待催化明朗 Source | CoinMarketCap 恐懼與貪婪指數本週升至76,進入極度貪婪區間,顯示投資人風險偏好顯著提升。但從鏈上與技術面觀察,市場上行動能並不一致,顯示資金信心修復但結構仍偏謹慎。 ETF資金流向方面,5月23日出現小幅淨流出,週末資金動能未延續,顯示多數資金仍以觀望為主,尚未形成突破動能。期貨市場未平倉合約量也未見明顯放大,槓桿資金保持中性水位。 同時,除了以太幣外的山寨幣ETF仍缺乏政策明朗化,導致中小型項目無法吸引增量資金。TVL雖穩,但各鏈資金分布仍高度集中,流動性供給不足制約價格表現。 綜合而言,市場情緒回溫,但仍須觀察5月CPI數據、聯準會紀要與ETF資金連續性,作為風險偏好是否能持續修復的關鍵判斷指標。若數據與政策同步支持,加密市場有望於6月進一步突破高點區間。 總結與展望 2025年5月中旬,加密市場在宏觀政策穩定與資金動能回流的共振下,展現結構性修復。比特幣創下歷史新高、以太幣強勢回彈,反映市場對政策轉向與機構採用的樂觀態度。然而,技術指標與情緒指數已進入高位,短期內不乏震盪風險。 未來一至兩週的關鍵觀察點將集中於美國即將公布的通膨數據(CPI)、聯準會公開市場會議紀要,以及ETF資金是否持續流入。若相關數據與政策立場支持市場風險偏好延續,加密資產有機會突破盤整區間,開啟新一輪主升段。反之,若情緒反轉或資金抽離,則需提防高檔修正風險。 此階段建議投資人採取「觀察驗證」策略,關注政策數據與鏈上活躍度同步變化,避免追高操作,同時保留對中長期資金結構改善的信心與準備。 關於 BingX BingX 成立於 2018 年,是全球領先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為全球超過 1,000 萬名用戶提供現貨、衍生品、跟單和資產管理等多元化的產品與服務。2024 年,BingX 更成為英超勁旅切爾西足球俱樂部的官方合作夥伴,展現品牌國際化佈局。 平台也定期提供主流幣定期提供主流幣如比特幣價格預測、及以太幣價格預測分析,滿足從新手到專業人士的不同層級需求。BingX 致力於打造值得信賴的交易環境,提供創新工具與功能以提升用戶交易能力。 BingX 官方社群聚集了來自不同背景的用戶,每日更新行情資訊、策略解析與實戰觀點,同時也會不定期分享教學內容與實用工具,快加入看盤、學交易、領福利的全方位情報站。 👉 BingX 繁體中文官方社群 本文為官方提供之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投資建議,讀者務必自行做好審慎評估。
  • 14:17

    美國副總統范斯、絲路創辦人 Ross Ulbricht 本週將在比特幣大會演講

    全球比特幣社群年度盛會「2025 比特幣大會」(the Bitcoin 2025 Conference)將於 5 月 27 日至 29 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登場,主辦方公布將有超過 400 名演講者出席,名單涵蓋政界與加密圈重量級人物,包括: .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白宮 AI 與加密貨幣沙皇 David Sacks.美國總統川普的長子 Donald Trump Jr.、次子 Eric Trump.美國參議員 Cynthia Lummis.絲綢之路創辦人 Ross Ulbricht.Strategy 董事長 Michael Saylor 有意思的是,一向對比特幣持懷疑態度、以支持黃金聞名的 Peter Schiff 今年也受邀擔任講者。 資料來源 相關報導:《川普次子 Eric Trump:區塊鏈運作完勝傳統金融,銀行若不轉型將被淘汰》《金價站上 3100 美元再創新高,Peter Schiff 繼續批評比特幣「數位黃金」敘事》《K33:川普加密行政命令或將釋出新訊號,市場低估比特幣戰略儲備影響》
  • 12:14

    $HYPE 再創歷史新高,為何巨鯨都選在鏈上平台 Hyperliquid 開單?

