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金融/FI/Crypto】DeFi到底在紅什麼?新手入門指南:關於流動性挖礦、聚合器與NFT

2021/04/14 16:49
【金融/FI/Crypto】DeFi到底在紅什麼?新手入門指南:關於流動性挖礦、聚合器與NFT

隨著加密市場牛市的持續進行,投資機構的活躍度也在迅速提升,進一步助推了加密市場的亢奮情緒。
據調查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加密市場共發生起 255 起募資事件,是去年同期的 3 倍以上;而金額上光 2021 年 Q1 的投資額度就已經超過 2020 年整年的金額,足見市場的火熱程度。
而其中帶起加密貨幣市場整體市值攀升的重要推手,除了眾所皆知的大企業皆大量買進比特幣、以太幣等主流幣等外,即是 DeFi 以及 NFT 的蓬勃發展。

從區塊鏈到加密貨幣世界:去中心化世界的願景

DeFi,全名 Decentralize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是相對於 CeFi(Centralize Finance,中心化金融)而言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創新應用。
眾所皆知的,加密貨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簡單來說就是「分散式帳本技術」;當初創建的緣由,就是想要透過大量、分散的帳本資料儲存技術,來避免單一、中心化企業或個體的壟斷。
若對照中本聰在 2008 年發明區塊鏈技術的背景,就能一目瞭然的理解這樣的技術,就是為了避免再次遇到「金融巨鱷大到不能倒」的腐敗。
也就是說,區塊鏈的根本核心,就是想要「去中心化」;而由此延伸出來的加密貨幣世界,本質上也是瀰漫著「去中心化主義」的。
但一般人進入加密貨幣世界的交易所,將法幣(如台幣、美金等傳統貨幣)換成加密貨幣的機構,背後營運的仍是單一的團隊;與傳統金融機構一般,仍是有信任上的風險,並沒有達成「去中心化」的目標。
而由這些「中心化」交易所所提供的理財相關服務,就稱為中心化金融(CeFi);比如說台灣最大宗的交易所 Max、Bitopro 與 Ace 和全球知名的 Pionex、Binance 等等。
那為了達成「去中心化」的目標,追根究底就是要達成與之互動的,背後服務不能是由「人」所構成;因此就出現了「智能合約」這種以程式來提供各種服務的產物,而智能合約所產生的 Dapp 用來提供各種金融服務包括借貸、交易、保險等等,就是人們常聽見的 DeFi(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由於是已經上鏈(部署在區塊鏈上)的程式,是不可篡改的;再加上公開透明的程式碼,每個人都可以在區塊鏈上看到程式的組成,因此也難有惡意的程式漏洞。
這兩項因素加在一起使 DeFi 不像 CeFi 會有信任問題的風險(背後互動的不是人、不會有惡意倒閉的可能),但卻多了一個程式漏洞問題而提高被駭的風險。
而由於 DeFi 是在區塊鏈上的,因此應用程式(稱為 Dapp)中的程式碼都是公開透明的開源模式,使得工程師極為簡單的就可以串接各種應用、Dapp 的「可組合性」極高,就像樂高一樣,很容易就相互組成新的創新,而使得各種 DeFi 創新蓬勃發展、推出速度極快。

