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calendar 05/20 星期二

  • 22:34

    微軟透過 Space and Time 整合,將即時區塊鏈數據引入 Fabric

    根據《The Block》報導,微軟(Microsoft)正與去中心化 ZK 驗證資料平台 Space and Time 合作,將區塊鏈的即時數據整合進自家資料分析平台 Fabric。 根據週二的公告,Space and Time 將在 Microsoft Azure 的 OneLake 平台中,為 Fabric 用戶提供來自比特幣(Bitcoin)、Sui 和以太坊(Ethereum)的「即時、可驗證」數據流,協助開發者更有效率地存取並分析鏈上活動資訊。 Space and Time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Nate Holiday 表示:「這是一項直接整合進 Fabric 的產品服務,我們是將雙方功能結合,推出面向大眾的全新產品。」 「透過與 Microsoft Fabric 整合,Space and Time 不僅擴大了我們對開發者和企業的可靠資料支援,也符合我們在 Web3 等各行各業實現技術民主化的使命。」Microsoft Fabric 首席產品經理 Sruly Taber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項整合展現了我們在全球層面提供增強生產力與推動創新工具的承諾。」 Holiday 指出,整合 Space and Time 將簡化微軟開發者存取加密數據的過程,「為企業提供一個值得信賴且高效率的解決方案,能直接在應用程式中運用鏈上活動的洞察資訊」。他表示,潛在的客戶群包括大型銀行。 此消息發布後,Space and Time 的原生代幣 SXT 短時間從 0.107 美元上漲至 0.12 美元,漲幅達 12%。截稿前,SXT 交易價格回落至 0.1115 美元。 Space and Time 於 5 月 12 日啟動其免許可的公共主網,該區塊鏈使用零知識(ZK)證明來驗證和索引資料,這些資料儲存於去中心化的資料庫驗證者網路中。該系統讓開發者能透過一種名為「Proof of SQL」的 SQL 資料庫專用零知識協同處理器,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快速查詢資料。 Space and Time 由 MakeInfinite Labs 創立,曾獲得微軟旗下創投機構 M12 支持。在 2022 年領投 Space and Time 的戰略性融資輪後,M12 還參與了該公司 20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
  • 18:14

    美國財政幻象逐漸破裂!美債殖利率飆升,資金將轉向比特幣與黃金?

    財政市場的 Kayfabe 面具 「如果你想理解美國,就去看一場職業摔角。」這句帶有戲謔的說法,如今卻可能成為金融市場真實寫照。正如職業摔角中的「Kayfabe」——觀眾明知比賽為表演,卻甘願相信其真實性——美國財政市場也長年營造出一種「理性借貸」的幻象。但如今,這場幻象正面臨崩潰。 《CoinDesk》資深市場分析師 Omkar Godbole 撰文指出,近期美國長天期債券市場的異常走勢,正逐步撕裂這層財政市場的 Kayfabe 面具,揭示出長期財政失控的隱憂,也讓黃金與比特幣等「抗風險資產」再度成為市場焦點。 美國 30 年期 TIPS 殖利率升破 2.7% 雖然本週最大頭條是美國 30 年期國債殖利率突破 5%,但 Godbole 指出,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通膨保值債券(TIPS)殖利率的跳升——30 年期 TIPS 已升至 2.7% 上方,創下 2001 年以來新高。 這意味著投資人不僅擔心通膨,更要求在通膨之上額外取得報酬,才能承擔貸款給美國政府的長期風險。這一現象背後,並非反映對通膨或增長的擔憂,而是對美國財政未來深表懷疑。 正如匿名分析師 EndGame Macro 所說:「市場正在傳達一個訊號——我們不再信任美國的長期財政路徑,並要求更高代價來彌補這個風險。」 美國財政壓力惡化 根據安永(EY)經濟統計研究部門 QUEST 的數據,截至 2025 年 5 月,美國總公共債務已達 36.2 兆美元,預計未來十年將再膨脹 22 兆美元,至 2055 年債務與 GDP 比率將升至 156%。 Brookings Institution 資深學者 Robin Brooks 更指出,五年期遠期實質利率已升至 2.5%,不僅高於 2013 年「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期間,甚至高於 COVID-19 後的緊縮循環,這進一步凸顯投資人對財政可持續性的質疑。 市場避險情緒升溫 過去,美國債券殖利率上升通常會帶動美元升值,尤其在與歐元區兩年期利差擴大時尤為明顯。然而,近來即使美國短天期殖利率上升,歐元/美元匯率卻逆勢上揚,打破傳統的利差-匯率連動邏輯。 分析指出,這代表資本市場可能正逐步撤出美元資產,反映出對美國財政基本面的深層疑慮。期權市場也顯示出對歐元的極高看漲情緒,為 COVID 疫情以來首見。 比特幣與黃金為未來對沖之選 長期觀察者如 Paul Tudor Jones 曾指出,歷史上政府面對財政壓力時,最終往往選擇以通膨「稀釋債務」。這將推動更多資金流入黃金與比特幣等抗稀釋資產。 前央行顧問 Russell Napier 更早在兩年前便警告:「我們正邁入一個持續財政壓迫與高通膨的時代。」這類情境通常伴隨資本管制、利率上限政策(Yield Curve Control)、與實質負利率——這些因素皆有利於加密資產與實體避險工具。 Maelstrom 投資長 Arthur Hayes 則多次表示,美國遲早會實施殖利率控制政策,屆時將掀起比特幣的歷史性行情。他認為,川普政府近期鬆綁中美貿易關稅,就是金融系統無法承受政策緊縮壓力的具體體現,將推動更多資金釋放。 短期並非無風險 雖然基本面支持比特幣多頭,但 Godbole 也提醒,美國國債市場波動性若持續上升,將造成金融條件收緊,並引發「資產全面變現」的避險潮。屆時,連比特幣亦難獨善其身。 目前,美國債市波動性指標 MOVE Index 雖仍處下行趨勢,但市場需密切觀察其未來走向,作為多空方向的領先指標。
  • 17:29