    原文標題:《The Secret Sauce of Hyperliquid》 原文作者:@stacy_muur,CuratedCrypt0 成員 原文編譯:zhouzhou,BlockBeats 編者按:本文發表於 2025 年 2 月,彼時 Hype​​rliquid 因「50 倍槓桿內幕巨鯨」的頻繁合約操作備受關注。3 個月過後,在加密市場行情回暖過程中,Hyperliquid 再次激起市場波瀾,其代幣 $HYPE 價格也再創歷史新高。這一次給 Hyperliquid 帶來注意力的巨鯨選手是 James Wynn,一位高調「40 倍槓桿巨鯨」。 5 月 26 日,巨鯨 James Wynn 在社群媒體上發文,暗示其近期將不再參與(或公開進行)合約交易,他表示: 「致所有支持者與黑粉們:我們這趟豪賭持久戰的旅程還算不賴,帳戶巔峰時從 3、400 萬本金滾到了 8,700 萬。如今我決定帶著 2,500 萬利潤離場。這場遊戲很盡興,但現在是時候以贏家姿態退場了,Wynn 和黑粉們現在是 1:0。」 BlockBeats 先前報導,巨鯨 James Wynn 近期在 Hyperliquid 上透過先後開設價值超 10 億美元的多單、空單引起大量關注。Wynn 於上週六日開設大額空單以押注比特幣下跌,最終倉位價值再次超過 10 億美元。今日早些時候,川普再次變卦,推遲對歐盟徵收 50% 關稅,引發比特幣快速反彈,導致其空單最終虧損超 1,500 萬美元平倉。 為何巨鯨們熱衷於 Hyperliquid,這家去中心化衍生品平台以高達 50 倍槓桿、零 Gas 費和全鏈上透明訂單簿,成為高風險交易者的天堂。平台低成本、高槓桿特性,疊加市場劇烈波動,讓巨鯨們趨之若鶩,Hyperliquid 也因此成為合約交易的新焦點。 以下為原文內容(為便於閱讀理解,原內容有所整編): 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衍生品的歷史上,鮮有協議能占據鏈上永續合約市場的一半以上,而 Hyperliquid 卻做到了。它的秘訣是什麼? 數據顯示,在 24 小時內,鏈上永續合約的總交易量為 143.7 億美元,而 @HyperliquidX 就占了驚人的 93 億美元,占比高達 64.71%,展現出 Hyperliquid 在市場上的絕對統治力。 然而,大多數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在這些方面一直難以匹配,通常依賴於: 自動造市商(AMM)設計(導致大額訂單滑點過高,例如 GMX); 部分鏈下解決方案(如 dYdX v3),這會影響透明度或增加用戶使用的複雜性。 Hyperliquid 意識到這個問題:如果用戶體驗不佳或流動性不足,用戶不會大規模遷移到鏈上。因此,團隊致力於提供「CEX 等級的速度和流動性,但完全鏈上化」。 Hyperliquid 的成功證明了 DEX 在面對幣安(Binance)等巨頭時的可能性。Binance 的 24 小時永續合約交易量為 972.2 億美元,而 DEX 整體交易量僅為 146.37 億美元,其中 Hyperliquid 貢獻了 95.32 億美元。 借助 Hyperliquid,DEX 的交易量可達 Binance 的 15%;沒有它,這一比例將降至 5%,僅剩 51.05 億美元。這證明了 Hyperliquid 對 DeFi 交易的推動作用。 這一表現兌現了 Hyperliquid 的核心承諾——在完全去中心化的 Layer-1 上提供 CeFi 級別的交易體驗。 背景與創始故事 起源與團隊組成 Hyperliquid 由 @chameleon_jeff(哈佛畢業生、前 Hudson River Trading 量化交易員)和一支來自 MIT、Caltech 等頂尖院校的小型工程師團隊創立。 