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Zombit專欄】點評!七個ICO市場走向衰敗的原因

2018/11/16 12:36
【Zombit專欄】點評!七個ICO市場走向衰敗的原因

【Zombit專欄】點評!七個 ICO市場 走向衰敗的原因

ICO市場

在傳統的金融市場,投資人需藉由申購IPO或者在股票市場購買上市上櫃的股票。然而,一般投資人IPO有諸多的條件限制。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定義,合格投資人必須至少擁有100萬美元的財產,或兩年內至少有20萬美元的年收入等,簡單來說普通散戶是無法購買的。

直到ICO加密貨幣首次公開募資(Initial Coin Offering)的出現,讓許多人可以參與並享受到投資的樂趣。ICO是一種創新的募資方式,可以快速的為眾多新想法提供資金。它跨越了法律的監管,讓每一位投資者投入資金,而不僅僅是經過監管單位認證的投資者,而且他們不需要銀行帳戶或大量監管認證。早期投資者可以從中獲得初始產生的代幣作為回報,由於代幣具有市場價值,因此投資者能將代幣兌換成法幣獲得報酬。

ICO市場

2017年5月到2018年為ICO最火熱的時期,在2018年的前5個月,共有537個ICO項目完成發行,成交量達到137億美元,已經超過了2018年前所有ICO的總和。隨便一個ICO項目,都能在一眨眼間籌集到2000萬美元。像是Bancor於2017年6月ICO,在短短三小時內獲得了1.53億美元投資,還有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ICO – EOS,總共募資一年的時間,金額達到40億美元,可以見得當時ICO是多麼火燙。

ICO市場

但是到了2018年後期,盛況不再,十分鐘不到就募到硬頂的情況已成絕響,現在有些項目募了三個月還募不到五百萬美元,只能被迫延長或暫停。除此之外,許多項目雖然募了很多的資金,但一旦上了交易所後,10個項目之中有9個跌破發行價格,導致投資人失去信心,不再投資ICO,甚至批評ICO是個詐騙、圈錢的手法,百分之百會泡沫。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ICO一到二級市場即崩潰的情形,這邊筆者幫大家整理了幾個原因:

1.沒有實際產品的功能型代幣

作為功能型代幣,必須具有某種形式的代幣經濟,證明代幣將如何在生態系統內使用。但是,現今大多數ICO在沒有最小可行性產品或商業模型的情況下進行募資,因此,ICO發行的代幣沒有立即的實際功能,大多數代幣目前唯一的用途只有買賣,缺乏真正的代幣經濟,導致整體需求和價格完全依賴於交易者。以簡單的經濟學理論來看:「需求越高,價格越高」,如果代幣沒有需求,直覺來說,代幣本身就沒有價值的存在,所以二級市場價格才會跌破發行價格。

2.無資金管理

在ICO階段募得許多的資金,但是項目還沒完成實際的商業模型,無法立即獲利。因此許多項目還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支付人力成本、行銷費用、辦公室租金和其他額外支出等,如果沒有良好的資金管理團隊,會導致資金濫用。資金如果消耗完畢,項目方會將募得的BTCETH兌現成法幣,一旦BTC和ETH大規模出售,市場價格就會因此受到影響而下跌,間接地影響到其他加密貨幣的價格。之後如果項目方沒有成果、依舊沒有足夠的獲利能力,就會再次拋售募來的BTC或ETH,如此一來將會造成惡性循環,導致二級市場受挫。

3.項目資金募資過多

聽過許多項目募資過程相當順利,不到一分鐘便達到硬頂,獲得大量資金,但因為不像一般傳統上市上櫃公司需要公布每年的財務報表,之後資金的運用不透明、不公開,投資人無法掌握自己所投入的資金運用狀況。此外,新創公司一開始就擁有大筆資金未必是件好事,雖然新創公司需要資金去完成目標,但是過多的資源可能會遭到浪費。筆者曾聽說過有個項目募完資金後不做事,反而花大錢買遊艇,到處遊山玩水,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殭屍項目,完全只是在燃燒投資人的血汗錢。