    EF 執行董事王筱薇:基金會擁有兩三百人,兌現 ETH 為營運必要之舉

    在經歷多年快速擴張後,以太坊基金會(EF)正悄然進入一個組織轉型與職能重塑的關鍵階段。今年 4 月,任職基金會近八年的核心研究員王筱薇(Hsiao-Wei Wang)接任聯合執行董事職務,並在接受 ETHPanda Talk 專訪時首次公開談論基金會內部的最新動態與未來規劃。 以太坊基金會組織結構 王筱薇指出,目前 EF 的架構已劃分為三個主要事業群組: 營運部門(Operations):涵蓋財務、人資、法務等後勤支持; 協議開發部門(Development):以協議研究、客戶端實作為主,並負責多次硬分叉升級的協調; 生態推進部門(Eco Dev):包括 ESP 計畫、Next Billion Fellowship 及針對全球社群的贈款與教育資源。 在此架構下,基金會正逐步將部分任務外包或引導至社群自我運作,如 Etherealize(在美國推動以太坊與傳統金融對接)、EF Silviculture Society(代表 Cypherpunk 精神與公共價值)、或是與多個 Layer 2 專案的半獨立合作。這一結構的調整表明,基金會正逐步「去中心化自身角色」,轉向支持式、啟動式的生態策略。 而對於外界長期好奇的「以太坊誰來做行銷與商務推進」,王筱薇給出的答案呼應 EF 一貫的哲學──以太坊基金會不是以太坊的代表,也不打算扮演那個角色。王筱薇表示,其他的應用程式上不管是Layer 2 或是一些Dapps,他們的BD 團隊,同時也像是以太坊的BD 團隊,她援引 EF 員工 Josh Stark 所說的一句話總結這種分工: 「Ethereum 沒有 BD 團隊,Ethereum 有一百個 BD 團隊。」 財務透明與資產活化 在資產管理層面,基金會正逐步由被動式持幣轉向更積極的資產配置策略。2025 年起,基金會已啟動對 DeFi 領域的部署,包括: 小規模參與 ETH 借貸協議; 評估多元化的 Staking 策略; 初步研究參與 RWA(實體資產上鏈)市場。 這些操作皆圍繞著「維持資產穩健、確保組織可持續運營」的原則。此外,王筱薇還透露,EF 目前約有兩三百人,約 75% 支出為法幣,25% 為加密貨幣資產,這意味著定期的 ETH 兌現是營運所需,不可避免。王筱薇強調,過去基金會「在高點賣幣」的說法並不準確,實際上許多兌換行為發生在低點,只是未被外界放大關注。 如果有一天,基金會不存在了 關於外界長年以來的疑問——「以太坊基金會是否應該在任務完成後退出歷史舞台?」對此,王筱薇表示,EF  的「存在感」每年都在不斷變化,每年都會重新檢視自身存在的必要性與專注領域,如果基金會發現在某個領域中,其他在社區裡面能夠取代基金會角色的主體增加的話,基金會便可以轉向更複雜,或者說更少人關注的事情。 「我個人是希望基金會能夠時時刻刻思考:我們今天做的事,有沒有其他人可以做?如果答案是可以,那我們就應該讓出位置。」
  • 17:11