他們在 2020-2022 年期間曾從事高頻交易(HFT),並在 FTX 崩盤後轉向去信任化方案。看到數十億美元因中心化託管而消失,他們的目標變得清晰:打造一個不犧牲性能的自託管替代方案,並選擇「無 VC、自籌資金」的方式,以確保長期與用戶和交易者利益一致,而不是迎合短期投資者利益。 為什麼 CEX 仍能占據主導地位? 儘管 FTX 等主要中心化交易所(CEX)崩潰,用戶交易習慣並未立即轉向 DeFi。許多交易者仍使用 Binance 等中心化平台,並非因為他們忽略了託管風險,而是因為 CEX 始終具備: 快速且熟悉的介面 深度流動性 進階交易功能(停損單、專業 K 線等) 無 Gas 費,跨鏈無障礙 低門檻,便捷的交易體驗 上圖 2022 年指 FTX 崩盤後(11 月至 12 月),2025 年數據為截至 3 月 6 日的預估值。Hyperliquid 意識到了這一短板:如果用戶體驗不佳或流動性不足,用戶不會大規模遷移到鏈上。因此,團隊致力於打造「CEX 等級的速度和流動性,但完全鏈上化」。 從第一天起就優先考慮用戶體驗的產品構建 讓我們看看 Hyperliquid 的產品矩陣: 1. 永續合約 DEX Hyperliquid 的核心產品是其永續合約 DEX,採用完全鏈上的中央限價訂單簿(CLOB),支援: BTC、ETH 最高 50 倍槓桿 SOL、SUI、kPEPE、XRP 最高 20 倍槓桿 小市值代幣最高 3 倍槓桿 Hyperliquid 從零開始構建,提供比競爭對手鏈下解決方案更高的開放性,並專門為高頻交易(HFT)需求設計。其特點包括: 子秒級交易確認 每秒處理 10 萬筆訂單 無 Gas 費或近乎無 Gas 費的下單與撤單體驗 這些關鍵因素使其用戶體驗匹敵 CEX。 高級交易機制: 原子化操作:基於最新預言機價格支持原子化清算,並按小時分發原子化資金費率 資產安全檢查:平台在每個區塊結束時進行資產安全性驗證 訂單優先級:優先處理撤單與僅掛單限價單,保護做市商免受惡意流動性影響 截至上週,Hyperliquid Perps 的交易量達 665 億美元,幾乎是排名第二的 Jupiter(97 億美元)的 7 倍,並且超過其後 14 個競爭對手總和(336 億美元)。 Hyperliquid 獨占前 15 大永續交易所總交易量的 66%。 2. 現貨交易所 Hyperliquid 的現貨交易所於 2024 年年中上線,初期支援 HYPE、memecoin 等 20 多種原生資產。 相較於 Hyperliquid 龐大的 1.06 兆美元永續合約市場,現貨交易起步較小,但成長迅速。截至 2025 年初,隨著關鍵更新(尤其是 BTC 的上線),Hyperliquid 正在逐步成為鏈上現貨交易的有力競爭者。 回到 2024 年年中,Hyperliquid 的現貨交易僅限於自家代幣及少數其他資產(如 RAGE)。這種有限的資產範圍使得許多專業交易者望而卻步,他們更青睞 BTC 等主流資產,而不僅僅是投機代幣。 Messari 分析師 MONK 在報告中預測:若 Hyperliquid 增加 BTC,將徹底改變局面,使其成為同時涵蓋現貨和衍生品交易的一站式平台,挑戰中心化交易所。這項預測很快就在 2025 年 2 月 15 日得到驗證——Unit 團隊上線了在 Hyperliquid 訂單簿上直接交易 BTC 現貨的功能。 這意味著什麼? 交易量激增:在 BTC 上線前,Hyperliquid 現貨交易量僅是每月 630 億美元 BTC 永續合約交易量的一小部分。 Messari 預計,若引進適當的資產,現貨交易量可達永續合約交易量的 20%-30%,潛在增量達數十億美元。而隨著 BTC 現貨上線,其他 DEX 每月已有 330 億美元 BTC 交易量,Hyperliquid 正迅速搶佔這一市場份額。 更多資產即將上線:Unit 的方案不僅支援 BTC,也為未來引進 ETH、SOL,甚至現實世界資產奠定了基礎。