以太坊總共募資約1600萬美元,與其他項目相比不算特別多,但是卻成為目前最成功的ICO項目。有實質的應用,並且團隊持續發展技術,儼然成為加密貨幣界的第二把交椅。這也代表項目方資金不是越多越好,重點是要有完善的規劃和實際的應用,創造出項目的真正價值。

4.評級機構分數造假

網路上有許多的ICO項目評級網站,像是ICO Drops、CrushCrypto和Cryptobriefing等,或者ICO評論名人Ian Balina和OhHeyMatty,大部份都會標榜自己的評分公平、公正、公開。但是有些項目可能會為了讓自身項目評分看起來比較好看,會向評級機構私下「課金」提高分數,造成評分不實,這也是大眾對於部分ICO評級不信任的原因之一。

知名評級網站ICObench曾經爆出可以用金錢購買專家的評分,只要支付給專家一筆款項即可將評分提高,當時也是鬧得沸沸揚揚、滿城風雨。

相關連結:【警惕】ICO評級可以買?而且很容易?著名ICO評級網站 ICObench被扒皮!

5.團隊成員偽造

項目方白皮書上的團隊成員有可能是偽造的。有些項目曾被抓到團隊成員根本沒有這個人,甚至項目花錢買人頭的大有人在。因為沒有監管機構的關係,使得項目提供的資訊無法辨明真偽,只能由投資者自行花時間研究或調查。因此部分項目方會在其團隊成員名單裡增加有利於募資的相關人物,藉此吸引投資人目光,一步步掉入ICO陷阱。

ICO市場

某個Twitter用戶曾經於Miroskii ICO項目網站瀏覽團隊成員資訊時,發現其平面設計師為演員Ryan Gosling的圖像,其他團隊成員照片則是直接從社交媒體用戶的公開個人資料中盜用,團隊成員沒有一個真實存在,從而得知Miroskii實質為一個空殼項目。

6.人頭帳號在社群上發布假評論

ICO項目方使用多個人頭帳戶加入社群,並於社群內發布訊息討論。透過添加假的帳戶,社群人數一夕之間暴增,創造出社群參與感,使得項目看起來相當熱門,提升熱度,藉此引誘投資者購買代幣,但其實都是假的。

ICO市場
ICO市場

上面截圖是某個項目的電群,總共有10352個人數,看起來社群人數十分龐大,熱度很高,但仔細看可以發現,裡面有許多的假帳號充數,並且發出罐頭訊息炒熱社群,企圖吸引投資者注意。雖然這已經不是什麼祕密了,但是投資者在投資上還是要再三確認。

7.各層投資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

天使輪、私募、預售和眾籌不一定同一時間獲得第一手資訊,甚至得到的資訊間有落差,造成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這可能影響整個市場代幣的價格波動,許多散戶因此會受到利多消息而買進,但其實莊家或大戶已經預先得到消息逢低買進,等到利多消息盡出順勢拉盤出貨,等到散戶接盤後就套牢住,也就是俗稱的養韭菜、割韭菜。持續的惡性循環,市場搞壞,投資者就對ICO失去信任。

結論

ICO概念的出現,使得加密貨幣資金募集變得更加容易,顛覆了傳統IPO的形式,項目方不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核機制和監管,提升了新創公司獲取資金的機會,並為每個投資者提供參與的門票。但是,因為ICO缺乏了基本規範、監管、控制和管理,被不肖的人士利用,打開了被濫用的閘門。

儘管2018年ICO熱潮已稍微降溫,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通過ICO投資新創公司的概念已經完全失效,最近也出現話題性火熱的STO證券型代幣(Security Token Offering ),需要SEC的監管和國家政策的管制。雖然目前還都在雛形當中,但也許會為加密貨幣開啟一條新的道路。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tags:

James

Zombit編輯,深入探討區塊鏈技術應用和幣圈時事,搭配其他大腦食堂主食,期待成為稱職的下酒菜。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