DeFi 成長爆炸的推手:流動性挖礦與聚合器

雖然 DeFi 的概念和應用早在 2018–19 年就已經開始,但真正開始爆紅主要還是引入了「流動性挖礦」的概念。
什麼是「流動性挖礦」呢?這就要從 AMM(自動做市商)的概念先講起;一般傳統在不論是股票交易、或是交易所買賣加密貨幣時,多半採取的都是「搓合制」,也就是你想要在 50 塊賣 A 股票、必須要有人想用 50 塊買,交易才能夠「搓合成功」而成交。
如果一直沒有人願意用 50 塊買 A 股票時,你的交易就不會被執行;當這種情形很常出現時,我們就稱作「流動性差」,想當然而這樣的交易體驗對客戶來說也很糟糕,因為完成一筆交易的時間需要等很久。
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有一種叫造市商的機構,就是專門在股票或交易所中擔任「對手方」的角色:你要賣他就買、你要買他就賣,讓交易的「流動性」提高而能「搓合成功」,使交易順暢、縮短成交時間而完善體驗。
但在 DeFi 裡,普遍缺乏這種背後由個人或團隊運行「造市商」的角色;而補足之道就是以 AMM(自動造市商)來替代傳統造市商,來保持各個 Dapp(去中心化應用)的流動性、提高成交速率而使顧客體驗提升。
那 AMM 是由誰來擔任呢?簡單的來說,是有閒錢的任何人都可以。只要將閒餘資金存入特定 Dapp,就能擔任 AMM 維護的角色而賺取利潤,這種行為就稱為「流動性挖礦」。
以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來說,AMM 的操作方式是要用戶將閒餘資金的交易對(BTC/USDT、ETH/USDT)以一定的比例存入兩個池中來提供「流動性」,也就是讓其他用戶要買賣該交易對時,有加密貨幣可以買賣;而去中心化交易所向買賣方收取的交易手續費,則用一定比例的分潤機制回饋給「流動性提供方」,也就是資金存入池中的用戶,來賺取報酬;這樣一來每個用戶都可以把自己的代幣扔到流動池裡,成為一個小的造市商,然後享受交易對手續費分紅;不論在借貸合約、交易所中皆有這樣的機制,造成了 DeFi 的蓬勃發展。
但同樣一種交易對,提供在借貸合約與 Dex 裡的利潤分潤就不同,且是每天甚至是每小時浮動的,端看該 Dapp 的用戶量與分潤機制;況且借貸合約與 Dex 都有許多種,造成投資人眼花撩亂。
想要以同一種加密貨幣對(BTC/USDT、ETH/USDT)獲得「流動性挖礦」的最大投資報酬率,就必須一直關注以上這些訊息,且將資金移入移出都需要花費手續費,複雜的程度實在是讓人難以忍受。
應運而生的另一種 DeFi 創新:聚合器因此而生。可以想像聚合器(Aggregator)為基金操盤手,面對市場上成千上萬種「股票」(在 DeFi 領域的各種 Dapp),自動幫你把市面上投資報酬率最好的投資組合納入選擇(在 DeFi 裡自動分配資金到「借貸」、「流動性挖礦」等 Dapp 項目裡賺取高額報酬)。
若手邊有閒錢的是 USDT/USDC 等幣種,在聚合器裡只要選定該幣種而把資金投入聚合器中(正確來說是投入聚合器中的該幣種「機槍池」中,如 USDC 機槍池),即可翹高兩腳、看著利潤源源不絕的滾滾而來。
投資人除了可以省下研究各大 Dapp 的收益率比較外、尚可以省下將資金移入移出所需耗費的手續費成本(Gas Fee,在區塊鏈上不論是訪問合約、轉帳都需要付給礦工的手續費);一鍵投資在聚合器的出現後,不再是天方夜譚!
這些 DeFi 聚合器能提供的報酬多半遠高於 CeFi 中的產品,舉例來說 Binance 對 USDT 的活期放貸利率約莫是 6% 年化,但同樣在聚合器 AutoFarm上的利率卻來到了 68%,筆者甚至在前幾日有看到超過 90% 的利率!
正因為「流動性挖礦」的創新、聚合器自動獲利最大化的方便性,使得 DeFi 中的各種應用如火如荼的發展!在 2020–2021 年成為了加密貨幣世界的新寵兒,成長超越了比特幣、以太幣等巨頭的上漲幅度!過去以算力挖取比特幣、以太幣的「礦工」,也漸漸被參與 DeFi 市場流動性挖礦(Liquidity Farming)的「農夫」給取代!

數位藝術品還是加密貨幣顛覆世界的關鍵?