這可能使 Hyperliquid 成為加密資產現貨交易的核心市場。 3. Hyperliquid HLP(流動性金庫) HLP 是一個流動性金庫,用戶可以存入資金(主要是 USDC),作為衍生品交易所交易者的對手方,並從交易利潤中獲得分成。 目的:為不想主動交易的用戶提供被動收益機會,遵循「莊家永遠贏」的模式,讓存款用戶從交易活動中受益。 核心特點: 用戶存入的資金會被借給交易者用於槓桿交易。 收益波動,但 2024 年底年化收益一度達到 54%。 4. Vaults(跟單交易) Hyperliquid 提供跟單交易(Vaults)功能,讓用戶能將資金分配給專業交易員的策略進行自動交易。 目的:讓一般用戶也能利用頂級交易員的專業知識獲利,而無需自行直接操作。 核心特點: 任何人都可以創建 Vault 並管理資金,管理者需持有至少 5% 的倉位,並享有 10% 的盈利分成。 用戶可以瀏覽不同 Vault 的業績,選擇投資,實現利潤共享。 5. HIP-1 和 HIP-2 代幣標準 Hyperliquid 推出了兩個創新代幣標準,用於增強其生態系統: HIP-1:原生代幣協議,允許用戶在 Hyperliquid L1 上發行自定義代幣(如 PURR,一個作為概念驗證推出的 meme 幣)。 HIP-2:流動性解決方案,為 HIP-1 發行的代幣提供做市策略,確保流動性,無需依賴 Raydium 等外部平台(與 Pump.FUN 不同)。 核心特點: HIP-1 代幣可直接用於 Hyperliquid 的現貨和永續合約交易。 HIP-2 由 Hyperliquid 團隊客製化做市,利用其量化交易能力提供流動性支援。 範例:PURR 擁有原生帳本、現貨訂單簿、內建預言機以及永續合約交易,展示了這些標準如何建立可組合的交易生態。 Hyperliquid 的技術核心 從永續合約到現貨交易,Hyperliquid 的所有產品都建立在其客製化區塊鏈——Hyperliquid Layer1 之上。 2025 年 2 月 18 日,HyperEVM 已正式上網主網。 Hyperliquid 的區塊鏈目前可處理每秒超過 20,000 筆交易(TPS),支援包括永續合約交易和 BTC 現貨市場 在內的強大生態系統。基於 HyperBFT 共識,其 L1 已從最初的專業交易平台發展為通用區塊鏈。 HyperBFT 關鍵優化 TPS 大幅提升:先前受 Tendermint 限制,僅支援 2 萬單/秒,升級後可處理 20 萬單/秒。 更快的處理速度:共識過程不會因執行受阻,交易可連續排序,無需等待當前區塊執行完成。 更低延遲:確認時間更快更穩定,僅受網路延遲影響。 樂觀響應:區塊產生速度取決於驗證者的通訊效率。 HyperEVM:完整的 Layer-1 能力 HyperEVM 將通用 EVM 網路整合至 Hyperliquid 區塊鏈狀態,形成雙 VM 架構: 原生 VM:針對高性能交易進行最佳化。 EVM 層:支援無需許可的第三方開發。 HyperBFT 的升級,加上 BTC 現貨交易的引入,使 Hyperliquid 逐步成為功能更強大、用途更廣泛的交易平台。 Hyperliquid 與…相比如何? Hyperliquid vs. 其他 DEX 完全鏈上 vs. 部分鏈下: Hyperliquid 採用完全鏈上的中央限價訂單簿(CLOB),而許多 DEX 競爭對手(如 dYdX v4)仍依賴部分鏈下訂單簿。Hyperliquid 的方案確保了可驗證性和透明匹配引擎,避免暗箱操作和搶跑問題。 永續合約市場的主導地位: 截至 2024 年 2 月,Hyperliquid 已佔據鏈上衍生品 DEX 交易量的 56%。自 2024 年 7 月 起,其月度永續合約交易量超越主要競爭對手。2025 年 1 月,Hyperliquid 單月永續交易量達 1,960 億美元,而其他四大協議總和僅為 600 億美元。 