    Kaiko:比特幣選擇權數據顯示夏季市場波動或異常升高

    儘管夏季一向被視為股市與加密貨幣市場的交易淡季,但加密貨幣研究機構 Kaiko 指出,最新數據表明比特幣在今年夏天可能出現異常活躍的價格波動。 Kaiko 分析師在週一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自 2020 年以來,比特幣的交易量在第三季(即夏季)通常處於全年低點,唯一的例外是 2022 年,當時包括 Celsius 和三箭資本(Three Arrows Capital)在內的多家加密公司接連破產,導致市場劇烈震盪。 來源:Kaiko 分析師指出,數據顯示「選擇權市場已經在為更高的波動性定價」,這是一個明確的訊號,表明可能會有不尋常的事情發生,尤其是 6 月 27 日到期的選擇權成交額激增,其中不少看漲期權的履約價格高達 11 萬美元和 12 萬美元。這些頭寸表明,即使宏觀經濟前景仍不明朗,一些交易員仍預期比特幣將創出新高。 幾個重大催化劑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引發市場波動。分析師表示,美國聯準會即將召開的會議可能會影響整體金融環境,同時美國對等關稅措施的暫停將在 7 月 9 日到期,屆時可能出現更多地緣政治風險。再加上美國國會有望在 8 月休會前通過重要的加密貨幣法案,進一步增添市場不確定性。 資料來源
  • 14:42

    金融科技公司 DigiAsia 公布比特幣儲備戰略後股價大漲 90%,擬募資一億美元買幣

    印尼金融科技公司 DigiAsia Corp 週一宣布將啟動比特幣(BTC)儲備戰略,承諾將公司所產生的一半淨利用於購買比特幣,以讓公司與當今越來越多上市企業將數位資產納入財務管理策略的趨勢保持一致。 DigiAsia 還表示,為了建立初步的比特幣財務儲備,公司正積極尋求高達 1 億美元的資金募集,目標是「建立穩健的比特幣部位,並執行以加密貨幣為基礎的收益策略,以提升財務表現」。DigiAsia 在一份新聞稿中寫道: 「DigiAsia 打算將比特幣作為長期數位儲備資產持有,並透過受監管的合作夥伴實施收益生成解決方案,如機構級借貸和質押。公司目前正在評估資本市場解決方案,包括股票掛鉤產品、可轉換票據和結構型加密金融工具。」 根據 Yahoo Finance 的數據,此消息公布後,DigiAsia 的股價在盤前交易中一度從 0.187 點上漲至 0.6494 點,漲幅超過 200%,最終收盤漲幅約 91.02%。在此之前,該公司股價從年初以來的跌幅高達 74%。 根據 Zombit 此前報導,總部位於香港的投資公司港亞控股(HK Asia Holdings Limited)的股價在今年二月也因宣布買入其第一顆比特幣而大漲近 93%。 越來越多企業仿效美國軟體公司 Strategy(原微策略)購買比特幣的策略,開始將加密貨幣納入公司資產負債表,例如日本投資公司 Metaplanet 和美國上市公司 DeFi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前身為房地產金融科技公司 Janover)。 根據 BitBo 的數據,目前由各國政府、上市與非上市公司、ETF 持有的比特幣的總量已超過 300 萬顆,總價值約 3,385 億美元。 資料來源
  • 12:48