自 2021 年開始,在去中心化領域中另一個被熱烈討論的議題,即是 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
全世界不會有兩個一樣的 NFT;與常見的 BTC、ETH 等同質化代幣不同,前者就如同 iPhone,就算型號一樣每一支手機卻都不同,後者則如同新台幣,所有面值相等的鈔票本身之間並無差別。
目前 NFT 中最重要的發展,在於將藝術品及遊戲中的虛擬寶物,應用在區塊鏈上的應用;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 NFT 是為一種數位資料的「所有權」,將數位資料經過由智能合約編寫的過程後,會成為獨一無二、可永久保存的「數位資產」。
從數位藝術作品的角度而言,其所有權可以如同加密貨幣般方便的轉移交易,而不再需要傳統、如藝廊之類的第三方機構證書,而大大增加了方便度與流動性;
況且 NFT 在智能合約編寫的過程中,可以保證過去藝術創作者難以獲利的「次級市場」(藝術品第二次轉賣開始的市場,也就是收藏者賣給收藏者的交易),也可以在 NFT 的應用下從往後的每筆「次級市場」交易中獲利。這大大的增加了對藝術創作者的好處,也使得投入 NFT 市場的創作者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目前 NFT 最為人耳熟能詳的應用,如 NBA Top shot ,可以把他視為是一種 NBA 球員收集卡平台,但收集的並不是傳統的球員卡,而是某位球員在生涯中精彩的一刻,稱之為 Moment, Moment 可能是三分球、灌籃、助攻等等的短影片。
以及大家可能都在新聞上看到,藝術創作家 Beeple 的作品「每天:最初的 5000 天」以 6900 萬美元價格售出;炒熱幣圈話題的重要推手、特斯拉的創辦人馬斯克也將自己創作的混音歌曲以 NFT 的形式出售、Twitter 的創辦人將自己在 Twitter 的第一條推文以 NFT 形式公開拍賣售得 275.5 萬美元。
以上種種事蹟對於幣圈外、甚至很多幣圈內的人來說,都有點難以理解,甚至斷定 NFT 就如同 2017 年的 ICO 之亂一般只是炒作、泡沫。筆者對這樣的觀點難以評論,卻想要向讀者推薦另一種 NFT 已經在逐漸茁壯的應用場景。
NFT 真正的潛力,可能在於「DeFi+NFT」,帶領加密貨幣世界從過去的「數位原生資產」到「串接數位與現實資產」的進程。
簡單來說,目前看到以比特幣、以太幣為主的加密貨幣市場,其實都是在 2008 年後區塊鏈技術興起後,「無中生有」的鏈上原生資產。這些市值基本上是獨立於實體經濟而「憑空出現」的,雖然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但仍難與實體、傳統經濟的量體抗拒。
但 NFT 的出現後改變了這樣的情況;透過 NFT 的應用,將「區塊鏈上」與「區塊鏈下」的資產甚至是經濟串連,將會加快許多倍。
比如說你在實體經濟中擁有一棟房子,如果要借錢抵押的話過去只能尋求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管道;但若能將鏈下與鏈上的經濟串連,這樣的房子「所有權」可以被鑄成 NFT,抵押到 Dapp 裡面來借款、快速取得週轉的資金。
先不考慮 Dapp 的效率與風險,光是能將鏈下與鏈上的資產串連並用,就替區塊鏈/加密貨幣世界開拓了完全另一個新的領域。
從「數位原生資產」而進階到「串接數位與現實資產」的領域;目前加密貨幣的整體市值約莫是 2 兆美元,美股股市市值則是 11 兆,更不要遑論全球各國的股市、債市、期貨等金融市場的總額。因此就規模來說,「加密貨幣市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若能真的將「DeFi+NFT」的應用加速普及,相信加密貨幣的未來發展與上限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當真的能串連鏈上與鏈下金融時,在討論的量級就已經不是「比特幣今年會不會漲超過 20 萬美金」,而是「金融整體市值有多少會轉移到區塊鏈/加密貨幣世界」了。
我們處在一個令人振奮的時代,而加密貨幣與區塊鏈的應用與發展,毫無疑問將會是最顛覆時代的產物;本文嘗試簡單用流動性挖礦、聚合器應用與 NFT 發展等三個趨勢介紹 DeFi,希望能幫助讀者再加入這個新興領域時,更能掌握目前市場的脈絡。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詣言堂

業餘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現職於區塊鏈新創公司 CoolBitX;讀過博士也當過講師,以管理顧問身份服務過傳統金融客戶、也待過傳統金融銀行協助數位轉型。最近專注於加密貨幣的最新動態與投資方法,期待搭上 Fin-tech 成長浪潮而重新定義金融、以早日達成個財務自由而專注於個人寫作。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