性能與做市商優先級: Hyperliquid 的自定義 Layer-1 和共識機制(HyperBFT)使其能夠處理亞秒延遲和每秒約 10 萬單的交易量。這是專門為高頻交易量身定制的。其他基於通用區塊鏈的 DEX 需要與許多其他交易共享區塊空間,這使得維持高吞吐量變得更加困難。 與 CEX 的比較 交易量差距與增长軌跡: 儘管 Hyperliquid 仍然小於像 Binance 這樣的頂級 CEX,但它在某些月份縮小了差距,到了 2025 年 3 月,它的交易量佔比超過了展示的總交易量的 26%(與 Binance 前 100 的現貨交易對相比)。這項比較強調了一個鏈上高效能的永續合約交易所能夠有效挑戰甚至是主導的中心化現貨市場。 鏈上透明度 vs. 中心化控制: CEX 通常擁有專有的鏈下引擎,可能在訂單路由、費或搶跑方面存在不透明的情況。Hyperliquid 完全鏈上的設計讓任何人都能即時驗證交易。 未來目標——「鏈上 Binance」: 分析師將 Hyperliquid 的看漲情況描述為發展成鏈上的 Binance 類比。它已經提供了永續合約和一個不斷擴大的現貨市場,最近還上線了現貨 BTC,並且 HyperEVM 現在已經在主網運行,開始吸引更廣泛的 DeFi 應用。 在成為 DeFi 衍生品領域的產品領導者後,Hyperliquid 的快速成功不僅僅依賴於其性能;同樣也證明了其以社區為先的理念。 Hyperliquid 的社群:為交易者打造的交易平台 社群優先的代幣分配 無風險投資人持股:Hyperliquid 的團隊透過自籌資金進行開發,避免了私人投資者分配的情況。這確保了代幣不會因大型風險投資的股份而被稀釋,這與 dYdX(50% 以上給投資者)或 GMX(30% 給內部人員)等競爭對手形成鮮明對比。 慷慨的空投: 創世空投(佔供應量的 31%):分發給 94,000 名早期用戶,每人平均約 45,000 美元。這是獎勵真正的用戶,而非投機者。 積分計畫:不透明的獎勵機制抑制了 Sybil 攻擊,更青睞忠誠用戶而非機器人。 76% 的社群分配: 超過 3/4 的 $HYPE 代幣分配給社群(空投 + 激勵),確保與長期成長保持一致。 聆聽用戶 直接的回饋建立了有共同利益的社群。團隊透過私訊方式聯繫了 @HsakaTrades(50 萬+ 粉絲)和 @burstingbagel 等交易員,依據回饋建立了 Vaults(例如:20%+ 年化收益的 Delta-neutral 策略)和 HLP。自 2024 年以來,超過 50% 的功能更新來自用戶的請求,讓交易員成為共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用戶。 透過可靠性建立信任: 一個可靠的產品能在懷疑的市場中留住用戶。交易員們最初是為了空投而來,但留了下來,因為 Hyperliquid 提供了 1 秒鐘的存款速度,HLP 的深度流動性和 99.9% 的正常運行時間,而不像競爭對手那樣經常當機。 Hyperliquid 並非首個推出永續合約的 DEX,但透過優化交易速度(亞秒級訂單執行)、流動性(HLP 池子超過 5.4 億美元)和用戶體驗(解決了競爭對手忽視的提款延遲),達成了每日 100,000 筆交易,成功打破了「dYdX 或 GMX 已經讓衍生品市場『結束』」的質疑。 援助基金 當交易員使用 Hyperliquid 平台時,他們支付交易費用,其中的一部分會被分配到援助基金(AF)。 這個基金會不斷從市場上購買 HYPE 代幣,創造持續的購買壓力。隨著交易量的增加,更多的費用流入 AF,進一步推動 HYPE 的需求。截至目前,AF 已經累積了 1,663 萬個 HYPE 代幣,佔流通供應量的 4.97%,現估值約為 2.6724 億美元。 Hyperliquid 的快速成長可見一斑,2025 年 1 月僅永續交易量就達到了 1,960 億美元。 