    知名 NFT 胖企鵝將在 Telegram 推出對戰遊戲 Pengu Clash,已開放報名搶先體驗

    根據《Blockworks》報導,知名 NFT 系列胖企鵝(Pudgy Penguins)將在通訊軟體 Telegram 上推出玩家對戰遊戲《Pengu Clash》,目前已開放加入搶先體驗白名單,早期玩家有機會獲得稀有 NFT 外觀特徵和獎勵。 《Pengu Clash》是一款以胖企鵝 NFT 為特色的 1 對 1 對戰遊戲,玩家可以打扮自己的企鵝,並在不同類型的迷你遊戲中對戰,包括冰壺、飛鏢和足球遊戲。據報導,這款遊戲將推出快速匹配對戰和「PVP 競技場」模式,並會推出商城,未來也將推出任務系統。 根據 Pengu Clash 的公告,目前已有超過 110 萬個 Telegram 帳戶加入等待名單。 據報導,《Pengu Clash》由加密遊戲協議 Elympics 為 Pudgy Penguins 所開發,目標是掀起「以技巧為核心」的加密社交遊戲風潮。Elympics 創辦人暨執行長 Michal Dabrowski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Pengu Clash 並不是一款課金遊戲,而是要靠技巧取勝。他也強調,這款遊戲「非常重視實際遊戲體驗」,與 Telegram 上的其他加密點擊遊戲不同。 與其他加密 Telegram 遊戲類似,《Pengu Clash》將利用 TON 區塊鏈來支援遊戲內的 NFT 與可選的下注功能(原本的 Pudgy NFT 在以太坊鏈上推出,其迷因幣 PENGU 則在 Solana 鏈上發行)。玩家不需要登入或創建加密錢包就可以遊玩 Pengu Clash,但想要購買遊戲飾品的玩家可以連接 Telegram 內建錢包(目前美國、英國及部分國家尚不支援),或是將外部 TON 錢包連接到遊戲中。 Pudgy Penguins 創辦人 Luca Netz 被問到為何 Pudgy Penguins 選擇使用 TON 來開發這款遊戲,而不是自家以太坊二層網路 Abstract。他回答說,他們的目標是「成為加密貨幣的代言人」及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企鵝」,這個願景不受限於任何一條區塊鏈,但他補充,規劃中的 Pengu Clash PC 版本將會採用 Abstract。 https://twitter.com/PenguClash/status/1923416061791125643
  • 12:00

    Galaxy Digital 意外卡位 AI 時代:收購比特幣礦工成就數據中心營運商

    當 Galaxy Digital 在 2022 年末收購 Helios 數據中心時,外界普遍解讀這是一次對陷入財困的比特幣礦工的「救援式收購」。當時市場正處於 FTX 事件後的低谷,區塊鏈企業紛紛緊縮資金、裁撤業務。然而,這筆交易在兩年後卻被重新定義。 AI 數據中心與比特幣挖礦 根據 Rittenhouse Research 最新報告,Galaxy 這筆「原本只是為挽救礦工而起」的交易,意外使其在 AI 基礎設施競賽中搶得先機。隨著生成式 AI 興起,大型語言模型(LLM)對高效能算力的需求推升數據中心價值,而 Helios 的潛力因此被徹底激活。 分析師指出,AI 專用數據中心的營運邏輯,與比特幣挖礦有本質上的差異。挖礦收益高度依賴幣價波動與幣本位的通膨週期(如每四年一次的區塊獎勵減半),同時還需持續投入設備升級資本支出。反觀 AI 數據中心則更傾向傳統不動產資產,透過長期租約提供穩定現金流與可預期的回報。 Galaxy 現已完全退出加密貨幣礦業,將 Helios 定位為高階 AI 運算基礎設施,並簽下與雲端計算新創 CoreWeave 的長期租賃協議。儘管市場一度質疑 CoreWeave 的信用風險,但 Rittenhouse 認為相關疑慮被過度放大,並指出該公司 96% 的營收來自長約,且負債結構為具風控設計的「延遲提款型貸款」,有強大的收入對應保障。 Galaxy 的 AI 轉型優勢 儘管其他礦商如 Riot Platforms、Cipher Mining 等也開始強調業務多元化,強調佈局高效能運算與資料中心領域,但 Rittenhouse 分析指出,這些公司大多在 ChatGPT 崛起後才意識到轉型的重要性,其實在過去完全專注於挖礦業務。 而 Rittenhouse 認為,Galaxy 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提前佈局、資本體質良好(擁有 18 億美元現金與投資資產),以及成功的租賃執行紀錄,這些優勢使其在市場中能夠建立更高的可信度與差異化競爭力。 數據顯示,Galaxy Digital 的股價在過去 1 個月從 15.38 暴漲至 31.49美元,漲幅近 105%。 礦工轉向「雲端不動產」 Cipher Mining 執行長 Tyler Page 日前在財報中坦言,當比特幣礦工試圖與 AI 巨頭洽談合作時,常被對方質疑財務穩定性與履約能力,這也反映了傳統挖礦業態在進入 AI 基礎建設領域時所面臨的信任門檻。 如今,Galaxy 的策略轉變正為業界打開另一種可能:不再僅是「生產數位黃金的工廠」,而是成為支撐 AI 模型時代的雲端不動產業者。這一轉型也引發外界關注,未來是否會有更多礦商放棄算力競賽,改為爭奪算力租賃市場的現金流與資產重估空間。
  • 10:14

    USDC 發行商 Circle 傳尋求以至少 50 億美元估值出售,潛在買家包括 Coinbase 與 Ripple

    根據《Fortune》報導,全球第二大穩定幣 USDC 的發行商 Circle ,正以至少 50 億美元估值尋求潛在買家。據傳這場潛在交易涉及老牌合作夥伴 Coinbase,以及近期進軍穩定幣市場的競爭對手 Ripple。事實上,此前就有消息傳出,Ripple 曾於上個月底提出以 40 億至 50 億美元之間的價格收購 Circle 的計畫,但遭 Circle 以報價過低為由婉拒。 Circle 買家:舊拍檔與新競爭者 Circle 與 Coinbase 的關係一直都相當深厚,自兩者共同創立 CENTRE 聯盟以來,Coinbase 就是 USDC 最主要的交易與發行平台之一。根據文件,Circle 在 2024 年向 Coinbase 支付了約 9 億美元的穩定幣發行與分銷費用。 然而,Coinbase 近來也積極尋求其他併購機會,包括衍生品交易所 Deribit 與隱私協議 IronFish。在此同時,Coinbase 也即將成為首家納入標普 500 指數(S&P 500)的純加密上市公司。 與此同時,Ripple 近幾個月也動作頻頻,不僅啟動收購行動,也在 Kraken 交易所推出名為 RLUSD 的新穩定幣,並整合至其支付平台中,顯示其積極布局穩定幣市場的企圖心。 持續推進 IPO 儘管出售的洽談正在進行中,但 Circle 同時也在持續推進其公開上市(IPO)計畫。今年 4 月,該公司向監管機構提交 IPO 說明書,但未公開其估值。 早在 2022 年,加密寒冬席捲市場時,Circle 就已考慮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上市,當時估值高達 90 億美元,但最終取消了該計畫。 自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包括 Circle、加密交易所 Kraken 與託管機構 BitGo 等多家大型加密企業,皆表達公開上市意願。不過,部分市場分析人士對此趨勢持保留態度,認為若川普政府的經濟政策壓縮資本市場活力,可能不利 IPO 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也明確表態支持加密政策改革,並推動國會在夏季前通過穩定幣立法,為整體監管環境增添變數。
  • 09:51