這對最終用戶意味著什麼 對於 HYPE 持有者和交易員來說,這個系統創造了一個自我強化的價值循環。隨著 Hyperliquid 交易活動的成長,援助基金的購買力也會隨之成長,最終惠及長期持有的代幣用戶。 自我強化循環:更多交易 → 更多費用 → 更多回購 → 代幣價值提升。 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 免 Gas 交易:只有在交易增加狀態膨脹(例如,現貨上市或轉帳到新錢包)時才會產生 Gas 費用。 無需 KYC:透過電子郵件或加密錢包(如 MetaMask)註冊即可。 直觀的介面:設計兼顧初學者和高級交易員,介面類似於中心化交易所(如 Binance)。 近即時結算:子秒級區塊時間支援即時交易。 高吞吐量:每秒處理超過 200,000 筆交易,即使在高峰活動時也不會出現延遲。 輕鬆資金充入:透過 Arbitrum 充值 USDC(未來計畫支援原生多鏈)。 遊戲化設計:排行榜與競爭獎勵(例如,給予頂級交易員空投),打造黏性強、活躍度高的社群。 去中心化路徑 雖然 Hyperliquid 的 L1 最初由團隊運營的驗證者(以優化效能和快速迭代)運行,但它正在逐步朝著多驗證者網路和分散式節點框架發展: 擴充驗證者集(從 16 個增加到 100 多個節點)。 唯讀節點:第三方能以已經運行節點來驗證鏈的狀態和區塊生產。 長期部署計畫:隨著生態系統的發展,團隊計畫引入更強的質押和驗證者入駐機制,朝著無信任模式邁進,類似於領先的權益證明網路。 團隊激勵一致性:由於費用目前流向協議金庫和 LP 提供者(而非創始團隊),團隊的未來報酬與即將推出的代幣掛鉤,從而與長期鏈條表現和去中心化目標一致。 展望未來,Hyperliquid 從專注的永續合約 DEX 向一個完整的交易所生態系統發展,隨著 BTC 現貨交易的加入、HyperEVM 在主網的上線以及驗證者集的擴展,它的雄心顯而易見,目標成為「鏈上 Binance」。 其結合了 CeFi 的高性能和 DeFi 的透明度,已佔據鏈上永續合約交易量的 64.71%,證明了一個成功的社區驅動方法如何推動 DEX 挑戰即使是最大的中心化平台。 Hyperliquid 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1. 無 VC、自己資助的模式:確保用戶擁有代幣,減少私募賣壓,優先考慮真正的交易員利益,而非短期投資者。 2. 以用戶為中心的代幣分配:慷慨的空投(31% 的供應量分配給早期用戶,整體約 76% 分配給社區),動態積分計劃以防止 Sybil 攻擊,以及一個幫助基金通過回購代幣來惠及持有者。 3. 高效能 Layer-1(HyperBFT + HyperEVM):子秒確認、100k+訂單吞吐量和 EVM 相容性,提供了速度和未來 DeFi 擴充的組合性。 4. 完全鏈上 CLOB:透明的訂單匹配和最小滑點,彌合了通常將交易員綁定在 CeFi 中的流動性差距。 5. 現貨和永續合約一站式服務:無縫存取核心市場:新上線的 BTC 現貨以及強大的永續產品。使用者可以在一個平台上管理現貨和槓桿部位。 6. 社群驅動的功能開發:直接的回饋循環(使用者對 Vault、HLP 增強、跨鏈橋接的請求)讓交易者參與並塑造持續的改進。 7. 長期去中心化願景:逐步擴展驗證者集、開放只讀節點、無團隊利潤的費用結構,確保激勵一致性和逐步去信任化。 透過結合科技卓越、以社群為先的激勵機制和不妥協的使用者體驗,Hyperliquid 已經勾勒出 DeFi 成功的藍圖。 其「秘訣」本質上是機構級性能和草根用戶對接的完美結合——這一組合重新定義了鏈上交易,並為去中心化金融的更廣闊未來鋪平了道路。 原文連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律動 BlockBeats 相關報導:《Hyperliquid 浴火重生:協議日營收超 500 萬鎂、HYPE 回升突破 30 美元》《Hyperliquid 流動池再陷清算危機!連幣安、OKX 也來夾殺,團隊被迫「來硬的」》