    美國穩定幣法案突破黨派僵局,《GENIUS 法案》獲共識推進表決

    美國參議院週一晚間進行表決,通過啟動對一項穩定幣監管法案(GENIUS 法案)的程序性辯論,意味該法案將正式進入實質討論與最終表決階段。此舉也標誌著美國對穩定幣監管立法邁出重要一步,可能成為全球首部涵蓋美元穩定幣全面監管的聯邦級法律。 這項被視為加密監管關鍵里程碑的法案,原本在上週完全未獲民主黨支持,但在近期協商與條文調整後,出現轉圜空間。週一的表決中,包括 Ruben Gallego、Catherine Cortez Masto、John Fetterman、Mark Warner、Maggie Hassan、Adam Schiff 等多位民主黨參議員投下贊成票,支持法案繼續推進。不過,民主黨核心領袖如 Chuck Schumer、Elizabeth Warren、Dick Durbin 及 Amy Klobuchar 等人仍堅決反對,黨內出現明顯分歧。 根據知情文件顯示,部分民主黨議員之所以改變態度,是因為他們在最近的談判中於科技產業規範、消費者保護與倫理條款方面取得讓步成果。這包括將利益衝突條款延伸適用至「一般與特別政府雇員,包括 Elon Musk 在內」,強化防止政策與產業之間的旋轉門。 根據 GENIUS 法案草案內容,所有穩定幣發行方將被要求: 完全以美元或等值高流動性資產作為儲備支持; 若發行市值超過 500 億美元,必須每年進行財務審計; 對於境外發行者將引入額外限制與審查標準。 法案也特別提及防止「企業自發發行穩定幣」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這也是民主黨原本反對法案的核心關切之一。 儘管部分民主黨人轉為支持,但黨內進步派對法案依舊持高度警惕。麻州參議員 Elizabeth Warren 批評指出,此法案恐加劇川普與加密勢力的結合。她特別點名近期由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發行、與川普關係密切的 USD1 穩定幣,並警告稱: 「GENIUS 法案將加速川普的貪腐行為,進一步擴大 USD1 的市場規模與獲利能力。」 另一方面,維吉尼亞州參議員 Mark Warner 雖表態支持法案,但也坦承對川普在加密市場的影響力感到不安。他強調: 「我們不能讓腐敗蒙蔽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區塊鏈技術已成為不可逆的存在。」 該法案預計將於週二晚間或週三正式進入參議院辯論與修正階段,展開實質討論。共和黨領袖原希望能在下週一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前完成最終表決,但目前時間是否允許尚不確定,後續發展仍有待觀察。值得注意的是,國會同時也正推動另一項數位資產市場監管法案,該草案由眾議院共和黨提出,擬擴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與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對加密資產的監管權限,並建立更明確的註冊與募資流程。 目前已有部分立法者建議,應考慮將穩定幣法案與市場結構法案合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聯邦加密監管框架。隨著美國政府對加密資產政策態度明顯轉向,GENIUS 法案將是觀察未來產業發展與政治博弈的重要風向球。 參考來源
  • 09:41

    摩根大通將允許客戶交易加密貨幣!CEO 戴蒙:但我依然不支持比特幣

    多年來始終對比特幣抱持批評態度的摩根大通(JPMorgan)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 於昨日受訪時表示,摩根大通將允許客戶購買比特幣,但強調不會提供資產託管服務。 摩根大通將提供加密貨幣交易服務 多年來,Jamie Dimon 一直表示比特幣「毫無價值」,甚至在今年 1 月將其比喻為「龐氏騙局」。而在本週的 JPMorgan 投資人日活動上,他再度強調儘管摩根大通允許客戶購買比特幣,但自己依然不是比特幣的支持者。 去年秋季,Jamie Dimon 曾提到 JPMorgan「可能是區塊鏈應用最積極的大型金融機構之一」,但他週一又改口稱「區塊鏈沒人們想得那麼重要」。 他早在 2024 年 9 月就曾直言: 「我們已經談論區塊鏈 12 年了,但幾乎什麼都沒發生——它不像 AI 那樣產生變革。」 大銀行與政府立場轉變:從抗拒到逐步接受 Jamie Dimon 與其他大型銀行的執行長今年初曾坦言,自己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參與受到限制,原因在於美國政府的政策仍不夠明確。然而,隨著川普政府上台、態度相對友善,傳統金融機構對加密資產的立場正在出現轉變。 美國貨幣監理署(OCC)於本月發布解釋性函件,正式確認國家銀行可以代表客戶買賣加密資產。此外,銀行亦可將加密資產的託管與交易執行服務外包給第三方,只需確保有適當的風險管理機制。另一方面,聯準會也在上個月撤銷了2022 年針對加密和穩定幣活動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曾要求銀行在參與相關活動前必須提前通知,導致銀行參與受限。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也取消了舊有指導,明確表示受監管的機構可在不需事先獲得批准的情況下,從事「許可的」加密貨幣活動。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