  • 12:13

    駭客利用以太坊新功能偷走 15 萬美元!釣魚手法升級,按一鍵錢包就被清空

    根據 Beincrypto 報導,Web3 反詐騙平台 Scam Sniffer 於 5 月 24 日發佈警告稱,發生了一起利用以太坊改進提案 EIP-7702 的釣魚詐騙案,受害者因此損失近 15 萬美元。 什麼是 EIP-7702? EIP-7702 是 Pectra 升級中的關鍵提案之一,該提案允許一般外部帳戶(EOA)在交易期間暫時擁有類似智能合約錢包的功能,其目的是可以實現很多批次操作、設定更複雜的規則,本意是讓使用體驗更順暢,但現在卻被駭客反過來利用。 更進化的釣魚詐騙 區塊鏈資安公司慢霧創辦人余弦指出,此次攻擊是著名詐騙集團 Inferno Drainer 所為,手法比傳統釣魚更高明。 與以往直接竊取私鑰或控制錢包的手法不同,這次攻擊是利用使用者與一個支援 EIP-7702 的授權合約之間的互動。駭客透過該合約中的功能,悄悄發起多筆代幣授權與轉移操作。 當用戶誤入釣魚網站,點下「確認」或「簽名」時,其實是在授權該合約代表自己執行一段批次指令。這段指令已經預先被駭客設計好,內容包含轉帳與授權操作。 結果就是:受害者親手簽署了讓自己資產被轉走的交易,卻完全不自知。 駭客與時俱進 這起事件代表著詐騙手法的重大轉變。余弦指出,駭客們已不再倚賴傳統伎倆,而是主動整合最新以太坊技術,讓攻擊手法更具隱蔽性與針對性。  「如我們早前所預測,詐騙集團已跟上技術節奏……大家必須提高警覺,不然錢包資產隨時會被清空。」 他也呼籲使用者,定期檢查自己的代幣授權狀況,並留意錢包是否被不明地址透過 EIP-7702 授權操作。
  • 10:06

    高槓桿巨鯨不玩了! James Wynn 宣佈 2,500 萬鎂止盈出場:酸民們掰掰

    近期備受關注的巨鯨 James Wynn 於不久前發文表示,自己將帶著 2,500 萬美元的利潤退出賭場,似乎是在暗示自己將不再參與合約交易。 不過,外界對 James Wynn 所謂「傳奇交易員」的身份早有質疑。有觀點認為,他可能透過對沖操作製造出高額獲利的假象,實際目的是營造人設,為日後推廣迷因幣鋪路、從中獲利。接下來他是否會透過社群平台行銷迷因幣,將會是一個值得觀察的動向。
  • 08:54

    川普今晨宣佈推遲歐盟關稅!40 倍高槓桿巨鯨緊急止損,認賠 1,500 萬美金

    川普推遲歐盟關稅 自美國總統川普上週五拋出震撼彈,宣佈聲稱與歐盟談判毫無進展,並揚言於 6 月 1 日起對其課徵 50% 關稅後,加密貨幣市場便從原本樂觀的上漲情緒轉向,比特幣也從 11 萬美元高點下挫。 然而,就在今天早上,川普又在社群平台上發文表示,自己接到了歐盟委員會主席 Ursula von der Leyen 的電話,她要求延長 6 月 1 日針對貿易和歐盟的 50% 關稅的最後期限,而川普也同意將關稅延至 7 月 9 日。消息釋出後,比特幣 1 小時內拉升 1.65% 至 109,000 美元水平。 鏈上巨鯨緊急止損 由於漲勢來的太快,導致近期備受關注的巨鯨 James Wynn 吞下巨額損失。數據顯示,該巨鯨於今晨 6:09~6:15 止損平倉了價值 10 億美元的空單,虧損 1,586 萬美元。 這筆空單是 James Wynn 昨天以 40 倍槓桿開設的,均價 107,069 美元。根據鏈上資料分析師餘燼整理的資訊,James Wynn 只花6 分鐘就把價值10 億美元的部位全部平完。經過這筆交易後,其帳戶的歷史績效回落至 2,500 萬美金。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